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466118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72
- 大小:83.51KB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docx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
虎门北栅小学刘浩发
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
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当前我国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
3.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怎样?
4.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
5.社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怎么样?
6.什么是“教学大纲”?
7.“教学大纲”的问题在哪里?
8.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
9.课程标准是怎样界定的?
10.课程标准有什么功能?
11.为什么说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弹性?
12.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
13.课程标准的陈述形式是什么?
14.世界各地的科学课程标准有几种陈述形式?
15.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16.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
17.怎样理解“科学素养”?
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
19.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20.“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21.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22.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23.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24.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25.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
26.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27.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8.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
29.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
二、科学(3-6年级)课程目标问答
30.什么是课程目标?
31.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32.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
33.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
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
34.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5.什么是科学探究?
36.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
37.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8.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39.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
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
40.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
41.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
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
4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43.《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
44.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45.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
三、科学(3-6年级)内容标准问答
46.什么是探究?
47.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
48.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
49.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
50.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
51.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52.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
53.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54.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
55.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
56.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
57.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58.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
59.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
60.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
来自哪里?
61.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
62.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63.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
64.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
65.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66.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四、科学(3-6)年级实施建议
67.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68.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69.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70.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71.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
72.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
73.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74.什么是亲历活动?
75.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
76.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77.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
有何差别?
78.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
79.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
80.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
81.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
82.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
85.什么是教育评价?
86.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87.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
88.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89.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90.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91.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92.“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9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94.“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
95.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
96.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
97.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
98.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
99.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
100.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
(下一页附答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答案)
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
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
同时,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工业国在经过五十年代的恢复休整后,于六十年代进入了工业发展的高峰。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各方面、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标准也不断提高。
工业界对本国的教育状况开始表现出普遍的不满,纷纷要求改善教育质量,尤其要求提高学生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七十年代以来,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失业率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政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时间,教育改革、特别是科学教育的改革成了西方各国的热门话题。
同时,一些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摆脱对西方的依附,也开始了对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
所以,科学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其中比较系统并对世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当数美国和英国的科学教育改革。
美国历来以它的高科技称霸世界,但美国中小学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包括教学质量的低劣,与之很不相称。
一些有识人士指出:
“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科学和技术文盲的美国人。
”他们提出:
“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每日世界的基础。
”因而科学教育的改革一直是美国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教育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次改革拉开了序幕。
在大大小小的众多改革项目中,“2061计划”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长期改革方案,它的第一篇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首次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
在“2061计划”与其他项目的基础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95年底正式推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英国国家课程》是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教育改革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改变了英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中没有统一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的状况,以法令的形式为英国公立中小学设立了必修课程及国家标准。
这是英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世界教育界的改革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在《国家课程》中,科学首次与英语和数学一起并列为中小学的三门核心课程,可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
《英国国家课程》自1988年开始发布后,曾先后做过多次修改,最近一次的重大修改开始于1999年。
新版本的《国家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2000年8月起实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
“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
各国政府应极其高度重视改进各级的科学教育。
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促进科学的普及。
面对变化的形势,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进修。
各国的教育系统应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搞好新的课程设置,采用新的教学法和教学资料。
”
2.当前我国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
我们除了对目前的自然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以外,还分别进行了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测查。
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而小学自然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为了给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科学教材的编写、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以及科学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依据,我们对自然教师和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分别进行了调查。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
为了便于测查与分析,我们提取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作为衡量指标,即:
(一)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三)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四)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一览表
优秀(80分以上)
中等(60~80分)
较差(60分以下)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样本总体
8%
36.2%
55.8%
95
11
59
东部
18.8%
36.3%
44.9%
95
22
65
中部
2.2%
36.6%
61.2%
84
14
54
西部
6.4%
40.6%
53.0%
92
11
59
北京
2.9%
27.9%
69.2%
86
14
54
从上表可知,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并不理想,测查合格率不到半数。
t检验表明不同地区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东部地区较好,西部地区尚可,中部地区和北京地区明显比东、西部地区差!
