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2452986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69.40KB
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docx
《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宿松县城市发展规划
一.县域概述
1.1概述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角,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地理坐标为东径115°52′~116°35′,北纬27°47′~30°26′。
西与湖北省黄梅、蕲春县毗邻,东北与本省太湖县接壤,东南一角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彭泽县隔江相望。
全县东西宽约67公里,南北长约72公里,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
地势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均匀依次排列、其中山地丘陵占57%,湖泊占29%。
全县统属长江中下游的华阳河水系流域,境内既有山区、丘陵区,又有洲(圩)区及江(长江)、河(主要有二郎河、凉亭河)、湖泊(龙湖、大官湖、泊湖、黄湖)。
截止2003年底,宿松县共有乡镇22个,12个居委会,385个村委会,其中建制镇9个,为:
孚玉镇(县城所在地)、破凉镇、复兴镇、二郎镇、许岭镇、下仓镇、汇口镇、凉亭镇、长铺镇。
乡13个,为:
北浴、陈汉、柳坪、隘口、趾凤、河塌、佐坝、高岭、程岭、九姑、千岭、洲头、五里。
全县总人口797665人(2002年末),总户数198145户。
其中男422463人,女375202人。
性别比为1.13:
1。
非农业人口74360人。
1.2自然地理条件
1.2.1区位
1.紧邻长江
宿松是在行政上隶属安庆市,地理上紧邻长江,同时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辐射之下。
作为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动脉,在安徽省境内,长江更是横贯东西,历来是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周边及全国的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越来越强。
2.处于皖、赣、鄂三省交界处
宿松县西为湖北省、南为江西省,是安庆市及安徽省的西南门户。
1.2.2地形、地貌、地质
1.地形
县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属山区(黄海高程70米以上),多为黄红及黄色壤土质,主要山峰有罗汉尖、三面尖、芙蓉寨等。
罗汉尖(高程1010.5米)耸立在西北角与湖北省蕲春县的交界处。
中部为蜿蜒起伏的丘陵区,多为黄壤、黄红壤土质,分布于竹墩长河以北地区,区域中有形如带状的横山(黄海高程311.7米),座山(黄海高程272.6米),自西向东近乎平行排列。
南部为较空旷平坦的江、湖水面及洲(圩)区,分布于竹墩河以南、长江以北,洲(圩)区是发展淡水养殖业的良好基地。
2.地貌
全县地势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强烈波及,故西北高、东南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湖泊和平原,呈阶梯状下降。
根据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及坡度和形态,可分9种类型。
中山绝对高度800-1000米,相对高度大于765米。
分布在本县西北部,属大别山余脉的延伸地带。
境风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其中罗汉尖海拔1015.5米,三面尖1003.9米。
中山主要由古生代浅变质岩系的花岗片麻岩组成。
山地坡度陡,一般在30度以上,最陡可达60度左右。
由于流水冲刷强烈,局部岩石裸露,陡坡和山体上部土层浅薄,并且石质性强,但有机物累积明显,自然肥力高于其他地区,适应于发展林业。
低山分布在县西北中山山体两侧,与中山连成整体,山地山脉由西北向东南延伸。
低山由浅变质岩系的云母片麻岩各种斜长片麻岩、间夹磷矿石组成。
山体坡度20-30度。
局部可达40度,由于人为及风化作用,植被损坏严重,部分岩石裸露,土层浅薄差异大,农作物产量不高。
中、低山区面积为346.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46%,分布在陈汉、二郎(铜铃乡东、南、北3个村);梅墩(东塌、且寄、黄大3个村);凉亭(趾凤乡、柳溪乡东山村)。
丘陵是本县最大的自然区,有854.08平方公里。
丘陵区北接中、低山区,南临湖泊、圩坂相间,近山多坂,近湖多圩,分布在程集、许岭、九姑、佐坝、二郎和凉亭的绝大部分以及城关镇、五里乡。
