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总复习.docx
- 文档编号:12406826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56.74KB
自动化总复习.docx
《自动化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总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动化总复习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点
1.自动控制基本术语: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2.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①开环控制系统;②闭环控制系统;③复合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
4.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常有: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等。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快、准。
6.典型输入信号:
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要点
1.数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1)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
(2)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3)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
(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3、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
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
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
4、熟练掌握系统结构图的简化法则,并能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
5、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1)直接法:
由微分方程直接得到。
2)复阻抗法:
只适用于电网络。
3)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用梅逊公式。
4)信号流图用梅逊公式。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微积分
消元法
等效变换
微分方程
代数方程
元部件结构图
系统结构图
传递函数
代数方程组
信号流图
梅逊公式
梅逊公式
代数消元法
拉氏变换
数学、物理
规律
系统原理图
微分方程组
拉氏变换变换
五、例题:
1、概念题:
动态结构图由哪四种基本单元组成?
函数方框、信号线、比较点和引出点。
2、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求传递函数
。
解:
用结构图等效变换或梅逊公式,其结果为:
。
-
-
C(s)
H1(s)
G2(s)
R(s)
G1(s)
G3(s)
G4(s)
H3(s)
H2(s)
-
3、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求传递函数
。
解:
用结构图等效变换或梅逊公式,其结果为:
。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学习要点
1.基本概念:
稳定性、时域响应、动态性能指标、误差与稳态误差等。
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劳斯稳定判据;
(2)赫尔维茨稳定判据。
3.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1)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2)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
4.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
(1)一般概念;
(2)误差系数。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时域响应组成,熟悉控制系统暂态响应性能指标的定义(#)。
2.掌握一阶系统的暂态响应及性能指标,并能根据给出的指标确定满足要求的系统参数T。
(#)
3.掌握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分析及其与极点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二阶系统的暂态响应性能指标公式及计算,并能根据给出的指标确定满足要求的系统参数
和
,尤其是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两种措施。
(#)(#)
4.一般了解高阶系统的暂态响应,掌握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
5.了解稳定性的概念,掌握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6.重点掌握判断稳定性的Routh代数判据及应用(#)(#),对Hurwitz判据有一般了解。
能根据系统要求确定满足稳定的系统参数范围(#)(#)。
7.了解稳态误差的概念、定义、产生原因、类型。
8.重点掌握给定稳态误差终值的计算,稳态误差系数的计算及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并能根据系统对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系统参数。
(#)(#)
三、内容结构图
t→∞
常除法或泰勒展开
公式
公式
代数判据
公式、
曲线
闭环传递函数Φ(s)
误差传递函数¢e(s)、¢en(s)
开环传递函数Gk(s)
扰动作用点之前传递函数G1(s)
一阶标准式
二阶标准式
特征方程
参数T
参数ζ、ωn
性能指标
积分环节数目υ1、K1
静态误差系数Kp、Kv、Ka
系统型别υ、开环增益K
稳定性、稳定域
动态误差系数C0、C1、C2……
误差象函数E(s)
公式、曲线
稳态误差ess=esr+esn
esr(t)
终值定理
公式
系
统
结
构
图
四、知识结构图
五、例题:
1、概念题:
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则闭环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ts(Δ=0.02)为多少?
而闭环单位阶跃响应的误差e(∞)=r(∞)-c(∞)=?
