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doc.docx
- 文档编号:12447787
- 上传时间:2023-04-1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28KB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doc.docx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doc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且吟且诵素课生香——《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黄婷婷
评析: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黄婷婷
现任教于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学校教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曾先后荣获“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琼海市教坛新秀”“琼海市先进教师”“海南省首届教学能手”“海南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最喜欢教育格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崇拜名师:
王崧舟。
最喜欢读一本书: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视频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书空。
)
师:
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绝”字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断丝。
(师边板书边说)
师:
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生:
读过了。
师:
这是一个准和谁故事?
生:
这是一个伯牙和钟子期故事。
师:
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主人公。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
传说有一年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
优美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故事,这个故事名字叫——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
应该是说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吧!
师:
你说一点儿也没错。
被人誉为“琴仙”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点评:
解“绝”字义,介绍背景,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
师:
请打开课本第137页。
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注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
请同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词。
(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齐读。
)
师:
读得真准!
“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
这两个字都是语气词,都是表达感情。
师:
表示感叹语气该怎么读呢?
(生读)感谢你为我们作出示范。
在“哉”和“兮”后面一延长,这感叹语气就出来了,同学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读得很有味道。
)
师:
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谁来?
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日: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生齐读句子,读出了停顿。
)
师:
孺子可教也!
这么难读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
(请两名学生读全文)
师: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文、无注释三组词语与导学提示)这I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意思弄懂了,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方法先说说词语意思,再说说句子意思。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
)
师: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难度比较大。
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呢。
(出示)
生:
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意思。
师:
再说说句子意思。
生:
前面两个“善”是“擅长”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善哉”“善”是“好”意思,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
“好啊,广大得像江河一样!
”
师:
你说得有条有理,向你学习!
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现象在我们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
我们再来看第二组。
(出示句子)
生:
“伯牙所念”“念”是“心里所想”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东西。
师;(语文教案)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
再来看第三组。
(出示句子)
生:
“谓”应该是“认为”意思,“乃”是“于是”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师:
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出示全文)
(生齐读课文)
点评:
前三个步骤检查,落实了初读环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目标。
通过讨论,用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了难理解词句,为学生读好课文以及后面讲故事作了很好铺垫。
整个环节,既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此为教学中“密”之妙,前者疏,后者密,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朗读背诵——
师: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
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感觉。
师:
咱们合作读一读。
(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你们来读黑色字体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句子。
(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师生合作读课文。
学生读写伯牙句子,老师读写子期句子。
)
师:
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
师:
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
)
师:
此处应该有掌声。
(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
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感觉和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
)
师:
渎得真好啊!
老师把每一句话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生:
能!
师:
相信你能行!
(学生试着背诵)
点评:
书声琅琅,熟读成诵。
从初读到半填空背诵,可谓水到渠成。
学生读得尽兴、入味,背得轻松,全在预设之妙。
素读,遵循了学生认知特点与古文学习方法,“素”,却有味;“素”,却满堂生香,如茉莉,如淡菊,幽香沁脾。
理解故事——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
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
师:
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
“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泰山!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
“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江河!
”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都能知道。
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人了,于是,他毁了琴,再也没有弹过。
师:
她能用自己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真好!
谁再来?
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语气来讲就更有讲故事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说得挺有故事味道,学生鼓掌。
)
师:
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深情厚谊呢?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晚上。
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生齐读,读得没有气势。
)
师:
那是怎样巍峨雄伟泰山啊!
同学们,读出它气势来!
(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
师:
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赞叹——(出示: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
师:
好一个善鼓伯牙,好一个善听子期!
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
咱们来试一试。
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子期能听懂我琴声,发出由衷赞叹。
(出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兮若!
善哉,兮若!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
)
师:
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日——
生: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众笑)
师:
没听懂我琴声。
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
生: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众笑)
师:
能听懂我琴声人真难找啊!
生: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
好一个善听子期!
我再弹。
师:
我志在依依杨柳。
生:
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
你听懂了!