丘陵区主要由侏罗纪的泥质页岩、紫色砂页岩、凝灰岩、砂砾岩组成,并夹有条状石灰岩,岩性复杂,母质类型多。
岗地有高、低之分。
高岗分布在铜铃、二郎、韭山、梅墩、凉亭、河塌、柳溪等凹陷过渡地带,相对高度在40米左右,坡度为6-8度。
由第四纪的红色粘土、磷矿石、条块石灰岩、紫色砂灰岩组成水土流失强烈,植被难免破坏。
低岗分布在沿湖周围,占整个岗地的80%主要由垩纪紫色砂砾岩。
第四纪色粘土组成。
因流水切割形成波状起伏、岗、垄、冲相间。
断陷盆地多半发育在断陷地区,其四周山体边坡陡峭,中间陷落为盆地,长轴方向与断裂构造结构相吻合。
其间常有河流贯通,形串珠状盆地结构。
盆地大小不等,山区各乡均有分布。
以隘口坂、清河坂、齐坂面积为最大。
冲积平原在丘陵起伏的岗地下统和湖区二级附地以上的地段,含山麓平原和河坂平原。
主要分布在二郎河、凉亭河两侧,为:
二郎坂、梅墩坂、茯芩坂、马坂、凉亭坂、张坂、甘家坂。
冲积平原母质来源多系花岗、片麻云母等岩风化物,经流水夹带河流沉积、含有石英砂、长石类的黄沙及云母片等矿物发育而成。
沿湖洼地平原分布在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等湖滨地带,海拔15-20米。
在地质构造上属长江大地堑下凹陷控制形成的内陆水治区域,第四纪红土或下蜀系黄土物质组成的洼地平原。
九城坂、二姑坂、黄雀坂、下仓坂和龙湖圩均是湖相沉积物发育而成的潮土,属二元母质型。
长江冲积平原分布在复兴洲地,由长江冲积物发育而成,土层深厚,分选性明显,土呈微碱性,土壤肥沃,为省重点产棉区。
全县湖泊湖面辽阔,水域面积为698.6平方公里。
主要有龙感湖(与湖北省黄梅县共有)、大官湖、黄湖、泊湖(与太湖、望江共有)四湖水面毗连,上接湖北黄梅、广济河流,中纳本县二郎、凉亭两河的水源,下经望江县华阳镇通江,是华阳河水系储洪纳泻之所。
3.地质
宿松县地质特征在下扬子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远在25亿年前(太古代),本县北部地区就开始接受沉积,太古代末的大别运动(发生于距今25亿年前后)导致该地层褶皱隆起,岩石变质,大陆地壳开始形成。
继之,沉积作用逐渐向南迁移,大陆地壳不断增厚。
早元古代,在上述隆起的边缘海槽中。
又接受了宿松群海相含磷岩系沉积。
距今19亿年前后(早元古代末)的渒河运动又导致这套沉积物褶皱隆起,并伴有变质作用和超基性岩侵入。
直至其后的张八岭群海相火山岩系形成期间(距今10亿年),全县一直处于地槽环境,地壳活动性强,海底火山活动频繁。
大约在10-8亿年间,皖南运动使地槽褶皱同返,结束地槽历史,地壳相对稳定,转入了准地台发展阶段。
震旦纪起(距今约8亿年起),下扬子海入侵本县,海域北界约在破凉亭——河塌一线。
直至距今约2亿年前后(三叠纪后期)的漫长的时间内,破凉亭——河塌以北地区长期保持隆起状态(通称淮阳古陆),其南地区虽曾几度升降,时海时陆(其中最长的一次陆地是在早中泥盆世),但主体上是处于陆表海环境。
三叠纪末(约2亿年左右)的印支运动使沉积盖层全面褶皱,结束准地台发育阶段,并全面结束海浸历史,在湖泊及河谷地带,形成陆相沉积。
此阶段以断块升降和造盆作用为特色,邻区火山活动相当频繁。
漫长而复杂的地质作用。
生成了磷、瓷石以及诸如煤等种矿产资源。
1.2.3气候、水文
1.气候
宿松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期短,植物生长期长。
境内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平均温度下降约0.46℃,年平均气温16.6℃,最高年为21.0℃,最低年为12.9℃。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12.5℃。
本县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雨水量1307.2毫米,最多年为1776.9毫米,最少年为916毫米,全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季(3-5月)降水量占全年的34.8%,夏季(6-8月)占38.5%,秋季(9-11月)占15.2%,冬季(12-2月)占11.5%。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最多年日照时数2317.1小时,最多年为1730.8小时。
月平均日照时数7-8月最多,均在250小时以上,2月最少,只有110.7小时。
多年平均无霜期254天。
累年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20日,累年平均终霜日为3月10日。
本县累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
四季变化不大,年最多风向为东北风,7月多南风。
一年中以三月大风最多,最大风速17米/秒,大风多为东北风。
2.水文
地表水
本县雨量丰富,河川迳流量大,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水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河流多年平均迳流量为80352万立方米。
