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520911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5.53KB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docx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复习试题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3、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4、内部审计人员应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采用抽样审计等方法,对其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
5、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做到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审计计划
一、填空题
1、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一段时期的审计工作任务或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事先规划。
2、审计计划一般包括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三个层次。
3、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当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以确定具体审计项目。
4、审计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的执行人及执行日期和其他有关内容。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
一、填空题
1、审计通知书,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通知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
2、审计通知书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
(二)审计目的及审计范围;
(三)审计时间;
(四)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
(五)审计小组名单;
(六)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3、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证据
一、填空题
1、审计证据包括下列几种:
(一)书面证据、
(二)实物证据;(三)视听电子证据;(四)口头证据;(五)环境证据。
2、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3、审计项目的各级复核人应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予以复核。
4、内部审计人员应将获取审计证据的名称、来源、内容、时间等清晰、完整地记录在工作底稿中。
5、内部审计人员可聘请其他专业机构或人士对审计项目的某些特殊问题进行鉴定,以鉴定结论作为审计证据。
6、对于被审计单位存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内部审计人员应作进一步核实。
7、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如有必要,应当由证据提供者签名或盖章。
8、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及证据来源的可靠程度。
二、简答题
1、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证据时,应当考虑什么基本因素,
(一)适当的抽样方法。
(二)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
(三)成本与效益的合理程度。
(四)具体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
2、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何种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一)审核;
(二)观察;
(三)监盘;
(四)询问;
(五)函证;
(六)计算;(七)分析性复核。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4号——审计工作底稿
一、填空题
1、审计工作底稿应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客观反映项目审计计划与审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情况
2、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
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4、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明索引编号和顺序编号。
相关工作底稿之间如存在勾稽关系应予以清晰反映,相互引用时应交叉注明索引编号。
5、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应由内部审计机构中比工作底稿编制人员职位更高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担任。
6、在审计作业中,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对工作底稿的现场复核。
7、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按相关法规的
要求归档、管理和使用。
8、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工作底稿保密制度。
二、简答题
1、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目的是什么,
(一)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二)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四)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
(五)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2、审计工作底稿应载明何种事项,
(一)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二)审计事项及其期间或截止日期;
(三)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记录;
(四)审计结论;
(五)执行人员姓名和执行日期;
(六)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和复核意见;
(七)索引号及页次;
(八)审计标识与其他符号及其说明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
一、填空题
1、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
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所有人员的参与。
3、内部控制是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相对保证。
4、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
5、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6、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评价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
7、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内部控制时,按照项目的性质和需要,既可以对全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也可以只对部分控制要素进行评价。
8、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后续审计。
二、简答题
1、控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
(二)管理层的经营理念;
(三)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
(四)法人治理结构;
(五)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胜任能力;
(六)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
2、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信息;
(二)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
(三)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
一、填空题
1.组织管理层应对舞弊行为的发生承担责任。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预防、发现及纠正舞弊行为是组织管理层的主要责任。
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关注组织内部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以协助组织管理层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
3(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一)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执行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
(二)根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三)运用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
(四)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4(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使组织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行为:
(一)收受贿赂或回扣;
(二)将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组织获利的交易事项转移给他人;
(三)贪污、挪用、盗窃组织资财;
(四)使组织为虚假的交易事项支付款项;
(五)故意隐瞒、错报交易事项;
(六)泄露组织的商业秘密;
(七)其他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5(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是指组织内部人员为使本组织获得不当经济利益而其自身也可能获得相关利益,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此类舞弊:
(一)支付贿赂或回扣;
(二)出售不存在或不真实的资产;
(三)故意错报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事项,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误解而作出不适当的投融资决策;
(四)隐瞒或删除应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
(五)从事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
(六)偷逃税款;
(七)其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行为。
6(舞弊的预防是指采取适当行动防止舞弊的发生,或在舞弊行为发生时将其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内。
7(建立、健全组织的内部控制并使之得以有效实施是预防舞弊的主要途径。
8(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应当关注以下主要内容以协助组织预防舞弊:
(一)组织目标的可行性;
(二)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
(三)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适当性;
(五)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六)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9(除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外,还应考虑可能会导致舞弊发生的下列情况:
(一)管理人员品质不佳;
(二)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
(三)经营活动中存在异常交易事项;
(四)组织内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存在较大冲突;
(五)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中难以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证据。
10(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发现的舞弊迹象或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
考虑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的性质,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同时就需要实施的舞弊检查提出建议。
11(舞弊的检查是指实施必要的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迹象所显示的舞弊行为是否已经发生。
12(舞弊的检查通常由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的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及其他专家实施。
13(在舞弊检查工作结束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评价查明的事实,以满足下列要求:
(一)确定强化的措施内部控制;
(二)设计适当程序,对组织未来检查类似舞弊行为提供指导;(三)使内部审计人员了解、熟悉相关的舞弊迹象特征。
14(舞弊的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适当管理层报告舞弊预防、检查的情况及结果。
15(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从舞弊行为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考虑其严重程度,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一)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舞弊行为的性质、涉及人员、舞弊手段及原因、检查结论、处理意见、提出的建议及纠正措施;
(二)若发现的舞弊行为性质较轻且金额较小时,可一并纳入常规审计报告。
(三)若发现的舞弊行为性质严重或金额较大,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如果涉及敏感的或对公众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应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一、填空题
1(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书面文件。
2(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如有必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提交期中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3(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一)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
(二)审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及内容编制,作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不遗漏审计中发
现的重大事项;
(三)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四)审计报告应及时编制,以便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五)审计报告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六)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
4(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
5(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所做出的相对保证。
6(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标题;
(二)收件人;(三)正文;(四)附件:
(五)签章;(六)报告日期。
7(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审计概况:
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二)审计依据:
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三)审计结论:
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四)审计决定:
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五)审计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8(审计报告的附件应包括对审计过程与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9(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编制审计报告,并向被审计单位征求反馈意见。
10(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持有异议的,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进行研究、核实,必要时应修改审计报告。
11(审计报告经过必要的修改后,应连同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复核。
12(内部审计机构应将审计报告提交被审计单位和组织适当管理层,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纠正措施。
13(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及时地将审计报告归入审计档案,妥善保存。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
一、填空题
1(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
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
3(内部审计机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或与被审计单位约定的期限内执行后续审计。
4(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适时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并把它作为年度审计计划的一部分。
5(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如果初步认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采取了有效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可以作为下次审计工作的一部分。
6(当被审计单位基于成本或其他考虑,决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出书面承诺时,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
7(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确定后续审计时间和人员安排,编制审计方案。
8(编制后续审计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一)审计决定和建议的重要性;
(二)纠正措施的复杂性;(三)落实纠正措施所需要的期限和成本;(四)纠正措施失败可能产生的影响;(五)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安排和时间要求。
9(内部审计人员在确定后续审计范围时,应分析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是否仍然可行。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使原有审计决定和建议不再适用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
10(对于已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内部审计人员应判断是否需要深入检查,必要时可提出应在下次审计中予以关注的事项。
11(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后续审计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向被审计单位及组织适当管理层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结果沟通
一、填空题
1(结果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
审计概况、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
2(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结果沟通制度,明确各级责任,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
3(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结果沟通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进行平等、诚恳、恰当、充分的交流。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
?
