财政与金融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12572030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4.42KB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docx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复习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阶段性测试题(财政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A国防B花园C教育D桥梁
2.三元经济系统的基本决策单位包括:
家庭政府和()
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
3.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
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
4.认识财政职能以政府与()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A居民B市场C社会D税收
5.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
A福利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帕累托最优DGDP最大化
6.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______。
A.国防支出B.科教文卫支出C.社会集团购买D.财政补贴
7.为改善铁路运输修建铁轨属于()
A政府消费型支出B政府投资型支出C政府转移支出D政府公益性支出
8.出口补贴在性质上属于()
A政府投资型支出B政府转移性支出C政府消费型支出D为弥补企业亏损的支出
9.我国公检法司机构的支出属于()。
A行政管理支出B国防支出C政府投资性支出D补贴支出
10.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政府投资性支出的是()
A城市供水供气B通信企业投资C桥梁修建D公路修建
11.财政收入的主体是()。
A政府收费B公债收入C税收收入D预算外资金
12按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可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
A农业部门收入B轻工业部门C重工业部门收入D生产部门收入
13.按管理级次,可将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
A地方财政收入B预算收入C预算外收入D税收收入
14最优财政收入规模()。
A是最小化的财政收入规模B是合乎制度约束规范的财政收入规模
C是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规模D是最大化的财政收入规模
15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A基础性B直接性C重要性D关键性
16.一般认为,()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A前转B后转C消转D税收资本化
17.以下几种类型的增值税税基最大的是()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D交换型增值税
18.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纳税环节D税率
19.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所谓增值额,是指( )
ACBV+M
CC+MDC+V+M
20.以下哪种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A扣除法B低税法
C免税法D抵免法
21.在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中,国债依存度是指()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
A国债余额B当年国债还本付息总额C当年国债发行总额D当年国债利息支出总额
21.国债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C调节货币流通 D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23.短期国债的还本付息的时间一般是()。
A半年以内 B一年以内 C二年以内 D三年以内
24.举借国债依据的是()。
A财产所有者的身份 B政治权力 C债务人的身份 D债权人的身份
25.衡量经济总规模对国债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是()。
A国债依存度 B国债负担率 C财政偿债率 D国债偿还率
26.按编制组织形式分,政府预算可分为单一预算和()。
A复式预算B增量预算C地方预算D中央预算
27.按编制所采用的方法分,政府预算可分为零基预算和()。
A复式预算B国家预算C本级政府预算D增量预算
28.从现有税种看,适用地方主体税的税种是()。
A增值税B营业税C所得税D资源税
29中国税收立法权的划分,应以()。
A以中央立法为主,省级立法为辅
B以省级立法为主,中央立法为辅
C完全中央立法
D完全地方立法
30.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不包括()。
A基本建立了分税制的体制框架
B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C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D明确界定了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A公共产品B自然垄断C外部性D分配不公平
2.以下属于财政基本职能的是()
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
C组织生产与销售D经济稳定与发展
3.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
A非自愿性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
4.以下关于公共财政说法正确的有()
A公共财政应当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准则
B公共财政应当一视同仁,对所有市场活动主体都征收同等数额的税收
C公共财政应当具有非市场营利性
D法治化在公共财政建设中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5.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以下特征()
A整体性B强制性
C分散性D集中性
6.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现行财政支出原则的有()
A量出为入B量入为出C公平与效率兼顾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它具有的一般特征包括()
A参与上的自愿性B覆盖面的广泛性C制度上的立法型D保障上的约束性
8.一般而言,政府投资具有的特点包括()
