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docx
- 文档编号:12544604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77KB
谈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docx
《谈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
谈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认识
毛泽东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创立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
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必须立足“社会主义主义社会”这一现实,其理论渊源还得到毛泽东那里寻寻觅觅、里外翻找。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未得根本解决
毛泽东在他的名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似乎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创立那一天,就尘埃落定了。
但似乎又没有解决。
一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有过多种表述。
他说:
“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两种基本的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们国内的基本矛盾。
”(《农业合作化和当前的阶级斗争》)
二是毛泽东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他说:
“当着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切矛盾的特殊性解剖出来之后,同时也就更进一步地、更充分地、更完全地把一般阶级社会中这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普遍性阐发出来了。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18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科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生产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生产关系基本上不再同它相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旧的上层建筑基本上不再同它相适应。
在这样的时候,就必然要引起根本性质的变革。
谁要抵抗这种变革,谁就会被历史所抛弃。
这一规律,以不同的形态适用于一切社会,这就是说也适用于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三是毛泽东认为某一独立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
他说:
“马克思把这一法则(事物矛盾法则)应用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研究的时候,他看出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18页)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的社会,不论是从形式逻辑还是从事实逻辑看,都应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矛盾。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矛盾,推而广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必然都有自己特殊的基本矛盾。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毛泽东执着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探讨和解决
一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计划和生产的矛盾。
他说:
“斯大林说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法则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使我们的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
但是,不能把可能同现实混为一谈,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就必须研究这个法则,必须掌握它,必须学会熟练地运用它,必须制定出能完全反映这个法则的要求的计划,这段话说得很好。
”
但“斯大林在这里说,‘必须制定出能完全反映这个法则的要求的计划’,就是说主观计划要力求适合客观原则,但他只提出了问题,没有展开论述,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清楚”。
“我们的计划工作是否研究了、掌握了、熟练地运用了客观规律的要求呢?
我们搞过计划,也有经验教训,我们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是一个风潮糖多了,一个风潮盐多了,又一个风潮钢铁多了,过不了多久又都说少了。
上月说多了,下月说少,心中烦闷不知如何是好。
看来,这很难说我们过去是完全正确地计划生产的,不能说我们过去的计划完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不能说我们的计划工作过去已经认真研究了,充分掌握了,熟练运用了客观规律”。
(《毛泽东读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及谈话》)
二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计划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他说:
“斯大林说,‘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不能把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这个说法对。
现在我们有些同志怕商品生产,无非是怕资本主义。
怕商品干什么?
不要怕。
那么,商品生产有没有消极作用呢?
有,就限制它,否定它。
过去的资本主义的鬼已经吃掉了,将来要出现资本主义的鬼,就再吃掉它。
我们发展商品生产,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在这方面,商品生产还是一个有利的工具……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工具。
”
“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现在有一种倾向,好像共产主义越多越好,共产主义要有步骤。
不能孤立地看商品生产,要看他与什么经济相联系。
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相联系,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联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同上)
三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他说: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到两种基本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这个界限必须分清,不能混淆。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又是一个界限,必须分清,不能混淆。
有的同志急于要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
不知道什么道理,我们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忽然把这些问题忘记了,在公社内由队的小集体所有制到社的大集体所有制,需要一个过程。
公社应当实行权力下放,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并且以队的核算为基础(1961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中央决定基本核定单位和生产单位是生产队)。
人民公社如果没有完成公社工业化、农业工厂化,也就不能实现从集体所有制的过渡。
人民公社由基本队有转变到基本社有的时候,是队共社的产,而不是社共队的产,全民所有制本身也有变化、变革的过程。
中央和地方都要注意发挥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一切企业专门由条条来管,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
两种所有制的长期共存也会有妨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因此,必须首先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全民制,然后是单一的社会主义人民所有制过渡到单一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
”(同上)
毛泽东后来更是说过,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还可以再搞一点资本主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论述,实际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调整和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既不能拔苗助长,又不能落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是毛泽东在探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中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认为,先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发展生产力是一般规律。
“从世界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
都是先把上层建筑转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的增强准备了条件。
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虽然不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孕育,但是这个一般规律,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适用的,基本是一致的。
”(同上)
五是毛泽东不满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
他说:
“搞供给制,共产主义生活是马列主义作风,与资产阶级作风对立”,
“二十二年战争都打胜了,为什么建设共产主义就不成了呢?
为什么要搞工资制?
