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主要知识点共3套doc.docx
- 文档编号:12546933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28KB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主要知识点共3套doc.docx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主要知识点共3套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主要知识点共3套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主要知识点共3套doc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试题
(一)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人牛•观的内容是:
、、,其中是核心。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爱护公物、、o
3、我国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o
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
1、公民基本道徳规范的主要内容有()。
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文明礼貌D.爱护公物E.敬业奉献
2、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插()o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罢工自由C.人身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
3、理想具有的基本特征()
A吋代性B阶级性C实践性D层次性
4、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是。
()
A诚实守信B办事公道C奉献社会D服务群众
5、划分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律的()。
A.适用范围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制定和表现的形式D.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
6、我国依法治国的客体主要是指()。
A.国家事务B.经济事业C.文化事业D.中小企业E.社会事务
7、宪法最主要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
A.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B.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活动的最高法律依据和行为准则
D.在规定事项的范围上,包括社会事务的所有内容或情形,成为特别法的母体
E.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8、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下列选项是指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有()
A.个人的社会存在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体的人生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D.作为客体的人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
E.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9、道德是()o
A.人类特有的现彖,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B-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C.靠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
D.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來维持
10、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侍侯卧病在床的妻子
C.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D.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没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
11、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有()。
A.指引作用B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C.强制起作D.预测作用E.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2、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与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区别在于它()。
A.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B.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
C.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D.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1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般分为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法、法律适用。
其中法律适用中司法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14、根据我国民法有关规定,14岁的人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无民事行为能力D.相对民事行为能力
1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
A、讲法律B、讲感情C、讲程序D、讲法理E、讲证据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
2.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
3.人生观决定世界观。
()
4.在经济全球化吋代,爱国主义已经过时。
()
5.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
()
6.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是相矛盾的。
()
7.17岁的小张,在南方的一个城市打工、月收入900元,工作屮不慎将同事的电脑损坏,他由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不承担民事责任。
()
&国体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国家权力而建立的组织机构。
()
9.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的,即为事实婚姻。
()
1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
四、辨析题:
(每题8分,共16分)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是矛盾的
2、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爱国主义过吋了。
五、案例分析题:
(每题12分,共24分)
1、徐本禹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2002年暑假前往贵州支教,2003年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8月结束贵州支教生涯,回校继续深造。
2006年12月15日徐本禹作为一位国际志愿者离开屮国远赴非洲津巴布韦支教。
在徐本禹离开中国之前,动情地说:
“贵州,是我永远的牵挂!
”问: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的理论,谈谈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甲与乙系邻居,2003年5月18H,甲搭乘乙的摩托车时,由于乙刹车时误踩油门与大树相撞,甲被摔倒在地上,造成颅骨骨折。
在医院治疗后,甲花去医疗费14500元。
甲出院后,乙经常去探望,甲未向其要求支付医疗费,但乙于2004年4月主动给甲送来了8000元医疗费。
2005年3月,甲向乙要求支付住院期间剩余的医疗费6500元,遭到乙的拒绝。
2006年2月2口,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承担剩余的医疗费6500元。
问:
甲提起诉讼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
如何确定本案的诉讼时效?
并说明理由。
大学《思修》参考答案
(一)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
2、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财产所有关系、财产流转关系。
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
l.ABE2.A3.ABCD4.A5.D6.ABCE7.ABE8.CE9.BD10.BD11.ABCD12.B
13.D14.B15.ABDE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错2.对3.错4.错5.对6.错7.错8.错9.错10.错
四、辨析题:
(每题8分,共16分)
1、答:
错误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和他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和他人需求的良好信誉,即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来实现白己的利益。
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必然对立的。
从根本上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英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口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木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要遵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要承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2、答:
错误。
国家仍是本民族利益最权威的代表,这体现在: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仍是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最强大主体,民主国家的地位并未消解;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力量,民族国家仍是这个民族利益的最强势代表。
五、案例分析题:
(每题12分,共24分)
1、答:
1)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区别、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白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另一方面,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社会条件: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
b.人生价值忖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个人条件: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人自身条件出发。
b.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c.立足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答:
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一年,03年5月18日发生事故,甲被摔成颅骨骨折,属于人身伤害中伤害明显的,诉讼时效应从受伤之日即该日起算1年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
乙在04年4月主动给甲送来8000元医疗费,是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诉讼吋效重新计算。
2005年3月甲在1年的诉讼时效期限内向甲主张剩余医疗费的权利,诉讼时效再一次中断,重新计算。
2006年2月2日在重新计算的1年的诉讼时效期限内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又一次重新计算。
故本案不存在诉讼时效己过的问题。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试题
(二)
一、单选题:
(每空1分,共10分)
1•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B、人生价值C、人生态度D、人生理想
2.人生的价值趋向是对()的意义。
A自我价值B社会价值C价值质量D价值目标
3•理想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想法。
A实现豁然性B不可能性C超越客观性D实现可能性
4.理想人的确立于()
A中年B童年C青年D青年时期
5.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
A生活B社会理想C道徳理想D职业理想
6.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
A“信”B“诚”C“真”D“疑”
7.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为其服务的()
A政治制度B文化传统C传统习惯D上层建筑
8.为人民服务低层次的要求()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亳不利己,专门为人D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家
9.在一定职业生活屮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准则的()
A职业规范B职业行为准则C职业守则D职业道德
10.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应有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预测作用
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选项屮,对于道德的理解,正确的有()。
