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2479071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5.62KB
热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x
《热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RevisedbyHanlinon10January2021
热电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一、热电行业概述
(一)电力行业概述
1、电力行业总体情况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行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中优先发展的重点。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力生产国。
自1980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发展迅速,发电量的年均增长率为7.7%。
自1987年中国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kW后,中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超过1,000万kW,目前中国装机总容量已超过3.5亿kW,2002年发电量达16400亿千瓦时。
于此同时,中国电力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也稳步提高,除30万、35万、50万及60万kW火电机组外,70万kW火电机组及90万kW超临界机组也在建设之中,火电单机容量较高的大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在不断提高;火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也呈逐年上升之势,体现在机组等效可用系数逐年增长,非计划停用次数及电厂供电煤耗则相应减少。
目前,水电约占总发电量的16.5%,核电占1.5%,其余都是火电。
而其中以煤为燃料的火电厂发电量要占火电发电总量的90%,剩余部分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
中国电力工业在输电线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500kV(千伏)和330kV的骨干网架,大电网已基本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开始起动,中国电网已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
此外,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四川二滩等一批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的兴建,广东大亚湾、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投入运行,都体现了中国电力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预计今后几年水电将在中国电力结构中占到越来越高的比重,到2010年水电所占比例可望达到30%。
在电力领域,从90年代初期中国发电市场对外国私人投资开放时起,中国就吸引了国际上主要电力投资者的注意力。
截至1999年底,中国发电能力中的2,400万kW都是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例超过8%。
外资现在约占整个电力行业的10%,中国正准备进一步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0%。
2、电力行业2003年基本情况
2002年共完成发电量16400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其中水电2710亿千瓦时,火电13420亿千瓦时,核电25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3.8%、11.4%和42.9%。
全社会用电量16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了3.0%、11.2%和10.0%。
今年1月至6月,全国发电量完成852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9%,其中水电增长3.81%,火电增长16.01%,核电增长119.07%;全社会用电量8616.75亿千瓦时,增长15.43%,。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在20%以上的省份有浙江、江苏和宁夏。
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来临,下半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将会有所加剧,预计全年用电量将达到17840亿千瓦时左右,全年电力缺口500万千瓦。
(二)热电行业概述
我国政府历来鼓励发展热电联产。
在五十年代就支持建设了第一批大型区域性热电厂。
在《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节能法》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鼓励发展热电联产。
在1998年开始执行的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也包括热电联产。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于1998年2月17日又颁布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
现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环保总局又在拟定新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以促进热电联产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我国热电联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建了一批区域性热电厂。
近2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最快的时期。
1980年6MW以上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在全国火电总装机容量占10.95%,到2000年上升到13.37%,提高了2.42个百分点,装机容量达29857MW。
近20年也是我国火电发展最快的时期,1980年装机容量仅40500MW,而2000年发展到223310MW,增长了5.5倍多。
中国668座城市中有286座城市建有集中供热设施。
其中63%是热电联产实现的。
到2000年供热面积已达11.1亿m2,比1991年增加了4倍,平均每年增加0.9亿m2。
在“三北”地区,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达25%。
建设部规划“十五”期间城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为5亿m2,平均每年增加1亿m2。
2000年,集中供热能力:
蒸汽75439t/h,热水97475MW。
2000年供热量:
蒸汽23951万t,热水83450万GJ。
2000年我国供热企业有供热管道43748km,其中蒸汽管道7963km,热水管道35785km。
直埋敷设方式逐年增长,据1995年,直埋管道长9251km,占总管道长度的29%。
近几年,新建管道大部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
1998年6MW以上火电厂发电耗标煤为373元(kW·h),热电联产为200g/(kW·h),低44%。