人均水量1350立方米。
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总蓄水量达23.62亿立方米。
长江有用之不竭的水源。
地下水
总体看来,地下水的富水性以沿江平原现代冲积层和宿松复向斜的碳酸盐岩分布区较强,而岗丘地带中新生代“红层”分布区较弱。
经测算,全县地下水资源年总量约近2.84亿吨,其中破凉亭——河塌以北地区约0.1亿吨/年;此线以南,宿松——韭山以北的宿松复向斜展布区约0.2亿吨/年;该区以南“红层”分布区的岗丘地带约0.035亿吨/年;湖区和沿江冲积平原地区为2.5亿吨/年。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本县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洞水和基岩裂隙水3大类型。
1.2.4河湖水系
境内北有二郎河、凉亭河两大水系,南有长江,中有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
二郎河发源于三面尖,流经广福、隘口乡、二郎镇、韩文、孚玉镇、五里乡、新兴,注入龙湖。
主干长66.3公里。
是本县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其中黄梅县境内32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总量38.522万立方米。
隘口以上河段古称“雷水”,其支流有长溪河、车马河。
凉亭河古称县河,发源于老岗岭的王家屋,自西北向东流。
经趾凤乡、凉亭镇、河塌乡、高岭乡、长铺乡、程岭乡,在白石滩注入泊湖。
主干长49.5公里,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
其主要支流有黑洋河、荆桥河。
长江上自程营归林村入县,下至套口王营村出境,流经本县63公里。
龙感湖,内分为龙湖、感湖,其内又分为大龙湖、小龙湖、三草港、白嘴湖、斫刀湖、富家湖、杨家小赛、其子湖。
水位16米时,水域面积本县境内有296平方公里,容积为0.22亿立方米。
大官湖,介于黄湖、龙感湖之间,水位在16米时,水面积189平方公里,容量为8.5亿立方米。
水位在11米时,水面积为96平方公里,容量为0.5亿立方米。
以大赛湖水最深。
黄湖,在大官湖、泊湖之间。
水位在16米时,水域为122平方公里,容积为11.84亿立方米,水位在11米时,水面积为60平方公里,容积为0.12亿立方米。
大官湖和黄湖统称为黄大湖,为过水型湖泊。
呈多边形,小湖小叉甚多。
西经竹墩桥与龙湖相通。
东经红卫桥、祝山圩与泊湖相连。
泊湖,跨本县、太湖、望江三县地界,水面积为272平方公里在,本县占137平方公里。
呈多边形,湖水较深,为过水型湖,下经下长河在望江县华阳镇与长江相通。
四湖均为淡水湖,水质好,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1.2.5建国后自然灾害
1.旱灾
1958年、1961年、1971年、1976年、1978年、1979年、1981年、1985年为较大的旱灾年份。
2.洪涝
1954年、1964年、1969年、1972年、1973年、1977年、1981年、1983年为较大的洪涝灾害年份。
其中1954年入春后连降大雨,1-6月25日共降雨2042.6毫米。
7月14日汇口实测水位21.59米,同马大堤决口。
全县8区88乡5.0890万户(占总人口52.2%)受灾。
淹死30人,伤15人。
洲地和沿湖地区倒塌房屋17.5万间,冲毁圩堤35处,塘坝393条,堰闸213斤。
淹没田45.58万亩,占田地总面积的59.31%。
午季减产1666.7万公斤,秋季减产5449.9万公斤。
1983年5月14日,降暴雨量达132毫米,6月28-29日降特大暴雨,雨量为204.2毫米,被水淹电殛致死5人,伤7人,倒房3327间,冲毁塘堰24处,桥梁16座,其它水利设施1156处,7条公路被冲毁,受淹、涝、水推沙压作物总面积21万亩。
3.地震
根据省地震台网测定,1983年5月10日14时9分,在宿松县与太湖的交界处(高岭公社枫林大队)发生一次2.0级地震,波及高岭、汪冲、青云、社坛4个大队,面积约5×7平方公里。
1.2.6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2393.53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111799.1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6.71%;水面70280.37公顷,占29.36%;建设用地28024.91公顷,占11.71%;未利用土地29248.54公顷。
占12.22%。
全县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率87.78%,耕地复种指数202.65%,水面利用率57.6%,森林覆盖率24.9%。
2.水资源
全县总水面70280.37公顷,蓄水量23.62亿立方米。
共建水库40多座,总库容12150.9万立方米。
3.农产品资源
