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教师随笔用心灵去塑造心灵.docx
- 文档编号:12447874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71KB
关爱学生教师随笔用心灵去塑造心灵.docx
《关爱学生教师随笔用心灵去塑造心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爱学生教师随笔用心灵去塑造心灵.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爱学生教师随笔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关爱学生教师随笔用心灵去塑造心灵
通化市职教中心张凤莉
几乎所有从事一线的教师都在感叹,现在教书越来越难了,我想这也确是实情。
教学中,一些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常常令人困惑:
为什么面对我们精心备出来的课无动于衷?
为什么不能专心致志学习35分钟?
为什么老师的苦口婆心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连起码的认真、规范书写都做不到?
……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常常让我们老师迷茫困惑。
当我与再一次与苏霍姆林斯基超越时空相遇时,重新解开了我的不少迷茫,让我仿佛又看到了教育的曙光。
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
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学校的教师,始终再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
他说:
“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热爱孩子。
”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
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
他的著作被称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世界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即使今天仍然具有时代性、先进性。
读书过程你会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不是说教,而是谈话,是作者与读者的倾心交谈。
它说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欢乐、教训和经验。
它热情洋溢,富有诗意,既有精辟的理论概括,又有生动具体、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还穿插着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读这些书的时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热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动,也不断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是:
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象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
他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
他提出学校不是存取知识的仓库,而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种。
孩子们的秉性千差万别,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今天,我们新课程倡导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领导的学校的座右铭是:
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注定要落伍的。
他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
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他说:
“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
他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
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
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
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他提出:
“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痛改前非,最终他们也会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中写道:
请你记住,在每一步路上,儿童的面前都可以展现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
就这样,儿童浸沉在童年的这样平稳的、缓慢的、但又不可阻挡的河流里,他会忘记了他今天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而这一点又是毫不足奇的事。
请你不必惊奇,我亲爱的同事,当你问到儿童的作业时,他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回答你:
“我把作业的事忘了。
”他说到这一点时,好像自己并没有过错,而忘了做作业倒好像是件奇怪的、不可理解的、使他惊奇的事。
你不必惊奇:
在课堂上,儿童盯住了树影投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看得入了迷,所以对你说讲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听进去。
是的,他没有听你讲课,这是真实情况,因为他浸沉在童年的河流里,他对于时间的感知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
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你要做的完全不是这样的事。
我劝你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
而更为重要的是:
你也不妨有时候去乘一乘儿童的船,跟他们在一起待些时间,用儿童的眼光来看看世界。
请你相信,如果你学会了这样做,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就会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那些冲突:
教师不理解儿童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到底要求他怎么做。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儿童更加多一分宽容呢?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中又写到:
正像医生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医生首先是人道主义者。
可是如果他竟对病人说:
“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
”那他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医生吗?
而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有时直接对他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吗?
这是不能容许的。
“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于,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人生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使我深信:
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如果别人都能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它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
”
“我们当教师的应当记住:
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它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生活中站住脚。
”
“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
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一条生活道路,不仅有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获得生活的欢乐,有自尊感。
”
当我们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
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
”——“只有冷酷无情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里希望着不懂教育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
”
赏识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对是那些学习困难者,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就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谈到教师如何做学生思想工作时,他形象地指出: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音调,因此,要想让那颗心能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也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对孩子的最细心和善意的帮助,就是既分担他的痛苦,又不去触及他内心的隐痛。
”
在谈到教学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对一些片面追求智育发展的人不啻是一帖清醒剂:
“教学,这只是称作教育的这朵花朵上的一片花瓣而已。
教育没有主要与次要之分,如同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
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对儿童多方面兴趣的发展,或集体内学生间的相互关系,都是主要的。
”在具体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坦诚告诉我们:
“我总是尽力在孩子们对观察对象进行的劳动兴致还很高的时候结束学校活动。
宁愿让孩子们怀着急切的心情去期待明天,要让明天预示着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欢乐……”。
不应希冀在课堂上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所学事物的一切都讲出来,潮水般的知识可能淹没求知欲望和好学精神
在谈到师生关系,他认为师生之间需要“精神纽带”,如果教师感受不到孩子“隐秘的内心活动,不能同孩子们休戚与共,没有竭力从思想上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地位”,那么,教学过程很可能会变成“一场残酷的斗争”。
他认为,“刻意挑选一些尖刻的字眼”刺激学生,也是“缺乏最起码的教育常识的表现”。
他精辟地指出:
“教师的话应该首先使少年平静下来……想用呵斥来压制少年的倔强,迫使他们处于一种颤巍巍的俯首贴耳的听话状态,这就如同是挤压弹簧,我们愈是用力挤压它,危险就愈大,因为它会压断或是反弹起来击中那个挤压它的人。
”
掩卷沉思确是灵魂洗涤之旅。
阅读他的著作,就似一位虔诚的教徒重踏礼佛之路。
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
32年如一日地写着自己的“教育日记”……他是一位导师,他是一本教科书,他也是一面镜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爱 学生 教师 随笔 用心 塑造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