造成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重视教育,尤其是近几年来较为注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根据我们所得到的《小学教师科学素养问卷》的统计数据,东部地区整个教师队伍的学历较高,自然教师基本上是专职的,科学素养状况良好。
从对自然教研员的访谈来看,东部地区在整个教育理念上和师资配备上要优于中、西部地区,自然课的资源投入力度较大,同时课堂教学形式也活泼多样。
西部地区由于应试压力相对不太严重,教师学生对待各门课程的态度相对平等、精力投放相对均衡,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中部地区应试教育惯性很大,学校往往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课,轻视或忽视自然等“副科”,导致中部地区自然教师的学历明显偏低,兼职者明显偏多,自身的科学素养不过关,再加上课程资源短缺和授课时间不足,其学生科学素养势必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
特别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北京地区,难道是升学压力过重,因此导致了这个拥有全国最好的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的大城市的学生科学素养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t检验还表明汉族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之间的科学素养差异也达到显著性水平(表略)。
其实在我们所调研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并不差,可能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地区,男女同学和城乡同学的科学素养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表略)。
换句话说,在大致相同的教育条件下,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对科学素养的发展无关紧要!
2.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总体合格率为48.2%。
地区差异依然显著:
东部地区合格者占53%,西部地区合格者占56.8%,情况较好;中部地区和北京地区较差,合格者只达到了36%和41.3%。
根据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中国科协普及部、中国科普研究所所作《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所提供的数据,我国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较之国外公众略低,但高于中国普通公众5.3个百分点,美国公众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55.6%,英国为61.9%,欧共体为57.4%,而中国为42.9%。
因此可以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普及尤其是科学概念的普及取得了良好成效。
与此相关的教材内容剪裁和教学活动安排等应该总结经验、发扬光大。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概念的普及。
样本总体在科学概念测查题“电子比原子小”和“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上的正确率最低,分别只有19.7%和18.1%。
这说明对于学生比较抽象而又无法亲身体验的科学概念,接受起来相对困难。
因此,在我们的科学课教学研究中要充分重视这类概念的课堂处理。
3.科学精神的投射分析
对科学精神的投射测试发现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仅为27.4%,东部略高为38.7%,中部为20.8%,西部为24.8%,北京为23.9%。
因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科学精神相当薄弱,各地区合格率均远低于半数。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因素,缺乏科学精神、不敢怀疑或不会探究、验证的人是无法真正领悟科学的。
因此,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或探究式学习,对于陶冶学生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大胆怀疑、合理论证、注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的人,才有可能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科学兴趣与科学活动特点
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1)喜欢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达96.6%
(2)喜欢阅读科普读物的达94.3%
(3)喜欢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的达91.9%
小学生的科学活动:
(1)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的有32.3%
(2)经常阅读科普读物的有44.2%
(3)有过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的达54.1%
科学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科学活动则是带有实践性质的科学行为。
从上述数据来看,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是极其浓厚的;他们的科学活动频度也大大超过了普通成人。
但是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活动频度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差距,使我们必须对学生目前所能参与的科学实践进行反思。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巨大潜力,他们拥有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帮助学生把科学兴趣转化科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带给他们的欢乐。
要不断强化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行动。
让我们抽取北京和四川两个地方作比较,北京地区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的学生达54%;而四川的只有21%,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四川农村地区只有6%的学生选择“经常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方”,只有17%的学生选择“经常并喜欢阅读科普读物”。
北京地区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两地区男女学生之间的选择均没有明显的差异。
农村地区虽然在一些硬件设施方面比不上城市,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活动,例如在种植和养殖方面就比城市里要容易得多,对学生来说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5.科学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34.9%,不合格率为45.5%;东部地区的合格率为36.8%,不合格率为35.5%;中部地区的合格率为34%,不合格率为51.3%;西部地区的合格率为36.4%,不合格率为46%;北京地区的合格率为30.8%,不合格率为51.4%。
由此看出小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较欠缺,除东部地区情况略好以外,其余地区的不合格率均较高。
在我们的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够真正投身实践的机会很少,而缺少了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和动手操作,就难以真正掌握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过程、关联程序以及各个步骤,就难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路和技能。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科学方法的培养。
6.结论与建议
