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2535063
- 上传时间:2023-04-20
- 格式:DOCX
- 页数:62
- 大小:62.14KB
人教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人教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四年级语文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陈嘉庚
爱国富翁陈嘉庚一生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1年的一天,陈毅特意到集美拜望他。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
屋里陈设极其简单。
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
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屋内陈设,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他说道:
“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
”陈嘉庚说:
“比延安好多了,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
”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着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得赞叹道:
“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
”“不敢当,不敢当!
”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
”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说:
“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
(1)为表达中心思想,作者主要进行了________描写和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
(2)文章的第2自然段从( )这几方面描写了陈嘉庚的生活极其简朴。
(多选)
A.办公室也是卧室
B.蚊帐发黄,打了补丁
C.用破瓷碗做烛台
D.沙发已破旧
E.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3)短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赞扬了陈嘉庚的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解析:
(1)环境;语言
(2)A,B,C,D
(3)谦虚作风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这句话说的是陈嘉庚的生活非常简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解析】【分析】
(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环境、语言
(2)ABCD(3)谦虚作风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这句话说的是陈嘉庚的生活非常简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点评】
(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脚比路长
①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A( )的卡伦。
②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③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④大王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
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⑤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⑥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阔的大漠吓退返回。
⑦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⑧又过了五天,小王子C( )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⑨国王满意地笑了:
“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
⑩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要乐?
”
⑪国王一脸郑重道:
“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⑫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j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抵达。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 )地行进下去,就回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文中A、B、C、D四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
写在括号里。
一往无前 风尘仆仆 陆陆续续 美丽而富饶
(2)国王让儿子们探路,其用意何在?
(3)四个王子的探路过程,你认为有何不同?
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前三个儿子是________;小儿子是________;写作手法是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吗?
(5)“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________
解析:
(1)A美丽而富饶;B陆陆续续;C风尘仆仆;D一往无前
(2)考验儿子,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脚比路长”的道理。
(3)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
;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对比
(4)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5)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困难、目标作出过高的估计,致使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信心不足,畏首畏尾,以至给自己留下遗憾的借口,追悔莫及。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A美丽而富饶;B陆陆续续;C风尘仆仆;D一往无前
(2)验儿子,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脚比路长”的道理。
(3)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脚踏实地,坚持到底;对比。
(4)本文告诉人们:
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5)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困难、目标作出过高的估计,致使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信心不足,畏首畏尾,以至给自己留下遗憾的借口,追悔莫及。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
),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
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①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
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
“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
②“啊!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
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
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1)“有些人”指的是谁?
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关于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对女老师印象深刻是因为她连“挖”字都不会写
B.“我”很快乐和自豪是因为同学不会写的字“我”会写
C.“我”刚开始对米店的胖女人不信任,担心她收了钱不会送米
D.米店的胖女人不敢把米送到陌生人的营地里
(3)对画线部分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老师很不起眼,没有其他学者威严高贵
B.女老师教给“我”的知识比其他学者教给“我”的知识多
C.其他学者威严高贵、无所不知,让“我”感到很崇拜
D.女老师以谦逊和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我”很感激
(4)画线部分②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解析:
(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
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解析】【分析】
(1)①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4)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
(1)①女老师,用她的谦逊和对“我”的赞美激发了“我”的自信心。
②米店的胖女人,对诚信和良知充满敬畏。
(2)C;
(3)D;
(4)这个句子是对米店的胖女人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当“我”担心胖女人会收了钱不送米的时候她的惊讶和不可思议。
这样写体现了她诚实守信、敬畏良知的品质。
【点评】
(1)①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4)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4.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多。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小山网。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
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我望着群山遐想:
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
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一阵晩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
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
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
丝瓜棚旁边那块碧録的西瓜地,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タ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
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恬静---________ 遐想---________ 喜悦---________
(2)画“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
