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docx
- 文档编号:12506241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97KB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docx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1
图形与变换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
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 新课的导入。
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
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
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
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
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
这是一个什么?
(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
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
(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
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
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
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锐
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
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
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
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
活跃课堂气氛。
例:
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
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
瞧!
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
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
哪些角是锐角?
哪些角是钝角?
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
(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
(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
如:
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
如:
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
(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
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
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
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
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
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第二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
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
(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
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平移:
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运动。
小结:
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了解平移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
(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
(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2、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2题。
3、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4题。
4、教材第43页“练习十”第5题。
三、思维训练
教材第45页“练习十”第7题。
用教材的133页的学具做一做,拉一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旋转(教材第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来引入旋转现象,使学生轻松自然的理解旋转现象。
2、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3、能判断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举例。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感知旋转现象。
2、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旋转现象。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电脑显示“大风车”“观览车”的画面。
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旋转旋转现象。
(1)电脑显示:
直升机上面的大轮子正在旋转。
(2)电脑显示:
游乐园里的转椅。
(3)老师出示一个风车。
(4)这些都是旋转。
2、请小组讨论:
你还见过那些旋转现象?
3、在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旋转。
4、“做一做”(教材第42页)。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非常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活动。
圆片上按一定的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后,看到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粉色。
老师拿出自己制作的,给学生做示范。
三、作业设计
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3题。
2、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6题。
让学生利用教具,通过拼一拼,再游戏过程中体会旋转。
3、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8题。
使学生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
可以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不合理的组合提高学生数学的兴趣。
四、思维训练
请同学们举事例:
生活中那些地方有评移和旋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剪一剪
教材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过程中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
4.自己设计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重点难点
1.实际操作。
2.发挥想象,设计出好的,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准备
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准备好剪刀,纸(包括长方形。
正方形的纸若干张)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事先剪好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2.分组。
(按3-4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3.剪小纸人的活动。
教师:
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的吗?
教师:
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
教师:
你们想不想动手剪一剪啊?
4.教师示范剪小纸人。
(1)并排的小纸人。
取一张长方形的纸,按书上的方法折叠好后,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
(2)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的方法折叠好后,再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手拉手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按老师的方法剪小纸人。
2、刚刚剪了4个小纸人,你能剪出8个小纸人吗?
3、每人交一件作品。
(四)思维训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好看的图形呢?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下来,把你新颖的作品展示给班上的同学们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第三 单元 图形 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