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docx
- 文档编号:12510672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0.65KB
尾矿库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docx
《尾矿库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库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尾矿库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项目单位: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
河北省XXXXX
2011年6月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项目名称: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
项目单位: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地址:
XXXXXX口村
编写时间:
2011年6月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编制单位
河北省环地资源环境研究所
法人代表
总工程师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地址
石家庄市富强大街92号
资质证书
编号
资质等级
乙级
发证机关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主要编制人员
姓名
职务
职称
签名
总经理
工程师
项目负责
工程师
技术负责
技术员
附图: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土地复垦工程平面图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土地复垦工程施工设计图—田间道路
前言
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
在生产建设中,因挖损、占压、工程施工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据统计,我国由于生产建设造成坡坏的土地复垦率不到10%,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土地复垦率已达到50%以上,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为了及时地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建设区生态环境,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法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于2006年9月30号下发了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改革部门在批准、核准投资项目时,严把土地复垦关,使国家和地方各项土地管理法规政策落到实处。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位于XXXXXX镇XXX村石匠沟内。
工程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由于是特殊的尾矿砂堆存场地,因此不可避免的破坏土地资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如何把被破坏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并恢复和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是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必要性所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河北省地方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工程设计文件和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依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写的内容和格式,编制《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报告书要遵循“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要求,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坚持“谁破坏、谁复垦、谁优先使用”的复垦原则。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编写《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目的是提出矿山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预算和计划等,并将其落到实处。
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为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也为业主开展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支撑。
1.2编制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修建砌体工程,及时植树种草等措施,做到在生产建设的开始就尽量减小破坏的范围。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库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库区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库区的生产活动和复垦工作的关系,确保复垦工作的开展。
