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总结三篇.docx
- 文档编号:1241900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40KB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总结三篇.docx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总结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总结三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总结三篇
高中地理教师培训总结三篇
篇一、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10月31日、11月1日,大连市地理教师进行了为期2天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大家之言,专家教诲,受益匪浅。
对于今后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地理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包括:
学生对地理的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方法、视角、观念等掌握的多少、熟练程度,以及运用其描述、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阐释地理联系和影响,论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敏感度、科学逻辑性和思维逻辑性。
误区:
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能力。
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学生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
体现在地理学习过程以从老师处获得多少知识为主要目的,相对而言,学生的自主学习被轻视了。
结果,如果都是'好学生',地理素养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老师'讲的多少',而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关系较弱。
二、课标对地理素养的要求
1、在知识与方法之间,课改更强调方法,追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2、在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3、在学习目标上,重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不关注知识量和知识系统,以'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终极目标。
5、不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大量采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许多传统被认为是必学的知识,现在成为学习的材料。
6、降低对知识深、广度的要求,强调可以归纳和分析出来的内容。
7、大量删除一些知识(如大气垂直分层、城市区位因素)。
三、教学中地理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和观念培养
2、将教材内容机械化
3、大量超标扩展知识内容
4、对一些自然地理内容无谓加深
5、对一些人文地理内容僵化处理
6、缺乏对逻辑思维的培养
7、答题模板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
8、大量做题,学生越做越疑惑
四、新课程地理素养培养的建议
1、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课标为依据,在课标规定的内容范围内重新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图,课标之外的内容不必加量,程度也不必加深。
可将初中和高中(必修)标准综合,逐'标准'要求达成方法目标和行为目标。
将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细化,并与相关'标准'内容结合,形成每课的教学目标且予以落实。
2、用教材教,用好教材
理解教材的功能,用教材教,跳出教材掌握(如案例类内容),对有争议的内容,按教材讲,但要理解其实质,而非机械记其结论(如人口增长类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一些表述、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参照教材。
可适当补充实际材料或热点问题,关键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材料本身。
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能力、观念培养的内容。
3、强化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地理观念(如整体性和差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等),地理视角(如时间视角、空间视角、运动变化的视角、比较的视角、联系的视角等),推理、判断、迁移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一:
强化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将纬度位置与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经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及经度地域分异规律相联系,将地理事象与普遍规律相对应,若不符合普遍规律,则从非地带性因素考虑。
例二:
特殊地理事象的原因分析
不符合普遍规律的为特殊,既然是特殊,则影响因素为非地带性因素,多数情况下都与地形或下垫面有关。
地形或下垫面影响气流(风)、气压、气温、降水(湿度)、光照等。
分析特殊地理事象,应放在普遍规律背景下分析,以说明其之所以特殊。
例三:
把握空间尺度课标和教材初中和高中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
空间尺度认知需注意以下问题:
(1)、引导学生将区域内要素的分布规律或特征与更大或更小的区域同一主题建立联系,从而能将区域的学习放到统一规律和区域差异的大背景之中(如我国的地形特征和新疆的地形特征)。
(2)、当提供案例或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某区域相关规律或特征时,一定要明确给出区域尺度,用经纬网表示的图上至少要有两条经(纬)线,否则会得不出想要的结论;小区域应有比例尺。
(3)、当遇到小区域时,一要关注其空间背景,二要注意其关注的问题和描述的方法。
(4)、要引导学生关注某自然现象所占有的或某要素影响的区域空间尺度的大小,从而能在适度的空间尺度范围研究相应的问题。
前者如台风,后者如洋流、地形影响降水的空间尺度。
(5)、当研究的是局地小区域时,在没有资料支撑的前提下,不能以大区域的规律来说明小区域的特征(如南昌的降水季节分配)。
例四:
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
人文地理方面,教材所述为一般原理,由于教材编写和使用有一定时间,且发展变化较快,因而,不可机械、绝对化地将教材所述应用到现实案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材所述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根据所给案例的实际条件,按教材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原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五:
关注地理逻辑
地理之理,即有逻辑,地理因素多,各因素相互影响,但是,当分析或表述时,应有层次并展示逻辑关系,教材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作参照。
学生需自己思考,进行表述,并逐渐培养其分析、表述的地理逻辑,答题模板或分点限制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例六:
模型(式)化处理
这是地理思维的高级形式,将地理原理或地理事象就相互关系或因果分析等,抓住主要方面,进行假设,而凸显其核心之理,原理的模型(式)化如工业区位三角、农业区位环型结构、中心地六边型结构等,地理事象的模型(式)化如俄罗斯河流和地形的分布格局、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等。
4、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地理强化对基础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如