当年节约4100万t标煤。
据统计,我国目前新建的热电机组,每1MW每年大约节约2500~4000t标煤。
1998年全国热电厂总发电量约1200亿kW·h,供热量10.36亿GJ,如以当年节能4100万t标煤计算,相当于减少烟尘排放量62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2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t。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已有供热管网283公里(其中热水网248.8公里,蒸汽网34.2公里)。
供热面积3645万平米,供应蒸汽10种工业用户897t/h,大小热力站民用728个工业124个。
已建成的热力管网:
蒸汽管直径DN1000,热水管直径DN1400。
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锅炉房占35.75%,其它占1.35%,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
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2%,民用建筑占59.76%,其它占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
(1)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民用建筑为72.66%,河北为66.54%,辽宁为67.5%,山东为51.97%。
(2)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均已有集中供热设施,但以公共建筑和工厂为主,如上海为61.72%,江苏为53.3%,安徽为39.55%。
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
(1)直埋敷设方式逐年增长至1995年,直埋敷设长度已达9251公里,占总长度的29%。
(2)热水管道直埋敷设已制订国家行业标准,适用于热介质温度低于或等于150℃,公径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0mm的钢制内管保温层,保护外壳结合为一体的予制保温直埋热水管道。
蒸气直埋敷设已在10余个城市中敷设数百公里,最大管径为DN700,正在总结经验过程中。
(3)直埋敷设排名为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
(4)地沟敷设排名为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
(5)架空敷设排名为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份。
城市集中供热中各类热源的比例
全国设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
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分类
二、存在的问题
1、热电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热电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政策投资——节能基建贷款或节能技术改造贷款;二是靠各地方财政,包括:
能源交通基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更新改造资金、开发区的开办费和环境保护补助等;三是用热受益单位集资。
近些年国家分给节能基建投资,不足全国基建总投资的1%,节能技改投资,也在逐年减少。
据估算,中国每年需要形成直接节能能力800万吨标准煤,应投资4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每年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资金仅有20亿元人民币,缺口很大。
最近几年由于中央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也建了一些热电厂,但尚为数不多,个别热电工程也开始实行股份制,增加了资金渠道,但总的来讲,大量的工程普遍感到资金来源困难,有些很好的热电项目无法建设。
2、法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为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制订了法律、法规,中国尚未健全。
2000年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
3、自动化水平较低
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建设中,前几年强调降低工程造价多,强调提高自动化水平少,一般新工程中,自动化水平都偏低,上微机自动控制的不多,而是投产后,运行单位自己再改造,现在用微机的热电厂已很普遍。
4、国家尚无考核热电的指标
国家要求电力工业每年新增发电机组多少万千瓦。
但未要求装热电机组多少。
由于热电机组比凝汽机组造价高、单机容量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同样基建投资的情况,为多装机,只有多装大型凝汽机组。
5、凝结水回收太少
目前各热电厂普遍的凝结水回收率太低。
多数厂在10%以下,北京热电厂回水率为2%。
很多热电厂甚至根本就无回水。
基建时,连凝结水管也未装。
三、发展前景
(一)热电优势及国际概况
电厂锅炉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以后,排出的蒸汽仍含有大部分热量被冷却水带走,因而火电厂的热效率只有30-40%。
如果蒸汽驱动汽轮机的过程或之后的抽汽或排汽的热量能加以利用,可以既发电又供热。
这种生产方式称为热电联产。
这个过程既有电能生产又有热能生产,是一种热、电同时生产、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
其热效率可达80-90%,能源利用效率比单纯发电约提高一倍以上。
它将不同品位的热能分级利用(即高品位的热能用于发电,低品位的热能用于集中供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
热电联产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使得其在世界各国的能源领域大都具有显着地位。
欧洲委员会在"大气改变对策的能源框架"中,将热电联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被认为是对实现排放目标贡献最大的一项技术,其减少C02排放量的潜力为210Mt,占总目标的四分之一。
为了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欧洲委员会在财政、税收、科研、政策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工作。
1977年,成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对如何提高供热效率、加快热电联产的发展进行探讨。
1988年出台了有关条文协调热电联产业主与电力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求电力部门必须以合理的价格购买热电联产厂多余的电,减少热电联产厂家的后顾之忧。
在技术开发与研究方面,欧盟国家在1991年就开始实施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SAVE计划",许多热电联产与区域供热的研发示范项目得到了该计划的资助。
另外在1978年开始实施"能源技术示范项目",后来被命名为"Joule-Thermie"计划,也将热电联产与区域供热的开发列为优先支持的领域,自1990年以来,已有大约50个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项目获得该计划的支持。