A可以同时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B其资金来源是无偿的
C可以投资于一些大型项目D主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考虑
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和安置
10.关于税式支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属于一种隐蔽性财政补贴支出B只减少财政收入,并不列为支出
C大部分企业亏损补贴红字冲减预算收入D属于政府转移性支出
11.政府非税收收入包括()。
A规费收入事业收入B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C彩票公益金D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
12.按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可将财政收入分为()。
A国有经济收入B集体经济收入C个体经济收入
D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
1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经济发展水平B生产技术水平C价格D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14.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以()为目标。
A社会投资最大化B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C社会福利最大化D财政收入规模最大化
15.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实现至少要满足()。
A良好的社会民主制度B完善的公共预算制度
C与时俱进的财政支出方式D与时俱进的收入征管方式
16.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固定性B无偿性
C公开性D强制性
17.我国的流转税类的税种包括()
A增值税B消费税
C营业税D关税
18.下列应交纳营业税的是()
A金融保险B娱乐服务
C销售机器设备D交通运输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
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20.我国目前的税制是以()税种为主:
A流转税B行为税
C财产税D所得税
21.国债与税收相比较,有着某些特殊性()。
A.国债不是国家经常性财政收入 B.国债具有偿还性C.国债认购具有强制性 D.国债需偿还本息E.国债发行具有固定性
22国家信用形式有()。
A.国家发行的国库券 B.国家发行的建设债券 C.国有银行的债务 D.国家向国外的借款E.国家财政向国有银行的借款
23.国债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调节财政收入的结构B.调节财政支出的结构C.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D.调节国民经济得产业结构E.调节社会资金供求
24..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有()。
A.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 B.国有企业的状况 C.政府的偿债能力D.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E.金融市场的利率
25.国债规模的衡量指标主要有()。
A.国债依存度 B.财政偿债率 C.国债负担率D.国债的利率E.累积国债发行额
26.政府预算的原则有()。
A公开性原则B完整性原则C年度性原则D可靠性原则
27政府预算过程可分为()。
A政府预算的编制B政府预算的执行C政府决算D预算调节
28.我国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有()。
A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执行的行政领导机关
B各级财政部门
C税务机关和海关
D国家金库
29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有()。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B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
C公平原则D效率原则
30.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包括()。
A确定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B确定预算管理级次
C划分预算收支D确定预算调节制度
三、判断分析题
1.具有外部正效应的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2.失业救济金制度能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3.对于一个有负外溢性生产行为的企业,它的产品的供给量往往过少。
4.我国财政支出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
5.政府购买性支出具有生产性,能直接促进经济的增长。
6.2006年,我国中央出台取消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所有税种。
7.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8.价格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性因素。
9.生产力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最直接因素。
10.纳税人就是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人。
11.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的起征点现为2000元。
12.国际税收就是涉外税收。
13.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
14.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收入的比重。
15确定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是预算管理体制的基础。
四、简答题
1.简要分析政府投资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2.简要分析影响政府投资的主要因素。
3.简述国债的基本功能
4.简要分析国债规模是否适当的主要标准
五、论述题
1.什么是公共财政,它有何基本特征?
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指什么?
如何达到最优财政收入规模?
3.什么是税负转嫁,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有哪些?
4.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取得了那些成绩?
