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郑州记忆 解说词完整版.docx
- 文档编号:1243833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57KB
整理郑州记忆 解说词完整版.docx
《整理郑州记忆 解说词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郑州记忆 解说词完整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郑州记忆解说词完整版
解说:
(繁)我们看到的“郑州版图”浮雕以郑州市树法桐树叶为灵感来源,展示了郑州的地理、交通、文化等内容。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
现辖6区5市1县,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郑东新区。
截至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885.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00多万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
郑州交通地位重要。
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通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穿城而过,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南北、东西方向的高铁干线京广、京昆、徐兰也在郑州东站交汇。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公路交通方面,107国道、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7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
郑州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城市名片。
周围的树叶是法桐树叶,法桐是郑州市市树,原产欧洲,对城市环境适应性特别强、树冠巨大,2007年法桐被确定为郑州市市树。
(简)我们看到的“郑州版图”浮雕以郑州市树法桐树叶为灵感来源,展示了郑州的地理、交通、文化等内容。
【过厅】
头顶这盏灯的造型源于郑州市花月季花。
月季花花期长达200天,花朵俏丽,色彩丰富,1983年,月季被确定为郑州市市花。
地面的互动效果展示的是月季花造型。
【序厅】
导语:
如同一个人一样,一个城市应有记忆,不可忘记自己的历史。
郑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溯源地,具有丰富厚重的城市文化历史。
《郑州记忆展》按照历史顺序分为11个版块,对郑州从古到今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展示。
我们现在身处展览的序厅,名为“我们的郑州”。
头顶的造型灯是郑州市市钥匙,匙柄代表象头、匙颈为象鼻、源于河南简称“豫”子中的“象”字(远古时区,河南所处的黄河中下游一带,气候温润,有野象出没,曾出土了大量的古象化石),匙齿为“郑州”二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ZZ”所组成。
大屏幕播放的是:
介绍郑州各项事业发展的综合市情。
【我们的郑州】
一、郑州发展史上的八次重大转折:
第一,距今约10万年至5000年左右,织机洞、裴李岗、大河村等众多文化遗存与黄帝故里故都,确证郑州是中原远古文化发展与融合的中心区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这里展示的造型:
黄帝、新郑市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和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双连壶)
第二,距今约3600年左右,商王朝建立,以亳(今郑州市区)为都城,确立郑州作为商代最大都城、代表中国城市文明发端的历史地位。
(商代青铜方鼎和春秋时期新郑郑国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
第三,距今约1400年前,“郑州”之名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启用,州治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由荥阳移至管城。
从此,郑州正式得名,成为郑州地区的政治中心。
(隋炀帝在大运河通济渠段修建的惠济桥,位于今天的惠济区,区名由此而得)
第四,距今100多年前的1908年,铁路选择了郑州,京汉、陇海两大铁路交会郑州,奠定了郑州作为中国交通枢纽、新兴商埠城市的现代根基。
(老火车头造型)
第五,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守军1.1万余人,郑州宣告解放,郑州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郑州解放战役的主战场在郑州北的黄河边,黄河铁桥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第六,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
随着国家在郑州大规模投资建设,郑州逐渐成为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6年郑州建成的老火车站候车楼)
第七,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郑州商贸城建设的如火如荼以及商战的爆发,揭开中国商业史新的一页,树起郑州名闻天下的当代新商都形象。
(二七塔周边是郑州最著名的商圈,上世纪90年代的郑州商战也在此爆发)
第八,进入21世纪以来,郑州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郑东新区、郑州新区、郑汴一体化、郑州都市区建设等重大举措,展示了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原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右上角的伞形建筑是郑东新区的代表性建筑国际会展中心)
二、《郑州建制沿革》有关解释内容(04立面)
郐国:
古代商周时代中原地区的分封诸侯国,郐国遗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新密市东北。
故市:
公元1215年管县改为故市,1280年复改故市为管县
郑邑旧事:
宋代郑州称西辅
所谓西辅,乃指宋代四辅郡之一。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四辅”之说,“辅”开始被用作京畿或近畿地区州郡之统称。
至到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置辅郡时,四辅前分别加了“东”、“西”、“南”、“北”字样,才使得“西辅”专指于郑州。
从今天的角度看历史,也许“西辅”更近似于一种荣誉性称呼,就如同当今的郑州,亦被称作“省会”、“商城”、“绿城”一样。
苑陵:
故址是河南省新郑市苑陵故城。
武牢:
通常叫做虎牢,唐时避李渊的爷爷李虎的讳,称武牢。
虎牢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相传周穆王获得一只猛虎,装在笼子里,养在这里,故称虎牢。
形势险要,为军事重镇。
原武:
旧县名。
西汉置。
治所在今河南原阳。
浚仪:
古县名。
西汉置。
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
酸枣县:
古代地名,即现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第一展区古代文明】
导语: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并在城市发展和经济、文化方面居先进地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明发祥地。
(一)文明从这里起步
(05立面,结合图解说)郑州地区相继发现距今10万年前的织机洞、洪沟等旧石器文化遗址,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等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的西山、大河村、秦王寨等仰韶文化遗址。
(06、07立面)史书记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及其部族曾在这里居住与活动,在郑州新郑和新密保留有大量黄帝的遗迹和传说。
(二)王畿地区国都所在(08、09立面)
夏商周三代,郑州地区长期处于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
夏代曾都于阳城(今登封告成镇王城岗)、斟寻(今巩义境内)。
商汤建都于亳(今郑州商城遗址),经历10王189年。
商仲丁迁都于隞(今市区西北小双桥遗址),经历两王26年。
西周郑州地区建有管、密、祭、郐等国,是周王朝管辖的中心区域;东周时期的郑国、韩国先后建都新郑500多年。
唐宋时期,郑州毗邻京都洛阳、开封,许多王亲重臣葬于北邙;后周皇陵置新郑,葬三帝一后;宋陵置巩义,有七帝八陵,规模宏大。
清代,郑州曾两度为直隶州,直属清廷管辖。
顶部造型:
上面这个造型来源于伏羲所绘的八卦图,伏羲在洛汭之处,也就是今巩义市的伊洛河入黄河的地方,看到清清的洛河流入浑浊的黄河中,在河口形成了一个半清半浊的旋涡,伏羲据此所绘,产生了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八卦图。
立柱造型:
来源于商代仲丁迁建的隞都(今市区西北小双桥遗址,石佛镇)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构件。
(三)兵家必争之地(10立面—2)
“得中原者得天下”。
郑州位居中原腹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指图解说,!
