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道者忘心.docx
- 文档编号:12569947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71KB
致道者忘心.docx
《致道者忘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道者忘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致道者忘心
致道者忘心
致道者忘心
我相信,没有一位做父母的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在思想上走弯路。
因此,当我决定与王阳明、朱熹交手过招,争论《大学》、《中庸》的精神内涵时,请你不要惊讶与不屑,觉得既不自量力又毫无意义。
中国人向来讲究:
不要误人子弟。
是因为思想上有误差,行为上就会有出入。
所以,为了你子孙后代的心性成长,请保持一种好奇。
如果我讲的句句是真,请认为我的大胆与无忌是在做一件好事。
思想上的争论,可能也是天地之心的一种安排吧。
古人讲得多好啊: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在争论中,不隐不藏,把天地之间的道理演示出来,给大家观摩、谈论,多一种选择。
其实,人间的道理,用不着谁来说东道西,大家都已了然于心,或多或少,或高或低,都在指导着自己的行动。
因此我也相信,用不着别人来算命,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易经。
所谓有恃无恐,我也有我自己的易经。
但我想,命不可变,运可以改。
为前途着想,算命不如修行。
因此,我有的是一本修行的易经。
并且我用这本修行的易经作为路灯,去定位,去指引,去照亮,去阅读《中庸》、《大学》之时,真的很神奇,次序、含义是如此的对应与贴切。
真的,无论如何,我都要再说一次,把《易经》与《大学》、《中庸》对照起来读,顺序、逻辑、含义非常贴切,真的很神奇。
就象中学上几何课,面对图形,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过来画了一条辅助线,于是我说我读懂了。
认真思考,仔细推敲,期间虽然历经讽嘲,犹自兴奋不己。
拿起,放下;再拿起,再放下。
五番三次,重重设疑,我又说我读通了。
孟子说:
“我难道喜好辩论吗?
我是不得已啊!
”因为我认为读通,是在为文化清理血管,所以看看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心中喟然而叹,如果《大学》、《中庸》都没有看通,相互间的讲学,探讨中国文化的精义,岂不是庄子所说的两小儿辨日,逻辑正确,格局狭隘,争论不休,又有何益。
于是与王阳明打了一架,《中庸》讲:
“好学近乎仁,力行近乎知,知耻近乎勇。
”王阳明讲:
“知行合一。
”为什么把“知耻近乎勇”拿掉呢?
知行合一而无耻,可乎?
可能有人会说:
“知是真知,不是假知,真知包含了知耻。
并且,连外国人都在信奉王阳明呐,你还要与王阳明打架?
”是啊,可能很对,文字吗,总之有很大的伸缩性的。
但是这段中庸的文字,我用易经分章拿魂,定位观照之时,按文章顺序,对应的是第二十五卦:
无妄卦。
把自己当作上帝,去判定真知假知,已经是有了妄念。
也因此想到,知耻是一种实践活动,用社会的认知度,来反省检讨“知与行”的德行,是大众的评判,与真知假知毫无关系。
检查是执行力的灵魂,这句话用来做相对应的解释,可以说还不够确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似乎更能说明“知耻近乎勇”的精义和重要性。
前提或真理都会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局限,有实践,始能无妄。
所以清朝也有人评价:
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
清朝人痛惜: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有死的节操,无生的能力。
明亡,以此。
墨子说,世界上有一种人,刻苦认真读了很多书,认为天下的道理都在他的手中,因此自高自大,要求大家都要服从他。
农村人说这种行为,是把自己的脸打得高高的。
墨子说这种人叫:
浩居而自顺者也。
喊着知行合一口号的人,往往会把知耻的精神勇气交给这种"浩居而自顺者",容易人上了鬼的当,结果好心干了坏事,还不知错在何处。
真可谓:
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再回头己是百年身。
其实,一定要喊口号,不如喊:
好学力行,知仁知耻。
不如喊:
择善而固执之。
物质世界的指鹿为马,大家都会非常清晰,也会非常警惕。
但精神世界的指鹿为马,我们又如何判别呢?
农村人说: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于是又与朱熹也打了一架,说白一点,说得直接一点,我是与朱熹的至善打架的。
《大学》在开篇中说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朱熹认为:
至善是事理的极致,就是尽善尽美。
止于至善,就是要弃旧向新,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怎么看都对哦。
那么还要与别人的至善作斗争,是不是疯了?
真的不是啊,拔苗助长的善意谁能承受得了呢?