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阶段性测试参考答案(财政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B4.B5.C6.D7.B8.B9.A10.B
11.C12.A13.A14.C15.A16.A17.A18.B19.B20.D
21.C22.A23.B24.C25.B26.A27.D28.B29A3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D3.BC4.ACD5.ABD
6.BC7.BCD8.BCD9.ABCD10.ABCD
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
16.ABD17.ABCD18.ABD19.AD20.AD
20.ABD22.ABDE23.CDE24.ACD25.ABC
26.ABCD27.ABC28.ABCD29.ABCD30.ABCD
三、判断分析题
1.错误。
不是必须由政府全部提供,而是可以由政府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加以调节。
2.正确。
经济过热时期,可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会减少,从而有利于自动地减少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反之,经济萧条时期,可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增加,从而有利于自动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3.错误。
当存在负外溢性的情况下,由于企业在决定产量时,考虑的只是自己的私人成本,而不会考虑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外部成本,因此其活动规模会高于社会要求的最优规模。
4.错。
我国财政支出实行的是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5.错。
政府购买性支出属于消费性支出,能扩大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
6.错。
2006年中央出台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对农产品加工增值税和出口退税上,实行进项抵扣政策和优先退税政策。
7.错。
财政收入的最优规模应该满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8.错。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础性因素
9.错。
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最直接因素,生产力水平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10.错误。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实际承担税负的人。
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情况下,二者一致。
11.错误。
起征点是收入超过起征点后要就全部收入纳税,而在个人所得税中,是针对全部收入扣除200之后的余额征税,这是免征额,而不是起征点。
12.错误。
涉外税收是一国政府对外国纳税人课征的税收,它反映为一国政府凭借其政治权力同其管辖范围内的外国纳税人之间所发生的征纳关系。
这种征纳关系还是居于国家税收的范畴,而不是国际税收。
13错。
我们目前的地方税收体系还不完善,虽然地方税种的数量较多,但由于税源分散,每个税种的收入很有限。
14.错。
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的目的有:
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实现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合理调节地区间利益分配格局。
15.错。
预算管理级次的划分是预算管理体制的基础。
四、简答题
1.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弥补市场失灵。
(2)维护资源配置的效率。
(3)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政府投资的范围主要包括:
公益性服务领域、基础性投资领域和“三农”支出。
2.一般来说,影响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一般来说,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小,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政府部门投资所占比重较大,经济发达国家私人部门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发展中国家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
3.国债的主要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
是国债最基本的功能。
国债的其他功能都是在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
政府发行的国债收入越多,其建设性预算中可安排的投资支出规模就越大。
国债在为国家筹集建设性资金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国债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主要表现调节社会供求总量和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两个方面。
4.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的主要标准
通常来说,判断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大致有五个标准:
应债能力。
从应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偿债能力。
从偿债能力方面看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举债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从政府债务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影响来看政府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
举债对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的影响。
从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来看政府债务有多大的“挤出效应”。
举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从政府债务工具是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商品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五、论述题
1.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
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应当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准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因此,与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大包大揽不同,财政不再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是将作用范围限定于市场失灵的领域。
它意味着政府和财政要避免“缺位”和“越位”现象的存在,遵循弥补市场失效准则,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来体现财政活动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应当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政府在财政活动中必须坚持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市场活动主体。
对于同样的经济行为,不管其行为主体的身份如何,国家都应当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规格,以同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
(3)公共财政应当具有非市场营利性。
公共财政的非市场营利性,是指国家的财政活动不能直接追求经济利益,而应当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如果政府财政活动遵循营利性原则,必然导致政府与民争利的行为,不仅无法发挥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而且由于政府所拥有的特权,市场主体无法与之竞争,还会严重破坏市场经济效率。