;
。
2、系统的特征方程如下,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系统在s右半平面根的数目。
(1)
(2)
解:
(1)列劳斯表:
(2)列劳斯表:
s4131s511224
s332s432448
s27/31s348
73s21848
s15/7s1-8/3
s01s048
系统稳定。
系统不稳定,在s右半平面有2个根。
3、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试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确定位置误差系数KP、速度误差系数KV和当输入r(t)=2t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1)
,
,
;
(2)因为系统为1型,所以KP=∞,KV=K=4/5=0.8,
当r(t)=2t时,
。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学习要点
1.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
(1)极坐标图或奈奎斯特图(Nyquist图)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Bode图)
2.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最小相位系统
(1)典型环节频率特性
(2)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
3.稳定判据
(1)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2)对数频率特性的稳定判据
4.开环频域指标
(1)幅值裕度;
(2)相角裕度
5.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时域性能指标:
(1)三频段的概念
(2)开环系统频域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二、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绘制开环系统Nyquist图和Bode图的方法,会求剪切频率
(#)(#)。
2.重点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
3.重点掌握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计算。
(#)(#)
4.掌握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三频段的概念。
(#)
5.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实验数据确定传递函数,由最小相位系统的Bode图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方法,会求开环放大系数
。
(#)(#)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五、例题:
1、已知各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所示,并已知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的极点数为p,其积分环节的数目为ν,试判断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图1图2
解:
图1图2
幅相特性及其镜像逆时针包围幅相特性没包围(-1,j0)点,则N=0=p
(-1,j0)点一圈,则N=1=p,则z=N–p=0,所以系统稳定。
则z=N–p=0,所以系统稳定。
2、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
(1)试写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求出剪切频率ωc;
(2)
当
时求出系统的稳态误差。
解:
(1)由图可知ω=1时,20lgK=40db,所以K=100;
则
,
时,
,
,
;
(2)由开环传递函数可知,系统为1型系统,所以,当
时:
。
3、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画出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并计算其相角裕度。
解:
①转折频率
,低频段斜率为[-40];
因为K=50/5=10,
时,
;
②
,
。
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
一、学习要点
1.校正方法──频率法,根轨迹法
2.校正方式
1)串联校正;2)反馈校正;3)串联反馈校正;4)前馈补偿校正(复合控制)。
3.基于频率响应法的串联校正
1)串联超前校正;2)串联滞后校正;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4)三种串联校正方法的特点与作用;5)串联校正的希望特性法。
二、基本要求
1.熟悉典型的无源校正装置,掌握校正网络的频率特性及其作用。
2.正确选择校正网络。
3.掌握串联校正的频率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三种串联校正方式的特点与作用(#)(#)。
4.重点掌握期望特性的求取方法及串联校正的期望特性法。
(#)(#)
5.重点掌握校正前后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计算。
(#)(#)
三、内容结构图
校正
校正方式
校正装置
校正设计方法
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
复合校正
无源校正装置
有源校正装置
PID控制器
频率法
根轨迹法
串联超前校正
串联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分析法(试探法)
综合法(期望特性法)
四、知识结构图
五、例题---填空:
1、串联超前校正使相角裕度γ增大或超调量σ%减小,同时可以使剪切频率
增大或调节时间
减小,但抗高频干扰能力减弱;
2、串联超前校正利用超前装置的相位超前特性。
4、串联滞后校正利用滞后装置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
第七章线性离散控制系统
一、学习要点
1.基本概念:
连续信号、离散信号、离散系统、采样过程、采样开关、保持器。
2.采样:
(1)采样过程;
(2)香农采样定理;(3)零阶保持器。
3.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1)差分方程;
(2)数学工具—z变换;(3)脉冲传递函数。
3.系统分析
(1)离散系统稳定性分析
(2)准确性分析(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3)快速性分析与时间响应
二、基本要求
1、掌握z变换、z反变换的概念及其主要性质。
2、熟悉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及特点。
3、重点掌握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及其求解离散控制系统开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方法。
(#)(#)
4、熟练掌握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方法,能根据系统要求确定满足稳定性的系统参数范
围。
(#)(#)
5、重点掌握计算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方法。
(#)(#)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t→∞
z反变换
终值定理
稳定
判据
特征方程
稳态误差e(∞)
静态误差系数
Kp、Kv、Ka
输出脉冲序列c(nT)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G(z)
误差z变换E(z)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z)
输出z变换C(z)
系
统
结
构
图
稳定性、
稳定域
公式
误差脉冲序列e(nT)
五、例题:
1、概念题:
离散系统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是什么?
。
2、设某采样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图中采样周期T=1s。
(1)求其开环脉冲传递函数和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2)求其单位阶跃响应的z变换形式C(z)。
解:
,
;
。
3、求下图所示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并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解:
(1)
;
;
而
,
。
(2)由上式可知:
由于
,
,所以系统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化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