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2408473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4.88KB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芜湖市繁昌窑被称为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
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混合B.
成型
C.
干燥D.
烧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不符合题意;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不符合题意;
C、干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不符合题意;
D、烧结的过程中涉及到燃烧等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理念不相符的是( )
A.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C.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在角落焚烧以保持整洁
D.自带水杯出行,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
C、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D、自带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纸杯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安全是全祉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点燃氢气之前,必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室内放置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之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人窒息死亡,做灯火实验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故不符合题意;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而灭火,故不符合题意。
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D.
称量6.2g的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放在了短柄上,故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故选项错误;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5.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下列有关添加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合格的加碘食盐供人们食用
B.发霉的大豆充分清洗后仍可食用
C.禁止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销售
D.合理地使用某些食品添加剂改善菜肴的口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使用合格的加碘食盐供人们食用,说法正确;
B.发霉的大豆不能食用,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有毒不能食用,禁止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销售,说法正确;
D.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的色泽和口味,合理的使用某些食品添加剂改善菜肴的口,说法正确。
故选B。
6.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选项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D选项a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故答案选择B
考点: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微粒结构示意图
7.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推理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任何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前后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KOH溶液中OH﹣的一定也能与酸反应
【答案】D
【解析】
A、酸溶液的pH小于7,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氢钠溶液的pH小于7,但是盐溶液,故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混合物,故错误;
C、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故错误;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都属于碱,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故正确。
点睛:
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₂O)。
8.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O+2H2O=Ca(OH)2
B.CuSO4+2NaOH=Na2SO4+Cu(OH)2↓
C.2H2O2
2H2O+O2↑
D.Zn+H2SO4=ZnSO4+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CaO+2H2O=Ca(OH)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CuSO4+2NaOH=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2H2O2
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水结成冰,水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碘酸钙是一种补碘、补钙的添加剂,其化学式为Ca(IO3)2,碘酸钙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A.+5B.+1C.-1D.+7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Ca(IO3)2中Ca的化合价为+2,O的化合价为-2,故Cl的化合价为+5,故选A
考点:
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二.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4分)
1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不可分
B.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C.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D.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A、由图示可知,一个氯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次氯酸分子。
两个次氯酸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化学方程式为:
转化①H2O+Cl2=HCl+HClO;转化②2HClO
2HCl+O2↑。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应前后分子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错误;B、由转化①H2O+Cl2=HCl+HClO可知,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错误;C、转化②2HClO
2HCl+O2↑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
1,错误;D、转化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1,都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质量都不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12.无色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
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石灰水、酚酞试液,产生的现象如表。
则X是下列选项中的( )
加入的物质
稀盐酸
石灰水
酚酞试液
现象
有气泡冒出
有白色沉淀
变成红色
A.Na2CO3溶液B.稀硫酸C.NaOH溶液D.NaCl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B、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C、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D、NaCl溶液与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不一定含有Zn(N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金属的活动性可知,Zn>Cu>Ag,锌和铜与硝酸银溶液混合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当锌完全反应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说明了锌全部参加反应,置换出部分硝酸银中的银,然后铜再和硝酸银反应,得到银和硝酸铜,但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
【详解】A、由于没有锌,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由于硝酸银不一定完全被反应,因此只有当硝酸银有剩余时,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故B错误;
C、根据分析锌和铜都与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Ag,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Zn(NO3)2,可能含有AgNO3,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
1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NaCl溶液(Na2SO4):
加入过量
BaCl2溶液,过滤
B.N2(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CO3(CaCl2):
加水溶解一过滤一洗涤一干燥
D.KCl溶液(K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A.NaCl溶液(Na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能除掉Na2SO4,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BaCl2。
考点:
除杂
15.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300gB.50gC.100gD.150g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0g×36%÷(
×100%)=300g。
故选A。
三.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16.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
氦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请按要求用上述物质的化学式回答:
①常用作灭火剂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②能作有色光源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③会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④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⑤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物质是_____。
(填化学式)
【答案】
(1).CO2
(2).He(3).SO2(4).H2(5).CO
【解析】
【分析】
【详解】①二氧化碳常用作灭火剂,化学式是CO2。
②稀有气体能作有色光源,选项中氦气是稀有气体,化学式是He。
③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溶于水会形成亚硫酸,会导致酸雨。
④)氢气,化学式H2,在空气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可做无污染新型燃料。
⑤一氧化碳,化学式CO,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是氧气的200倍,导致人体因缺氧而中毒。
17.2018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走上了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他60多年来带领团队发展了火炸药的理论与技术,突破了多项世界性的瓶颈技术,为我国火炸药从跟踪仿制到进入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烈性炸药TNT(化学式为C7H5N3O6),呈黄色粉末或鱼鳞片状,难溶于水,广泛用于开矿、修路、兴修水利等。
(1)TNT属于_____、_____(填写“有机物”“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中两项)。
(2)TNT中含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分别为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TNT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元素_____(填元素名称),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
(4)下列描述中仅体现TNT物理性质的是:
_____(填序号)。
①黄色粉末或鱼鳞片状
②难溶于水
⑧性质稳定,不易爆
【答案】
(1).有机物
(2).化合物(3).7:
6(4).7:
8(5).氧(6).42.3%(7).①②
【解析】
【分析】
【详解】
(1)TNT是含碳元素
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2)1个TNT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则TNT中含碳、氧元素
原子个数比为7:
6。
TNT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
(16×6)=7:
8。
(3)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质量比,TNT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
(1×5):
(14×3):
(16×6)=84:
5:
42:
96,则所含元素的质最分数最大的是元素是氧;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42.3%。
(4)①黄色粉末或鱼鳞片状、②难溶于水,描述的分别是颜色、状态、溶解性,均属于物理性质。
性质稳定,不易爆,属于化学性质。
18.泉城”济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2019年济南仍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力争将济南打造成集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城市绿心”。
为了解小清河的治理状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小清河中取水样,过滤,将少量澄清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加热,水分蒸干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的固体残留,其原因是_____。
②为检测小清河水质情况,兴趣小组
同学需要用pH试纸检测该水样的酸碱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
【答案】
(1).小清河水中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
(2).用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该水样的pH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小清河中取水样为混合物,经过滤只除去了不溶性杂质,小清河中仍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
(2)对水样酸碱度进行研究,用pH试纸检测该水样,正确的操作方法:
用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该溶液的pH。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
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
(2)T1℃时,在100g水中放入30g固体A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答案】
(1).C<B<A
(2).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120(4).B>A>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C<B<A.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
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在100g水中放入30g固体A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20g;
(3)T1℃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物质的溶解度最小,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T2℃时的A、B溶质质量分数与T1℃时饱和状态下相同,而C溶质质量分数在减小,所以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2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装置(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在收集前进行除杂和干燥。
(提示:
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填写装置顺序字母)。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
(1).AEDH
(2).CaCO3+2HCl=CaCl2+H2O+CO2↑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发生装置选择A,因为二氧化碳中混合有水蒸气或氯化氢气体,因此先出去氯化氢气体,可以用E装置,再通过D装置进行干燥,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因此适应向上怕空气收集,选用H装置收集。
故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EDH;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点睛】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山东省 济南市 城区 实验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中考 化学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