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多篇.docx
- 文档编号:12452315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2.23KB
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多篇.docx
《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多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多篇
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多篇)
第1篇:
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健和谐医患关系为目的。
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的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疗质量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
严把医疗质量关,科室内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人会诊制度、重危病人及病案讨论制度。
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病历书写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桉《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评价执行。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认真落实患者权利,把科室服务的标识规范化。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
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就医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
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质观、职业道德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科室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医疗安全工作、学习,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
建立符合目前科室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以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作为主要责任人、科室内各医务人员作为责任人的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内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使医院形成医疗质量、安全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
组织科室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
通过开展以上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科室内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进一步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总体目标。
综合科2013年4月20日
第2篇: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绵阳开元医院
2018年内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做到有效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科室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将质量与安全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
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科室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
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
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保密患者隐私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科室应加强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
同时,要加强对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九、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是科室管理的核心,为使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1、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
(1)管理制度:
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
重点是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督促、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本科提出的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
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
(2)实施措施:
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诊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知熟记,严格执行;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容易发生医疗问题或纠纷的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字,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随时监控,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
2、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管理办法。
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
(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
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
(2)、前馈控制:
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如手术等)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
(3)、反馈控制:
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历检查:
每月组织质控小组,对全科运行病历书写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质管部。
(2)、逻辑功能检查。
通过逻辑功能检查评价病案质量等。
如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应有讨论记录等。
3、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通过检查、反馈、评价、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
①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完善医疗技术意外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医疗技术在我院应用。
②严格审核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实施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
③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特别注意病人安全的保护。
十、明确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14天
3、进院三日确诊率≥90%
4、进出院诊断符合率≥95%
5、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6、三基考核合格率=100%(75/100分)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0、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1、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100%
12、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3、抗菌素使用范围
十一、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按照医院制定的考评标准,每个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每个月检查重点安排以下:
1月份:
医患沟通制度落实情况检查。
2月份:
查对制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检查。
3月份:
对住院30天的患者,做大查房重点,核对有没有评价记录。
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瓶颈环节及措施进行核对,落实各项改进措施。
4月份:
三级查房制度落实情况检查。
5月份: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合理性,申报及实施流程,6月份:
疑难病历、死亡病历讨论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
7月份:
病程记录方面:
包括病程记录记载要求对检查、化验的分析并合理用药、处置等。
加强首次病程录的内涵:
重点检查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的内容。
8月份:
“危急值”报告登记,护理职员及时报告医师,医师及时处理并记录,
9月份:
交接班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
10月份:
合理用药,包括抗生素专项治理和用药的情况分析及病情处置等。
11月份:
危重病人的上级查房记录,值班医师查房记录,病危通知书,抢救记录,危重病例讨论等。
12月份:
会诊及转诊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记录及时性、完全性。
)
2018年01月10日
第3篇:
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
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警钟长鸣,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的监督作用。
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两级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同时检查结果与岗位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医院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安全生产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
首诊、首问医生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
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医院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
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
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
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
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
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医护办要加强对临床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
同时,要加强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第4篇: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篇1:
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科室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健和谐医患关系为目的。
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的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疗质量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
严把医疗质量关,科室内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人会诊制度、重危病人及病案讨论制度。
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病历书写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桉《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评价执行。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认真落实患者权利,把科室服务的标识规范化。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
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就医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
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质观、职业道德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科室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医疗安全工作、学习,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
建立符合目前科室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以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作为主要责任人、科室内各医务人员作为责任人的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内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使医院形成医疗质量、安全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
组织科室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
通过开展以上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科室内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进一步减少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
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总体目标。
综合科2013年4月20日篇2: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神经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建设,发挥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监督作用。
完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医疗、护理、药事、输血、院感的质控工作。
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做到有效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充分发挥科室质量体系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安全措施与科室发展相适应和配套。
组织要定期召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会议,将质量与安全纳入会议主要议程。
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临床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对病人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耐心的服务。
同时要认真落实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如:
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案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通过落实制度,始终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放在科室管理的核心。
五、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
六、重视医疗文件的内在质量与安全。
医疗文件是医护人员临床思维的凭证是诊疗过程中的原始记录,有很强的书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是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明是非、分清责任的依据。
同时医学模式的改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医疗文书的内在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正确对待家属同意治疗意见的签字。
《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实际上是双向性的,一方面是使患者理解临床医学的风险,另一方面医生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和一旦发生意外的应急补救措施。
家属签订同意书是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但决不是容忍医护人员因失误所发生的意外,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家属对治疗操作同意的签字,在治疗中要精益求精,尽可能避免发生意外。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式、方法、药物、护理措施的同时,要对家属讲清利弊,充分征求意见,尊重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权,保密患者隐私权。
八、严格科室技术准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
科室应加强对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审核及风险评估,严把医疗技术准入关。
同时,要加强对科室进行每月或季度的质量考核,发现事故苗头及时进行堵截,以确保患者在医院能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九、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是科室管理的核心,为使医疗质量管理落实到位,不断持续改进。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1、加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控制。
(1)管理制度:
在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
重点是质量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
督促、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本科提出的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
每季度至少一次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探讨科内医疗质量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
(2)实施措施:
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诊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知熟记,严格执行;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容易发生医疗问题或纠纷的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字,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随时监控,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
2、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管理办法。
环节质量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
(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
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
(2)、前馈控制:
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如手术等)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
(3)、反馈控制:
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历检查:
每月组织质控小组,对全科运行病历书写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上报质管部。
(2)、逻辑功能检查。
通过逻辑功能检查评价病案质量等。
如手术病人应有术前讨论、手术记录、切口愈合等级、手术费等;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应有讨论记录等。
3、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通过检查、反馈、评价、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
①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完善医疗技术意外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医疗技术在我院应用。
②严格审核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实施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篇3: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质量与安全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熟悉与医疗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经常性地进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与安全第一”的观点。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要逐步强化科室的风险管理,成立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
通过风险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差错及事故。
要经常组织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做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室 质量管理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