本县农作物分两大类,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主要有籼稻、糯稻、粳稻、小麦、大麦、米麦、荞麦、高梁、玉米、粟、山芋、马铃薯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药材、菸叶等。
陈汉区以及二郎,凉亭的一部分山区,以种植小麦、大麦、芋类、水稻,茶叶、柑桔、药材为主。
程集、许岭、九姑、佐坝、二郎以及凉亭大部分地区,水田种植水稻、油菜、红花草为主。
旱地种植小麦、山芋、花生、芝麻、绿豆、棉花、粟、大豆、麻、菸叶等。
据统计,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7.8%,主要分布在湖滨平原,低圩及山地的冲垅低坂地区。
麦类、豆类、棉花及油料作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左右,分布在复兴洲地和沿湖、丘陵、岗地。
4.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铅等,已探明的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磷、煤、大理石、石灰岩、瓷石、蛇纹石、重稀土、兰晶石、高岭土、石墨、滑石等。
磷矿为宿松县主要矿藏,探明储量2708.4万吨。
占全省储量50%以上。
5.动植物资源
由于宿松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无霜期长,地形复杂,有山有水,有平原和丘陵,形成较复杂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较为丰富。
据县志记载的著名动物,就有栖息于山区江陵的金钱豹、穿山甲、獐、麝、山羊(黄鹿)和白冠长尾雉。
有栖息于湖泊沼泽的鸳鸯、天鹅和各种雁鸭。
以及栖于长江的江豚、白鳍豚、白鲟和中华鲟等数十余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虎纹蛙、白鹳、白枕鹤、白冠长尾稚、鸳鸯、天鹅、金钱豹、穿山甲、獐、麝、江豚、白鳍豚、白鲟、中华鲟、灵猫、山羊、长耳鸮、短耳鸮等18种。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4.9%(不包括水面积),其山区以衫、松、竹为主,丘陵区以松树为主,洲(圩)区多柳树为主,其它阔针叶树及灌木亦不同种比例,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其水土流失严重。
野生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山区和中部的湖泊区。
丘陵区和洲地多栽植农作物,野生植物较少。
山区主要的针叶林有马尾松林、黄山松林、彬木林,为人工林或半人工林。
落叶阔叶林树种较杂,有栓皮栎、木斛栎、茅栗、短柄枹、枫香等。
在海拔高程400米的低山有部分常绿阔叶乔木,如苦槠、青冈、石栎、樟。
趾凤乡关帝庙附近有残存的华东楠和紫楠若干株。
林下灌木以落叶种类为主。
6.旅游资源
宿松山岳秀美,水域辽阔,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白崖寨),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白崖寨景区和小孤山景区),国家森林公园1处(石莲洞),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和众多的历史遗址。
1.3历史变迁与发展
1.3.1置县与县名
西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建松兹侯国,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国为衡山、庐江二郡,庐江郡“领县第十二曰松兹”,乃本县建县之始。
王莽新朝时期(公元9-23年)曾改县名为诵善。
三国,魏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改松兹为松滋;晋,成帝时(326年——342年)因避战乱,县人迁徒过江,于寻阳侨置松滋郡,安帝(397年——418年)改松滋侨郡为松滋侨县;南北朝,梁改松滋县为高塘郡;隋,开皇初(581年——614年)改高塘郡为高塘县,十八年(598年)改高塘县为宿松县,县名沿用至今。
1.3.2隶属沿革
唐、虞、夏、商,属扬州地域。
西周:
先属舒国,后属皖国。
春秋战国:
先属吴,后属越。
吴、越、楚三国相互并吞,至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属楚。
秦:
属衡山郡。
西汉:
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属杨州;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庐江郡;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属扬州。
东汉:
属扬州庐江郡。
三国:
属扬州庐江郡。
晋:
成帝(326年——342年)属扬州;安帝(396年——418年)属寻阳郡。
南北朝:
