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的说课稿.docx
- 文档编号:12551114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4.35KB
《牧童》的说课稿.docx
《《牧童》的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童》的说课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牧童》的说课稿
《牧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
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
下面是为你整理了“《牧童》的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
《牧童》的说课稿
(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
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
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
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
这首诗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
他们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呢?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
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
3、你会背这首诗么?
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
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
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说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欣赏音乐,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欢快的《田园之歌》让学生欣赏,并这样引导:
是呀,美妙的音乐能带给人愉快的心情。
其实,能带给人快乐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就感到很快乐,看到同学们端正的坐姿,甜美的微笑,我也很快乐。
说说看,什么事使你感到快乐?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情趣高涨时,我顺势导入: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
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读出味道。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
“铺”、“蓑”、“卧”并指导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
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
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
学生可能会说:
我读出了诗中所蕴含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可能会说。
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
(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我追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
你能读出诗人什么心情?
学生都能说出这是一个快乐,悠闲的小牧童。
(板书:
快乐悠闲)那么,你是怎么体会到作者愉快心情的呢?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牧童的快乐与悠闲呢?
让学生品读诗句,从而发现景物描写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
原来,一切景语皆情语。
此时,我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高兴地诵读这首诗。
这个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以“你从诗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样快乐悠闲的牧童?
”一问,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
预设一:
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
当学生说:
从“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牧童时,我追问:
是谁在吹笛子?
在什么地方吹?
此时,我适时播放音乐《牧笛笛子》,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弄”字所蕴含的情趣。
接着,我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受牧场的辽阔,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同学们,此刻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中的哪一个词给了你这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以此引领学生感受“铺”字用词的精妙。
“只有入境,才能悟情。
”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预设二:
想象“卧月明”,感悟诗中情。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乐与悠闲。
我先出示课件:
《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引领学生回到诗句中,让学生找一找哪个词更能体现牧童的无拘无束?
学生很快找到:
“不脱、卧”这两个词。
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
他为什么不脱蓑衣?
他躺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怎样躺?
把“卧”换成“坐”或者“立”,行吗?
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反复品读中感悟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与天真烂漫。
这样,抓住重点字词品读品味,避免了古诗教学逐字逐句的串讲串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真正学有所获。
接着,我挖掘教材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青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在美妙的遐想中,学生融入诗境,走进牧童的内心世界,由此抒发情怀,发表见解。
此时,学生化牧童为自己,化自己为牧童,与诗中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四)探作者心,窥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
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导:
同学们,快乐的心情是相通的。
眼前的一切不仅令牧童陶醉,令我们大家陶醉,也令诗人吕岩陶醉。
其实,吕岩喜欢牧童,还有另外的原因呢。
此时我出示诗人吕岩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到了诗人向往远离喧嚣、悠闲自乐生活的原因后,我
创设意境,学生配乐吟诵古诗。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这不仅是教学回归到古诗的本体,更是学生情感的回归与升华。
进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背诵积累。
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爱上古诗,所以在学
生“意犹未尽情犹未止”时,我出示了一组以“儿童生活”为体裁的诗句让学生赏析。
《牧童》的说课稿
(2)
一、说教材《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本首诗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表现出牧童心灵的自由自在,无牵无挂,自然放松。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充满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牧童、蓑衣、铺”等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圈点批注、想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并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了能顺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是:
通读古诗,再通过看注释、圈点批注、想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
难点是: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基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看图想画面等方法读懂古诗大意,但是,他们对古诗背后蕴含诗人的情感还不能深刻体会,此时,教师就应适时点拨引导。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解决疑点,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例如:
初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充分的把古诗读几遍,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通过个别读、齐读、对读等方法读出层次美,读出情感。
其次我还运用了圈点批注法、点拨引导法,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可是学生获得知识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文章。
可以在圈点中积累词语,在批注中感知语言,感知作家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样课堂就会有了语文味。
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就如拥有了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
例如:
在初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用斜线画出古诗的节奏,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教会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初读古诗的基础上,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就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敢于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我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回忆童年生活的情景,从而引入古代儿童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
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会把学生带入文本。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新课标指出: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本环节我让学生充分的把古诗读几遍,学会圈点勾画,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组内互相学习,重点理解“蓑衣、铺”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一些图片帮学生理解词语,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出节奏。
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3、研读古诗,深入思考阅读教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通古诗,还要想象画面读懂诗意,结合学法指导,重点采用朗读,圈点批注、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出示自学任务。
(2)、学生自己对照任务自读自悟,期间自己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自己想法,我作为引导者,适时抓住学生交流的精彩词句、语段谈体会,谈作者用词的好处。
例如:
抓住“铺”想象画面,品读“弄”感受情趣,想象“卧”感悟形象。
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我还鼓励全班同学敢于大胆对个别同学的发言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文,在合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4、拓展延伸,读懂诗人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也就是诗人的思想体现,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本环节我引入诗人的背景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会诗人对自由、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后我还出示了几首古代儿童诗,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学生通过读,突出单元主题。
(2)、一节好课的结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儿童诗去读一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量。
又达到了课内外知识相连接目的)
四、说板书好的板书是课堂的浓缩,本节课我主要抓住学生对牧童的评价语言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概括进行板书,这样结构清楚,层析分明,力求达到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反思:
以上就是我预设的一堂课,本节课我主要是打破了古诗教学中逐词逐句的串讲串问,通过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品精妙处,进一步想突出语文味,不过课堂是生成的过程,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跟预设有偏差的问题,但我会努力根据课堂生成的机智去随时调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牧童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