朱熹是一个优秀的导师,我毫不怀疑他满腔的热忱,但是存天理,灭人欲,用至善之心来教化人民,就象是没有月亮的温情,只有太阳的照耀,并且是十个太阳的一齐照耀。
如此的天理昭昭,人间哪里还有生机?
所以,在中国民间传说中,轮流值班,照亮人间的十个太阳,如果不守天道,一同出来,让水土干涸,植物枯焦,人民苦难。
那么,为了人民的生存,也要射落八个,留下来两个,一个照白天,一个照黑夜。
在学问的境界中,至善往往会被人利用,成为不切实际的标榜。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为什么呢?
做作改变了一切!
其实拿至善的灯光一照,我发现了一个真理:
那就是个个都是凡人,人人都有缺点。
好哇,好哇,吵架的时候,可以拿灯光照一照,然后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人,于是哑口无言,各自安好。
哪里有什么仁人?
哪里有什么志士?
由此,还可以明白无误地说:
人性是恶的。
可是为人父母者,仔细想一想,自己孩子的胡搅蛮缠,为什么有时不以为忤,反而沾沾自喜,认为孩子机灵呢?
所以,有位朋友来与我探讨,人性善、人性恶的问题时,我问他,你认为你的孩子是善、还是恶呢?
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但人性的缺陷不能否定人类的向善。
红尘滾滚,择善固执之。
我们总之要用仁人志士向善的行为,引领自已的成长。
于是追寻上古圣贤,经史互证,同一个意思,听听另一种说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周文王这样说:
“周爱民如子。
”
“在亲民”周武王这样说: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
“在止于至善”周公姬旦这样说: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民之依。
”
思想在天空中飞翔,孔子说,小鸟啊,到你的巢中休息吧!
君子,知止!
稳住!
思想不要乱飘。
行动起来,为小民搭建休养生息的窝巢吧!
至善止于亲民,在日常行为之中,累积人生的善行吧!
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不是各种动着脑筋的辨论,各种标榜着的至善。
中庸者,中用也,中用也者,通也。
又可以说:
中者,道也;庸者,日常也。
道不远人,日用而不知,中庸之道是切切实实的生活实践,平平凡凡之中,人类精神的成长。
所谓:
尊德性而导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有人说“中不偏,庸不易。
”那只不过是小儿呓语,并不懂事。
小学生的中,大学生的中是不同的。
中也可以说是灵魂的空间,见识的边界。
所以,中是成长的。
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生活就充满了许多不可以预测的因素,庸是变化的。
中庸是道德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修养。
中庸就是生活实践,就是勤劳勇敢,实干兴邦。
中成长,庸变化,平常心,修正道。
这就叫中庸之道.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能够与王阳明,朱熹打架的人,一定是自认为得到文化真传的人了。
真传传什么,传心明眼亮。
墨子讲,瞎子讲红论白,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一旦将红球与白球混在一起,叫他拿出白球,瞎子是永远无法分辨的。
于是想到了一件家庭趣事。
有一年上海高楼火灾,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孩子放学回家,在饭桌上谈起如何自救,要搞一个滑竿,要用被单做绳子慢慢放下去,然后探讨逃生次序,一家三口,当然先是孩子,然后是妈妈、爸爸。
于是,我一下子感到高大起来,我说:
你们看,我把生的希望都留给了你们,因此,现在我要多吃点肉。
大家都静默了,片刻,我把筷子伸出,我爱人动作更快,一下子把肉夹给了孩子,口中说:
你倒聪明,用不可能的事来自高自大。
没影子的事,也想拿来骗多点肉吃,别听他的。
用接地气的方式说起来,善意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给别人吃肉的,一种是叫别人把肉让给自己吃的。
听上去都会很有道理,但要懂得区别。
儒家、法家、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东方哲学、西方哲学,这个世界上,有意无意,打着仁义、至善的旗号,讲道理的人很多,道理也很多,有点无所适从,真不知该听谁的。
同时,又最怕邯郸学步,忘掉了自己,导致不会走路,只能爬着回家。
因此,一定要做明眼人。
但是,人不可能成为上帝,样样皆知。
于是中国的古人说,可以有一个方法: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
用栽培养育的父子之情去体会,用《大学》之道去知止。
用“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兄弟之义相认识,用《中庸》之道去知耻。
是啊,对自已的自以为是要知耻,对别人的自以为是要知止。
善意很多,择善而固执之,你也就是一位明眼的人了。
要做明眼的人。
想到了民国时代两所大学的校训,索性切磋一下。
一则用的是孔子的学生,子夏的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充满了知行合一的坚强与上进。
但左右思想,总觉得比孔子的“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少了创新,少了仁厚,少了社会实践。
子夏之贤不及孔子。
并且深入看去,民国人士对子夏这句话的解读,很有令人生疑的地方,估计他自己也不真懂这句话的含义,只不过是以己昭昭,自圆其说。
另一则用的是孔子讲解易经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至善之言,光芒灿烂,噎住我的嘴,无法说话。
但我转念一想,“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父亲会对自己的孩子如此讲吗?