3)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根据库区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合理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能复垦为耕地的优先复垦为耕地。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1999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3)《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1989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5)《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2005年5月)。
1.3.2行业标准
1)《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1月1日起试行);
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
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试行稿)(2005);
4)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2年);
5)《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7)《矿区水文地质规程及勘探规范》(GB12719-91)》;
8)《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1.3.3相关文件
1)《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2)《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
1.3.4技术资料
1)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编制的《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京华铁、钛联合选厂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5年7月)
2)承德诚信矿山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整改设计方案》(2006年4月)
3)承德市环保局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2年1月)
1.4目标
1)通过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将项目建设对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破坏减少到最小,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为项目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条件。
2)通过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可以部分或全部的恢复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收益。
3)土地复垦方案实施后,从社会效益上可通过治理恢复,积累了符合同类矿山开发、治理、保护并举的成功经验,起到了走绿色矿山建设之路的示范作用,促进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1.5服务年限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为已建项目,终期坝标高478m,总坝高58.8m,总库容128.64万m3,汇水面积0.281km2。
按照年产尾砂25万吨,尾矿砂干容重1.50t/m3进行计算,尾矿库总服务年限约6.17年,尾矿库实际服务年限以达到设计堆积标高为准,另考虑到林地抚育时间1年,确定该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生产期间至闭库后1年。
1.6主要计量单位
1)面积:
平方米
2)长度:
厘米、米、公里
3)体积:
立方米、万立方米
4)产量:
吨、公斤
5)单价:
万元/公顷、元/吨、元/立方米、元/日、元/台班
6)金额:
元、万元
2项目概况
2.1项目简介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区年处理矿石30万吨,年出铁精粉5万吨,年排尾砂25万吨,年生产期为300天。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为四等库,尾矿库内建有排水斜槽和截洪沟。
该工程位于承德市XXXXXX镇XXX村石匠沟内,库区下游直距90m处为承围东线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下游无大型居民区,周边没有全国和省重点保护名胜古迹及重要工程;避开了地质结构复杂,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区域;库区下部没有可供开采价值的矿床。
尾矿库初期坝轴线中点坝底坐标:
X=4555796.255;Y=39582516.033;Z=419.20m。
坝轴线控制点坐标:
西侧X=4555822.658;Y=39582471.182;
东侧X=4555769.687;Y=39582561.165;
2.1.1初期坝
初期坝为透水堆石坝,初期坝底标高419.2m,坝顶标高437.0m,坝高17.8m,坝顶均宽6m,坝顶长89.0m,外坡坡比1:
1.7,内坡坡比1:
1.6。
在外坡416.5m、422.9m、427.5m标高处设有宽2m左右的马道平台。
内外坡均为块石护坡,内坡设有反滤层。
堆石量按河谷断面为V形计算,经计算地面一上堆石体积为36440m3。
为防止坝下西侧陡坡的山体下滑淤堵排水沟,沿山脚修建浆砌石挡墙,墙基深1m,宽1.6m,地面以上高3m,顶宽1m,墙内侧与山体接实,墙面坡比不小于1:
0.3,墙体北侧与坡面接实。