(3)短文是按的________顺序进行描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
(4)作者抓住了起伏的山峰、________、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以及___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傍晚乡村的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乡村傍晚的感情。
解析:
(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由远及近;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把“金黄的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是比喻,写出了稻田的美。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可知,作者是按由远及近写的。
(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
(1)安静、畅想、高兴
(2)比喻、稻田的美
(3)1、由远及近2、跳望;远处;远处;在我身边的山坡上
(4)金黄的稻田、引须高歌的大水牛、美丽、喜爱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让世界远离饥饿
①“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
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
②1960年,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得到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他想:
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我们如果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便能提高水稻产量。
③在1964年、1965年水稻开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育植株。
随后他和助手们花了整整6年时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仍没能培育成功。
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
“野败”。
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水稻,经过改进品种组合,反复研究,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千克,比常规水稻增产30%。
④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千克目标实现;2004年,800千克目标实现;2005年,超级稻亩产达到900千克;2014年实现亩产1000千克。
2019年9月,袁隆平笑着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千克攻关。
”
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
⑥“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1)第①段中“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50多年”是指袁隆平( )。
A.一觉睡了非常久
B.坚持研究水稻50多年
C.梦想一直没实现
D.50多年经常梦见水稻
(2)关于袁隆平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列举有误的一项是( )。
A.拯救饥饿奖
B.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
C.世界粮食奖
D.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3)第③段中列出“6年时间”“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实验”三组数据的目的是说
明( )。
A.实验条件恶劣
B.实验方法错误
C.实验过程艰辛
D.实验结果喜人
(4)“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
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
”这是袁隆平的自作诗,文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段落是( )。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
D.第⑤段
(5)有人认为:
袁隆平是中国的骄傲,题目“让世界远离饥饿”改为“让祖国远离饥饿”更贴切。
你同意吗?
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6)读了本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请把它写下来,并说说解决的途径。
解析:
(1)B
(2)D
(3)C
(4)C
(5)示例:
不同意。
理由:
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示例:
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解析】【分析】
(1)—(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图表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6)依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理解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故答案为:
(1)B
(2)D(3)C(4)C
(5)示例:
不同意。
理由:
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已惠及世界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②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6)示例:
为什么袁隆平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创造新奇迹?
我的解决途径是联系上文描写袁隆平的水稻梦和艰辛执着的研究过程的语句来理解。
【点评】
(1)—(4)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开放性试题符合要求即可。
6.课外阅读。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所谓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我们知道,1毫米等于千分之一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而1纳米则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如此微小的单位,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甚至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都不能看见它!
拿一个小小的纳米机器人与人相比,就像拿一个人与地球相比一样,差别实在太大了。
纳米技术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有了纳米技术,人类制造任何一件物品的最原始材料只有一种—原子!
通过排列原子制造出机器人、电视、房子、高层建筑……
当你早晨一觉醒来时,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组成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人新鲜的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你不小心把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杯子却像有弹性一样蹦了起来;又重又厚的电视机已经不存在了,它们是直接印到墙壁上的由神奇的纳米发光材料制造的电视;你使用的计算机已经精确到原子水平,因为样机的电路、存储器等都是用纳米尺度的元件制造的。
当然,机器人也是纳米级的;你所居住的地球周围的太空神乖数的纳米卫星包围着,因为一次卫星发射可似将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当这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1)围绕以下内容,提取信息,制作读书卡片。
①纳米:
________
②纳米技术:
________
③纳米机器人:
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等说明方法。
(3)在文中找出说明纳米是“极小的”又是“神奇的”内容。
(4)纳米技术的应用价值在想象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有人说这毕竟是想象,不是现实,那这种想象能否变成现实?
在科学探索中想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
(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2)下定义,列数据、作比较
(3)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4)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否成立。
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神奇展望是由纳米性能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的探索既要求有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求有严密的理论探讨,只要为想象找到理论依据,那么想象就可能变为现实。
【解析】【分析】
(1)、(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就某一观点谈看法,回答时能结合问题的主旨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1、又称毫微米,它只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
2、指的是在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长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3、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2)下定义,列数据、作比较;
(3)由纳米传感器和纳米变色材料……数百万领徽小的卫星送人太空;
(4)想象是科学探索中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想象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否成立。
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神奇展望是由纳米性能特点所决定的,科学的探索既要求有大胆的想象,同时又要求有严密的理论探讨,只要为想象找到理论依据,那么想象就可能变为现实。
【点评】
(1)、(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的要求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课外阅读。
春潮(节选)
北方的二月,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寒气凛凛,可是寒冷的威力已衰竭。
朝阳处雪已融化,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越来越大地响起来,最后成为一股汹涌的奔流,冲到山下,流进大江。
那冰封的大江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更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终于有一天,在黎明的寂静中,突然传来了山崩地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期末 复习 阅读 理解 经典 题型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