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DOC范文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2485268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32KB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DOC范文整理.docx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DOC范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DOC范文整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DOC范文整理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
中国石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词句和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是哪里的一块石头,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及“中国石”的特点。
正确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为了解课文扫清障碍。
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练习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练习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
.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
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
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驻守:
部队驻扎某地进行防守。
戈壁滩:
“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
词意见教案后“资料”。
积聚:
积累。
姗姗来迟:
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
指人迟迟到来。
课文中用来形容春雨延迟到初夏才下,表达战士们盼雨的心情。
洗润:
润,湿润。
课文中指戈壁滩被雨水冲洗得湿润起来。
大漠:
漠,沙石覆盖的地区。
课文中指部队驻守的戈壁滩。
瑰丽:
瑰,珍奇。
课文中形容戈壁滩雨后的朝霞异常美丽。
朝霞:
霞,因受日光斜照而显出红、橙、黄等颜色的云。
课文中指戈壁滩上日出时东方的云霞。
倾泻:
泻,液体快流。
课文中形容朝霞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
裸露:
裸,露出,没有遮盖。
课文中指滩上的石头没有东西遮盖,极易看出它们的光彩。
俯:
誉,名誉,名声。
课文中指“中国石”获得“最佳宝石”的极大荣誉。
奉为至宝:
奉,尊重。
课文中指把“中国石”尊重为最珍贵的宝物。
快慰:
慰,安慰。
课文中指战士夜里站岗放哨时,摸到“中国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误读:
“散布”和“散落”的“散”读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的”中的“似”,不要读成“s@”;
“虽然”的“虽”不要读成“su0”;
“大伙”的“伙”应读儿化韵。
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
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
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
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
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
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
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
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
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
“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
“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
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
“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
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
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
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段:
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
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
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
②为什么第2~7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
第8、9两个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三段?
.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一般都要分段的。
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
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依据“思考•练习”第1题要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石的激动心情及为它命名为“中国石”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阅读分析段。
.读,即段开头。
说说上节课归纳的段意。
.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举目”、“沙海”的“海”、“漫滩”的“漫”和“可心”。
.提问:
读了的开头段,我们了解到的主人公,也就是中心人物是谁?
还了解到边防战士休息时常常做的一件什么事?
还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什么地方?
戈壁滩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再适当补充。
)
.在这样一个除了沙子就是石头的荒凉的环境中,边防战士为什么要拣可心的石头,还要举行“赛石会”?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暂不做解答,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会理解这个问题。
.课文开头段交代了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还开赛石会。
接下来第二、三段仍然写的是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开赛石会什么的。
大家读了课文,感觉到重复吗?
为什么这样写?
如果不是重复,那么第二、三段内容跟开头段内容区别在哪里?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家议论后再回答。
阅读学习第二段。
.读,再分出层次。
提示:
第二段写拣“中国石”的经过。
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用了7个自然段。
回头看看我们概括的自然段段意,这7个自然段在记述拣“中国石”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
或者说发生了哪些情况?
仍旧用自然段归并法划分。
先自己划分,再小组议论。
拣可心的石头。
第二层:
到珍珠泉洗石头发现了“中国石”。
第三层:
认真观赏“中国石”。
)
.再读第二段层。
从词语的恰当使用和生动的描写中,看看“我”是怎样拣可心的石头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提问: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释春雨“姗姗来迟”。
为什么春雨洗润戈壁滩,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呢?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营房拣石头时,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③课文把这些显出珠宝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头,称它们为“小精灵”,“我”把可心的一颗颗拣起来。
“小精灵”是什么?
把可心的石头称作“小精灵”,这表达了“我”的什么感情?
.读第二段第二层,洗石头并发现“中国石”的一层。
①赶勒勒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讲了昭君出塞路过泉边饮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变甜并长流不尽的传说。
这个美丽的传说,跟边防战士守卫边防,拣可心的石头的故事,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②来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拣来的石头”时,小姑娘高兴什么,“惊叫”什么?
③当“我”接过来注视这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时,发现很像祖国版图的形状。
这时,“不禁”喊出来:
“这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
”,“不禁”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喊出来”?
“中国石”?
小姑娘为什么也吃惊地看着“我”呢?
④接着,“我”又补充说“老师常讲,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鸡用“傲然挺立”形容,太恰当了。
“傲然”是什么意思?
“挺立”是什么意思?
这里表现了雄鸡的一种什么气派?
包含着“我”的一种什么感情?
.朗读这一段最后一层。
①这一小段共写了三句话,看看哪一句话是概括这一小段内容的。
②这一小段写了“我”和小姑娘认真观看“中国石”。
从“中国石”这块“天然肖形石”的哪几方面观看的呢?
比如“拳头大小”是从它的体积上看的,其他从哪些方面看的?
③“我”和小姑娘是从“中国石”的体积、颜色、形状和表面四个方面观看的,说明他们既认真又全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④“整体酷似祖国版图”,“酷似”怎么讲?