排水系统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水斜槽——消力池型式。
2.1.2后期堆积坝设计
1)筑坝工艺
尾矿库后期尾砂筑坝方式为上游法筑坝,初期坝排满尾矿后,用人工或机械堆筑尾砂子坝,然后将放矿主管和放矿支管移升到子坝坝顶,采用支管于坝前均匀放矿,保持坝内滩顶、滩面均匀上升。
放矿方式采用坝前均匀分散放矿,主尾矿管路沿尾矿坝坝顶主轴线布置。
2)后期堆积坝构造
堆积坝每期子坝高度为2.0m,顶宽4.0m,子坝外边坡为1:
2,内边坡为1:
1.5,每期子坝向内位移宽度为3.0m,尾矿坝外边坡的平均坡比为1:
4。
每10m高差留一马道平台,马道平台宽5m。
3)排洪系统及排水系统
本项目尾矿库排泄、澄清排水采用一个系统。
排泄、排水系统采用斜槽—转流井—斜槽—消力池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布置方式采用挖地平埋式。
排水斜槽布置为“Y”字形,排水斜槽分为主排水斜槽和支排水斜槽,断面尺寸均为600mm×800mm。
其中主排水斜槽长度为120m,平均铺设坡度为8.065%,支排水斜槽分为1号支斜槽和2号支斜槽,其中1号支斜槽长度为290m,铺设平均坡度19.92%,2号支斜槽长度为420m,铺设平均坡度12.76%。
为保证洪水季节排洪安全及保护坝肩不被雨水冲刷,沿初期坝和堆积坝边线设置浆砌石结构排水沟,净断面0.5m×0.5m。
2.1.3库容及等别
1)库容
初期坝标高419.2m,终期坝标高478.0m。
坝总高58.8m,其中初期坝高17.8m,堆积坝高41.0m。
尾矿坝堆积至478.0m标高时总库容约为128.64万m3,有效库容为102.91万m3。
2)等别
本尾矿库库容128.64.3万m3,堆高58.8m。
依据《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标准,此库等别设计为四等库。
3)服务年限
根据该库的最终有效库容及年排放尾矿量,服务年限约为6.17年。
该建设项目总投资416.69万元。
2.2自然地理条件与社会经济概况
2.2.1.自然地理条件
1)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而寒冷,夏短而炎热,多年平均气温9.0°C,最高气温41.5°C,最低气温-23.3°C,多年平均降水量585mm,最大降水量853.90mm,降水多集中在7、8、9月;冻土深度1.26m,最大降雪深度27cm,基本雪压0.3KPa;历年最多风向为西北,最大风速20m/s,极大风速为26m/s,最大风力9级,平均为1-2级。
2)水文
沟谷场地面积小,地表径流不发育,只有暴雨时有短暂的流水。
场地地下水主要由流域内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补给,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土层。
石英砂岩除局部小规模构造带富水外,一般裂隙水意义不大。
3)植被及生态环境
项目区内两侧山坡上植被发育,主要为灌木林。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水稻、菜籽等,野生植物主要有蒿草、狼尾草等野生草本植物及荆条、酸枣等灌木,植被覆盖率大于30%。
动物主要为野生的兔、黄鼠狼、松鼠等,还有野生的麻雀、山鸡、啄木鸟、猫头鹰等飞禽。
4)地质与土壤
项目区内地层主要为植物层、第四系坡洪积层、坡残积层,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宁国组板岩。
初期坝址位于库区北西垭口处,地层主要为植物层、坡洪积含粘性土碎石、坡残积含粘性土碎石、中风化板岩、微风化板岩。
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
项目区土壤成土母质以板页岩、变质岩风化物为主,土层深厚,养分含量较丰富,土壤PH值6.0~6.9,呈微酸性反应。
5)地形、地貌
尾矿库为山谷型尾矿库,库区处燕山山脉中部,地貌类型属剥蚀构造中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
库区位于荒山沟谷之中,沟谷纵横,且向沟谷纵深处十分开阔,沟谷横断片呈“V”型,沟谷长约0.71km,汇水面积0.281km2,山谷和冲沟两岸的山坡上分布有第四系沉积。
两侧山体倾角约25°~40°。
,坝址处沟谷狭窄,两岸基本对称。
6)地层岩性
尾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为中生界侏罗纪中统后城组(J2h)凝灰质砂砾岩、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粉土。
第一层
凝灰质砂砾岩(J2h)
1凝灰质砂砾岩:
强风化,浅灰色,松软易碎,砾石成分以石英岩、花岗岩等为主,磨圆度较好,泥质胶结,块状构造。
该层厚度一般为0.70~2.50m。
2凝灰质砂砾岩:
浅灰色,质地坚硬,砾石成分以石英岩、花岗岩等为主,磨圆度较好,泥质胶结,块状构造、完整性较好。
第二层
粉土(Qa1+p1)
黄褐色,稍湿,松散,土质较均匀,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含砾石,砾石含量占10%左右。
该层揭露厚度1.20m。
7)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
尾矿库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II27)承德拱断束(III26),大庙穹断束(IV220);区内无大的断裂通过,构造环境相对稳定。
评估区内场地土为中硬土,场地类别属I类场地,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VI级,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0s,场地稳定性较好,属抗震有利地段。
2.2.2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所在XXX解营子村上台子村人均耕地较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
因人多地少,为增加经济收入,部分村民在外地打工,部分在周边矿山工作。
2.3土地利用现状
2.3.1土地利用结构
该建设项目占地面积83900㎡,项目所在地均为荒山地。
占地隶属于XXX高XXX口村。
