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 文档编号:12390345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018.93KB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中学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或曰心理特性。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始动因素,并且总是伴随各种心理过程存在。
审美心理过程也是从审美注意开始的。
注意通常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大类。
所谓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绮丽的自然风光引起我们的审美注意,多是这种类型。
而有意注意,是指那种自觉的、有目的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注意,多属这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的注意尽管有所区别,但在审美实践中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许多情况下,两种注意是同时存在(虽有所侧重),或者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的。
例如我们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先是有意注意使我们把视觉和听觉集中于舞台上的角色,当新的角色登场,我们的注意力随即转向新的角色,这时就自然过渡到无意注意了。
关于引起审美注意的原因,除了审美主体的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如审美需要和兴趣,心境和情绪状态)以外,主要是审美对象具有各种能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
如鲜艳的色彩、和谐的组合、适度的比例、流畅的线条等等。
这些引起注意的审美属性中,最重要的是对比强度和新异性。
以对比强度而论,属于互补色的红与绿,配合得宜,彼此都可增强对方的强度(鲜明度)。
“绿叶扶红花”是美的,而尤以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更美。
因为“万绿”作为背景和陪衬,更加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倘若叶花等量,红绿各半,那审美效果怕要削弱许多。
对比强度还表现在,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中,动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
蔚蓝的天空,苍鹰翱翔;浩瀚的大海,巨轮披浪;无际的平川,列车飞驰;明亮的舞台,角色变换等等。
在人们的视野中,苍鹰、巨轮、列车、角色等因其动很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天空、大海、平川、舞台,因其相对静止而往往成为注意中心的陪衬。
当然,这绝不是说,只有动态才显示美,而静态就不显示美。
动态和静态在特定的场合各有其美,而且二者常常同时存在、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以审美对象的新异性而论,最好的例子是当代青年人的服饰。
青年人都希望将自己打扮得更美一些。
一件设计新颖的服装,常引起一些人的青睐,于是他们竞相模仿,形成“流行热”。
之后,一种造型、色彩更新颍的时装又悄然兴起,于是他们又开始模仿和追求。
又如,欣赏过韩美林动物画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他笔下的动物格外可爱,给人的美感享受格外丰富。
这是什么原因呢?
它逼真么?
恰恰相反,他的画多是变形画,线条非常简洁,圆弧形运用较多;色彩铺张,斑驳交错。
韩氏画法的核心是突出了一个“新”字。
唯其如此,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以至几度出国展出,都引起轰动,盛誉不衰。
(选自陶功定《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意是人们在面对一定对象时所产生的心理特性,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其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B.人们不产生审美注意,就不能产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对象的鲜艳色彩、适度比例、流畅线条等审美属性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
C.注意一般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前者具有自觉性、目的性,有时需要意志努力,而后者不需要意志努力,不具有目的性。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审美实践中常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因而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与艺术作品时的审美注意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观看舞台演出时,能在有意注意的作用下去听、看演员的表演,而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出现的新角色则是无意注意的表现。
B.人们产生审美注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内因是人们有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
C.“万绿丛中一点红”比“绿叶扶红花”更具美感,前者互补色之间的对比强度更大,“万绿”有效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D.静态和动态都可显示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各有特点;在一些场合,动态和静态同时存在,彼此辉映,产生很好的美感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在大海上披浪前行的巨轮,人们往往将具有动态美的巨轮作为注意的中心,而将静态的大海视为陪衬。
B.当代青年人喜爱用设计新颖的时装打扮自己,他们不断追求在设计方面更新颖的时装,在社会上掀起一次又一次“流行热”。
C.韩美林的动物画以简洁的线条、铺张的色彩表现出动物的可爱,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但其动物画逼真性不够又令人感到遗憾。
D.韩美林画法的核心特点是“新”,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在国外展出时能引起轰动,都得益于画法“新”这一特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三北”造林记
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有一群人,为了生存,为了明天,奋力前行。
漫漫30多年征程(1978年始),他们构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一一中国三北防护林。
这条“绿色长城”跨越三北,见证了亿万三北人生存环境和命运的改变,与古老长城共同挽起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未来。
英雄史诗
30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黎明,陕西定边农民石光银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全国联户承包治沙先行者。
当年,为了承包3500亩沙地种树,石光银卖骡子卖羊。
所有人都认为他脑袋被驴踢了。
这里黄沙一片,哪见长过一棵树?
