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docx
- 文档编号:12396402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117.36KB
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docx
《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
五、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施工方法
第二章工程质量
第三章安全生产
第四章文明施工
第五章环境保护
第六章工程进度
第七章技术组织
附表一拟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进度计划
附表四施工总平面
第一章:
施工方法
一、测量
1.1测量控制点的设置和保护
控制点的设置:
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进行全标段的控制测量和相邻标段隧洞轴线贯通控制测量,确保完全吻合设计资料提供的基本数据,且满足精度要求后,再引至开挖洞口和取水口附近埋设。
控制点用C20混凝土桩,埋入地下1.0m深,外露0.2cm,顶面预埋设δ=10mm厚钢板。
控制点按照一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
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闭合差≤1/15000。
测量采用四测回检测;高程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闭合环的形式进行施测,内业计算严格按测站数进行平差,求出各点的高程。
控制点、基准点应放在不易破坏的地方,并设保护标记。
1.2测量放样
1.2.1取水口
1)放样
依据控制桩,先定出进水口的中心线,再根据中心线对施工物体进行中心点或几何轮廓进行施工放样,中心线的投设尽可能采用直线投点法。
2)标高测量
取水口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要进行看守观测。
开挖时,施工人员应及时将水准标高投测到施工面上,作为后续施工的依据。
特别是对于施工中的关键性标高要用墨线或红三角准确地画到适当的位置上。
(如:
模板、砼基础、墙体等)。
3)垂直度的放样
竖井施工时,内侧墙壁垂直度用铅坠配合卷尺控制;闸室结构垂直度采用经纬仪控制,施工人员听从指挥调整模板到正确位置。
1.2.2隧洞
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是将地面测量数据传递到隧洞内,以便指导隧洞施工。
具体方法是通过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测量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点,通过该控制点把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引入隧洞内,为隧洞开挖提供井下平面和高程依据。
洞外控制测量是联接地上与地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地下控制测量精度,保证隧洞准确贯通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应进行多次复测,复测次数应随贯通距离增加而增加,一般1km以内取三次。
其主要内容包括:
(1)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测量
地面趋近导线应附合在精密导线点上。
控制点应使定向及保护具有最有利的图形。
趋近导线测量用徕卡TC1800全站仪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四测回(左、右角各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测边往返观测各二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点位中误差小于±10㎜。
测定趋近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的精密水准点上。
趋近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8√L㎜的精密要求进行施测。
2)隧洞掘进中的测量
隧洞掘进断面测量采用免棱镜反射全站仪进行作业,采用中心线极坐标法放样。
隧洞掘进每循环作业前,根据导线点和水准点标定中线及腰线,并据此画出开挖轮廓线以指导掘进打眼,放样精度应满足超欠挖规范要求,所有放样数据必须二人以上复核无误后才可使用,每次放样都应记录复核。
在隧洞未贯通前,地下导线通过趋近导线测得,为一条支导线,建立时要形成检核条件,保证导线的精度。