读图能力、脑中有图等)的熟练掌握,建立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概念图,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解释或分析,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社会上或国际上有趣的地理现象,尝试自主或合作思考和分析。
思考或分析步骤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给出自己的初步思考,求证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教师有三重境界,第一层:
谋生境界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第二层:
道德境界认为教不好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自己;第三层:
生命境界他们会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职业幸福。
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篇二、高中地理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心得
第一次听到地理学科教育要践行”立德树人”,是2013年在南昌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
当时段XX秘书长提出地理要践行立德树人,天津钟XX教授宣布下一届年会探讨主题地理课程价值和课程标准修订。
接下来的两年,在地理研讨群参与群友关于地理课程标准的问卷调查,在《地理教学》、《地理教育》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看到多为专家关于我国教材、课程标准演变研究文章,随后又有关于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探究。
作为一名普通地理教师,对中学地理教学改革自然十分关注。
但是对于诸多变革的关联并不了解和理解。
对于各部分变革只是简单的、碎片化的认知。
今天听朱XX司长的讲座,是我对中学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清晰的认识。
基于我国教育现存问题,在党的十八会议上,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此背景下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可见《课程标准》目的是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战略目标落到实处。
这涉及的各个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务艰巨:
提炼学科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深化和促进高考制度
的改革。
从这三大重任看,改革大于修订
课题组比较研究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理清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包括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目前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一、提炼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纲,选择、构建课程内容、创建新的课程标准;二、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三、适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课程标准要为教学服务,为评价服务、为编写教材服务、为高考服务。
朱教授的讲座让我对当前的课改有了整体的系统的认识,对课改的顶层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
课改的终极价值在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在此框架下各学科探求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本学科培养人的目标。
当然,要使这一目标顺利实现配套改革中高考的改革势在必行。
今天陈XX老师主讲。
上午是专题讲座《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宏观视野和微观设计》,下午是互动研讨。
陈XX老师是一直是我心目中遥远的偶像,安徽省教坛新星、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首批正高级教师。
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却一直未睹尊荣,今天有幸得一机缘当其弟子,心中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上午专题讲座篇
陈老师以2015安徽地理高考第35题引入,强调自然地理之美美在真情实景。
强调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实际就是调整”习惯做法”和”尝试
改变”关系的过程。
在自然地理教学中要尝试改变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自然地理给我们带来什么?
自然地理要真正给学生什么?
实际上,只要是地理教师都知道自然地理使学生最怕的,但是教师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时更喜欢选择这一部分,为什么呢?
自然地理其实对于老师来说,好教;对于学生来说,难学!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况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陌生度太大。
从学科看,地理学宏观抽象、理论性强,灵活多变且多学科融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往往是解释解决地理问题的必要前提。
从学生看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教学的缺失,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学生空间概念缺失。
从教学方面看”重地轻理”、硬件不足、教材呈现形式呆板、课程资源拥有量不足。
那么,高中自然地理要真正给予学生什么呢?
了解自然环境,掌握研究方法,形成地理思想。
自然地理给予学生的应是”特殊的价值”:
教养、气质、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宏观视野。
包括审美视野,地理世界处处有美、地理教育处处有美,要形成审美化的地理教学。
系统视野,地理学科无处不系统,地理教学本身也是系统完善过程,没有系统观地理会很混乱,应用地理系统的有序性最优化和动态性组织教学是宏观视野的具体表现。
生态视野,地理环境要从进化角度寻求生态的平衡与人地的和谐。
此外,地理教学还需要具备多学科视野、文化视野、人体视野和哲学视野
克服地理教学的难点光具备地理视觉是不够的。
还要做好微观设计资源的选择要进得去处得来;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学媒体选用
只要使用就是最好的;教学过程设计让预设和生成都精彩;教学反思的整理要及时归类归因。
下午互动研讨篇
主题:
人文地理案例分析以农业区位选择为例谈说课设计。
在下午的互动研讨中,不少老师认为本校学生基础差,难以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有不少教师抱怨虽是农村学生也不了解农业,课堂难以让学生参与。
我不赞同这两种观点。
学生基础差与探究学习没有必然关系。
如果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会乐于参与探究中,探究目标难度合适也会给予学生积极暗示,激发学生潜能。
只要尝试,总会改变。
这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不论是城市学生还是乡村学生,我们的学生多数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穑艰辛、不辨日月星辰,缺乏对生活的感悟。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土地、关注乡土、关注生活、关爱家乡。
同时我们地理老师完全具有这样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为自己找一些借口呢?
陈XX老师提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调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教师 培训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