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小学生科学兴趣极其浓厚,他们对世界、对具体事物、对学习活动过程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优于我国普通公众,也可以说优于他们的父母长辈;然而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却亟待充实提高,因此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此外,1996年和2000年我国普通公众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成年女性的科学素养水平普遍低于成年男性,这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有关;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在科学素养的总体水平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反映出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已经取得可喜成就。
同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显著地区差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注意科学教育的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没有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使学生对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力,有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就必须要从小树立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渗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仅限于课堂。
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兴趣,但真正参与科学活动的比例却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学教育还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开展,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的。
根据此次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现状,我们对如何开展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了以下建议:
(1)树立科学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正确观念,改革原先重知识、轻技能,重概念、轻方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列为科学教育的重点。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影响他们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修养、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同时教会他们学习之法、思考之法、创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活动等都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科学教育的效率。
通过探究、实验、参观、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学生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创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探究精神;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现状调查、文献查阅等,使学生从小养成科研的习惯。
(3)加大科学教育投入。
我国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体水平较低,而他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是国际竞争的参与者,他们的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实力的强弱和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
因此,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师资水平,把科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科学素养的总体情况一览表
优秀(80分以上)
中等(60~80分)
较差(60分以下)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样本总体
16.9%
58.8%
24.3%
90
24
67
东部
17.2%
68.7%
14.1%
86
24
70
中部
23.1%
59%
17.9%
86
29
69
西部
13.4%
57%
29.6%
90
24
65
北京
22.9%
42.7%
34.4%
90
29
65
Ø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教师科学素养总体情况较好,明显高于一般国民,但其中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甚至有24.3%的人不及格。
这问题对于身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能力,发扬科学精神责任的教师来讲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Ø t检验表明,男性自然教师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教师。
但是从我们所得到的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情况来看,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不大。
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不同,兴趣取向也会发生不同的改变。
Ø 自然教师年龄越大得分越低。
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越低,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对一些新近出现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并不一定知晓,得分也就相应较低。
因此我们在配备自然教师的时候,要老中青互相搭配,及时补充年轻的血液,使自然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Ø 自然教师得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地区较好,西部地区和北京地区较差。
东部地区对教育的投资较之别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无论是师资还是经费都比较充裕,教师水平也相应较高。
西部地区由于教育相对落后,自然教师很多都是兼职,因此教师水平也就相应落后。
北京地区的教师水平呈两头大的趋势,优秀的和不及格的比例都很大,整体水平不高。
2.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对于科学概念的掌握,自然教师总体合格率为83.6%。
地区差异依然显著:
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合格者占91.7%,中部地区合格者占82.1%,情况较好;西部地区和北京地区较差,合格者只达到了71.8%和75%。
科学概念这一项在我们所界定的科学素养的四项关键因素中合格率往往是最高的,西部地区的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令我们不解的是,北京地区的合格率也是如此之低,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也直接导致了北京地区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
这不得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3.科学兴趣的投射分析
我们用较新的科学术语来投射出自然教师的科学兴趣及科学信息来源,总体情况较好,地区差异明显。
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75.6%,东部略高为82.3%,中部为79.5%,西部为63.1%,北京最低为59.4%。
这说明自然教师的科学兴趣需要进一步扩充,而自然教师的科学信息来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自然教师也要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给自己及时充电,补充新鲜血液。
4.科学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
自然教师在科学方法的掌握方面总体情况尚可,样本总体的合格率为63.7%,不合格率为16.4%;东部地区的合格率为67.2%,不合格率为1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课程标准 考查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