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是隧洞掘进的依据,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的前三个导线点进行检测。
地下导线点布设成导线锁的形式,形成较多的检核条件,以提高导线点的精度。
导线点如有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导线延伸测量。
施工控制导线在隧洞贯通前应测量三次,其测量时间与洞外导线测量同步进行。
3)隧洞围岩量测与监控
围岩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量测结果对研究隧洞施工安全、支护效果、修正设计、施作二次衬砌时间等有重要指导作用。
(1)量测项目
根据本隧洞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锚杆抗拔力, 洞口地表下沉,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拱架支撑内力,喷射砼应力及二衬砼应力裂缝等几种。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每次放炮后,由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地质调查,进行地质素描并对已支护地段进行裂缝观察与描述;
——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
用SL-3型坑道收敛计量测,用三角闭合法计算各测点的绝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
——锚杆抗拔力:
用锚杆拉拔仪测锚杆抗拔力;
——洞口地表下沉:
水准仪量测洞口地表埋点沉降量;
——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
埋设压力盒测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
——钢拱架支撑内力:
用支柱压力计测钢拱架支撑内力;
——喷射砼应力及二衬砼应力裂缝:
用砼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法量测。
(2)测点布置
洞口设一组观测点,洞内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量测断面,固定预埋件。
(3)量测仪器
SL-3型收敛计,收敛观察锚钉,钻孔位移计,水准仪,锚杆拉拔仪,温度计,砼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支柱压力计,压力盒等。
(4)测量要求
——量测频率按设计图纸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现场做好记录、核对,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预测未来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到通过监控量测来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真正实现“信息工程”方法。
1.3围堰的沉降和位移观测
1.3.1点的埋设
观测点埋在防渗墙顶上,观测点为φ16个钢筋,插入防渗墙内1.0m。
1.3.2变形观测周期
观测在基坑排水时开始,逐日进行,直至观测到的变形相对稳定或安全渡汛后为止,根据水面下降速度绘制相应的关系线,来指导施工。
1.3.3观测方法
1)沉降观测以埋设的基准点为起讫点,每次以二等水准测量方法,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位移观测用极坐标法:
利用两个已知点,直接测出位移点的坐标植,求出其位移量。
2)每次观测都由固定作业人员使用固定仪器设备,采用固定设置镜站和立尺点位置的方法进行;
3)测前对仪器进行认真检校,并作详细记录。
同时要检验、校正i角;
4)首次观测应重复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
观测点应为传递点,视线长度不得大于30m。
5)每星期观测后,用统一的表格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位移)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位移)量和沉降(位移)速度。
6)每次观测均记录施工进度、周围环境等各种影响变形的情况。
7)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变形量若不大于2倍测量中误差,就可以认为变形已进入稳定阶段。
1.3.4提交的成果、资料
1)观测成果表;
2)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水平位移曲线图
5)观测分析报告。
1.4测量管理
1.4.1测量管理体制
1)本工程项目的测量工作,在项目部工程管理部的领导下,实行一级管理。