⑤“表面皱痕的起伏也与大陆地貌相似”,“地貌”是什么?
“大陆地貌”是什么形态呢?
看看中国地形图。
⑥小姑娘和“我”在“中国石”的表面找到了紧接着,他们又做了什么工作?
齐读最后一句话。
“又挑选了肖形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为什么台湾、海南和祖国这三个词加了引号?
“台湾”、“海南”等岛屿,“等岛屿”除台湾和海南指哪些岛屿?
“依偎”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用“靠着”、“挨着”什么的?
.小结。
课文第二段,写了“我”拣到“中国石”的经过。
从在风清气爽的雨后大漠愉快地拣石,到跟小姑娘在珍珠泉洗石,再到怀着兴奋的心情观赏“中国石”。
全过程紧紧围绕热爱边疆,心怀祖国这个中心,写得层层深入,充满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第三段,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奉为至宝,以表现战士们身在戈壁,以苦为乐,心怀祖国的崇高感情。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为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并奉为至宝的事实,体会“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读第三段。
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赛石会”上赢得了盛誉一层。
提问、思考并解答:
.“回到哨所,大伙像看稀罕似的抱着看中国石。
”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什么感情?
哪几个词语突出了这种感情?
.既然大家这样喜爱“中国石”,那又怎样精心保管它呢?
“精心”是什么意思?
课文有代表性地列举出几位战士“精心保管”中国石的举动。
他们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战士的举动。
.写三位战友的举动中,有几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精心”,是哪几个词语?
再议一议这几个词语为什么突出了“精心”的程度很深呢?
.战士们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读最后一小段中的两句话——寂寞的时候,捧着它看一看,心理感到温暖;夜里站岗放哨感到孤独,暗地里摸一摸,心理感到快慰。
“寂寞”和“孤独”是什么意思?
.值得思考的是:
当战士寂寞和孤独的时候,“中国石”为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慰”?
议论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
.读课文结尾一句话。
教师把这句话的结构改变一下,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说法有什么不同:
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所以每逢假日,连里让我把它放在俱乐部里展览,战士们看了,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可苦中有乐。
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驻守戈壁滩的边防战士,拣到“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的经过,抒发了边防战士身在边疆,以苦为乐,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天地六
教学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金钥匙”几个内容。
其中“日积月累”部分体现了字、词、句、标点、古诗诵读等几个方面的练习;“畅所欲言”是让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石头的资料,而“笔下生花”恰好承接上面的练习,让学生找、画、写石头,办奇石展览或讲石头的故事;“开卷有益”为学生讲叙了一个与海力布变成石头的动人的民间故事;“金钥匙”则向教给学生和别人交流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
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学习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引号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习作。
教学构想:
把抄写词语的练习放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举行“成语交流大集”,不仅完成书中练习,而且进行拓展活动,以此扩大学生积累量。
把“畅所欲言”与“笔下生花”练习相结合,进行处理,直到学生完成。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课时:
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
开火车读一读。
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齐读。
三、填一填。
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习的要求。
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
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习。
并指导学生平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
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设计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
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评一评。
齐读。
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讨论活动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
第七单元特产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课文,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口语训练:
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产的资料。
教学课时:
4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
.找出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
.再查找资料,了解其它水果产地,多了解一些物产的产地。
导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知道它们产于何地呢?
二、组织学习活动,积累知识。
.指导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连起来。
.全班交流完成情况。
.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
还可引导学生说说文中水果的其它产地?
.引导学生写出文中A2课题物产的产地,鼓励学生多写。
.交流学生所写的内容,随机指导学生把产地定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A3,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交流学生完成情况,并引导说出为什么?
三、小结点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家乡吗?
知道家乡有什么特产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首古诗都和江南水乡的特点有关系?
想读读吗?
二、引导古诗,了解大意,体会感情。
.学生自己读二首古诗,自学不认识的字词。
.同桌互说诗的大意。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二首古诗的大意。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首诗。
.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学生谈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三、引导学习阅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学。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重点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删词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语句的优美。
四、总结,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古诗和和阅读课文中感受到了故乡鲈鱼的美,杨梅的甜润,这节课我们也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特产。
二、介绍家乡特产,为写打基础。
.引导学生回顾《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说说作者抓住了杨梅的哪三方面特点来介绍的?
.学习作者介绍杨梅的方法,现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怎样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呢?
先在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全班推荐几名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
三、引导交流,学生通过问、查后对本地特产的介绍。
四、潜移默化,引导写作。
.刚才我们在班里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还了解了本地的特产,如果要让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怎么办呢?
.为了让所有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想让大家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或产品介绍,你们有没有信心。
那么广告词或产品介绍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或产品介绍,点拨这些广告或产品介绍主要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并且要配合生动活泼的画面。
.学生构思作文。
五、巡视点拨。
第四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文。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写好的作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世纪版 小学语文 第六 册全册 教案 DOC 范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