这是向资产阶级让步”。
“要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
例如争地位、争级别,要加班费,智力劳动者工资高,体力劳动者工资少等等,都是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
”
“各取所值,是法律规定的,这也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一九六七年五月,聂荣臻同志的传达)
但是,毛泽东毕竟是一位清醒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者,他认为,我们建设的是:
“列宁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的国家。
”
“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
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
”(转引一九七五年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
“我们现在正是列宁所说的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国家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法权。
工资不相等,在平等口号的掩护下,实行不平等的制度”。
六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爱恨交加。
第一,毛泽东认为,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仍然是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
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基本上解决了所有制问题,
但“分等级,有八级工资,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等这些东西就其性质讲跟旧社会差不多,仍是资本主义的性质,是建设没有资本家的资产阶级国家”,
但是由于“所有制变更了,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
第二,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仍然具有两重性。
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固然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有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
他重申列宁的教导:
“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
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
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
”
这实际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既然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还存在,那么,它的负作用就必然在社会生活中要表现出来。
毛泽东称之为“鬼”,问题是这个鬼不仅危害到中国社会,而且侵蚀到中共党内。
因此,人们必须认识和防止这个“鬼”的危害。
第三,毛泽东认为,限制本身就是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毛泽东一再强调列宁关于我们是建设一个“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一观点表明:
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资本家参与,必然是人民群众参与;而参与这些活动,又带有资产阶级性质。
这就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不但要有参与意识,而且要有限制意识,而且更要有自觉决裂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资本家的专政,才能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第四,毛泽东认为,商品经济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种前途。
毛泽东通过对商品生产和商品制度的分析,看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的必然性、长期性。
这种必然性、长期性,是因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影响、支配和规定,它不因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制度的两重性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继续前进,建成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另一种是倒退回去,复辟资本主义。
但是,他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一定奔向胜利的前方。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根据毛泽东说的和做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制度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
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
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规定和支配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它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均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规定和支配的,包括阶级矛盾和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其实,这个问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就做了深刻的揭示,他说:
“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
“例如,在客观上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
”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争论不休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1979年,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重新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又指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并指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010年,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和谐社会主义,并且提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平衡人民过快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而毛泽东在他当政治国的整个历史阶段,都基本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早在中国共产党进城前夕,毛泽东就指出:
“全国胜利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
有些糊涂的的同志认为不是依靠工人阶级而是依靠贫民群众,有些更糊涂的同志认为是依靠资产阶级。
在发展工业的方向上,有些糊涂的同志认为主要地不是帮助国营企业的发展,而是帮助私营企业的发展。
我们必须批判这些糊涂思想,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他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使人们以保持中立。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1428页)
一九五二年,毛泽东指出: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同上,第五卷第65页)
一九五六年,八大报告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但毛泽东随即认为,“八大”概括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正确。
“‘八大’决议上有那么一段,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种提法是不对的。
”(转引自邓力群《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的讲话》)
一年后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并得到全会的通过。
一九六二年,毛泽东指出: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
(一九六七年第十期《红旗》杂志)
一九六七年,毛泽东指出: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混入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内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报》)
毛泽东直到生命的垂幕,仍然强调:
“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
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
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走资派还在走。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日《人民日报》)
“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五日《人民日报》)
(二)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而是通往真爱情的道路上很不平坦。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立论的依据是:
第一,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时期,可以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发达阶段三个时期。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
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毛泽东的理论逻辑是: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由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规定和支配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3页)
这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表现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要求之间的基本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表现就是: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这似乎看起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但是,二者必居其一,没有调和的余地。
对于人类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的问题,我国理论界一直有人感到疑惑。
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艾思奇曾这样阐述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主要矛盾:
“ 资本主义大工业把成千的劳动者组织在一个企业或工厂里做工使生产过程有了一种集体的性质或社会公共的性质,生产过程的这种社会公共性质要求把生产资料归社会公共所有,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和一切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资本家私有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它的生产力之间的根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其他矛盾都是从这一个根本矛盾上产生出来、表现出来的,这些矛盾的表现有各种各样,现在只讲最主要的两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
个别企业和工厂内的生产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都是盲目的、无计划的、无政府的……资本家为追逐利润而生的这种制度和大工业的巨大生产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生产关系和它的生产力的发展日益不相容了。
以上讲了第一个主要的矛盾,现在讲第二个主要矛盾,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这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是尖锐的对立着,两个阶级的斗争不断地发展,特别到了危机恐慌时期,工人阶级的痛苦就更为加深。
这两个阶级的对立、斗争,就常常要发展成革命的危机……”。
(艾思奇《历史唯物论、社会主义发展史》第115-119页)
资本主义社会两个主要矛盾!
熟读革命导师经典著作的艾思奇不可能不知道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只不过因为马、思、列、斯、毛等革命导师没有做出明确的区分而“夫子之道”“今女画”罢了。
然而艾思奇早就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实属难能可贵。
邓力群也自道过他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个”主要矛盾的困惑:
“《决议》(指八大决议——笔者注)里讲的是生产的发展赶不上需要的发展,生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要,毛主席这里讲到了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要通过计划去调节,这种矛盾和前面讲的社会内部阶级矛盾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研究。
生产和需要是个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内部两条路线两个阶级又是个主要矛盾,两个主要矛盾怎么加以区别,他们相互的关系如何?
应该怎样理解,我对这个问题还没把握,提出来大家一起商量,大家一起考虑。
”(邓力群《关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的讲话》第27页)
相对于我国理论界主流的声音,还有另一种非主流的声音主张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甄岩先生在他的《毛泽东哲学纲要》里指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主要矛盾,首先都必须是反映人类社会斗争的矛盾。
它是要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而不能是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矛盾,不是要表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因为人类要解决与自然界斗争的矛盾,要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固然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但是,它只有首先解决生产方式,解决在一定生产方式中人与人的生产关系问题,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因此,推动人类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归根结底是推动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发展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所以,历史上任何一种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在前面认识论中已经论证过)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对该社会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都不可能是反映人与自然斗争的矛盾,而只能是一定形态的阶级斗争的社会矛盾。
例如,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段的矛盾。
正是这种不同社会形态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决定着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从而推动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促进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料,促进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发展到高一级的社会。
可是,党的‘八大’和‘十二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却根本没有涉及人类的社会矛盾,所表明只不过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这怎么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呢?
如果这个论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历史存在过的各种社会形态。
以及当今世界各国不同的社会形态,也都无不存在着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任何一种社会的人都需要首先解决吃饭问题,解决衣、食、住、行各类生活问题,难道都共同存在一个主要矛盾吗?
这完全违背了各个社会形态存在的客观实际……所以说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仅是完全背离客观实际的,极其错误的,而且是十分荒唐的。
那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否正确呢,是正确的。
并且它不仅对我国是正确的,而且对世界上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是正确的。
因为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不仅是根据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级后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特别是阶级斗争情况的发展,而且是根据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和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主义 社会 基本矛盾 主要矛盾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