2)项目部测量专责工程师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测绘工作的方针、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及业主、监理单位的有关施工测量的要求、规定等。
(2)负责与业主工程管理部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
(3)负责编制《工程重要测量项目规划》和制定项目的《测量管理制度》。
(4)负责组织建立工程的平面和高程施工控制网,并组织定期复查。
(5)对定位测量、主要轴线投测、重要部位高程等进行复查确认,同时配合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检查验收工作。
(6)对专业队伍所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进行监督检查和对测量仪器的周期检定,进行精度确认。
(7)组织并参与各专业队伍的变形测量(沉降观测、位移监测),对测量成果进行确认和上报。
(8)负责对业主、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相邻标段施工单位的测量联系工作。
(9)组织工程中的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科技情报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1.4.2测量人员的管理
测量人员应持证上岗,严禁非专业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现场发现无证操作者,立即责令其停止作业,相应的成果无效。
1.4.3测量仪器的管理
1)根据工程内容配备测量仪器及工具,其精度、数量符合要求。
按照《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将仪器送检,取得相应的检定合格证书后方可使用。
严禁使用未经检定或不在有效期内的仪器、工具。
发现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仪器,应立即通知其送检,其相应的成果无效。
2)对所有使用的仪器定期进行检验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仪器档案,对仪器类型、产地、编号、主要性能状况、维修及校验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1.4.4测量资料的管理
1)测量人员在作业前,应详细了解作业要求,正确使用已有的资料,制定、编制合理的测量方案。
2)各种放线定位、施工测量资料必须事先计算复核后才能在现场使用,所有的控制点资料和测量资料要按工程项目、施工顺序及部位进行整理,妥善保存,及时归档。
3)对基础的定位、中心线的投设、标高的测设及变形监测等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检、互检、专检,并按统一印制的表格填写记录,确认无误后要及时报业主(或监理)批准。
4)测量资料应字迹工整,工程项目、地点、部位、使用的仪器、日期、观测记录者的姓名应齐全。
数据、数字应准确无误,并与现场点位相一致。
要真正做到测量成果的真实、完整、及时、规范、符合规定。
5)测量资料的交接实行严格的收发签证制度。
1.5测量仪器
-徕卡TC1800全站仪(精度:
1.5",2+2PPM);
-苏光S3水准仪。
-50米钢盘尺;
-其它配套设备。
2围堰
2.1围堰设计
根据招标文件说明,按照水库正常蓄水位,考虑波浪爬高和安全超高要求,设计围堰顶高程。
设计采用土石围堰施工。
围堰轴线为折线型,土源利用进场道路和取水口就近开挖的土石方填筑,余土不足部分建议加大取水口取土范围和边坡。
防渗墙轴线在围堰上游侧距堰肩0.5m,轴线走向按照围堰走向,为折线型高喷防渗板墙,板墙采用旋喷施工工艺,孔距0.5m,墙厚≥0.6m,桩间搭接长度≥0.1m,垂直度不大于0.5%。
围堰内侧沿堰体底边线设置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为梯形断面,直至坝顶,用以截取堰体渗水和基坑集水,在沟底最底处设置集水池,集水池尺寸为10×2×1.5m,上面安装排水泵站设备在施工期长期排水,围堰拆除时作为进水沟。
考虑围堰内土石料填筑不均匀,块料较多,因此必须保证防渗墙厚度,才可能真正防渗,防渗板墙施工用“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机施工,设计要求:
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
1~1.5,水泥浆中掺入用量为水泥用量2~4%的水玻璃早强剂,高喷板墙的抗压强度﹥1Mpa,渗透系数﹤10-6cm/s,注浆后用水泥砂浆封孔。
土石围堰水面以上部分坝基应进行清基,清除基底表明腐植土和树根等,清基厚度一般不小于50cm,清基完成后进行原土碾压再填筑。
2.2围堰填筑
围堰施工先采用从水库大坝侧单头进占施工,并结合形成进场道路,有条件后,形成双头进占施工作业,以扩大工作面和加快施工进度,自卸汽车沿坝轴线内侧起卸土,逐渐向坝外侧进行。