庄子过来,讲了一个故事,蛮好听的:
说从前有一个人,一心想做圣人,在阳光下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很不喜欢,于是想把影子甩掉,左闪右躲,想了很多办法,却始终无法做到,恼怒起来,下决心势不两立,于是发足狂奔,可是影子也跟着狂奔起来,搞得他气急败坏,只能狂奔不已,最终力竭而亡。
孟子说:
“墨子无父”,说墨子只有天地道义,没有父子之情,有义无情亦不足法,为什么呢?
人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但烧红的钢铁,要用手去摸时,人会喊:
烫。
钢铁与人毕竟是两回事啊。
所以我要击掌而歌,我要说:
孟子。
辩礼义于精微,真是高手。
仁者,人也!
太对了,太好了。
尚书中说:
“惟有圣人从来没有狂妄的念头,但是狂人总想把自己变成圣人。
”周易说:
“既济,未济。
”快乐的自我,阶段性的成长。
老实说,这才是父亲讲给自己孩子听的。
并且清朝人还说:
千万不可将孔子的易经当成是文王的易经。
"为祖国健康工作三十年"。
其实这样的校训,虽然不能旁征博引,那么的学富五车,知识渊博。
但仔细品味,却有太多的家国嘱托,父子深情。
《中庸》讲,《诗》曰:
衣锦尚絅。
恶其文之著也。
内穿锦绣,外罩布衫。
内秀而外朴,厌恶花里胡哨的显摆。
所以思维发散起来乱想,清朝的遗老,民国的大师,跟随这样的一群人学国学,打起仗来,能取得胜利吗?
有人兴许又会说,吃饱饭没事干,与过去的人较什么劲,读那么多古书有什么用,陈腐的故纸堆。
啊哟,真不可以这么说哦。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里有中国人生存的准则。
“执善而固执之。
”《中庸》里有中国人天真的倔强。
因为《大学》、《中庸》等等的圣贤之学,所以在世界的面前,你是平等而高贵的。
当你与五千年文明相呼应时,你会对西方人说:
假如全世界都是基督徒,那么上帝也就只好是基督徒了。
因为有中国文化,所以上帝比基督更博大。
所以,如果相信有全世界上帝的存在,一定要相信,上帝也喜欢中国人。
你也会对穆斯林信徒们说,好象有传言说: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真主给每个民族都派遣过先知,信仰真主的人,一定也得相信中国人的先知。
你还会对佛教徒说:
一切有为法,皆是佛法,皆应以无分别心修持。
不过,念一万遍金刚经,也造不出一架航天飞机。
所以佛不是天,明心见性,还不是究竟。
火中的莲花,红尘中的修炼,那也是人间的菩提。
离题万里,神游天下,只想看看思想的刀锋。
什么是自由?
自由是有边界的生存,责任与教养是自由的边界。
在人民中间如鱼得水,知耻才是自由。
《中庸》是中国人的自由。
什么是民主?
民主是有私心的共识,天道与人心是民主的镜子。
用集体的道义养护各自的私心,知止才是民主。
《大学》是中国人的民主。
因此,读懂《大学》《中庸》,才能读懂中国人心中的民主与自由。
是啊,物质世界的中国特色,我们都在耳闻目睹着。
精神世界,我们是否也有中国特色呢?
思想又飞了起来,到庄子的逍遥世界,无何有之乡,抓回了一个观念,胡乱的看着,倒有了不自禁的莞尔一笑。
世界上有所谓的戒定慧之学。
一种,摩西十诫,由前提出发的逻辑,可以称之为“由戒生慧”的文化,拿树来做比方,是枝枝叶叶的文化。
另一种,明心见性,看见你的本来面目。
也可以说是“定中生慧”的文化,是根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什么呢?
