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252638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92.34KB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案.docx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案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
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
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
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教学:
教师提问:
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
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
1、教师提问:
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
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
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
创作的主导观念
表现的主题
形象的处理手法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
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
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13.教师总结:
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
14.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二”,要求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15.教师总结:
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16.学生思考并回答。
17.教师总结。
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
注: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社会生活的?
(文艺为大众服务、现实主义画风、文艺的表现手法多样化。
)
②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美术创作出现了哪些变化?
18.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19.教师总结。
20.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1.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
22.教师总结: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
23.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
检查学生“活动建议二”的完成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2.点出本课主题:
西方美术的“现代化”。
3.完成第47页的“思考与交流”。
对比现实景象和凡•高的绘画,引导学生理解凡•高绘画的特点:
形体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强烈;短促的笔触;主观化的构图处理。
4.展示塞尚的《静物》,请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比较这幅画跟印象派(如教材第41页莫奈的《日出•印象》)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塞尚绘画的特点:
色彩沉稳;形体被概括成接近抽象的几何形;构图具有构成性特征。
5.学生观察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比较这件作品与塞尚《静物》的联系。
(注:
《亚威农少女》中的块面分割实际上受到塞尚的启发。
)
6.学生分组分析图片和进行讨论:
第一组:
《呐喊》;
第二组:
《舞蹈》;
第三组:
《构成》和《灰色的树》;
第四组:
《L.H.O.O.Q》;
第五组:
《永恒的记忆》。
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品属于哪个流派?
②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③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④你看了这画有什么感觉?
⑤它跟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
⑥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教师加以评点。
(注:
评点《呐喊》时可以联系城市环境和工业社会的孤独感这个主题。
)
7.完成第48页的“思考与交流”。
(注:
这件作品叫《空间的连续的独特形体》,实际上是表现一个人跑动的样子,未来派试图用静止的媒介表现运动,所以人被塑造成了一堆充满运动感的抽象块面。
)
8.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关于《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的个案分析,完成“活动建议三”。
第七课新的实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2.能分析一些现代艺术作品的构思及其表达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现代实验性艺术的探索角度与材料方法
难点:
现代实验性艺术的价值
教法学法:
1、实验法、问题法、对比法、引导暗示法、多元互动评价法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1、教具:
视频、多媒体课件、古典美术名作范图。
2、学具:
水彩笔、油画棒、铅笔或黑色水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实验导入)
出示经典名画《蒙娜丽莎》
提问:
(这件作品的名称是什么)——《蒙娜丽莎》
教师在挂图上贴胡须提问:
和刚才看到的《蒙娜丽莎》比较,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大家随意说说。
教师简明概括: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艺术作品的新实验?
杜尚、达利都做过类似这样的实验—课件展示杜尚、达利版蒙娜丽莎,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种新的理念、新的艺术形象拓展了艺术的范围,为艺术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这就是老师今天要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新的实验
一、“感受篇”
进入20世纪中西方美术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0世纪的中西美术史是新的实验层出不穷的时期,出现了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向着多元化的
方向发展,艺术家尝试突破传统的美术观念,不断实验新的观念和技巧。
视频播放:
超级绘画艺术
作品欣赏:
大地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媒体艺术
等作品(图4~10)
教师小结:
刚才欣赏的视频和图片都是二十世纪后实验艺术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艺术种类,这些作品无论从艺术的观念还是创作方法、作品的风格都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觉感受。
二、“鉴赏篇”
1、新的创作主题
[思考]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明星、广
告等题材这些能不能纳入艺术创作的范围内?
你是怎样认为的?
欣赏:
(1)安迪·沃霍尔《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子》
(2)《玛丽莲·梦露》
[思考]作品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的
丝网印刷的使用可以使同一幅作品被成百次地加以复制,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的因素。
欣赏:
(3)《毛泽东》
教师小结:
这是一种将符号、商标、广告、明星等具象的大众文化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其实这些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图像,反映了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人们内在的感情。
也是对当时机械刻板的现代生活的一种客观评价。
2、新的创作方法
欣赏:
委拉斯贵支《宫娥》1656年
[思考]画面描述了什么内容?
画家是怎样创作的?
古典的创作方法——画家对着对象进行写生,每一个形象都很真实(包括场景)
[思考]:
(1)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地记录物象?
(2)这种创作方法我们能否改变一下?
比较:
毕加索《宫娥》和委拉斯贵支《宫娥》
[思考]:
艺术的创作方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古典主义绘画的挪用和修改
试归纳你理解的传统、现代实验性作品的区别:
动动手:
学生自由“改画”
将准备好的安格尔《贵妇人像》复印件发给学生
要求:
1、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
2、反映健康思想
将课前设计好的几幅作品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验性作品评价:
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或教师评价
展示几幅较好的学生作品,对学生创造性的表现予以鼓励,并启发学生课后进行更多的尝试。
对比欣赏:
毕加索《侍女》
教师小结:
毕加索以完全迥异的手法扭曲了人物的身形,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艺术创作的“操作手段”让
我们有机会重新解读这些经典画作。
教学延伸:
比较下列哪种绘画风格更能融入现代家庭装饰当中?
学生小组阐述:
第二种更能融入现代家庭装饰中。
前者写实,与现代家装的简洁、大方不太统一;而后者采用夸张、变形、移位等艺术手法更能体现现代家庭装饰的设计理念。
3、新的材料载体
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产生的“爆破”艺术也被纳入到美术创作中,请大家带着问题欣赏一段视频:
[思考]①蔡国强的作品运用了哪些新技术、新材料?
②这件作品与我们传统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
作品欣赏:
《龙卷风》《黑彩虹》《历史的足迹》
高科技成分的加入,使艺术品变得更加新奇
播放视频:
创意无穷看艺术
三、“评价篇”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现代实验性作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请大家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现代实验性艺术?
学生分组讨论,可把讨论结果写下来
教师总结:
现代实验性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实验”本身就意味着变革、创新。
它的出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使艺术的概念大大拓宽。
我们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艺术的变革和创新,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
当然,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现代实验性艺术能否真正成为艺术品还需经过时间的考验,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四、“拓展篇”
1、尝试用新的方法为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人作一幅肖像,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全面地了解现代实验性作品,并作出你的评价。
教学反思:
由于二十世纪以来的实验性艺术涉及科技、社会、历史、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繁而杂,因此本课教学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中我采用谈话式教学,努力做到内容简练、要点明确。
采用范图实验、作品解读、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多元互动评价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本课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易懂易会。
不奢求学生深刻理解现代主义艺术,只要求他们初步了解现代主义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的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材料等,并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创新的快乐。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很重要。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第三单元
第一课追求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德宏州 潞西市 中学 高中 美术 鉴赏 第二 单元 第六 传统 现代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