公共财政的非市场营利性也意味着政府向社会成员征收收入应当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为限,即根据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共需要来确定公共支出规模,进而确定公共收入的规模。
(4)公共财政应当是法治化的财政。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相应地,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显然也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从而也具有法治性的特点。
公共财政的法治化,意味着社会公众能够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和相应的法律程序,其中主要是通过政府预算的法律权威,而决定、约束、规范和监督政府的财政行为。
通过政府预算的审批,社会公众能够将对公共服务的共同意愿上升为法律文件,然后通过预算的严格执行,保证政府财政活动不偏离满足公共需要的目的。
2.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以实现社会投资最大化、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为追求目标,以正确处理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处于社会经济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实现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良好的社会民主制度;第二,完善的公共预算制度;第三,与时俱进的财政支出方式和收入征管方式。
3.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入通过购入商品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从利益上讲,纳税人总是希望能将税负转嫁出去,但是税负能否转嫁以及转嫁多少,在现实中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1)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
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是影响税负转嫁的关键因素。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较易转嫁税负,而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不易转嫁税负。
其原因在于,税负转嫁的基本途径是价格变动,而政府征税后商品价格的变动幅度受商品供求弹性的影响。
商品供给弹性越大,意味着供给者当价格变化时调整供给量的可能性越大,进而通过调整供给量影响价格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容易通过提价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反之,商品供给弹性越小,通过调整供给量影响价格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也越不容易通过提价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表明需求者当价格变化时调整需求量的可能性越大,进而通过调整需求量制约价格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供给者越难以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反之,越容易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2)税种类型。
一般认为,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容易转嫁,而对要素收入课征的税种,如所得税,往往难以转嫁。
以个人所得中的工资为例,它主要决定于企业与员工在征税前的协商,很难在征税后改变,因此难以转嫁税负。
对企业课征的法人所得税尽管也存在转嫁的渠道,如提高本企业产品售价,降低员工的工资或增加劳动强度,以及降低股息和红利等。
但这些渠道并不畅通,或者会受到企业员工和股东的强烈反对,因此难以实现。
(3)课税范围的宽窄。
一般情况下,课税范围越宽广,越容易实现税负转嫁,反之,课税范围越狭窄,越不易于实现税负转嫁。
原因在于,如果课税范围宽广,某种商品的同类商品都会因会课税而提高价格,那么购买者就难以选择到没有提价的替代商品,因此只好接受税负转嫁。
反之,如果商品课税范围狭窄,该商品的同类商品因为没有征税而价格保持不变,那么购买者就很可能转而购买该商品的替代品,该商品实行税负转嫁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了。
(4)反应期间长短。
从需求方面来看,课税后的短期内,由于购买者难以迅速改变购买习惯,调整购买数量,因此只好承担大部分或全部税负;而在课税后的长时间内,购买者改变购买习惯和购买数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承担的税负也会减少,税负转嫁变得比较困难。
从供给方面来看,时间因素的影响更大。
课税后的短期内,卖方一般比较难以调整生产规模,因此也难以将税负转嫁出去,但在课税后的长时间内,卖方一般能够调整生产规模,从而使税负转嫁变得容易。
当然,最终税负转嫁程度还是取决于供求弹性的比较。
4.分税制改革的成效:
基本建立了分税制的体制框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趋于简化和明晰;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措施:
明确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权,完善地方税系,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
阶段性测试(金融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体制是()
A分支行制B持股公司制
C单一银行制D连锁银行制
2、五类贷款正确的划分顺序是()
A正常、次级、关注、可疑、损失B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C正常、可疑、次级、关注、损失D正常、损失、关注、可疑、次级
3、由商业银行、商店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提供耐用消费品,这一形式为()
A银行信用B消费信用
C国际信用D商业信用
4、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体现其性质的职能是()
A支付中介职能B金融创造职能
C金融服务职能D信用中介职能
5、属于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范畴的是()
A最后贷款人B垄断货币发行
C为政府融通资金D清算业务
6.信用发达程度较高的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会(……)。
A较多B较少
C不受影响D等比变化
7.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
A完全相等B大体一致
C结构上平衡D完全不相等
8.由于工人工资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
A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B操纵价格的通货膨胀
C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D汇率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9.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称为(……)。
A存款准备金总额B备付金
C超额准备D基础货币
10.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获取时间长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分别是(……)。
A正相关,正相关B负相关,负相关
C正相关,负相关D负相关,正相关
11.银行卖出一笔外汇给它的客户,应采用该银行外汇报价中()。
A买入汇率B卖出汇率
C中间汇率D现钞买入汇率
12.静态外汇中广义外汇与狭义外汇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可以直接用于国际结算B是否包括一切有价证券
C是否可以以本币表示D是否可以在国际上自由流通
13.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
A升水B贴水
C平价D中间价
14.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
A经常帐户借贷方金额相等B资本金融帐户借贷方金额相等
C自主性交易项目的借贷方金额相等D调节性交易项目的借贷方金额相等
15.一国国际收支顺差会使()。
A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贬值
B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减少,该国货币升值
C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增加,该国货币贬值
D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 金融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