我想是种子的文化。
《中庸》讲: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明,是修行,是根文化。
哲,是思辨,是枝枝叶叶的文化。
身,是个体的生命,理想与现实的权衡,面向未来的成长。
中国文化是生命的文化,是“由慧生慧”的文化。
种子的文化,由慧生慧的文化。
如此说来,中国人,你对世界就有着重大的使命了。
你要向世界学习,向大地扎下深根,向光明有力量的成长。
但同时,你也有使命要对根深蒂固、自以为是的人,讲时间的流水,讲世道的无常。
你要对有知识的人讲变化,讲刻舟求剑,讲“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你要对懂逻辑的人讲前提,讲鸡和鸭有不同的前提,鱼有鱼道,虾有虾道,天地有天地之道。
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所以应当坚信,没有中国文化,世界就不完整。
所以要讲《大学》,讲《中庸》,讲带着使命感的平凡生活。
有人妄自菲薄,认为中国的古人,老封建,老古董,老顽固,一点都不现代,不洋气。
看看人家外国的哲学,看苏格拉底、柏拉图、看康德、黑格尔,看人家西方的文化,看人家的神庙中,还写着:
“人哪,认识你自己!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就要用历史与历史对话,用圣贤与圣贤对话,用智慧与智慧碰撞,你就会看到文王笑了、武王笑了,周公姬旦笑了;老子笑了、孔子笑了、墨子笑了、庄子笑了,并且,庄子一定会逍遥而去,到人家神庙中写上一句:
人哪,就是人!
知止不殆,要知道自己与天地的距离!
阿拉伯人说:
希腊人有一只眼睛,中国人有两只眼睛。
中国人自己说:
马王爷有三只眼睛!
也有人妄自尊大,认为只有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传到如今。
其实,历史在宗教的信仰中,人类精神,谁都没有断过。
不过,别人在宗教中接续着历史,而我们假如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与历史,怎么可能不被别人轻视,笑话我们没有信仰呢?
而我们自己怎么可能,不会也因此心存疑虑,有着什么信仰危机,犹豫着要不要改换门庭呢?
农村人又要说了:
忘记了自己的根,老子不做,做孙子,别人是会欺侮的。
回到民国的两则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好像是“由诫生慧”的文化,在牧师的学问里成长,要做纯洁的羔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好像是“定中生慧”的文化,住在天道的光辉里布施,要做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但不能从学问的境界中下凡,在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吃苦忍劳,建功立德,那便是士与圣人的文化,不是君子的文化。
中国人喜欢喊口号,有一句口号这么喊着: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
不能回到生活实践当中,不能知耻,不能知止,可能是叶公好龙式的文化。
读书有三重境界,读过、读懂、读通。
读过书的人证明自己了不起,读懂书的人证明书本了不起。
农村人讲:
别张家长李家短的,不要为一句话,两句话斤斤计较,日子长呢!
所以把书读通的人说:
书是拿来让自己进步的。
未来还有太多的未知。
不识字,识事。
人,还得活着,还得创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知耻,知止,也别忘了你自己。
透露一个秘密:
现在讲着人类的语言,说着这样那样道理的人,都不是神,都是有着这样那样局限的凡人。
因此,你可以大大方方这样告诉世界,告诉那些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的人,告诉他们,信是根的文化,仰是戒的文化,相信才是种子的文化。
所以中国人认为,信仰的实践叫相信,没有心灵的成长,信仰也就成了世俗的口号与妄想。
中国人认为,血肉有情的人都是凡人。
并且,即使看见了一千个神迹,嘴上标榜着一千个道理,我们心中还是明白,自己只是凡人。
因此,我们不仰望人类,我们相信人类。
"向世界学习,向自己靠拢。
"这就是中国人的相信。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我们相信万事万物背后森严的法度。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我们也相信自己符合天道的成长。
有一种哲学认为:
对不可言说的事物要保持缄默。
中国哲学则认为:
对不可言说的事物,可以落实到行动。
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来溜溜。
讲究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体会天地的亲切与深邃。
所以,以慧生慧的文化,种子的文化,很难用一个模子刻出来。
要求独立自主,要求创新与创造,因此中国文化讲究与时俱进,讲究实事求是,讲究以人为本,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君子不隐所短,问瑕得玉。
所以中国人相信在现实生活中的修行,相信榜样的力量,相信自己的成长。
中国人相信跟好人学好人,相信言行一致,相信以身作则。
相信仁义,相信道德,相信人类精神,相信向善的心。
有人哀叹:
世风不古,中国文化断了。
其实,中国文化如果有自己真实的生命力,一定会如种子般落地,生根发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灵魂,在中国人的身上,在中国的山山水水里,永永远远。
庄子说,写《大学》这本书的曾子,住在卫国时,棉袍没有罩衫,营养不良,脸色浮肿,捉襟见肘,鞋后跟是豁的。
竟然拖着衣袍歌咏着诗经,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而且天子不得臣,诸候不得友。
所以追求志向的人不计较功名;追求功名的人不计较富贵;追求大道的人旁若无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致道者忘心,我最近也有点这么活着。
家人都为我的状态忧虑,孩子的朋友建议请一本愣严咒来醒醒我,但孩子不懂愣严咒的意思,过来问我,不禁让我欢声雷动。
我说这愣严咒弄不动我,愣严咒翻译成中文,只是中国的祥林嫂求神拜佛时,嘴里叽里呱啦大鬼小鬼别伤害我的境界,佛教十三经我都看过,所以,谁能绑我?
