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
- 文档编号:12569407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90KB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申请审批书
====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
课题结题鉴定申请·审批书
课题批准号
课题名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课题负责人牟燕林
所在单位====小学
填表日期2019年11月
====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11月修订
声明
本申请鉴定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
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
2019年11月10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仅适用于列入====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鉴定结题申请。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
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
三、“工作报告”及“研究总报告”、“课题成果公报”的写法和要求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
四、课题研究完成后直接向鉴定组织单位报送鉴定材料2套(1套提交鉴定专家、1套存档),每套材料包括:
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申请•评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鉴定申请•审批书》、成果主件(研究总报告和成果公报)、成果附件(专著、已发表的系列研究论文)、相关证明(领导批示、获奖情况、媒体报道及被决策采纳等的证明文件)、重要变更的申请及获准批复。
除专著外,每套鉴定材料必须统一装订成册。
五、====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讯地址:
====教育局,邮政编码:
564500。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课题研究主要过程和活动
(1)成立课题组,做好研究前的培训和研究内容
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我校于2017年秋季学期成立研究课题组,由===等九位老师组成。
1.确定研究基地,建立研究组织。
该课题以实验小学为基地。
成立课题领导及实施指导小组;各班建立课题实施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抓好理论武装,搞好队伍建设。
根据当前普通存在的理论缺乏、认识肤浅、力量薄弱、操作更困难等问题,要组织实验人员学习有关理论和决定、文件精神。
如继教教材《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还可根据情况和需要进行专题培训,如“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心理咨询教师培训”等。
总之,首先必须解决好认识和队伍问题。
3.注重分工合作,协调有序开展。
根据该课题研究的特点,一方面可以分解子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与突破。
如班主任可以研究“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好心理健康教育”,科任教师可以研究“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整合力量,形成全方位推进之势。
4.强化督促指导,不断深化研究。
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领导小组将对基地学校的研究管理工作和研究实施工作进行跟踪检查、指导、督促,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广;基地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要注重研究情况的相互反馈和上下反馈,提高效率,多出成果。
(二)、实验的步骤和阶段的任务
实验的步骤:
整个课题从立项到结题分为“三步曲”:
“第一步曲”(2017.6——2018.3):
选题立项(准备阶段)。
“第二步曲”(2018.4——2018.12):
实施研究(研究阶段)。
“第三步曲”(2019.1——2019.6):
迎接验收(总结阶段)。
阶段的任务:
第一阶段:
分析现状、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
拟定方案、建立机构、培训队伍、分期推进(实质工作)。
第三阶段:
总结成果、汇编资料、申请结题、迎接评估、成果推广(后期工作)。
课题研究的成果及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小学生心理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新模式,使实验班级学生在心理调适上有了新的举措。
两年来,没一个学期我们都在认真制定研究计划,认真地按计划进行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人员分工明确。
保证既有时间学习理论,又有时间在讲座,上课,评课等活动中总结经验,找到不足。
三、研究总报告(不少于5000字,可另附页)
内容提示:
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理论上的新观点、实践中的新举措);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作为市级立项课题已于2018年3月进行开题研究。
一年多来,我们以培训和调查为主阵地,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拓展并逐歩深化,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从国际上看:
国外对“心理卫生”的研究由来已久。
1930年在华盛顿召开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并成立“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心理卫生”的内涵又有了较大的拓展和深化,其重点是促进人的心理保健和对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近20年来,像美、英、日等教育发达国家,甚至一些教育中等发达国家,都在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方面都有了长足地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校教学工作共同构成了当前国际上学校教育的三大力量”。
从“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中,我们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从国内来看: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
“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都进一步提出: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同时,教育部也先后下发两个专题文件(1998年8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02年8月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还于1999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在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十五”研究课题。
委托各级教科研部门和有一定研究实力的学校,开展大规模研究与实验工作。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深化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钢要》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专家指出: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在中小学没有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应当尽快补上这一课。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我们把人才综合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而心理素质在人才综合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就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策略、新途径和新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深化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2.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从这段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认识到这样两个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内容或形式,这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样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各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各育的成分,但又具有不同于各育的成分。
总的看,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在教育整体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
从德育与心育的目标看,德育的目标是“育德”,发展人的“德性”,并通过个体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育心”,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并通过个体的心理发展为人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在德育中含有心育的任务,二者是交叉重叠关系,其结合点是学生的人格发展层面。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或途径,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德育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是因为,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如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道德理想、法纪意识等);“心育”虽然要为“德性”的发展奠定心理基础,但它并不直接承接德育导向任务,“心育”对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方面(即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通过指导与矫治消除已出现的心理问题)。
这说明,如果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正确区别和对待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心病”用“心药”,就能增强教育实效。
