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 文档编号:12519622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17.43KB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
”郭宝钧在《古玉新诠》中的这段话表明
A.玉具有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B.以玉入法反映治国方式成熟
C.玉的人格化折射丰富的人文精神
D.体现古代士大夫的政治智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玉之属性……道德化……玉之形制……宗教化……玉之尺度……政治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对玉的阐释加入了道德、宗教、政治制度等人文因素,体现了玉的人格化,故C项正确;A项只反映了宗教象征意义,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以玉入法”,也不能说明治国方式醇熟,故B项错误;D项也只反映了政治方面,与材料相比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学生应该可以理解这些都属于人类文明的成果,将玉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体现了玉的人格化,同时,对于人文精神,应该广义理解,不能等于西方的人文主义。
2.孔子曾说:
“为国以礼”。
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
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凸显宗族、亲族关系
C.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答案】C
【解析】根据“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说明孔庙“祭祀之礼”体现以礼制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作用,故C正确;A不符合“为国以礼”,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为国以礼”“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即可。
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故答案为A项。
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点睛:
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4.《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
“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
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魏律规定: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宗法家族的特色
B.以儒入法的特色
C.同态复仇的特色
D.严刑峻法的特色
【答案】B
【解析】材料“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魏律中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中“依古义”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并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材料“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魏律”体现的是我国古代法律的相关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项。
点睛:
材料“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魏律中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是解题的关键。
5.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
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知道,道教的改革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但不能说明儒道出现了融合,所以答案选C,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儒学正统地位的问题,所以排除B;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所奉行的,排除D。
6.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南宋
A.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南宋出现许多通俗教育读本,倡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逐渐普及,影响到民众生活,故D正确;南宋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动荡人心败坏,故A错误;通俗教育读本并不是学校的教科书,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和“商业发达影响农业”无关,故D错误。
【名师点睛】
根据关键信息“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可知是在民众中普及儒家伦理。
7.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
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
A.发明本心的方法论
B.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
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即强调内心的反省,强调人的内心想法对自身行为的指导作用,B项正确。
发明本心的方法论属于陆九渊的心学,与题干不符,排除A。
理生万物的宇宙观和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是朱熹理学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8.李贽在《藏书》中说: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
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
”。
他的这一观点
A.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答案】C
...........................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认识到这属于客观务实的历史观,注意排除天理人欲、经世致用等干扰信息,即可正确判断。
9.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亳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眼镜传入中国……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重视实用性,忽视理论研究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是解题关键,不能说明中国传统科技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是说明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故D项错误。
故选C。
10.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世祖对天文学发展的推动,由此可以推断出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说法绝对,错在“历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国家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就是错误的,材料也没体现专制统治的强化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1.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成为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关键。
因为该事件
A.促成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B.改善了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
C.有利于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
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进程
【答案】B
【解析】中国与美国同为世界性大国,中美关系缓和为70年代中国外交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在美国带动下,国际外交舞台上引起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因此可说是关键所在。
故选B。
A只能说明中国的国际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不能说中国国际形势就有所改善。
C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5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项基本原则,有利于改善国际关系但不能成为70年代改变时局的关键。
D与材料外交关系变化不符合。
12.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
“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市场监管相对宽松,故C正确。
材料未涉及坊市界限,故A排除。
材料的岭南村墟不能反映市分散于街巷,故B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城市规模有限,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
13.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经济数据变化非常小,所以,BD两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数据只说了江西的数据,没有与其它省份进行比较,D项说法不对。
故答案选A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名师点睛】
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原因:
①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土地私有制。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它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②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的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
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社会进步。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③影响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小农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
由于沉着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④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14.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
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清政府当时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不一定都是要进行鸦片走私,故B项错误;清朝前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成为当时中国的外贸中心,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是在1842年,与题干中是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政策
15.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
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作者主张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
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罢盐铁以资暴强……贪心……众邪……”等关键信息可知,作者主张盐铁官营,反对豪民兼并。
所以排除B,答案选C。
工业革命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A;D与材料无关。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工商官营
【名师点睛】盐官营的办法是:
民制、官收、官运、官销。
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
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
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釱左趾的刑罚,工具有产品没收入官。
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
16.某学者指出: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妇女的家庭纺织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妇女地位也受到重视,C正确;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与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排除D。
所以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
17.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从表1中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可见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
A中开始说法不符合表格信息;C中各国差距缩小不符合事实;D中经济结构变化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正统计表格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示统计数据。
统计表格通常由表格的标题、分项栏目和数据组成,个别表格有注释。
解析统计表格的方法:
第一步读懂题目。
要求有:
①读表格的标题或设问,明确表格中所反映的主要概念或概念群。
一般标题反映的主要概念或概念群就是统计数据的目的。
②注意分栏项目的提示语与标题的关系。
18.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史实作为重要论据。
该文章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D
【解析】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量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
故D正确;A选项不符合“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B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C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19.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说法错误,所以B项不正确,材料无从体现供需关系问题,所以C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所以D项不正确,依据材料“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可以得出A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20.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
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
这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使商品买卖更加自由,这体现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经济体制改革
21.二战前苏联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把科技革命的成果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认为“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苏联的这一转变
A.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B.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C.引领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潮流
D.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二战前苏联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
20世纪70年代初认为“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苏联的这一转变突破了意识形态对科技领域的束缚。
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A项不对;70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依然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错误;C项夸大了其作用。
故选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22.在20世纪30年代有一种现象被帝国主义者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这一称号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
这一现象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战时共产主义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法西斯主义”表示极权,“红色”表示社会主义,1945年后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对立,因此使用更普遍。
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项正确。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
23.2013年4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印度尼西亚泗水召开贸易部长会议,会上贸易部长们同意成员经济体国之间分享信息,并承诺到2016年将关税削减到5%或以下。
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
A.将建立统一的亚太区域市场体系
B.把对抗欧盟作为该组织的重要任务
C.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内部自由贸易
D.将会完全消除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
【答案】C
【解析】该题考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相关认识。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论坛式、建立在成员国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相对比较松散的区域合作组织。
故AB两项表述错误;D项表述也不符合该组织特征,错误;根据题干中的现象,C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
24.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对于京剧脸谱每个颜色都有特定的含义,符合中国对颜色的理解。
红色代表的是忠勇正义,因为这符合关羽的品格,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奸诈狡猾符合曹操的性格,所以是白色;C选项凶狠残暴是黄色,代表人物有典韦;D选项铁面无私是包公的性格,所以是黑色。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脸谱
25.表中摘引了某书的部分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该目录还能添加哪项内容
A.柏林危机
B.不结盟运动
C.欧洲共同体
D.海湾战争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两大阵营和冷战的开始,其中柏林危机造成德国分裂时冷战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A项,BC项不属于冷战范围之内,D项属于冷战背景下热战的表现,排除即可。
26.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
从此,“国家就以一套杂乱无章的条例对疾病展开了毫无组织的战争”。
卫生法散见于地方条例、工厂条例、埋葬条例以及种痘、煤烟、食品掺假等条例之中。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A.B.C.D四项分别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17——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由题目中的时间“1848年”即可选出A项。
27.“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重农抑商”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观念逐渐得到发展和加强,明清时期虽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农耕文明仍占绝对优势地位,因此“重农抑商”观念在此经济土壤的袒护下不可能基本瓦解。
A项叙述正确,封建时代“抑商”的主要手段是广设关卡、征收重税,而不是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项正确,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
C项正确,商鞅变法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增强了秦国国力。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28.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B.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闽侯 第四 中学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历史试题 解析 Word 版含解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