A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B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C道徳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社会就没有道徳D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耍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有()。
A压制个人,束缚个性B集体利益髙于个人利益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D重视、保障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
3、在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有纪律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其中重在提高人们思想道徳素质的有()。
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4、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A人性本善B社会关系的形成C社会舆论的形成D自我意识的形成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反对“权力至上”、“金钱拜物教”、“-亨乐主义”等卑下的人生目的,不提倡“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等平庸的人生目的,提倡()。
A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人生目的B禁欲主义、苦行僧主义的人生目的
C尽情亭受口腹耳H快乐的人生H的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E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徳建设实施纲要”,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为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白觉遵守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团结友善D勤俭自强E敬业奉献
7、道徳品质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目的,一个人的道徳品质是()
A生來就有的B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C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
果D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E在一次或两次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岀來的偶尔的心理特征
8、“只有在集体屮,个人才能获得全而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这说明()。
A没有集体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人利益B集体主义坚决排斥个人利益和个性自由
C广大人民只有靠集体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正当利益D只有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才能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充分实现E集体主义可以完全不顾个人的思想,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
9、下列属于良好道徳品质的有()。
A正直无私、忠诚守信B仁爱互助、推己及人C敬业好学、勇敢进取
D察言观色、花言巧语E见风使舵、明哲保身
10、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主要是指()。
A追求真理的精神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C整体主义思想D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徳E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11、道德品质与道德原则规范的关系表现为()。
A道德品质和道德原则规范相互依存
B道德品质对道德原则规范的形成具有定向和调节作用
C道德原则规范对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定向和调节作用
D道徳品质具有巩固和强化道徳原则的功能
E道德原则具有巩固和强化道德品质的功能
12、行政执法的主体是:
()
A、国务院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C、各级政府屮享有执法权的下属单位D、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
13、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有()。
A、指引作用B、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C、强制起作D、预测作用E、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4、劳动者的权利包括()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休息休假的权利C、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D、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
15、关于父母子女I'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和监护人B、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C、父母与子女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D、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与其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是不同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3•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案例一:
村民李文把麦子铺在公路上,利用过往的车辆压掉麦粒,一直劳动到深夜12时。
其10岁的儿子躲在公路麦草下睡觉,父母未发觉。
当吋恰有一辆货车从麦杆上驶过,正好压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当场死亡。
司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15分)
案例二:
甲,某幼儿院教师。
一日,甲带全班同学到郊外游玩。
乙(3岁)是甲所带班的学生,不慎落入粪池。
甲用木棍插入粪池试探深浅,发现其不到1米深,但甲嫌脏,未下去救人,只是向路人呼喊求救。
后来了一个青年小伙子丙,也嫌脏,未跳入粪池,只是和甲一起呼救。
最后來了一个老农,跳入粪池救起乙,但因窒息时间过长,乙死亡。
问题:
甲和丙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为什么?
(15分)
大学《思修》参考答案
(二)
一、单选题:
(每空1分,共10分)
l.A2.D3.D4.D5.B6.A7.D&A9.D10.C.
二、多选题:
(每空2分,共30分)
I.ABCD2.BCD3.AB4.BD5.AD6.ABCDE7.BCD8.ACD9.ABCE10.BCDE
II.A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
三、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答:
(2)社会条件:
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答: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用户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白强不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答:
a学习法律知识b掌握法律方法c参与法律实践d努力树立法律信仰e积极宣传法律知识f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案例分析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要点:
《屮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条规定: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杲,因为疏忽人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可见过失犯罪是以应当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为前提条件的。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造成了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才构成过失犯罪。
(7分)而上例中的司机,深夜开车行驶在开放的公路上,是正常且合法的行为,小孩躲在公路麦杆下现睡觉是非正常的现象,纯属偶然,因而司机无法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所以,尽管司机造成了压死小孩的危害后果,但从主观方面来讲,不存在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过失。
(4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条规定: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
”所以这位司机压死小孩的行为不构成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4分)
2、答:
甲的行为是不作为犯罪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白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即“当为而不为”。
(3分),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在客观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犯罪不作为的前提。
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不只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
(3分)
②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法律只是要求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而不会强求不能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
行为人虽然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2分)③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
在不作为犯罪中,虽然行为人有时也实施某些积极的动作,但他却没有履行特定的义务,这是区别作为与不作为的外在根本标志。
(2分)甲确有救助的能力,客观上已知粪池不太深,甲奋不顾身跳入粪坑是根本不可能危及其生命的,当然毫无疑问,甲不救人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
(2分)
如果甲确无救助的能力,如粪池太深等等,是不能定甲故意杀人罪的,而应按民事责任处理。
(2分)青年小伙子丙的行为,因为没有义务,”见死不救”仅仅受道德谴责。
(4分)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复习简答题及主要知识点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答: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要培养口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
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答: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徳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徳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徳’与“才”的位置,做到徳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答: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
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徳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
什么是信念?
答: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也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答: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答:
(1)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耍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丁•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3)在实践屮化理想为现实。
止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和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7•什么是爱国主义?
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答:
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I'可关系的道徳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临,抵御外侮。
8.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
答: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爱国主义与用户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什么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答: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木民族大多数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内涵: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10•什么是时代精神?
内涵是什么?
答: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内涵:
改革创新是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期末考试 复习题 主要 知识点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