于是石光银有了个外号“石灰锤”。
“石灰锤”的意思是“傻子”。
“石灰锤”认准的事就是板上钉钉。
树真的种活了!
在乡亲们惊异的目光中,石光银大手一挥,把招贤榜贴到乡政府门口:
要想栽树你就来,我出树苗你来栽!
在石光银的带领下,127户浩浩荡荡开进“狼窝沙”。
结果是铩羽而归。
新承包的这3.8万亩沙地,像它的名字一样险恶。
一年失利,来年再战。
三战“狼窝沙”,终于大获全胜。
山河巨变,绿荫遍野,三北人构筑了一座当代中国的生态长城,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
大漠逐梦
陕西靖边,农民牛玉琴把一根木杆往沙丘上一插,杆头系块绿头巾,用羊粪蛋计敷,跨大步量出自家承包的1万亩荒沙:
“治不了沙,我就死在沙里!
”
牛玉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西北女人,一个堪比豪杰的巾帼英雄。
夕阳西下,点点金光在青翠的枝叶间跳跃。
64岁的牛玉琴微笑着,身后白里透红的蜜桃挂满枝头,拖曳在地。
“再过半个月,这些蜜桃就可以上市了。
今年蜜桃又要大丰收。
”牛玉琴的儿子说。
在牛玉琴的诉说中,我们一步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1985年,她和丈夫张加旺承包了万亩荒沙。
每天天不亮,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架子车拉着树苗,两道车辙,几行脚印,伸向再也不用借锅借米的梦中好光景。
一次,她突发阑尾炎,到医院做手术,伤口没长好就跑回来种树。
没工夫去医院拆线,她抄起一把剪树枝的剪刀,撩起衣襟,“咔嚓”一剪子下去,一咬牙,把带着血丝的线从肉里抽了出来。
她没料到,还有更痛的痛在等着她。
加旺病了——骨癌。
她独自挑起全家担子。
安葬好丈夫的第二天,她就带着造林队开进了沙漠。
一场暴雨令她浑身透湿,发起高烧。
她拔下一根缝衣针,给自己十指放血。
不管用,又找来大把干辣椒面,泡到开水里,连喝两大碗。
天亮了,摇摇晃晃进了林地。
那几年,牛玉琴倒霉透顶,几乎山穷水尽。
卖!
她卖口粮,卖水缸,卖皮袄,卖棺材,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全都卖了,换钱买树苗。
不知多少人劝她改嫁,把林子卖了,过几天好日子。
牛玉琴就--句话:
“树,我不能卖;人,我不改嫁。
”
她腰上挂着一只小小的铜铃铛,那是结婚前加旺送她的定情信物,已戴了48年。
铃铛摇曳着她和丈夫共同的富裕梦。
为了这个梦,再累,再苦,她不放弃。
年复一年,牛玉琴种树出了名,还作为改造人类生态环境杰出代表登上了联合国讲坛。
人一出名,流言也跟着来了。
有人说,她这个英雄掺了沙子,造林的亩数是虚报的。
牛玉琴的儿子气血翻涌,要跟人家拼命。
不动声色的牛玉琴摁住儿子。
专业人员来了,精确测量后得出结果:
牛玉琴治理荒沙1.7万亩,植树100万棵以上,植被覆盖率40%以上。
此招一出,谣言顿消。
如今她治沙11万亩,已达到行政区划允许范围的极限。
无沙可治的牛玉琴,感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这是一个逐梦人无梦可逐的痛苦和惆怅。
3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三北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
三北工程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工程之难,效果之著,为世人瞩目、惊叹。
车行迅疾,语声渐远。
极目远眺。
遍染绿色的沙丘与依旧褐黄的沙丘交错而立,相互守望。
我们不禁遐想,这黄丘与绿丘是否也会喁喁私语?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这篇通讯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将三北人30多年的造林历程再现在读者面前,构思严谨,情感丰沛,极具感染力。
B.人们认为在黄沙地里根本种不活树,石光银却为了种树不惜变卖家中财物,人们认为石光银傻,给他起外号“石灰锤”。