宋(402年—479年)属寻阳郡;齐(502年—557年)史元明文;梁(502年—539年)属江州;陈(557年—589年)沿袭梁制,仍属江州。
隋:
属同安郡。
唐:
初,沿隋制。
武德四年(612年)升宿松县为严州;七年望江隶之;八年废严州,属舒州同安郡。
五代十国:
属舒州。
宋:
政和五年(115年)改国安郡为德庆军;绍兴十七年(1147年)德庆军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安庆军升为安庆府。
自德庆军至安庆军,其间80年,本县均属其辖。
元:
至元元年(1264年)改安庆府为安抚司,十四年改安抚司为安庆路总管府,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二年废司,安庆府直隶行省,领县宿松。
明初,改安庆路为宁江府。
洪武六年(1377年)复为安庆府,直属京师,领县宿松。
清:
属江南省安庆府,后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
初,六十县直隶安徽都督兼民政长。
三年(1914年)军民分治,省建三级制,本县属安徽省安庆道。
二十一年至建国前属安徽省安庆第一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称安庆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1952年4月12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77年3月29日改安庆专区为安庆行署,本县隶属之。
1988年,改安庆行署为安庆市,本县属之。
1.3.3城垣
明崇祯乙亥年(1635),监军史可法监督城垣。
宿松知县苟天麒奉命监造,两年完工,城垣周长四里(2000米),共建箭垛1420个,城楼6座。
清康熙初年,知县王民嗥督修内台4座,寓铺4座;知县朱维高督造悬楼20座,因城墙倒塌,康熙22年(1683年)知县朱卷鼎造东门城楼;刘晏督造北门城楼;毕有光等督造小东门城楼,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张鼎主建城西化龙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知县张俦奉命维修扩建城垣。
城高2.3丈(合8米);墙基宽2.5丈(合8.3米);正门4个城楼为5架3间重檐四垂式建筑;边门两城楼各建屋一间。
全城周长3448米。
城墙、城门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民国政府县长谢殿栋下令拆毁。
《江南通志》载:
“汉松兹侯国故城,在今宿松县城北五十里即松兹县邑,名仙田庄,有县河遗迹”,随开皇十八年(598)移治鲤鱼山南麓,距今1387年。
明化时城关镇设6门4街;清代设4街30巷;民国时期增巷32条,大西门至大东门连接起来成正街。
其时正街宽不足2米,路面用不规则青石板铺砌;小巷路面多为鹅卵石铺砌,少量为黄泥粘土。
街巷房屋低矮破旧,多为杂色青砖墙体、小青瓦平房,市容不整,经济萧条。
1.4风景旅游资源
宿松县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属安徽省西南门户,西北属山区,为大别山余脉,东南紧邻长江“黄金水道”,中部为丘陵和沿湖地区。
现辖22个乡(镇),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水域面积达125万亩,为安徽省之最。
总人口80万。
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具备了多样性、完整性、典型性兼备特点。
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以及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和众多的历史遗址,毗邻鄂东、赣北三大国家级旅游区。
2001年在安徽省政府组织的专家编制“两山一湖”旅游规划考察活动和皖籍上海旅游专家考察评价会上,专家学者认为,宿松县山岳秀美,水域辽阔,文化积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4.1山水秀丽,自然风光秀美。
白崖寨——一痤用大石片垒起的古城堡,其古城墙环绕五座山峰,周长近十华里,峭壁摩天,城门墙堞,逶迤起伏,蟠踞山腰,被誉为“南国小长城”。
寨内奇石、古松、飞瀑、幽洞、清泉颇具特色,相得益彰。
此寨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诸多的摩崖石刻。
白崖寨迄今为止六百多年,几经兵乱和风雨剥蚀,仍保存完整,极具历史价值。
2000年8月,经过省城乡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完成了白崖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由省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总面积为82.25平方公里,共分为三个景区(白崖寨景区、九井沟景区、严恭山景区),其中白崖寨景区规划面积为26.36平方公里,是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2A级旅游区。