我欢笑着跟在孩子的身后,追要更厉害的神咒。
在学佛学禅中开悟,悟到明白,悟到自在,悟到没有人绑我。
在老子、孔子、墨子、荀子、庄子、孟子、管子、晏子、列子、鹃冠子、尹文子、鬼谷子,诸子百家中,体会中国人有血有肉的生活。
不过,我最终是在易经中回到了我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人认为易经是天地之理,我左读右读,读出来是父子之情,因此,我曾经对着山林,充满感激之情呼喊:
“文王,我回来了。
”于是,激情难抑,在一个月内咬牙切齿,拼了命地写出了六十四首卦诗,以表达我“浩居而自顺”的理解、喜悦、和了不起。
但过后看看,那是挤出来的。
不过,自此我便认为我懂了易经。
最近几年,我更是在忘乎所以中,与古人交谈,与生活共鸣,写诗悟道,悟道写诗,从中又挑出六十四首卦诗,三年,一千多字,颇为喜欢,于是集字成帖,自我把玩,个中滋味,也只可用“致道者忘心”来形容了。
不过,我在偶然中发现,用我的六十四首卦诗与《大学》、《中庸》对照,能够以经解经,互相对照,互相生发。
就像下围棋时做成了两个眼,全盘活了。
心中豁然一亮,于是毫不害怕与任何大师,在《大学》、《中庸》这两本书上进行较量。
我的诗,我对易经的理解很是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东西,不足为道。
但把《大学》、《中庸》讲得明白了,讲得通透了,我想也是一件有功德的事了。
某日在家,吃完饭后,谨慎起身,洗碗刷锅,干完活,回过头来,见老婆正在写笔记,赞叹了一句:
都写满一本笔记本了。
被老婆皱起眉头,啐了一声。
悻悻然问,为什么?
老婆说,没有做事,看不顺眼。
我说,我不是已洗锅刷碗了吗?
老婆说,那不算事,不赚钱,没有做功,只有福德,没有功德。
想想也是:
泥古不化,读而不通,不能指导实践,不能与现实世界灵活统一,自以为是,自圆其说,古人的智慧又有什么意义呢?
失之毫厘,缪以千里。
其实读古书也不容易啊!
也要有深刻的思考。
当初韩愈吓我,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古书不好懂啊!
王国维也说《尚书》只读懂了一半。
吓得我规规矩矩,胆颤心战,读《尚书》时,一定要自己手抄一份,埋头忘我,反复咀嚼;反复咀嚼,埋头忘我。
一日,在人群中我抬起头来,我说:
我懂了,我手抄的尚书,是世道轮回的路上,灵魂的护生符。
因为相信中国文化是种子的文化。
所以相信文化会一次次回到源头,回到泥土,回到初生牛犊,回到新苗茁壮,回到那样的生机勃勃。
富润屋,体胖;德润身,心广;真理使人解放。
最反对我沉浸在古代文化中的妻子,其实常常到我这里,找一找古人的思想。
她说,古人写的东西,比我写的好得多了。
文化虽然没什么金钱上的作用,但拿来与孩子沟通,借助古人智慧,解决心灵问题,千古之理,非常相通,非常好用。
孩子是父母修行的功德,讲得就是这件事啊!
