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质量测评一中图版.docx
- 文档编号:12507489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799.95KB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质量测评一中图版.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质量测评一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质量测评一中图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阶段质量测评一中图版
阶段质量测评
(一)
对应学生用书P137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人口分布的特点
及影响因素
1,2,4,5,6,7,8,9,26
(1)
(2)(3),28
(1)
人口迁移的特点
及影响因素
10,11,12,13,14,15,17,18,19,20,26(4),27,28(3)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
人口合理容量
3,16,21,22,23,24,25,28
(2)(4),2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1~3题。
1.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植被B.水源C.地形D.矿产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项正确。
2.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
A.气候和地形B.地形和经济
C.气候和科技D.地形和科技
答案 A
解析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
3.乙、丙两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矿产资源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消费水平 ④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乙为山西省,丙为广东省,根据人口密度可知,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山西省。
广东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山西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
4.该地区人口分布( )
A.平原多,高原少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D.内陆多,沿海少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巴西。
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人口稀少;北部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5.影响该地区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C.矿产D.经济
答案 D
解析 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D项正确。
6.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C.植被D.地形
答案 A
解析 北部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A项正确。
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图,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读图,回答7~8题。
7.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状况是( )
A.趋于均衡B.极度集中
C.不均衡趋势加强D.60%土地集中80%人口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可知,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读图可知,1953年以来,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距绝对均衡线越来越远,说明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A项错误,C项正确;1953年,60%土地集中约48%人口,1982年,60%土地集中约46%人口,2010年,60%土地集中约42%人口,D项错误;并不是极度集中,B项错误。
8.引起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B.气候C.资源D.经济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上题结论,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D项正确;气候和资源随着年份变化小,B、C两项错误;环境目前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弱,还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A项错误。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发展历史较悠久,经济相对发达。
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10.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
答案 B
解析 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
A.迁入人口性别比呈平衡态势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答案 D
解析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
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D项正确;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项错误;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项错误;迁入人口性别比并不平衡,A项错误。
12.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
C.产业结构D.家庭婚姻
答案 D
解析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影响因素可能是婚姻因素,D项正确;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两项错误;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数量减少,对性别比影响不大,C项错误。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七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3~14题。
1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图示时期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劳动力需求数量逐年增加
D.人口迁入量逐年增加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常住人口始终高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地迁出人口小于迁入人口,A项正确。
14.人口迁移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
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劳动力、人才外流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人口大量迁入,会加大该市的就业压力和环境问题。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人口密度较小。
近年来,由于宗教、资源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军事冲突不断。
下图为近年来叙利亚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近年来,该国难民人数大量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生态环境因素
C.历史文化因素D.政治军事因素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由于宗教、资源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军事冲突不断”可知,该国难民人数大量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军事因素。
16.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科技发达
C.开放程度高D.资源丰富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叙利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
水资源短缺成为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的主要原因。
四川省是人口迁出大省。
读某年四川省人口迁出的目的地分布百分比图,回答17~18题。
17.造成四川省人口迁出目的地分布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资源B.政策C.经济D.交通
答案 C
解析 四川省人口迁出目的地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说明经济因素是根本影响因素。
18.四川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影响是( )
A.减轻了本地环境压力
B.降低了本地城镇化水平
C.不利于本地与外界的联系
D.延缓了全国人口老龄化过程
答案 A
解析 四川省人口大量迁出使本地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减小;对于人口流出地来讲,农村人口大量迁出,间接提高了本地城镇化水平;四川省人口迁出有利于加强本地与外界的联系;四川省人口迁出对全国人口老龄化基本没有影响。
下图为XX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高B.生态环境好
C.交通状况好D.人口素质高
答案 A
解析 我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A项正确。
20.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加剧
C.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
D.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
答案 C
解析 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C项正确;人口增加,不会导致人口素质下降,A项错误;劳动力人口迁入,老龄化减轻,B项错误;劳动力迁入,增加就业压力,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D项错误。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
0~100)。
图一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
图二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二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
A.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人居环境适宜度(E)和社会经济协调度(D)都很高,说明位于我国自然环境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D项正确。
22.图二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起伏大B.水资源短缺
C.荒漠广布D.土壤贫瘠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人口集聚度与人居环境适宜度高,故该地区人口与地形、气候协调度较高,说明地形较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资源适应度较高,A项错误;该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较低,说明该区人口和水土资源协调度低,可能是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项正确;该地区最可能位于华北平原,荒漠面积小,土壤肥沃,C、D两项错误。
2017年6月26日,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
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
万人),回答23~25题。
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
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0.31%
2000~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量
604
2016年常住人口数
2172.9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
23.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172.9万人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答案 C
解析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最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为维持较好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容量。
读表可知,北京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3000万人、2300万人。
24.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短板效应”中短板的是( )
A.水力资源B.交通状况
C.地形地势D.水资源
答案 D
解析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25.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④向其他省(区、市)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
2018年秘鲁人口净迁出约4万,2019年秘鲁人口约3300万。
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
(3分)
(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
(4分)
(3)乙地区人口稠密,试分析原因。
(4分)
(4)秘鲁为人口净迁出国,试分析原因。
(4分)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3)乙地区位于首都附近,经济较为发达;地处西部沿海,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与外界联系方便。
(4)秘鲁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低,就业机会少,人口压力大。
解析 第
(1)题,从整体特点和地区差异两方面描述。
第
(2)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人口稀少。
第(3)题,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首都利马附近。
经济较为发达,附近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与外界联系方便,因而人口稠密。
第(4)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7.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分)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4分)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分)
答案
(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的原因是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户籍人口变化不大的原因是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
(3)积极影响:
①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的局面(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②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带来的问题:
①加大了就业、教育、住房及交通的压力;②增加了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的难度。
解析 第
(1)题,读图一,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两方面归纳说明。
第
(2)题,结合图二,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户籍人口数量的变化;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常住人口的变化。
第(3)题,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社会(劳动力)、经济等方面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可从教育、就业、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分析。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自2001年实施以来,历经十多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流域水利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有力促进了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南疆人口分布图。
(1)据图分析南疆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4分)
(2)说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该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2分)
(3)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迁入,说明原因。
(4分)
(4)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种想法合理吗?
试说明理由。
(5分)
答案
(1)主要沿河流和山麓绿洲分布。
原因:
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物产丰富。
(2)生态环境改善会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3)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
(4)不合理。
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而这些地带又主要是绿洲地带,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
第
(2)题,水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与该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生态环境改善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将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3)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并且随着沿边地区改革开放,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员迁入。
第(4)题,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文化科技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不适合大量迁入人口。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
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1)简述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4分)
(2)上述分布特点与我国的人口密度呈现出什么相关性?
(1分)
(3)分析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的原因。
(5分)
答案
(1)地区差异较大;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
(2)负相关。
(3)西藏人口数量小,但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经济人口容量小所致。
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地势高,气候高寒,冻土、冰川、高寒荒漠广布);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通信、科技等条件差。
解析 第
(1)题,对照图例可知,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地区差异较大,大体上沿海地带相对较小,内陆地区相对较大;西藏、青海、陕西等省区最大,浙江、江苏等省最小。
第
(2)题,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腾冲—黑河一线为界,以东以南人口较稠密,以西以北人口较稀疏。
人口密度与人口压力指数大致呈负相关。
第(3)题,西藏人口压力指数相对较大,主要是由于经济人口容量小。
而经济人口容量小的原因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分布 迁移 合理 容量 阶段 质量 测评 一中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