另外最近几年随着电力市场与天燃气市场的相继开放,为热电联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财政与税收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热电联产的发展,例如降低热电联产厂供热的税率,同时在贷款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为了履行"京都协议",美国计划在今后的十年里,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力争到2010年,使国内供热机组的装机容量翻一翻。
同时美国实施了"能源效率调节税",鼓励提高能源的生产与使用效率,在税收方面,给予热电联产10~20%的税收优惠。
另外,近几年美国能源部资助了10多个有关热电联产方面的科研项目。
(二)中国热电发展前景
热电联产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以下的因素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节能工作的需要
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能源产量尚有很大缺口,大量建设火电厂,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则受资金、能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故节能工作势必受到更加重视。
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是节能的有效措施,目前已被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确定下来,并已公布一批相应的文件,优先发展热电联产。
2、环境保护的要求
由于城乡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涨,分散供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在城市和村镇要求实现集中供热的呼声越来越高。
3、工业用热需求量大
1997年全国共生产原煤137282万吨,原油16074万吨,天然气227亿立方米,折合标煤133600万吨。
同年全国发电用标煤34546万吨,供热用标煤3876万吨,两项合计占标准煤产量的28.75%,而据有关资料报导:
煤源消费中除发电、炼焦、交通运输和民用煤外,建材和其他工业的用煤的比重则占40%,也就是说建材和其他工业用煤量远大于发电和供热用煤量,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比例和电力占终能源消耗的比例太低,发展热电联产的潜力很大。
4、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迅速增加
到1997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0755万平米,热化率仅12.24%,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65076万平米,热化率29.08%,根据建设部的规划,到2000年全国集中供热的热化率将达到15%,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将达到25~30民经济发达和开发城市将达到45——5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民用建筑的建设,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均将有很大的供热需求,在目前已有供热设施的286个城市中,其供热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故发展潜力也很大。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不装采暖设施的城市,在新建筑中也装了采暖设施,因而供热范围在我国的北方向南方扩展,采暖范围不断扩大。
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的提高,新建筑的增加,供热范围的扩大,从三方面对热源建设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5、农村小热电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广大农村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实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关键将在于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据有些专家研究,到21世纪中叶,我国大约有6亿的农村人员转移到城镇中,农村人口的转移带来商品能源的大量增加。
中国有近5万个小城镇集中了有相当规模的乡镇企业100多万家,有电、热负荷的需求,因而成为热电事业发展的大市场。
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小热电已发挥出显着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电与热有保证,外商纷纷前来投资,为招商引资做出了贡献,又由于小热电的建设,也为当地劣质燃料打开了销路,将收到综合社会效益。
6、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更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缓解电力紧张,中央和地方均采取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根据以上分析认为:
中国的热电联产前景广阔,今后在热电建设中较大容量的供热机组,高参数供热机组将有较大的需求。
每年需要新增供热机组200~250万千瓦。
(三)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
在我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文件与法规中,都明确表示鼓励发展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1、《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重点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及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推广热电冷联供和热电煤气三联供等多联供技术。
2、各级计委负责热电联产的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各级经贸委负责热电联产的生产管理、热电联产技术改造规划的制定的审批,各级建设部门是城市供热行业管理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要依照相关的环保法规对热电联产进行监督
2、热电联产审批规定:
1).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热电联产基本项目及总发电容量及25兆瓦及以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报国家计委审批。
2).单机容量25兆瓦以下的热电联产基本建设项目及总发电容量25兆瓦以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组织审批,报国家计委备案。
3).现有凝汽发电机组改造为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工程和燃料结构变更与综合利用的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大于5000万元的项目,由国家经贸委审批;总投资小于5000万元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审批,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4).外商投资热电厂工程总造价3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报国家计委审批;技术改造工程由国家经贸委审批。