挖土时应避免将树根等杂物回填进围堰内,细粒土料应尽量铺在围堰的上游。
围堰料场:
供围堰填筑施工的料场在进场道路上的土源和取水口部分土源,土料不足部分,建议业主能加大取水口取土范围,并适当选用较大的边坡。
采料前要求剥去料场表层草皮、树根、腐植土及有机质等,风化砂填筑分水上、水下两部分,水上部分要求分层碾压密实,控制干容重大于1.85g/cm3,水下部分为自重压实,压实干容重大于1.70g/cm3。
为便于防渗墙造孔施工,风化砂料较大的块石应进行破碎后再填筑,施工时应严格把关,不应混杂块球体类型(粒径大于15cm)的块石。
围堰修整:
围堰施工至顶高程后,应将围堰边坡出水部分和水下2.0m的范围内,进行边坡修整,采用防冲刷材料铺在边坡上,鉴于其范围不太大,水库内水的波浪也较小,因此在以上上游坝坡范围内铺400g/m2无纺土工布防冲刷,无纺布锚入坝顶。
2.3防渗墙施工
防渗板墙施工用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机施工。
高喷主要施工技术参数初步拟定下列主要工艺参数,可根据现场试喷实验后进行调整。
1)浆液压力:
P=20Mpa左右;浆液比重1.65~1.67。
2)提升速度:
15cm/min~20cm/min。
3)旋转速度:
16r/min。
2.3.1施工工艺:
高喷防渗板墙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2.3.2施工方法
采用单管法高压旋喷桩机施工,配置一套机组作业。
1)定位放线
按设计要求测放孔位,反复量测孔距,误差不大于2cm,并准确测量孔口地面高程。
并经复测确认后方可钻孔。
2)钻孔
采用GD-2型钻机钻进,钻进过程中,须随时注意观察钻机的工作情况,钻孔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范围内。
3)制浆
按设计要求制备浆液,并准确测量浆液比重。
浆液采用WJG-80型灰浆搅拌机搅拌,浆液材料采用PO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根据地层条件,可以利用回浆与水泥料混合拌制水泥浆液,根据灰浆浆液比重适当调整水泥加入量。
浆液比重控制在1.65~1.67。
4)下喷射管
将型号为SGP-3A高喷台车移至孔口,先进行地面试喷以调整喷射压力,下喷射管至设计喷射深度。
5)喷射提升
喷射管下至设计深度,开始送入符合要求的水泥浆液。
待浆液冒出孔口后,即按设计的提升速度、旋转速度,自下而上开始喷射、旋转、提升,到设计的终喷高度停喷,并提出喷射管。
孔口不返浆时,查明原因停止提升喷射管,通过停喷、静喷、或加大浆液稠度,多次反复直至返浆。
因停电、机械事故而停喷继续开喷时,应将喷射管下插50cm,以保证桩墙的连续性。
6)封孔
喷射灌浆结束后,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孔,直到孔内浆液面不下沉为止。
7)冲洗
喷射结束后,应及时将管道冲洗干净,以防堵塞。
2.4基坑排水
围堰防渗墙完成、达到28天抗压强度后即可实施排水。
排水为限制性排水,基坑每天以水面下降0.5m为目标,持续3天;三天后每天下降1m,直至将基坑水位降至130m高程。
为确保围堰和防渗墙的安全,基坑降水在降至145m时停止排水,进行观察。
若对围堰和防渗墙的监测无大的变化,即可继续降水,以每天下降lm的速度直至将基坑降至130m高程。
当围堰变形较大时或堰体发生大的渗漏时,应停止抽水,分析原因后,再采取措施后再继续施工。
2.4.1围堰基坑初期排水
根据以上情况,初期围堰完成后,进行基坑排水,排水泵的最大排水强度为500m3/h。
2.4.2基坑施工期排水
排水量由基坑积水、降水、围堰渗水和施工弃水组成。
积水:
根据基坑各高程积水面积算得。
考虑围堰堰体和淤砂含水、积水计算时需乘以1.25~1.5的系数。
降水:
按库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计算。
围堰渗水:
渗透系数取0.001m/d,根据围堰内外水位差计算。
经计算,排水量为17m3/h。
选择1台潜水泵作为排水设备。
2.5围堰拆除
围堰拆除前,需确认以下工作完成:
1)取水口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
2)已征得业主和监理等部门同意;
3)基坑内施工垃圾已清除彻底。
拆除前应将基坑进水,水位与水库基本相同后再进行拆除。
基坑进水利用围堰外侧的排水沟,这样可以避免将大量的泥沙冲入基坑和隧洞。
开挖应结合水库水位进行,水上部分用普通液压挖掘机开挖,留足安全高度,水下大部分土石方用2.5m3抓斗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至弃土场。
目前的弃土场难以满足弃碴需求,请业主另行规划弃土场。
2.6安全渡汛措施计划
2.6.1汛期成立项目部防汛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防洪渡汛。
2.6.2工程实施后,制定的防洪紧急预案,遇有险情发生时,应立即启动防洪紧急预案。
2.6.3在施工平面布置范围挖排水沟或拦水坝。
2.6.4在汛期,各施工工作面应备足水泵、袋装土料、塑料布等,在有降大雨的可能时,应将洞口位置垫土加高,防止雨水进入洞内。