C.通讯描写了牛玉琴栽种的蜜桃树硕果累累的景象,从这一景象可知,牛玉琴种树治沙成果显著,而且已产生经济价值。
D.这篇通讯的结尾处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沙丘守望、对话的情景,借描写沙丘,赞扬了三北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石光银把树种活了,在他的号召下,很多人加入造林队伍;在他的带领卜,众人历时三年三战“狼窝沙”,取得成果。
B.在治沙方面,牛玉琴巾帼不让须眉,曾因治沙成就突出登上联合国讲坛,如今,她治沙的面积已达到政府划定的上限。
C.牛玉琴吃苦耐劳、性格坚强。
她做阑尾炎手术,未等伤口痊愈就跑回沙地种树;她在丈夫安葬后的第二天就到沙漠治沙。
D.文中写人们传谣、专业人员测量这两件事,突出了牛玉琴的治沙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牛玉琴的敬佩和对造谣者的痛恨。
E.牛玉琴腰间挂着的铜铃铛既象征着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也寄托了他们共同的寓裕梦,铜铃铛给牛玉琴提供了精神动力。
6.自1978年始,三北造林人在三北大地上奋斗了30多年,做出了怎样的壮举?
他们带给世人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树
许仙
李正第三次被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时,已是一盏熬干的油灯,奄奄一息;病情恶化前他曾交代过老伴,别再让儿女花那昂贵的医疗费了,他心里有数,自己已命不久矣。
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毫不犹豫地又把他送入市里最好的医院。
李正在高干病房几度昏迷,主治医生是该院副院长,卑微地对李赛白道:
“李书记,非常抱歉,能做的我们都做了,医院已经尽力了,您看是不是按老人家的意思回去吧,晚了怕……”昏迷的李正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
老伴抹着泪,对儿女说:
“你爹想回家过年,你们就随他的心愿吧。
”
李赛白和李赛红这才送父亲回家。
这天是年廿九,李赛白和李赛红回到老家就奔进奔出的,要给父亲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
李赛红和母亲把家清扫干净,又准备红包、烟酒茶和糖果;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他还准备了宝烛、香、鞭炮和烟花。
家里亮堂堂的,飘出煮粽子和炒瓜子的香息,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
李正回家后神志反而清醒了,时不时地睁开眼来。
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上午,李赛白的妻子带着孩子、李赛红的丈夫带着孩子,早早地赶来乡下。
家里有孩子就热闹就喜庆了。
李正忽然有了精神,叫老伴扶他坐起身来,要看一看孙女和外孙子,瞧着孩子们跑进跑出的,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他握着老伴的手,老眼朦胧起来,老伴轻轻地替他念道:
“在家好,在家好。
”
下午,李赛红和嫂子下厨,准备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大家把饭桌移到父亲的床前,让李正靠在床上吃饭。
见父亲精神好,大家也开心,有说有笑的,一个个向父亲敬酒,祝他长命百岁;李正居然喝了一杯酒,还吃了半碗饭,脸红扑扑的。
他累了,躺了下去;但他笑微微地望着大家,有了神色的眼睛一个个地看过来,慢慢的……
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出去放鞭炮、放烟花,卧室的窗口忽亮忽亮的,红红绿绿得非常好看。
饭桌撤走了,老伴和女儿、儿媳妇收拾干净后,再次回到他床前;李正伸出手来,吃力地比划着。
李赛红问母亲,爸爸说什么?
