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389115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14KB
电大《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电大《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4电大《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1)
一、填空题:
1、教育法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2、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项基本知识的总和。
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三个层面。
3、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为人们确定的不同行为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授权性规范三种规范。
其中,授权性规范是指授权人们在法定条件下,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4、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件和单行条例、规章几种。
5、教育权包括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家庭教育权四种教育权。
其中,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育活动的权利。
6、受教育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二、选择题:
1、1957年,德国学者(C)撰写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A.高尔克
B.约翰逊
C.黑格尔
D.克莱因
2、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其中,纵向比较是对同一教育法或教育法律现象在(B)的特点进行比较。
A.不同发展方向
B.不同发展时期
C.不同发展领域
D.相同发展时期
3、《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属于(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4、(D)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教育法的渊源
B.教育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D.教育法的体系
5、我国(B)中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A.教育法
B.宪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6、国家教育权的分配,从横向上一般分为三种,下列哪一个不是其中之一?
(D)
A.教育立法权
B.教育行政权
C.教育司法权
D.教育执法权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法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
教育法是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存在依托,教育法学则为教育法提供学科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教育法学是法律科学的分支学科。
2、简述教育法的特性。
答:
教育法的特性是指由教育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和特定的内容所决定的不同于其他法律的个性特点。
如果将教育法作为法律整体的一部分而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它便具有一般法的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的特征。
如果将教育法作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教育法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是调整教育领域的社会关系。
3、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不同特点。
答:
(1)主体不同。
教育权的主体主要是以国家、机构或组织的身份存在的,受教育权主权是以公民的身份存在的;
(2)来源不同。
国家教育权是公民所赋予的,是一种权力,是不可以放弃和转让的,受教育权是来源于人的生命权,是由于人的存在而存在。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依法治教的现实意义。
参考观点:
依法治教是指国家机关以及有关机构依照国家关于教育的法法规来管理教育事业。
现实意义:
(1)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2)是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法律关系的日趋复杂化的必然要求。
适当结合我们东台有关学校的情况举例说明。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终身性原则的认识和理解。
(1)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为终身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谁都不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获得终身享用的知识,因此,必须不断学习补充能量;
(2)在现代科技、现代生产、现代社会条件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打破人的一生中仅限于青少年时期的正规学校教育,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这些教育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胎教、幼教、普教、高教、职教、成教和继续教育、回归教育,就业和生计教育、老年和闲暇教育等;
(3)《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终身教育原则。
如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等。
(适当举例)
3、试述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特点。
(1)受教育权向追求学习权发展;
(2)受教育权向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发展。
具体的弱势群体包括:
对女子受教育公的法律保障;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少年、青年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对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
五、案例分析:
能否将学生撵出教室
因为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原因把学生撵出教室、停他们课的事在中小学里时有发生,许多教师对这种做法似乎并不觉得何不妥。
下面就是发生在某市重点中学里的一件事。
一天,上课铃响过后,邵校长和往常一样,在教学大楼内巡视,当他走到一楼时,看见一个初一的男同学低着头,默不作声地站在教室门口。
“不去上课,怎么站在外边?
”,“不,是李老师让我出来的。
”“为什么?
”“因为我没完成作业。
”邵校长把这个学生带到了教务处,先是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随后又让他补上未完成的作业。
下课了,李老师来见邵校长,谈起没让学生进教室上课一事。
邵校长说:
“不准随便停学生的课,这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你怎么忘了?
”李老师笑了:
“校长,你讲得很对,我也知道不该这么做,但个别学生上课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如果不吓唬一下不行,所以我就在班上宣布了这条纪律,谁违反了谁出去,再说……”,“再说什么?
”,“这个学生是我亲戚的孩子,一来可用他教育其他学生,二来落下的功课晚上我可以给他补上。
”校长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
“你这种做法,听起来似乎有力理,实际上是错误的。
不管哪个学生,老师都无权停他的课。
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决不能采取与学校规定相背的做法,再说,这种做法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这个学生,你还是先把他安排到班里去。
”
你认为李老师和邵校长谁做得对?
请依法分析上述案例的侵权性质,对此我们应哪些思考?