必说)
!
公元前209年,吴广率起义军与秦军决战于荥阳敖仓。
!
汉初“楚汉战争”中,刘邦与项羽“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指图解说)
!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统一北方。
(指图解说)
!
公元621年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一举击溃窦建德10万之众。
(指图解说)
公元1140年岳飞北伐,与金兵在郑州城下激战,一度光复郑州。
公元1635年,13家72营农民军的“荥阳大会”,成为推翻明朝统治的一大转折点。
(四)中原水陆交通要道(10立面—2)
郑州地理位置重要,素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
商代郑州,作为商王朝的都邑,是全国陆路的中心枢纽。
!
春秋时开凿鸿沟、隋代开凿通济渠,连接黄河中下游主要河流,形成统一的水运河网。
(指图解说)
!
隋唐时的管城驿是洛、汴间唯一大驿站,郑州是从长安通往东南、山东等地的必经之地。
(指图解说)
五代北宋,郑州紧傍京都、扼守黄河要津,成为南北经济交融的交通要冲。
!
明清时期,郑州陆路运输进入全盛时期,成为通往四面八方的交通枢纽。
(指图解说)
(五)灿烂文化享誉华夏
(10立面—2)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
全市不可移动的文物点8651处(占全省的13%),其中,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
在中国古老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
(指《混元三教九流图》解说:
最能说明登封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核心基地是这幅立在少林寺的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教合一碑”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此图从整体上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也就是佛教的代表,即正面是释迦牟尼。
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
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则是道教的图像,即老子。
三教共存一碑,一片圆融。
体现了三教合流,一片和睦的思想宗旨。
这三个头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浑成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指周围图解说):
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名儒都曾在此讲学,是宣扬儒家思想的场所。
少林寺是大乘佛教的禅宗祖庭。
中岳庙是著名的道观。
这三处古建筑群聚集登封,也再次说明登封是中国古代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核心基地。
(11立面场景复原)嵩山脚下的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名儒都曾在此讲学。
泥塑《问道嵩阳》,再现了当时讲学的场景。
(12立面)郑州人文荟萃,才子辈出。
2008年,郑州评选出了“十大历史名人”。
(点人名即可)
实物:
杜甫、白居易的线装古籍、《营造法式图录》
视频:
1.嵩山历史建筑群(5分钟)
2.天地之中——嵩山(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140分钟)
3.康百万庄园
(13立面)展示的是郑州的其他主要地面古建筑遗存。
其中石窟寺、唐三彩遗址、康百万庄园都在巩义境内,其他几处在郑州市区。
实物:
《黄庭坚忆故乡诗碑》碑拓
此碑位于嵩阳书院碑廊。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他“善行草,楷法自成一家”。
与苏轼、米芾、宋襄共称四大家。
【第二展区铁路交会】
解说(14、15立面):
清朝末年,郑州只是一座人口不足2万、城区面积仅2.23平方公里的小城。
20世纪初京汉、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一跃成为中原交通枢纽和著名商埠。
铁路开启了一个新的郑州,由此,郑州又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
这是最早的火车头模型。
(指图解说)这里展示了10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在中国的一名波兰籍铁路工程师斯卡尔贝克拍摄的汴洛铁路(今陇海线)沿线郑州当时的风土人情照片。
(指实物解说):
!
1.两广总督张之洞《请缓造津通铁路改建腹省干路折》(一史馆仿真件、修建芦汉铁路的奏折、腹省:
内陆省份)
!
2.1889年,清礼科给事中张廷燎关于修建芦汉铁路黄河桥有关事项的奏折(一史馆仿真件)
!
3.馆藏民国四年《郑县志》(记载:
“郑州为古东里,自铁路开通后,粉华靡丽,不亚金陵六朝。
”)
!
4.馆藏民国四年《郑县志》(京汉铁路和汴洛铁路交汇图两张)
5.《郑州邮政志》P27(记载:
当时,陇海铁路向东至徐州开始邮运,全长467公里,上海发出的邮件34小时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郑州记忆 解说词完整版 整理 郑州 记忆 解说词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