2.6.5对影响施工平面布置范围内附近堵塞的排水沟进行疏通和引导。
2.6.6积极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预防工作。
3取水口
初步设计阶段新增取水口(推荐方案)距大坝轴线约215m,取水口隧洞轴线方向225°。
设计拟定高、低两个进水口,布置在同一轴线上;高低进水口底板高程分别为152.00m、135.00m,洞型为圆型,洞径3.0m。
两进水口均布置有启闭机排架等取水建筑物。
取水口最大开挖高程在196m左右,底面高程为132m,高差大,因此,边坡设计采用喷锚支护,边坡上设排水孔。
3.1施工方案
土石方开挖:
取水口施工配合围堰和基坑排水施工进行。
土方开挖前,应在基坑上部设天沟或截水沟,再进行土石方工程开挖;土石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机械以挖掘机为主,遇坚硬石质地层人工钻眼爆破,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方式和预裂爆破方式进行,以免影响边坡的稳定;运输采用自卸车,运输至指定的弃土场。
开挖按设计坡度一次整修到位,并分层进行边坡防护,防护采用挂网喷锚支护。
竖井和闸室施工在开挖完成后,由下而上,分节浇筑施工,分节高度不超过6.0m,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
3.2取水口土石方开挖和运输
3.2.1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分层开挖→修整工作面→盲沟施工→第一次喷射混凝土→喷锚支护→挂机编网→第二次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养生→进入下一层开挖(循环工作)。
3.2.2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根据引入附近的控制点,以极坐标法实测进水口中心线上任意两点(距离尽可能远一些),即测得进水口中心线;按照设计图纸实测附近地形高程经计算即可放样上开口位置。
2)分层开挖
挖掘机开挖时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进行,开挖的边坡由人工配合修整,分层高度按照挖掘机的能力和地质状况而定,厚度一般为4~6m。
一般碎石土和强风化岩石层,挖掘机都可直接挖掘,中风化和微风化岩石应进行爆破后再开挖,开挖出的土石料由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
石方开挖方法参见3.1.2-9。
3)修整工作面
人工将松散的浮石和岩渣清除干净,处理好光滑岩面,拆除障碍物,用石块补砌空洞,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对边坡局部不稳定处进行清刷或支补加固,对较大的裂缝进行灌浆或勾缝处理。
4)盲沟施工
边坡排水用圆形塑料实心盲沟,盲沟由芯体外裹滤膜组成,滤膜为300g/m2土工布,盲沟直径为φ50mm,排水沟直径为φ56mm,间距4.0m×4.0m,长5.0m。
孔口为PVC塑料排水管,长度为30cm,外露10cm。
盲沟用地质桩机钻孔成孔,钻孔后应清孔,清孔可以自制的清孔杆进行,也可用高压风冲洗,清孔干净后,将盲沟用人工顶入。
PVC管应和混凝土面层固定牢固。
5)喷射混凝土作业
(1)喷射作业前必须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等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
(2)喷射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以确保喷射混凝土与岩层之间的良好粘结。
(3)埋设控制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志,以确保混凝土喷射的厚度。
(4)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
喷射顺序自上而下;按地形条件和风向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依次进行。
(5)如果是喷锚网混凝土施工,必须先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后才施工锚杆及挂设钢筋网。
第一层混凝土的厚度为3~4cm。
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6~1.0m的距离。
第二层喷射混凝木应在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若终凝1h后再进行喷射时,应先用水清洗喷层表面。
第二次喷射时必须保证厚度和表面的光感。
混凝土喷射24h后浇水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6)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7)喷射机设置在地面平整的地方。