3.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素质。
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首先,从理论上看,智商与情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让统一的关系,情商能影响智商,人的智力活动受到人的情绪、情感的支配。
其次,从实践上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责任,能促使教学质量(升学率)出现质的飞跃,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步伐。
4.开展本课题研究,是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课材、教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目标
2017.6――2018.3确定选题,申报立项。
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申报市级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2018.4――2018.12课题开题仪式。
成立子课题组。
完成前期调查论证。
全面展开研究,分阶段落实研究目标任务,根据研究进程和实施情况,召开课题研讨、成果报告或中期展示会。
形成子课题成果,及时进行矫正,推广;
2019.1――2019.6总结课题研究得失,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锻炼,培养、造就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一是由有关教研人员、专职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队伍;二是由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思想品德课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三是由学校党政领导、任课教师和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队伍)。
(2)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
四、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内涵。
作为课题研究的教师,唯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才有改革可言。
全体成员深感学习的紧迫性,平时以个人自学为主,大家利用网络、杂志、培训、听课等多种途径,学习、领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的理念,了解课改的实质和方向,在丰富自身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每月底进行组内讨论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2.建章立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为了进一步规范科研课题管理,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贯彻落实“科研强校”“科研提质”的办学思想,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科研务实并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制定了《====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
3.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课题组成员制定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现状分析:
①学生家庭层次不一样,有的学生习惯较差;②家长多数在外打工,子女靠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教育氛围差;③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甚至溺爱,孩子缺少独立性;④孩子学习压力大,有厌倦学习的状况……。
4.走出去、请进来。
为提高大家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结合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组织教师去贵阳、遵义以及====等地培训、学习,回校后集体讨论、交流了解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课题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为学生做心理咨询等,做到资源共亨、共同提高。
5.踏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
每学期大家集体分析、讨论教材;搜集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障碍,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及失败的典型个案,在一至六年级的课堂教学素材中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相关内容等,针对某一素材提前一周进行多种假设,并进行反复设计、修改,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素材。
6.教和研合二为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学期初,课题组认真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哪些不良习惯?
存在哪些不足?
如何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结合学校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组内讨论、交流,确定学期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的整体计划,使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
例如,罗巧老师结合生活呈现素材以“青春起航”为主题对六年级220多名女生作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让我们的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女生对青春期常识的了解,提高应对青春期防护能力,图文并茂介绍了青春期生理的变化,详细对进入青春期的应有的心理准备,对异性交往尺度把握,对未来理想追求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在互动中不知不觉中掌握青春期常识,提高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同时也把我们研究的成果给予了及时的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2018年3月以来,课题研究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1)课前挖掘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
课题组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教学语文《卡罗纳》一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请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领读、组织学习生字、选择最想读的段落朗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开火车读卡片、朗读评议、识字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安排,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
运用教师的教学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注意积累激励性评价语言,并研究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探索自学时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培养自信,如何尊重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①课堂教学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②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组任课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这种情境的创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能够很快地被这种情境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根据教学内容,在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课题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设计展示环节,让美的、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促进了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
体育课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比一比的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在同学和老师的激励中坚持到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大家养成了常研究、常反思、常总结的习惯。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课后能积极地反思、分析得失,收集教学中的典型个案,并进行理性分析,在反思大家逐步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时间内,从分管校长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教师都能从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工、呈现教学素材,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
能结合学生实际、地方资源、现代媒体……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素材。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思考的过程,是否定和肯定交替的过程。
两年来我们在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研究中衍生了一些新的思考:
从事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理论水平有待提高,致使研究的理论部分缺乏深度和广度,特别是缺乏将实践上升至理论层面的理论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广泛地指导教学实践。
七、今后的研究设想
虽然本课题在两年多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已面临结题,但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打住,因为我们今后更想也更需要把课题研究过程中衍生的新思考作进一步的探究,因为我们更为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内容 方法 研究课题 成果鉴定 申请 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