答:
李 老师因男学生上课讲话、不按时完成作业而将其撵出教室是属于侮辱学生人格和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
《教师法》第八条中规定:
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将学生撵出教室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
《教育法》第二十四条中规定:
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尽管学生上课讲话,在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做得不够,但作为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是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
邵校长的做法很好,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权益,又对学生作出了适当的教育和纠正了 李 老师的违法行为。
有关的思考略,可以结合我们东台的学校情况进行阐述。
作业2
一、填空题:
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它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2、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
它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行为权、要求权、请求权。
3、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
4、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教育立法程序可分为法律方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分布四个步骤。
5、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法》规定: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6、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B)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A.校舍
B.学校
C.教学设施
D.教学成果
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法律事实的基本特征?
(D)
A.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的事实
B.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C.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D. 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3、下列机关中,(D)具有制定教育法律的权限。
A. 市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省人民政府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下列各项中,(D)是教育法的非正式解释。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学理解释
5、《学位条例》中规定:
“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我国学位又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D)。
A.9
B.10
C.11
D.12
6、(C)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新建学校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
A.教育督导
B.教学检查
C.合格评估
D.办学水平评估
三、简答题:
1、教育法律义务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
教育法律义务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应承担的某种责任。
表现形式有:
不作为、积极作为、接受国家强制等。
2、何谓公民的教育法制监督?
答:
公民的教育法制监督是教育法实施的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公民可以通过信访、舆论、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等方式对教育法的实施进行监督。
3、高等教育制度的性质和特征如何?
答:
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更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科学、技术及教育的最高发展水平。
特征:
(1)指导思想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又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入学资格、学业证书、学位和继续教育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4)办学经费来源是由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
四、论述题:
1、应如何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指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教师对学生具有直接作用的权利有: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教师对于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治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生对教师具有直接作用权利有: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对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权利。
(适当结合我们东台的学校情况举例说明)
2、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遵守教育法。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1)守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应尽的义务;
(2)遵守教育法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
适当我们东台的学校情况举例。
3、在义务教育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履行哪些义务?
学校应履行的义务有:
(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学校有通知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3)有对在校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以及对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授予学业证书的义务。
五、案例分析:
这五名学生该不该收
1990年8月,某校刚录取的高一新生中有五名男同学因初中时参与社会盗窃而被公安机关查获,案发后,这些学生都很害怕,有的想逃避,有的不敢承认犯罪事实,有的不敢揭发检举。
学校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同家长一道做学生的工作,动员他们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坦白交待问题,争取从宽处理。
学校还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调查案情。
因案发时这五个学生年龄都较小(均在十五六岁),犯罪情节不很严重,所以公安司法部门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建议学校允许这些学生继续回校学习。
对此,学校争议很大。
不同意他们回校学习的干部、教师的理由是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有劣绩,参与盗窃时也不是自己学校的学生,这个包袱不能背。
再说,他们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他们又是高中生,将其开除既不违反上级的有关规定,也不算过分,否则,以后对学校的荣誉影响很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规定:
学生中如有被刑事处分则年底该校将不能被评为文明单位)。
答:
该接收这五名学生入学。
《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和《教育法》第九条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受教育权首先是人应有的权利,其次是法定权利。
《教育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受教育者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有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况且,案例中的五名学生案发时年龄较小,犯罪情节也不很严重,公安司法机关部门对他们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建议学校允许这些学生继续回校学习。
因此,学校不应害怕影响学校的评先进问题而拒绝这五名学生入学而接受应有的教育。
作业3
一、填空题:
1、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以此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所取得的主体资格。
2、我国学校目前实行的内部领导体制主要有:
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教师资格的取得要件包括:
国籍要求、思想道德要求、业务要求、学历要求或资格考试要求。
4、教师职务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岗位的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5、学生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注册并由其记录学业档案的受教育者。
6、我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
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努力学习的义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
二、选择题:
1、我国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和审批两种程序性管理制度。
其中,审批制度一般包括审核、批准和(C)三个环节。
A.登记
B.注册
C.备案
D.测评
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法》中列举的学校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之一?
(D)
A.招生权
B.学籍管理权
C.教师聘任权
D.设施占有权
3、在《教师法》中,将教师身份明确表述为: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D)”,从而在法律上确定了教师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
A.工作人员
B.人类工程师
C.技术人员
D.专业人员
4、教师聘任制的运行是指教师聘任合同具体发生法律(B)的过程。
A.影响
B.效力
C.作用
D.功能
5、在《教育法》中,规定了学生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D)等合同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A.生命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人身权、财产权
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称的“严重不良行为”是指(D)的违法行为。
A.严重危害社会
B.严重危害社会,需要进行刑事处罚
C.需要进行刑事处罚
D.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进行刑事处罚
三、简答题:
1、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
(1)必须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必须有合格的教师;
(3)必须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必须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2、简述教师考核的基本内容。
答:
(1)政治思想;
(2)业务水平;
(3)工作态度;
(4)工作成就。
3、未成年学生犯罪的成因主要有哪些?