我志在皑皑白雪。
生:
(很有感情)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师:
我志在茫茫大海。
生:
善哉,茫茫兮若大海!
师:
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师:
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心意,用文中一句话来讲就是——
生:
(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出示句子)
师:
一定能道出我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
(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
师:
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板书:
所念、必得。
)
师:
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情谊?
生:
心心相印。
生:
心有灵犀。
师:
能遇到这样朋友容易吗?
生:
不容易。
师:
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朋友,你会发出怎样感慨呢?
拿起你笔,在老师课前发下练习单上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
“善哉!
善哉!
师配乐《琵琶语》,学生练笔。
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并要注意书写速度。
)
师:
谁来说?
没写完可以口述。
生:
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
“善哉!
善哉!
知我者非你钟子期莫属也!
”
师:
“善哉”道出了你心中想法。
生:
善哉!
善哉!
吾终于遇得一知音也!
师:
那是一种怎样欣喜若狂啊!
(生再读,读出了伯牙欣喜若狂。
全场掌声。
)
师:
你能用古文形式来写,你古文底子可真厚!
佩服!
生:
善哉!
善哉!
有幸遇子期,乃我伯牙之福也!
(全场掌声)
生:
善哉!
善哉!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懂我琴音,唯有子期,子期乃我知己也!
(全场掌声)
师:
是呀,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什么?
生:
(齐)知音!
师:
(板书:
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
可是,万万没想到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墓碑!
(音乐起,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师:
听着这样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伯牙看到了子期坟墓,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师:
是呀,昔日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请你读这句话。
(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
)
生:
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墓前,以泪洗面,他想:
如果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
师:
是啊,子期不在,留琴何用啊!
请你读这句话。
(生深情朗读)
师:
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期待,所有愿望啊!
一起读这句话。
(全班深情朗读)
师:
从你们低沉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那种悲痛之情!
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点评:
喜得知音,又痛失知音。
前后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教师“遵路识斯真”,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用煽情语言,让学生回环复沓读,沉浸于故事“知音”文化中。
后用资料拓展,伯牙绝弦谢知音情意深深打动了学生。
传唱知音——
师:
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故事,这就是高…流水故事!
像这样千古传唱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
这就是经典魅力!
师: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渎课文。
)
点评:
在《高山流水》乐曲中背诵古文,达成了本课“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曲终而意未尽?
借一篇古文教学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经典文化之旅,教师“大语文”观可见一斑:
总评:
“素”在词典里一个义项是“本色”。
、黄婷婷老师这节《伯牙绝弦》是一节体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本色课,它突出了朗读教学,讲究吟咏,从头到尾,书声琅琅,达到了“熟读成诵”教学目标,古文意思也在学生熟读基础上“其义自现”,体现了用语文方式来教语文特点。
一、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吃准教学重难点
黄老师这节课目标简明,过程简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却很好,这篇古文课后有三道题: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句子意思。
3.用自己话讲讲这个故事。
这三道题正是编者意图所在:
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
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纯真友谊。
,黄老师很好地理解了教材编排意图,确定了适度教学目标,吃准了教学重难点、整节课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素读方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基础上,自己读懂古文,感受朋友之间纯真友谊。
二、用素读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文教学要避免一种不良倾向,即为应付考试,一字一句串解意思,使古文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文兴趣,这节课黄老师从介绍故事背景入手,以“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这一问题设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然后用素读方法,先让全体学生读正确,通过一起找古人摇头晃脑读书感觉为引子,采用师生、生生合作读形式,融有效古文朗读指导于老师范读之中,并以积极评价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懂读熟,使一篇流传千古知音文化短文成了学生积累。
三、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感悟知音文化
古文教学要避免另一种不良倾向是:
忽略语言表达形式,过于挖掘人文内涵,一味拔高,没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在体会知音文化内涵,感受朋友间真挚情谊环节,黄老师用语言创设了当时“一个鼓琴,一个倾听”情境,通过配乐,教师扮演伯牙,引导学生关注“善哉,
兮若
”形式,体会伯牙子期间“所念”与“必得”心灵相通,黄老师还通过写话训练,既迁移运用了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又巧妙地突破了“理解知音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可谓踏雪无痕。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懂得详略得当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复述课文。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天然动物园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35×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会写,理解生词意思。
二、教学过程
(5分钟)1、谈话提题
(1)同学们一定去过动物园,动物园里关着各种各样动物供游人观赏。
(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这是一篇游记)还想知道什么?