“打树。
”“打树?
”李赛红问父亲,李正点点头。
儿媳妇愣愣的,但李赛红连忙朝父亲说:
“好。
打树。
我们打树。
”
打树是李家大年三十必备的传统节目。
院子的围墙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梨树,一棵桃树,分别是李赛白和李赛红出生那天李正种的,如今已有四十岁和三十八岁了,是方圆百里以内两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令乡亲们羡慕不已。
乡亲们但凡教育起后代来,必以李家儿女为榜样。
李赛白和李赛红自有记忆起,每年吃过年夜饭,父亲就操起门闩,李赛白便自觉地躲在自己的梨树后,李赛红也学哥哥样,躲在自己的桃树后。
李正借着几分酒力,先打梨树,边打边问: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
李赛白就在树后应: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正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谎花?
”李赛白又答:
“决不开谎花。
”轮到桃树,也是这番打问与应答。
小时候李赛白和李赛红只觉得好玩有趣,树又不是人,父亲这么做,难道它来年就真的多开花多结果了?
就决不开谎花了?
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都大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过年,李正依旧热衷于打树,让两个成年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
“来年开红花结红果?
”李赛白就问:
“我是梨树,怎么开红花结红果呢?
”李正醉熏熏地说:
“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
来年开红花结红果?
”李赛白就应:
“来年开红花结红果。
”李正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黑花结黑果?
”李赛白又答:
“决不开黑花结黑果。
”
再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升职了,当官了,从商了,发达了,回家过年,李正还是热衷于打树,让两个大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
“来年开白花结善果?
”李赛红就问:
“我是桃树,怎么开白花结善果呢?
”李正醉熏熏地说:
“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
来年开白花结善果?
”李赛红就应:
“来年开白花结善果。
”李正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毒花结恶果?
”李赛红又答:
“决不开毒花结恶果。
”
孩子们不知道打树是怎么回事?
好奇新鲜,吵吵闹闹的,院子可热闹了;李赛红将门闩交给哥哥李赛白,自己拉着侄女躲在梨树后,李赛白边打边问: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赛红就教侄女应:
“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赛白又边打边问:
“决不开谎花?
”她们又答:
“决不开谎花。
”接着是李赛红打树,李赛白拉着外甥躲在桃树后……卧室里,李正笑微微地望窗外,慢慢地合上老眼;他太累了,去那边休息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注】谎花:
不结果实的花。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一句,为下文写“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张本。
B.昏迷的李正之所以“老眼潮湿”,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
C.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还准备了宝烛、香、鞭炮和烟花等,是要给父亲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D.这篇小说以“打树”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场面等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感人。
8.李正是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
9.李家的“打树”教育给人以深刻启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恭仁,隋观王雄子也。
仁寿中,累迁甘州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文帝谓雄曰:
“匪特朕得人,乃卿善教子矣。
”大业初,转吏部侍郎。
杨玄感叛,诏率兵经略,与玄感战破陵,败之。
遂与屈突通追获贼。
炀帝召见曰:
“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苏威曰:
“仁者必有勇,殆谓此邪。
”时威及宇文述、裴蕴、裴矩参掌选事,皆受赇不法,恭仁素廉正,故恶之,出为河南道大使,使捕寇贼。
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寻为凉州总管。
恭仁久乘边,习种落情伪,悉心绥慰。
由葱岭以东,皆奉贡贽。
就加纳言。
突厥颉利率众数万猎其境,恭仁应机设拒,张疑屯虚帜示之,颉利惧而走。
瓜州刺史贺拔行威叛,朝廷未即讨。
恭仁募趫荡,倍道进,贼不虞其来,遂克二城。
纵所俘还之,众感悦,遂相与缚行威降。
召拜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凉州诸军事。
迁左卫大将军。
武德末,拜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迁洛州都督。
太宗劳谓曰:
“洛阳要重,朕子弟不为少,恐非所任,故以委公。