遵循性审计
一、填空题
1、遵循性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相关法规的遵循情况;行业、部门政策的遵循情况;组织经营计划和财务计划的遵循情况;组织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遵循情况;组织所定各种程序标准的遵循情况;组织签订的各类合同的遵循情况;其它标准的遵循情况。
2、在实施遵循性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应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中。
3、遵循性审计情况和结果必须反映在审计报告中。
对严重违反遵循性标准的审查结果,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二、简述题
1、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遵循性审计时,应当充分关注哪些情况。
(一)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或处罚;
(二)重要的法律诉讼;
(三)异常的交易或事项;
(四)计划、预算执行结果严重偏离标准;
(五)信息严重失真或资料不完整;
(六)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或相关内部控制无效;
(七)其他可能导致违反遵循性标准的情况。
2、简述在评价遵循性标准的执行情况时,若相关标准之间存在不一致,应当如何进行处理。
(一)国家制定的法规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处理;
(二)行业、部门的政策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当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机构进行裁决和解释;
(三)组织内部的计划、预算、程序之间存在不一致时,应当按照标准制定者的管理层次由高至低进行取舍;
(四)涉及合同问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
?
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
简述题
1、简述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一)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独立性;
(二)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性;
(四)外部审计机构的信誉;
(五)外部审计所用审计程序及方法的适当性;
(六)外部审计所用审计依据的有效性;
(七)外部审计范围和内容与内部审计机构要求的一致性。
2、简述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评价报告的名称;
(二)被评价外部审计组织的名称;
(三)评价目的;
(四)评价的主要内容;
(五)评价结果;
(六)评价报告编制的时间。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
一、填空题
1、风险管理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
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
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2、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3、组织管理层负责确定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
4、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充分了解组织的风险管理过程,审查和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5、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整体及职能部门两个层面。
6、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
7、内部风险是指内部环境中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
8、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风险评估过程时,应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9、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
10、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是指运用定性术语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11、风险评估的定量方法,是指运用数量方法评估并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12、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结果应反映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必要时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二、简述题
1、简述风险管理的主要阶段。
(一)风险识别,即根据组织目标、战略规划等识别所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即对已识别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
(三)风险应对,即采取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2、简述外部风险的主要来源因素。
(一)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三)科技的快速发展;
(四)行业竞争及市场变化;
(五)自然灾害;
(六)其他。
3、简述内部风险主要来源因素。
(一)组织治理机制的缺陷;
(二)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
(三)组织资产的性质以及资产管理的特点;
(四)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或中断;
(五)组织人员的品质、素质未达到要求;
(六)其他。
4、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对管理层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审查时,需要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一)已识别的风险的特征;
(二)相关历史数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三)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的技术能力;
(四)成本效益的考量;
(五)其他。
5、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定性方法的采用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意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二)在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数据难以获取时,一般应采用定性方法;
(三)定量方法一般情况下会比定性方法能够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
6、简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作出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回避,是指采取措施避免可产生风险的活动;
(二)接受,是指由于风险已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因而不采取任何措施;
(三)降低,是指采取行措施将风险降低到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四)分担,是指采取措施转移风险。
7、简述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一)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之后的剩余风险水平是否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适合本组织的经营、管理特点;
(三)成本效益的考量。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一、填空题
1、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标准时,应当考虑差异或缺陷的性质、数量等因素。
4、审计人员在编制项目审计计划时,应当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合理估计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重要性标准量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5、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根据汇集的差异或缺陷的情况,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6、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水平越高,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实施更为详细的检查程序,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简答题
(一)审计风险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答:
1、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的可能性;
2、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通过审计测试发现重大差异或缺陷的的可能性。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2、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制定并实施系统、有效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负总体责任。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内部审计督导、内部自我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价三个方面。
4、外部评价是由内部审计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人员对内部审计质量所进行的考核与评价。
5、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将评价结果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
6、外部评价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循独立、客观、保密的原则,并具有评价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简答题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指导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审计计划;
2、监督内部审计过程;
3、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
一、填空题
1、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控制审查与评价之前应适当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根据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考虑审计重点,以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目的的实现。
2、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根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部 审计 基本准则 具体 准则 复习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