6)挂机编网
将开挖后的坡面人工进行清理,清除危石后及时喷第一次混凝土。
机编网用φ2.7mm镀锌铁丝网,幅宽2.0m,网目8×10cm,两幅间搭接以及与锚杆连接用φ2.2mm铁丝绑扎。
机编网破坏力≥4200Kg/m,网中钢筋φ6@150。
铁丝网与受喷面的间隙以3cm左右为宜。
砼保护层厚度应大于2cm。
7)养生
(1)当最后一次喷射的混凝土终凝2h后,立即喷水养护,每天至少喷水四次。
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7d。
(2)在终凝后第一次喷水养生时,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止冲坏喷射混凝土防护层表面。
(3)气温低于+5C时,不得喷水养、护。
(4)在养生过程中如果发现剥落、外鼓、裂纹、局部潮湿、色泽不均等不良现象,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修补,以防后患。
8)喷锚支护(见3.2)
9)石方开挖
取水口石方开挖,采用小药量松动爆破方式和预裂爆破方式进行。
施工中采用深孔微差爆破技术,先拉通主槽,两侧边坡预留的2.0m宽的岩体不爆,作为中部主爆体的隔墙,以减少大爆破对边坡的损伤,同时预留的岩体光面爆破时,可以根据主爆体的爆破情况和岩石性质更准确地选择爆破参数,提高边坡的光爆效果。
主爆破区按设计要求分台阶进行爆破开挖,一般预留100cm左右的保护层,采用浅孔密孔小药量爆破,结合人工撬挖进行,提高爆破建基面开挖质量。
(1)主爆区控制爆破参数
采用潜孔钻机垂直钻孔,钻孔直径d=100mm。
A、底盘抵抗线W底=2.7m。
B、炮孔间距a=mW底=1×2.7=2.7m。
C、炮孔排距b=0.9a~1.0a,取2.7m。
D、钻孔深度L:
根据台阶高度10m+0.5m。
E、单位体积耗药量q:
根据地质围岩情况,一般为0.90kg/m3~1.3kg/m3,每个炮孔装药量Q=q×a×W×H(kg),最大孔装药量为21.87kg。
F、装药结构:
施工中选用直径Φ32mm的2号岩石铵梯炸药,采用连续装药结构。
装药时把5支药卷捆成一组连续装药,使药量均匀分布在炮孔长度上,炮孔底部1m左右为加强段。
起爆药包用2个同段的毫秒雷管,反向捆在炸药药卷上,放在距孔底30cm处。
H、堵塞长度:
2.5m,最小堵塞长度不得小于2.0m,采用粘土和细砂的混合物堵塞。
I、起爆方式:
采用排间微差顺序起爆。
(2)边坡光面爆破参数
A、最小抵抗线W根据边坡预留岩体的情况取值1.0m~2.0m,边坡顶留层不宜过大,否则正常的药量无法克服岩石阻力,容易造成欠挖。
B、炮眼直径d0=100mm,光爆炮眼间距取100cm~120cm。
C、光面爆破单位体积耗药量q=0.2kg/m3~0.3kg/m3,每个炮孔装药量Q0=q′×a×W×H(kg),最大每孔装药量为6.3kg,线装药密度为0.36kg/m~0.69kg/m,线装药密度应该进行严格控制,以防药量过大而损伤边坡。
D、装药结构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法。
施工中选用直径Φ32mm的2号岩石铵梯炸药,不耦合系数为3.13,装药时将炸药间隔捆装在竹片上,再装入炮孔,炮孔堵塞长度1.5m。
E、光爆炮孔采用同段毫秒雷管传爆,保证各药包同时起爆,以减少飞石和爆破震动。
个别飞石的安全距离按200m进行警戒,为减少飞石,施工中采用草袋装土覆盖炮孔。
(3)施工工艺的控制
爆破施工一般顺序为:
施工测量→标定炮孔位置→钻孔→炮孔检查→爆破器材准备→装药→联结爆破网络→布设安全岗哨→炮孔堵塞→爆破覆盖→起爆信号→起爆→消除瞎炮、处理危石→解除警戒→爆破效果分析及资料记录。
A、布孔
炮孔标定必须按照设计好的爆破参数准确地在爆破体上进行标识,不能随意变动设计位置。
布孔前应先清除爆破体表面积土和破碎层,根据施工测量确定的边坡线,从边坡光爆孔开始标定,然后进行其他孔位的布置,布孔完成后,应认真进行校核,实际的最小抵抗线应与设计的最小抵抗线基本相符。
B、钻孔
在钻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孔的方向、角度和深度,特别是边坡光爆孔的倾斜度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
孔眼钻进时应留意地质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遇到夹层或与表面石质有明显差异时,应及时同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处理,调整孔位及孔网参数。
钻孔完成后,及时清理孔口的浮碴,清孔直接采用胶管向孔内吹气,吹净后,应检查炮孔有无堵孔、卡孔现象,以及炮孔的间距、眼深、倾斜度是否与设计相符,若和设计相差较多,应对参数适当调整,如果可能影响爆破效果或危及安全生产,应重新钻孔。
先行钻好的炮孔,用编织袋将孔口塞紧,防止杂物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引水 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