”
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
既贵,不以势尚人,故誉望益重。
病,乞骸骨,诏以特进归第。
卒,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杨恭仁传》)
【注】汉石庆:
汉武帝时期的承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B.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C.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D.至谯/郡为朱粲所败/奔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吏部尚书为化及守魏县/元宝藏执/送京师高祖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寿,在文中是隋文帝的年号。
仁寿在古代有“仁德而长寿”之意,如《汉书·董仲舒传》中就有“尧舜行德,则民仁寿”的记载。
B.河南道,是唐朝地方行政区名。
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
文中河南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
C.拜,在古代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也有授予官职之意,如《战国策·秦策》记载:
“秦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
D.乞骸骨,古代官史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也省作“乞骸”。
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恭仁不苛求细节,令边民安宁。
他曾多次迁任为甘州刺史,处理政府的事不存细节上作严格的婴求,边境地区的老百姓非常安定。
B.杨恭仁作战很勇敢,得皇帝赏识。
他奉命平定杨玄感叛乱,打败了叛贼;又和屈突通追赶捕获叛贼。
因此隋文帝夸奖他是难得的人才。
C.杨恭仁因清廉正直,遭贪官憎恨。
畅恭仁向来清廉正直,宇文述等受贿做不法之事的人因此憎恨他,他出京任河南道大使,讨捕盗贼。
D.杨恭仁全心为部落,受百姓拥戴。
他长期在边远地区担任官职,全心抚慰部落的百姓。
从葱岭以东的百姓,都来朝贡他,并给他献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闻与贼战尤力,向但知卿奉法,而乃勇决如此,朕用自愧。
(2)恭仁性冲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时人方汉石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南海旅次
【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
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15.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琵琶行》中,“ ▲ , ▲ ”两句通过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描写很多鱼自由轻灵游动之景象的句子是“ ▲ ,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国学源远流长,海峡两岸国学高端研讨会开讲,国学大师坐而论道,具体讨论了新时期国学经世致用的方法。
B.获得乡村教师特别贡献奖的李根发感慨:
乡村教师对教学如此专注,是因为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所在。
C.唐诗魅力无穷,唐诗爱好者应该好好读一读《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选编唐诗名篇,读之可收尝鼎一脔之效。
D.春香在月初获得了省英语竞赛冠军,前几天她母亲被评为医德标兵,对于她们家来说,这个月可谓多事之秋。
E.地处河北偏远山区的小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即使一个人怀瑾握瑜走在偏僻的小巷里,也会有老乡大声招呼喝茶。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多年来,连队官兵在这棵山楂树的陪伴下,克服重重困难,忠诚履行使命,留下了一个个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故事感人肺腑。
B.部队实战化评选训练尖子的目的是有效激发官兵内在潜能,发挥出尖子的辐射作用,起到引领示范和以点带面的作用。
C.由于冬季封山期长,致使团部给连队的给养物资,只能用车运送到距连队15公里外的公路上,再靠连队官兵人背或马驮运回驻地。
D.今天人类的战争已然超越以“体能较量”“技能较最”为主导的过去大规模厮杀阶段,控制与反控制正在成为对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受现代的学科分类与西式教育影响,我们的思维惯性是分门别类的, , , , , , 。
因此,两者实有大的区别。
理想地说,自然是兼收并蓄为好,但结果也许是两方面都不行。
①而钱穆的传统治学是纵横贯通式的
②而后进行专题性的研究
③进入古人的知识世界去阅读与体会
④其目标旨在会通
⑤要求学者破除现代知识的分割边界
⑥研究上的要求是专业分割的
A.①④②⑥③⑤ B.①⑤④②③⑥ C.⑥①④⑤②③ D.⑥①⑤③④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清正的文化品格虽然为世人所赞扬, ① ,是很困难的。
一是因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
在各种关系的牵制之下,影响了自我的判断与抉择。
二是因为人生在世, ② 。
欲望本无可厚非,但欲望多了往往被迷住心窍。
因此,只有坚守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