四、并购重组
200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4月11日公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决定将国家电力公司分拆为11家公司,同时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12月29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及包括国家和南方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共12家电改单位宣告成立。
至此,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电价机制的电力体制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
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有序、健康的电力市场体系。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必将引发行业内大重组,促进电力企业优胜劣汰,向生产规模化和技术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发电公司提高利润主要有两条途径:
提高上网电价和提高发电量。
随着"竞价上网"的逐步实施,上网电价从长期来看将呈下降趋势,而依靠提高机组的利用率来增加发电量亦是有限度的,因此发电公司以存量电力资产获得业绩成长的空间较小。
今后发电企业的利润增长将会更多地通过收购兼并、扩大经营规模的方式来实现。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时间内,因竞争引发的电力行业大规模购并重组浪潮将不可避免。
新一轮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实施,必将改变原有的行业地区壁垒和优劣不分的混乱局面,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电力新体系。
五大发电集团也必将以各自的核心企业为龙头,以上市公司为主要平台开展资本运作,重组发电资产,调整资产结构,促进电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电力生产企业将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出现分化,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格局,电力工业也将在这场变革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热电行业上市公司
(一)基本情况
我国共有9家热电类上市公司,分别为东方热电、惠天热电、深南电A、大连热电、内蒙华电、岁宝热电、天富热电、金山股份和京能热电,其中4家在东北,3家在华北,其余两家分别在内蒙和深圳。
近三年,市场总体每股收益从2000年的0.18元/股下滑到2002年的0.14元/股,下降幅度达22.2%,而热电板块比较稳定,维持在0.28元/股左右,继续维持其蓝筹股的形象。
1、业绩优良
热电企业以供热为主,供电为辅,供热具有地区垄断性和政策保护性,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少。
自2000年底起,电煤价格开始上涨,到2002年初,煤价达到顶峰,这对于电力公司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热电类公司享有地方政府补贴收入,抵消了煤价上涨的影响。
因此该板块业绩一般变化不大,每股收益达0.28元,远远高于0.14元/股的市场平均水平约100%。
2、现金流充裕
2000年,热电板块的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为0.35元,2002年上升至0.5元,涨幅约43%,与市场整体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3、电力体制改革影响不大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城市环境,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产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政策扶持。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供热量的增加,热电公司的售电量将不会受到影响,上网电价也将保持稳定。
4、多元化经营步伐加快
近年来,几家热电类上市公司通过介入高科技、环保领域,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例如富龙热力介入新材料领域、岁宝热电投资垃圾发电、大连热电引进新股东等。
因此,从长远看热电企业蕴藏着较大的发展机遇。
(二)重点上市公司
1、深南电A
公司地处电力供应较为紧张的深圳市,为全国最大的燃气轮发电企业,一直走在我国燃机发电技术创新的最前端。
2002年深圳电力需求受经济发展刺激急速上升,全年供电量达247.34亿千瓦时,增长率23.4%,2002年用电最高负荷已达到480万千瓦,同比增长18.57%,成为除北京、上海、广州之外的第四大用电城市,而近几年用电负荷基本上都是以60万千瓦的数量增长。
作为深圳主力的调峰电厂,深圳的电力市场状况客观上为公司主营业务经营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02年深南电总装机容量由52.8万千瓦增至70万千瓦,增加32.58%。
全年完成发电量267434.87万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52.47%,大大超过了17.5亿千瓦时年度发电任务。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290.50万元,较上年增长49.70%,主营业务利润53480.49万元,较上年增长102.10%;获得2001年度增值税减半的补贴收入4670.50万元,较上年增加48.05%,实现净利润36578.39万元,较上年增长78.37%,每股收益0.67元/股。
深南电正积极争取在公司厂区再申请建设1至2台10万千瓦级燃气轮发电机组,使其成为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的大型发电企业,虽然公司可能会面对调峰电价调整、税收优惠取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鉴于未来几年深圳市供电形式紧张状况难以根本解决的情况,公司通过不断扩大装机规模,保持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其经营业绩还是可以实现稳步增长的。
2、金山股份
公司由沈阳市冶金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于1998年发起设立,主营火力发电和供暖、供热,总股本为8500万股。
2002年受让了沈阳沈海热电有限公司26%的股权;受托管理沈阳沈海热电有限公司29%的股权;发起设立了彰武金山、康平金山两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开始向风力发电领域进军,使公司的控制装机容量达到44万千瓦,权益容量达到14.8万千瓦,分别是原来18.33倍和6.16倍。
2002年公司完成发电量241,777千瓦小时,完成供电量229,184万千瓦小时。
主营业务收入为36,69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0.28%,净利润3,53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7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电 行业 市场分析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