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12392783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3.63KB
复习学案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docx
《复习学案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学案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学案411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
复习学案:
4.11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
【目标导航】
一、考点集结
1.社会参与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极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考向动态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把握思想发展、文化建设的规律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明确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并统筹各个领域的配套改革的现实意义。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革的办法解决不断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的关系。
5.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动员群众在改革开放、转变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
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二者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二者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提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2、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他决定着社会的性质
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学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
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学会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
决问题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①两者的含义: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②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结论: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6、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7、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对人民群众含义的理解。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其主体是劳动群众。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8、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要点名师透析】
正确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4)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不矛盾的。
图示如下:
例题1:
(2011·江苏单科T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以今年重大时政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背景考查哲学知识。
审题的关键是明确“这一认识”指的是什么。
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题干连接语“这一认识”指的是第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观念在先。
这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相一致。
【答案】选A。
例题2:
(2011·天津文综T9)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
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话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重要会议的关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公民的权益和义务的关系,要充分把握政府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财富”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幸福感”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①②两项是正确的;③说法是不科学的,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会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说法也不科学,背离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答案】选A。
【高考真题体验】
1、(2011.海南单科T16)“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
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以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为背景材料,体现了政治学科的强大的德育功能,该题强调在革命战争中人民群众所起的作用
,联系哲学知识,意在考查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①错误。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并不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②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C。
【答案】选C。
2、(2011.海南单科T21)邓小平说:
“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
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的中心——强调精神力量的作用,即社会意识的作用,这里指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不同的社会意识有不同的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①错在“物质”上,②③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错误。
【答案】选C。
3、(2011·江苏单科T32)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
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
节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审题时,先思考“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的内涵,然后思考应该怎么做。
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必须要进行改革,D项符合,而不是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故不选C;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需要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经济建设)、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故AB项不选。
【答案】选D。
4、(2011·北京文综T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解析】本题以“社会心态”一词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重
要会议精神的关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要充分把握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心态属于社会意识,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它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C项符合
题意;AB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明显不正确,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靠改革来化解。
【答案】选C。
5、(2011·山东文综·T24)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
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解析】本题仍以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熟悉制定和修改宪法、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排除A;B不属于哲学道理,排除;D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排除。
【答案】选C。
6、(2011.浙江文综T29)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
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
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准确把握题眼是解题的关键,题目的“这表明”指的是材料中的原因。
符合材料列举的政权更迭的原因的选项是①②,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选A。
7、(2011·新课标文综T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12分)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设问中的知识范围限定。
明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发展中保留者基本特征,这是妈祖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妈祖文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是人们重视妈祖文化,使妈祖文化得以延续的又一原因。
【答案】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4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4分)
8、(2010·广东卷高考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财富精神,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本题以建国60周年为背景,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知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错;B、C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异。
精神是属于意识范畴,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9、(2010·浙江卷高考28)世博会是战士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
认识世博会的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 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 ② B ② ④ C② ③ D ③ ④
【解析】本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社会意识的知识。
从题干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对当今面临问题的反映,且“引领人们更多的去思考”,故① ②符合题意要求。
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说法不准确,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答案】A
10、(2010·广东卷高考35)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解读与提取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要努力工作解决好民生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
其它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答案】A
11、(2010·安徽卷高考7)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与获取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知识,①④符合题意。
②是唯物主义观点;③是认识论观点。
【答案】C
12、(09·安徽高考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13、(09·山东卷高考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
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③④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考点精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3月3日,“全国学雷锋论坛”在辽宁营口举行。
本次论坛以探讨学习郭明义、传承雷锋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意义为主题。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2011·海南海口市高三调研测试)20.当前,我国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国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基于。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着推动作用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2011·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32、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居委会建设工作的意见》,推动了我国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这说明
A、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
①改革是为了解放我国的生产力
②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的阶级斗争
④改革是为了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5、“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发展”,做好社会和医疗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6、(2011·江西抚州高三模拟)21.2010年以来,我国西南五省、北方部分地区先后遭受严重旱灾。
广大群众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
创造了“早醒果树‘打点滴’”、“培育苗圈‘搭盖头’”、“大田作物‘布脉管’”等科学抗旱措施,取得抗旱救灾的伟大胜利。
这说明(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学案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必修4 复习 411 寻觅 社会 真谛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