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力学情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2569744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57.70KB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力学情解析版.docx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力学情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力学情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力学情解析版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学力学情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
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5d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
A.冰的数量增多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
D.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
5.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地地面
6.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8.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
B.
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C.
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
D.
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
9.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如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 )
A.
B.
C.
D.
10.如图是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
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1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3.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14.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
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5.我国搜救队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MH370残骸,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声呐设备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
C.声呐发出的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
D.声呐系统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16.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7.(6分)完成单位换算2×104m= nm;2.5μm= m;72km/h= m/s
18.(4分)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准确程度较高的是 刻度尺,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读数是 cm。
19.(4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所测木块的长度为 。
20.(4分)如图所示,停表A所示的时间是 s,停表B所示的时间为 min s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1.(1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
(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
VAc VB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22.(10分)D5105次动车由重庆开往成都东,全程约350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D5105次动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到、发站时间
重庆北
合川
潼南
成都东
D5105
到站时间
﹣﹣
09:
35
10:
01
11:
30
发车时间
09:
10
09:
38
10:
05
﹣﹣
(1)D5105次动车由重庆北到达成都东的平均速度;
(2)中途D5105次动车以144km/h的速度通过长度为2600m的一座桥,动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60s,那么这列动车的长度是多少?
23.(10分)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行驶多远?
(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毫米B.纳米C.微米D.厘米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
,
所以PM2.5的直径为
=2.5μm。
故选:
C。
【点评】以社会关注的PM2.5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
次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0.5d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7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4枚一元硬币叠放的高度在1cm=01dm左右,一枚的厚度在2.5mm=0.025dm左右。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比身高大一些,在200cm=2m左右。
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
D。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3.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过了一段时间,( )
A.冰的数量增多B.水的数量变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知道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
解:
当把﹣5℃的冰投入0℃的水中后,热量会从0℃的水传递给﹣5℃的冰,0℃的水放出热量会凝固成冰块,﹣5℃的冰温度升高不会超过0℃,所以不会熔化,所以冰的质量会增加;
故选:
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凝固和凝固放热的特点进行解答。
4.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
D.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
AB、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故AB错误;
C、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
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错误和误差区别的理解和掌握。
5.下列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
B.月球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地地面
【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根据机械运动的特点对以上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
A、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是陆地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所以A错误;
B、月球绕地球转动,月球和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所以B错误;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菊花幼苗的位置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不是机械运动;所以C正确;
D、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苹果的位置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所以D错误。
故选
: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能运用这一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6.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
A、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同步卫星的“同步”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
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被研究物体;②选定参照物;③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
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的是( )
A.
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
B.
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C.
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
D.
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有两种:
①静止;②匀速直线运动。
若物体的运动速度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解:
A、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其运行的轨道不是直线,所以运动状态改变,符合题意;
B、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其运动状态不变,不合题意;
C、匀速直线上升的热气球,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其运动状态不变,不合题意;
D、匀速直行中的高铁列车,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其运动状态不变,不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变,即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如图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 )
A.
B.
C.
D.
【分析】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路程或速度,通过分析就可看出哪个图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
图A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了,所以A不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图B随着时间的增加行驶的路程不变,表示的是静止状态,所以B也不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图C随着时间的增加行驶的
路程一直在变大,保持速度不变且沿直线运动,所以C是正确的,
图D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一直变大,表示的是加速运动,所以D也不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及速度与路程的关系,属于基础考题。
10.如图是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分析】
(1)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3)由图知,两车在第10s运动状态,由此可知两车通过的路程关系。
(4)根据图象读出5s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
解:
A、由图象知,乙车在7~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即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两车在0~5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B正确;
C、由图象看出两车在第10s时,此时乙处于静止状态,甲还在匀速运动,所以甲、乙两车在第10s时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车在5s末的路程10m,乙车在5s末的路程15m,所以在5s末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1.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分析】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一般是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动物的听觉都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之内,频率不在范围内的声音都听不到。
解:
A、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就可能吓跑将要上钩的鱼,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故A正确。
B、招手会产生波动,但由于频率很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因此鱼不会被吓跑,故B错误。
C、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C错误;
D、声波传播时是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
A。
【点评】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传播速度和声音音调的影响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13.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
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分析】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解:
由于回音壁的墙体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
因此即使某人在A点小声说话,原声(通过空气传播)和墙壁反射的声波(经墙面一次或多次反射)传递到离A点较远的B处时,那里的人也可以清晰的听到。
故选:
A。
【点评】天坛公园的声学奇迹有三处:
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14.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4)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
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B正确。
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快,故C错误;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速度,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15.我国搜救队员利用声呐设备探测坠入大海中的飞机MH370残骸,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声呐设备可以用来探测海底深度
C.声呐发出的声波不能在海水中传播
D.声呐系统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
【分析】根据对声呐设备的原理、传播特点等的了解,对照选项中的描述进行判断即可。
解:
A、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A正确;
BD、利用声呐的回声测距离,可以探测海底深度,故BD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可以在海水中传播,故C处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对声呐设备的考查,使人们了解了其原理和应用的情况,属基础知识的应用。
16.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
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
(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
振动的频率的关系。
故选:
B。
【点评】掌握音调高低的
影响因素: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7.(6分)完成单位换算2×104m= 2×1013 nm;2.5μm= 2.5×10﹣6 m;72km/h= 20 m/s
【分析】
(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
(2)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m/s=3.6km/h。
解:
2×104m=2×104×109nm=2×1013nm;
2.5μm=2.5×10﹣6m;
72km/h=72×
m/s=20m/s。
故答案为:
2×1013;2.5×10﹣6;20。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
,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广东省 深圳市 龙岗区 实验学校 第一 学期 年级 第一次 学力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