能夠在正确的精神空间里,庇护孩子的成长,少走弯路,其实也就是大功一件。
所以,道德其实不是身外的束缚,踮起脚来的张望。
道德是被唤醒的自我,源自内心的力量。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
"所以,请为你的孩子思考,为你的孩子把关,为你的孩子择善。
文化是精神的财富,成长的力量。
相信有丰满的灵魂,一定会有丰满的人生。
因此,请让我们把文化的力量,向后代传下去,让成长的精神,一代一代,从源头处开始,生生不息,靜靜流淌。
道德经上说:
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身,养性,齐家,在最小的单位里传承自己的文明,因此我也简单纯朴地相信:
父亲是孩子的君子,母亲是孩子的圣人。
不爱孩子的父母不是真父母,不爱小人的君子不是真君子。
突然,笑了起来:
在最小的单位里传承文明,那么在古代,君子就是小人的榜样,圣人的供养。
丈夫气概,父子情深,此之为君子,可乎?
于是,通俗易懂起来,中国人的君子之道,就是为人丈夫之道,为人之父之道。
农村人评价起人来,经常会说:
老子不像老子,伢子不像伢子,娘不像娘。
所以,站直了,别趴下,老子要有老子的样子,这就是中庸之道。
“老子要有老子的样子,这就是中庸之道。
”这么简单,圣人、士子会不会过来说我们没有文化?
翻书,看《中庸》同人卦:
君子之道,一般的夫妻都知道,但境界高深起来,圣人也有所不知。
君子之道,一般的夫妻都能够行动起来,但境界高深起来,圣人也有所不能。
“由戒生慧”的文化是小孩子的文化,“定中生慧”的文化是圣人的文化,与小孩子、与圣人都不要一般计较。
上天要我们中国人以慧生慧,要我们勤劳勇敢,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我们做君子,带领家庭,扛起责任,过好日子。
不知道对与不对,我要不负责任的说了。
以后别人与你大谈什么出世之心,什么普世价值,你都要在心中笑一笑。
与小孩子一起玩耍,要晓得归家。
与圣人一起畅想,要晓得今生今世的责任,要晓得修养自我成长的能量。
想想又笑起来,小声的嘀咕一句:
小人长大了要成为君子,圣人也要嫁给君子。
自由自在,活泼开朗,童心大发,我要问了:
“文王、武王、周公,与老子、孔子比较起来,谁的道风淳厚、更近于中庸之道呐?
”
一枝动,百枝摇。
局部的改变都会引发全面的调整。
立心处有所变化,也会引起整体风貌的截然不同。
在《大学》、《中庸》这两本书的解读上,我与王阳明,朱熹这一架打起来,也是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很是有一番好看的啊!
墨子说:
话不在于多,而在于明智;不在于文采飞扬的表达,而在于入木三分的洞察。
文化的种子,使命可能就在于此吧。
所以我也感激并相信:
古人精致的推敲一定满含深情。
我也一样,敬佩着古人惜字如金的精神,力尽所能,希望用最少的文字去传神。
相信一样的天空,共同的成长,因此我只是重新分章,给出译文,就不进行更多的铺陈了。
不过,也请相信,这是经过了与王阳明、朱熹争吵之后的译文。
两个人一吵架,在理不在理,旁观者就十分清楚,于是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辨别力了。
知识讲究概念,标准,规范,流程,讲究一千个厨师,做一道鱼片,要能统统是一个味道。
辨别力的文化,讲究什么样的鱼,会有什么样的习性,大海茫茫,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到哪里才能打到鱼。
所以读中国的诸子百家,恰如看到一条条活泼泼的游鱼,在茫茫人海中自由自在地活着。
庄子走过来说:
后来活着的人,评论起前人来,怎么讲好像都有理。
但混混沌沌中的生机,在江湖之中才有种种微妙。
千万别从生活的海中把我捞出来,说不抱成见的探索,是不作为、不进取。
说逍遥无为是回避矛盾、小资情调、封建意识。
千万千万,别用各种各样的概念,把我切割成各种各样的鱼片。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肉体研究透了,灵魂就会死去。
鱼头、鱼身、鱼尾,整体的有机生动才是活的文化。
有私不敢藏,敬请各位好朋友多多批评!
诗与字帖是以前私人玩玩的。
自己的诗,就想把字写好,于是集字成帖,心想熟能生巧,写他个十年八年,可能有很多的可能。
《大学》、《中庸》是后来偶然的灵感,神来之笔吧。
是后来按顺序,对应着加入的。
《大学》、《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骨格,大雪青松的气节。
但在《易经》的参照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致道者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