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docx
- 文档编号:12505866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46KB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docx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分析
1、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二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属于歌颂“自然山水”单元,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写景名篇,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浅显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八十余字的小品,作者以寥寥数语,记录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短文先是记事,交代了步月的时间和原因,以及一同寺庭步月的人。
接着是写景,只有三句,却将寺庭之中月光的澄澈,写得如在眼前。
写庭中月光,用“积水空明”四字,既表现了冷月的清澈,又反映了寺院的洁静清幽。
用“水中藻、荇交横”来形容月下竹柏之影,极富想像力。
文章末尾简洁的抒情,既慨叹无人赏月,暗示世人汲汲于功名,为俗务所累,又表达出贬谪生活中淡淡的怅惘和强作欢颜、聊以自慰之情,堪称精品!
知人论世,此文只有在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巨子!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
苏轼一生,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
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
。
。
。
。
此文正是写于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他寻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赏月夜美景,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的旷达胸怀。
《课程标准》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此文是我们走进苏轼感受其旷达胸怀的好教材,更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人生启示的好教材。
2、学生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而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主要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全文,进行语言积累;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掌握文章的文言实词、虚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鉴文章中的景美、情美和心境美。
情感目标:
品味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启发学生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作者的特色心境和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特殊心境下的复杂情感。
4、教学媒体
黑板、多媒体课件
5、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在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应以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对语文产生兴趣。
”《记承天寺夜游》这样的精品,苏轼这样的名人,学生的自身体验有限,相对显得比较陌生。
所以,我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原则,鼓励学生在课前大量查阅苏轼资料;在课堂中注重引领学生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
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感悟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6、课前准备
学生大量查阅苏轼资料
7、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教法定为“以读为经,以品为纬”,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设效果及调控措施
课前:
调动学生氛围
一、导入新课
引月(1分钟)
聆听着轻柔空灵的曲子(苏轼《水调歌头》),给学生们展示月夜风景图片,教师将苏轼作此词赏月的时间与承天寺赏月的时间作对比,引入新课。
为下文品作者的情感做铺垫。
(出示课题)伸懒腰活动,跟着歌曲吟唱,由身体的舒展引出心灵片刻的片刻的舒闲。
(提前感受闲)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初步感受作者在不同时期对月的不同情感,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此文的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初步体验“闲”其实由心而定。
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创设美的意境,从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赏月时间的对比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预设:
同学们的积极性能够调动,且由身体的舒展让学生进入良好的状态。
预设:
能够顺利完成该导入的作用,让学生直接进入赏月中。
但须注意教师语气、语调、表情,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疏通文意,把握节奏,感受诵月美。
诵(13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落实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使学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1、初读(正音)
2、断句(落实关键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
3、男生齐读。
(检查断句落实情况)
4、教师示范读(抓“念、盖、但”三个关键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为下文品做铺垫)
1、学生齐读课文。
正音!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用斜杠给白文断句!
3、展示断句并在阐述理由中落实重点字词和疏通文意。
4、男生齐读落实断句,初步读出文章的节奏。
5、听老师诵读过程中抓关键字,从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言文对于学生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断句是突破文意的理解的好办法,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理解文言文文意的方法、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
完成了本课的“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全文,进行语言积累”“掌握文章的文言实词、虚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学目标,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
预设效果:
读的程度层层加深,诵读能力得到提高。
调控措施:
务必狠抓关键字词的翻译落实来带动读的推进。
尤其是掌控好白文断句的环节,在此把同学们的求知欲激发,成就感体现,从而带动课堂气氛。
如学生在前面的两次诵读中效果不理想,则须狠抓教师范读环节,通过关键词的落实再次调控。
三、紧扣文本,情景交融,理解品月美。
品月(5分钟)
(一)品月光美:
①请找出短文中描写月的句子?
②说说月的特点?
③那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美丽的月光吗?
(二)品情感美(10
分钟)
①与苏轼共赏
月的人是谁?
何许人也?
(引出苏轼写作背景)
②最能体现其友情的字是?
品出友情美
③“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此句的反复质疑来品出“闲情、自豪、滋味、愁”的情感
品出闲情美
(三)品心境美
(3分钟)
①什么植物能代表
苏轼的心境?
②其有怎么样的人
生态度?
学生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两个层次的三个问题思考,感受月光美。
并诵读月光美。
学生根据教师设问回答问题,感受闲置的人的闲适之情!
诵读情感美。
生回答问题。
生读旷达之感。
本环节以思考和回答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教学难点能得以突破。
而此环节设置是狠抓文本,精心设问,层层推进,从而引导学生从内心品悟!
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文学品鉴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
把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预设:
同学们在找月光句子时会出现错误即“月色入户”,此处属于叙事而非描写。
如出现,则务必引导同学明白表达方式的正确判断。
预设:
同学们在描绘美丽的月光时语言不够优美。
则须抓住“月色有什么特点”此通过落实调控。
预设:
同学们对情的把握不深刻。
此处务必落实苏轼写作背景的介绍,只有对当时苏轼的境遇有详细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到苏轼当时的情,也才能为后文心境美做铺垫。
须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依据,则能理解苏轼选取“竹,柏”而写的目的,从而突破人生态度的难点。
四、拓展延伸,横纵比较,生化悟月理。
悟月(8分钟)
1、比较阅读《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2、为未来的自己写几句话。
3、诵读,把自己的体悟读出来。
生阅读
生回答问题
生动手写
生展示
生读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一种人生启示,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预设:
比较阅读会遇见障碍,此处须由老师引导讲解本文大意后再让学生比较阅读。
注:
此环节为机动环节,根据授课时间,可删掉。
预设:
此处由同学会写得非常精彩,可以结合田中校训“履仁崇智,炳德卓行,”来完成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培养。
预设:
由于情感美的品味突破学生由障碍,如时间不够,写话则作为家庭作业。
3、布置课后作业:
给苏轼写一封信
学生课后完成。
继续深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这也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2、学生活动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一线串珠法及层层推进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3、反馈调控预设
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的现状,估计学生可能会在情感品味时出现困难,这时我可根据具体情况,就出现困难的环节,以对话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拉进师生距离,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皎洁、清澈、空明、轻柔月
友谊、愁、自豪、自慰情
乐观、积极、潇洒、旷达心
总体说来,本课的设计容量大、难度深,但是根据本班属于课改班,学生层次较高,再加之,田中校训“履仁崇智,炳德卓行”其实就是要同学们不仅学会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人的道理,故此课希望同学们在感悟名人的同时,以名人为标,树自我人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记承天寺 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