2.3.2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内共占有土地83900㎡,整个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楚,无土地权属争议。
2.4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选厂年处理矿石30万吨,年出铁精粉5万吨,年排尾砂25万吨。
通过泵、管道输送至尾矿库,废水流至库区后端,澄清后,通过排水设施流至坝外集水池,循环使用。
尾矿砂不含有害元素,磁选不加化学药剂,因此尾矿废水即使通过山体向四周渗漏对环境也无影响。
3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拟破坏土地预测
根据项目的规划设计,尾矿堆积坝轴线初期相对较短,采用分散均匀放矿的方式,坝前均匀放矿,项目区被尾砂堆积后,约83900㎡的面积被直接压占成为砂地,周边尾矿最终堆积标高478标高至490标高土地为预留的安全隔离地带,受影响较小,土壤植被较少破坏。
3.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2.1废气
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尾矿干坡段风力扬沙。
扬尘的产生和当地风速大小紧密相关,风速越大,起尘量越多。
物料起尘由自然风引起。
3.2.2固体废弃物
将固体废弃物有序堆存于尾矿库中可有效防止对下游环境的污染。
尾矿排放水流自身即可有效避免干旱季节沉积滩上产生扬尘现象。
在尾矿堆坝过程中,随着尾矿的不断升高,及时在尾矿堆积子坝的坝面及外坡上覆土并种树植草皮绿化,在干旱季节和久晴未雨的情况下,应考虑采取喷头洒水等措施使干滩面湿润,尽量避免干旱季节沉积滩上的扬尘现象,确保库区周围大气中粉尘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
将来尾矿库服务期满后应及时在尾矿库库面进行复垦绿化。
由于扬尘只在干旱季节和久晴未雨的情况下出现,该尾矿库位于山谷中,受山谷地形的限制和库区周边植被的阻挡,扬尘量小,故扬尘对周围的影响是轻微的。
3.2.3废水
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水和铁粉压滤过程中的尾矿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库内,水量达到25万m3/a(714m3/d),选矿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浮选药剂,其废水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无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悬浮物浓度7000mg/L。
少量尾矿废水随精矿至铁精粉堆场,被产品带走。
尾矿水经自然沉淀后,由清水泵送入选矿工序,循环使用,不外排。
尾矿回水浓度为180mg/L,满足选矿工序SS:
300mg/L的用水要求。
3.2.4噪声
本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渣浆泵、请水泵等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音,其源强为75-80dB(A)。
项目设有的泵房,渣浆泵、清水泵均设置在泵房内,设备基础安装过程中加装减震垫,泵房采用实体围墙,采取上述措施后可综合降噪30-35dB(A),泵房外1米处的噪声值为40-45dB(A),静距离的衰减后到达最近边界噪声贡献值低于40dB(A),厂界噪音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既昼间60dB(A),夜间50dB(A)。
3.2.5水土流失
由于本地区铁矿资源丰富,随着铁矿资源的开采,植被减少,岩地增加水土流失明显;尾矿库占地为荒沟和荒坡,参考该地区平均侵蚀模数,本项目所在地侵蚀模数一般为600t/km2.a。
本项目建设引发水土流失主要原因为选厂基建期原有植被破坏、表土松动及尾矿库大量尾矿砂堆放。
(1)土质原因
厂址土壤因其结构松散,抗雨滴溅蚀和地表径流冲蚀能力较弱,易造成水土流失。
(2)地形地貌原因
厂址一带半山区,但河流局部地表形成汇流后,加速了径流流速,因此也将加剧地表面的面蚀和沟蚀。
(3)人为扰动原因
本工程在尾矿库施工、选厂建设过程中,原有地表植被全部破环,因此减低此处地表土的抗侵蚀能力,加大水土流失。
(4)运行期的影响
尾矿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干坡段,风蚀是其最普遍、最重要的水土流失形式。
并且随着尾矿堆积面积不断升高,风蚀程度会愈加严重。
在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尾矿库的管理和放矿管理,避免尾矿流出库外,特别是汛期加强尾矿库的检测工作和安全管理,对坝体护坡、坝面覆土、种草维护,保持排洪设施畅通。
尾矿库闭库后复垦还地,恢复植被和耕地造福于人类。
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3.4.1区域整体土地状况
项目区约83900m2的面积被直接压占,其中初期坝面积4299m2,坝坡面积34940m2,干滩面积36860m2,库面存水区约7800m2。
尾矿库建设完成后,大部分区域呈台阶状,尾矿坝体通过土地复垦工程可种植林木,做为项目区复垦耕地的防护林,尾矿湖面可复垦为耕地。
整个项目区建设完成时,底层为已经澄清干积的尾沙,整体地形较为规整,便于复垦工作的开展。
3.4.2复垦必要性分析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第四十二条“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的规定,用地单位必须承担复垦的法定义务。
为了确保全县的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确保生态环境的恢复,项目区有实施土地复垦的必要性。
3.4.3复垦技术路线与方法
采取“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综合治理,生态优先”的办法,在利用预防控制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化学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配套土壤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平地复垦成农田,坡地复垦成灌木林地,与周边山林相辅相成,构建项目区新的生态环境。