(5分钟)2、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词语。
(5分钟)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找出含有下列词语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个词语意思。
亭亭玉立、挑逗、有持无恐、络绎不绝
(10分钟)4、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
可分几段?
(2)指名说
(5分钟)5、课堂练习
(1)指名板演下列生字,师生评议(民、萨、啃、邀)
(2)钢笔描红,临写。
(5分钟)6、作业,做完评讲
用“√”画出带点字正确读音。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5分钟)1、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评议。
(2)指名逐节读文章,评议。
(15分钟)2、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乐趣是无穷,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人络绎不绝。
”
指名读。
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有哪些乐趣呢?
下面学习文章第二、三两段。
(2)①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段。
思考:
哪几种动物写得比较详细,哪几种动物只是一笔带过?
②指名回答:
写详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
一笔带过(犀牛、鬣狗、黄牛)
(3)默读描写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有关语句。
思考:
作者是如何写这几种动物,写出了它们怎样特点?
(4)指导朗读
①自己练读你最感兴趣一个自然段。
②指名读,师生评价。
③自由练读。
(5分钟)3、小结课文,先请学生讲。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
(2)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5分钟)4、复述课文
(1)根据板书提纲,练习复述。
(2)同桌相互复述、评议。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5分钟)5、检测
练习册1—3
布置作业:
小练笔:
介绍你一家人,要注意有详有略,写出主要人物特点。
14《游天然动物园》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你们读过哪些中国古典名著?
你最喜欢哪部著作中哪个故事?
讲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故事《草船借箭》。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3.简介历史背景。
二、通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词语。
2.自学生字。
3.注意“丞”字部首;交流书写时应该注意问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1一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诸葛亮准备造箭)
(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诸葛亮借箭)
(L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诸葛亮借箭成功)
小结:
课文是按照事情起因、发展、高潮、结果顺序写。
2.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为人。
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对白,分角色朗读。
想一想: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人?
3.讨论交流。
小结:
这一段语言交锋,句句紧逼,刻画出两个人鲜明性格特点。
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
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出示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什么(板书:
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中标注出来。
二、学习课文
1.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1)默读课文,思考。
(2)分组交流。
(3)集体交流。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选择这样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妙计才得以实施。
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
联系上文说说。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
鲁肃吃惊地说: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
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话说出来吗?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支箭我是借定了。
)
小结:
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
为什么?
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
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余地。
2.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为什么两面受箭?
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过渡:
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
3.出示讨论:
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教师揭示:
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是什么,诸葛亮想到是什么?
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真正差距是什么?
(创造性思维)
4.草船借箭成功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天气,其借箭妙计才能实施。
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
5.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吗?
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6.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孙明今日伏周郎。
三、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问题。
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前因后果。
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
我是小诸葛。
活动内容:
1.学习了《草船借箭》后,你能说出几条军事妙计吗?
2.请你查阅资料,积累几条与诸葛亮有关歇后语。
活动目:
拓展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答案:
一、《草船借箭》讲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
读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诸葛亮才智过人。
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计就计
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很想除掉他,就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诸葛亮钻进了他圈套。
其实,真正上当还是周瑜自己。
由此可见,诸葛亮谋略过人,早已成竹在胸。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造箭情况,诸葛亮却深知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
于是,反请鲁肃帮忙,为他准备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和青布幔子。
鲁肃信守诺言,没有走漏半点儿风声。
这样,周瑜不仅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绝弦 教学 实录 评析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