答:
(1)自身的原因。
如:
生性活泼好动、容易冲动、好奇心强、性的需求逐渐增加、需求与获得需求的方法矛盾等;
(2)学校教育的原因。
如:
重智轻德,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个别教师的素质较差、错误引导;辍学人数增加,使这些过早辍学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容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法制教育没有引起学校教育的足够重视等;
(3)社会的因素。
如:
家庭影响、传媒影响、不良交往等。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阐明你对学校应如何依法收费的看法。
(1)学校作业公益性组织,公民在依法实现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应按照所入学校的不同性质依照有关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
(2)根据我国现行关于学校收费的法规、政策文件的基本精神,国家举办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得收取学费,但可酌情收取杂费,杂费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非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适当收取学费。
(3)中小学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一般由省一级教育、物价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高等学校以及一部门部属、省属中等专业学校,一般由各中央主管部门或省一级教育、物价主管部门具体确定;幼儿园一般由县、市级教育、物价主管部门确定收费标准。
(4)学校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严格依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收费规定,确定具体的收费标准,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用,甚至把办学当作牟利的工具。
(5)学校应抽家长和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必要时还应分开所有收费的帐目,以便群众监督。
(适当我们东台的学校情况举例说明)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享有“管理学生权”的理解和认识。
管理学生权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具体是:
(1)教师有权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
(2)教师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给予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
(3)教师有权运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适当我们所处的学校情况举例说明)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非法手段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学校及其管理人员未经教师允许不得随意修改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成绩评价和操行评定。
3、请对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进行分析。
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其所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
主要体现在对就学的平等权保护以及对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侵犯的法律救济保护等方面。
就学的平等权体现在:
(1)对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纳他们入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将他们拒之校门之外;
(2)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对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的侵犯,实行法律救济制度,当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可以通过行政渠道或司法渠道获得救济。
(另外举例)
五、案例分析:
学校泄露隐私,造成学生精神分裂案
几年前,北京丰台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桩民事案件。
一位学生的母亲在起诉中称,儿子1990年就读于丰台某小学,1994年7月因考试分数低,未能升入中学,而后在该校留级。
为了能让孩子继续升学,母亲应学校要求到医院给孩子开了一张“中等智力低下的证明”,并向学校申请儿子年龄已大,不适宜留级,希望让他升入初中。
然而,她没有想到,这张证明给孩子带来了长达两年的精神伤害。
学校很快把这个秘密公之于众。
课上,个 别 老师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多次侮辱他是“弱智、白痴、大傻子”;课间,个别同学还轮流打他,让他喊自己是“大傻子”。
1998年2月6日 ,她的儿子被医生诊断患了精神分裂症。
她认为是学校的部分老师和学生长时间持续地对孩子打骂侮辱,才导致了这种可悲的结果。
为洗,她提出了巨额的赔偿要求。
答:
上述案例中,学校侵犯了学生人身权中的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和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同时,学校又侵犯了该学生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案例中,学校人个别教师当众多次侮辱该学生是“弱智、白痴、大傻仔”,这严重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权,由此而导致他患上精神分裂症,又是对他身心健康权的侵犯。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
“任何人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案例中,学校把学生的隐私公布于众,这是对他隐私权的严重侵犯。
《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案例中的学校以各种理由,企图剥夺该名学生接受适当的教育的权利,这也是对他受教育权的侵犯。
作业4
一、填空题:
1、学校人身保险属商业保险性质,根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双方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签订保险合同。
2、融资方式是指社会资金由盈余部门(资金供给者)向赤字部门(资金需求者)转移的形式、手段、途经和渠道。
根据融资过程中形成的产权关系,其可以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
3、归责是对法律责任的归结,它是一个复杂的责任判断过程,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责任时必须依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则,这就是归责原则。
根据各国立法现实状况,一般采取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4、法律责任的类型是指承担法律责任方式的类别。
根据违法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
5、法律救济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半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法学 电大 教育 法学 形成 考核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