3.4.4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本项目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恢复尾矿库的生态环境并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
项目区被尾矿砂堆积后,根据尾矿库服务期满后的基本状况,通过土地复垦,将平地复垦为耕地、坡地复垦为灌木林地,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面积为3.69公顷,复垦改造为耕地;田间道路面积0.06公顷;生态恢复成灌木林地的面积为3.49公顷。
3.5复垦标准
1)待复垦场地及其工程设施稳定性满足要求。
2)有排水设施,防洪标准满足当地要求。
3)应视尾矿库尾砂中污染物含量水平,确定隔离层设置的必要性、层厚、材质等,尽可能深度覆盖。
4)依据各类废弃物性状,确定覆土的必要性、覆土层厚度等。
覆土土壤PH值范围,一般为5.5-----8.5,含盐量不大于0.3%。
5)覆土后有控制水土流失措施,边坡宜植被保护。
6)覆土后场地平整,地面坡度一般不超过5度。
用作水浇地时,坡度一般不超过3—5度,用作林业时,坡度一般不超过25度。
7)田间道路设施符合当地生产的要求和水土保持要求。
4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
结合项目区的特点、生产方式和工艺,对于盛兴尾矿库采取下列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4.1预防控制措施
a)要解决铁矿开采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土地破坏问题,严格依法开采加工,提升开采加工的工艺和技术是首要关键。
1)加强资源回收,提高采矿选矿回收率。
2)要加强矿石选冶废水的处置,控制废水的排放量。
3)努力实现固体废料产出最小化,加强废料资源综合回收,将废石、尾矿和泥砂用作填充、建筑、矿区复垦等材料,实现固体废料少排放零排放。
b)选址时远离生产生活区,并在尾矿库周边设立隔离带。
由于考虑到环境污染、土地破坏的因素,选址时定在叉沟尾深处,且无居民居住,故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c)防止水土流失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可减少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
针对尾矿设施在基建期和生产运行期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
在尾矿库建设时需对库区周边山体的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同时要在尾矿堆积边界以上范围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做好植被防护,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产生。
尾矿库堆存尾矿,其作用就是防止水土流失,是一项水土保持的工程。
在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加强尾矿库的监测和放矿管理,避免尾矿漏泄。
特别是汛期更要加强尾矿库的监测与管理,避免库内水位骤升骤降而影响山体和坝体自身稳定。
在尾矿堆存过程中要及时做好下游坡的护坡工作,防止雨水冲走尾矿。
4.2工程技术措施
4.2.1土方工程
项目区需复垦土地7.18公顷,根据尾矿库服务期满后的形成的地面形状,将平地(尾矿湖面区)复垦为耕地、将坡地(堆积坝及周边)复垦为灌木林地。
耕地覆土厚度为50㎝,纵坡为1/300-1/500,确保项目区耕地达到洪涝能排的农田标准;灌木林地平均覆土厚度为10㎝,顺原坡度覆盖。
4.2.2田间道路工程
按照本规划的目标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的要求,道路建设应满足项目区对内和对外交通需要,即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又能保持与外界便捷的联系,方便农业生产、便于农产品的运出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运入。
规划项目区内只建生产路,其主要作用是为农产品和货物运输向田间转移及为人畜下田作业和收获农产品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根据地形地貌结合当地材料状况,规划的生产路为砂砾石路面,砂砾石路面厚10cm、宽3m。
生产路必须满足小型农用机械的通行和人工田间作业与管理的需要。
整个道路系统与项目区周边的主要村庄、主要公路相接,以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
4.3生物化学措施
1)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整地措施:
包括整地挖坑。
2)植被恢复中的植物种类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本复垦方案选择种植沙棘和草。
因为在附近矿山周围大量生长着沙棘并且生长情况很好。
3)植物栽植技术:
本项目种植的是沙棘和草。
沙棘每亩(666平方米)666株。
株行距1米×1米。
沙棘树是雌雄异株,雌雄比例是8:
1。
树穴的规格树苗的大小而定,一般为直径35cm,深35cm。
苗龄是二年生的嫩枝扦插苗为好。
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在起苗时应该注意尽量挖的大一点,一般长30cm×宽30cm×深20cm,以免伤到根系。
尽可能多的保留须根,须根保留的多吸水快,苗木恢复就快。
种草方法较简单,尾矿砂上覆土平整后直接喷洒草籽。
为保证植物成活应在旱时及时喷灌。
5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1土地复垦工程设计
5.1.1土地复垦工程
根据尾矿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尾矿 土地 复垦 方案 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