严恭山景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
区内除有貌似道人像的严恭石道外,山势险峻,茂林修竹,是旅游的好去处。
九井沟景区因沿河沟内有九口水冲刷的圆形石井而得名。
景区规划面积为36.57平方公里,其瀑布长达200余米。
由于山青、境幽、水碧、瀑淀、岩险、崖峭、潭多、井深所构成的奇特景观,许多专家学者到此考察后都认为该景区的风景超过黄山“翡翠谷”、“七井瀑布胜似庐山三叠泉”。
2002年12月,国内知名的建筑学、社会学及旅游学专家杨乃济教授在实地考察后称赞:
九井沟有幽静的环境、险峻的地势、茂密的植被,田园式的村落,参差交织在一起,是一处难得的“天然大氧吧”,通过科学系统开发,会成为皖、鄂、赣三省省会回归自然的“后花园”,会成为三省城市白领阶层、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基地”,能成为比黄山、庐山“卖点”更大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长江绝岛小孤山,既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又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重点寺庙,位于长江之中,山高109米,是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一座石屿,当江而立,堪称“中流砥柱”、“海门每一关”。
她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悬钟,北眺啸天龙,与江对岸的澎浪矶相呼应,构成了“小姑嫁彭郎”的动人传说。
山有寺曰“启秀”,供奉妈祖,据权威人士论证此乃内陆地区海拔最高的一座妈祖庙。
小孤山是一座佛教与文化名山。
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莲洞距县城仅3公里,属城郊型公园。
公园内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林木种类繁多,野生动物达八十余种,有神奇的古洞、怪石洞,有茂密的松杉和竹林,还有适合儿童游乐的大量设施。
宿松素有“水上宿松”、“渔米之乡”的美称,境内水域辽阔,湖泊水域面积达125万亩,为安徽省之最。
湖光山色,碧水蓝天,特别诱人。
境内共有四大湖泊:
黄大湖、龙感湖、大官湖、泊湖。
其中黄大湖为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特产“黄湖牌大闸蟹”,泊湖银鱼亦久负盛名,还有钓鱼台水库,清悠的湖水中有天然岛屿和草地,湖边陆地与较为开阔,不仅发展渔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建成水上休闲度假区完全可能。
四大湖泊相连,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另外,宿复路穿湖而过,与南边小孤山、西北的白崖寨连成旅游线,十分方便。
1.4.2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
宿松始建于西汉,时称松兹候国,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为安徽省最古老的县份之一。
源远流长的历史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
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白崖寨古城墙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小孤山石刻、廖河古戏台),县级文保单位12处。
许多名人如李白、王安石等均在此呤诗作赋,留下了最极具价值的珍品,积淀成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尤以聪明泉、太白书台可作鉴证。
宿松还是戏剧之乡,是中国三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祥地。
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南词对黄梅戏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
宿松人杰地灵,近代书法家黎光祖,党组织的开拓者徐文藻,当代中国著名诗人、词作家贺东久,全国黄梅戏“十佳”江丽娜等名人成长在这片热土上。
二.经济发展
2.1综合经济运行情况
2.1.12002年经济发展综述
2002年全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年初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宿松县 城市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