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docx
- 文档编号:12374980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98KB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方法步骤
①设计实验记录表:
根据实验的流程,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②进行实验
a.被测实验材料:
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
b.酸碱变化所用试剂:
0.1mol/L的HCl模拟酸性条件;0.1mol/L的NaOH模拟碱性条件。
c.实验过程
Ⅰ.取25mL被测实验材料倒入50mL烧杯中,记录起始的pH。
Ⅱ.一次加一滴0.1mol/LHCl(或0.1mol/LNaOH),然后轻轻摇动,每加5滴测量一次pH,直至滴加30滴,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
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4)实验结论:
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
2.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①外因: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②内因:
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4)实例:
人体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1)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
/HPO
维持( )
(2)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
(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
(4)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答案
(1)×
(2)× (3)√ (4)×
关键点拨 “三要点”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1)内容:
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平衡,如渗透压、pH、温度等。
(2)实质: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3)基础:
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
根据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
1.该实验有误差吗?
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实验是有误差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
(1)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
(2)加入酸、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值等。
(3)肉眼分辨色度有误差。
(4)试剂配制的浓度或使用的量不准确。
(5)烧杯清洗不干净。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
提示 第一次为了避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了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3.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提示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当加入少量NaOH,NaH2PO4可以中和OH-;当加入少量HCl时,Na2HPO4可中和H+。
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4.尝试对肝匀浆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提示 生物实验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意义
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
人物
内容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
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现代观点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内环境稳态失调: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造成稳态破坏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的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2)将下列内环境稳态失调症与对应的症状连接起来。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图解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如温度过高、过低或pH过小、过大都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1)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
(2)内环境稳态只需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
(3)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4)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得病( )
(5)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
答案
(1)√
(2)× (3)× (4)× (5)×
教材P10“思考·讨论”
1.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提示 发高烧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导致人体酶失去活性,如果不及时降温会有生命危险。
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
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提示 大量出汗或腹泻会使血浆中无机盐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
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
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因为高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的稳态。
这说明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关键点拨
(1)稳态与疾病: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但发生疾病,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比如植物人的稳态是正常的。
(2)内环境稳态≠绝对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3.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为H2CO3/HCO
,其次还有H2PO
/HPO
等。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 )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酸或碱的量为纵坐标
答案 ABC
解析 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D项错误,A、B、C项正确。
2.(2020·四川成都模拟)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答案 B
解析 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细胞无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会使血浆pH降低,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NaHCO3,乳酸可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形成CO2和H2O,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答案 C
解析 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人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中暑均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4.(2020·河北石家庄模拟)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答案 B
解析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组成,不包括细胞内液,A项错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项正确;外界环境的变化一般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因为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并非恒定不变,D项错误。
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不定项)(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的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D.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一定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答案 AD
解析 任何稳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6.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D分别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B:
、C:
、D:
。
(2)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经过B的运输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该作用发生的场所有。
(3)正常人体内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如。
答案
(1)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2)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H2CO3/HCO
、HPO
/H2PO
解析
(1)由题图可知,B是血浆,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
(2)若①是淀粉,则②是葡萄糖,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HCO
、HPO
/H2PO
,可调节血浆pH,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一、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能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后,pH恒定不变
答案 D
解析 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时,pH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不明显;乙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无缓冲物质,在本实验中为空白对照,加入酸或碱时,pH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
B.血浆中乳酸过多时,乳酸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浆中Na2CO3过多时,Na2CO3会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人体大量喝水时血浆pH会明显上升
答案 D
解析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A项正确;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当血浆中乳酸过多时,乳酸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而当血浆中Na2CO3过多时,Na2CO3又会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出,B、C项正确;人体大量喝水时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上升,D项错误。
3.内环境稳态是一种( )
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的状态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4.(2020·安徽黄山模拟)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渗透压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平衡⑤CO2、O2平衡
A.③④⑤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5.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
C.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人到高原地区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
答案 C
解析 人体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时,人体通过调节,内环境仍然保持稳定,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时,超出了调节能力,稳态遭到破坏,代谢会发生紊乱。
6.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
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
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
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答案 D
解析 内环境稳态可维持体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处于较低水平;内环境稳态使体内各处pH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保持相同;内环境稳态保持体内渗透压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不变;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水肿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恒定不变,如人体血浆pH维持在7.35~7.45,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糖维持在3.9~6.1mmol/L等。
8.下列对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基质中pH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答案 A
解析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相对稳定,而线粒体基质在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
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
①内环境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物质 ②内环境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适宜的温度 ③内环境稳态可以为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提供适宜的pH ④内环境稳态可以使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10.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脏把代谢废物不断排出体外
D.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 D
解析 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A项不符合题意;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以维持机体的pH和能量需求的相对稳定,B项不符合题意;肾脏把代谢废物不断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C项不符合题意;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D项符合题意。
二、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1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依赖神经调节
B.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C.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健康人通过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变化
答案 ABC
解析 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环境变化超过此限度时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A、B、C正确。
12.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该病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该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内环境稳态产生影响。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所致
B.病毒的入侵一定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D.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 AD
13.下列关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答案 ABC
解析 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稳态遭到破坏后,机体的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会导致疾病发生;稳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与内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小于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
C.若出现组织水肿,则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增大或组织液渗透压减小造成的
D.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
答案 BC
解析 细胞与内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正确;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B错误;若出现组织水肿,则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减小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造成的,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D正确。
15.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pH变化与滴加滴数之间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滴加少量酸或碱时,pH基本不变。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滴加过量碱时,pH会升高,滴加过量酸时,pH会降低,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6.填写概念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填写概念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
①血糖浓度过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织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答案
(1)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前两空位置可换,后三空位置可换)
(2)①出现低血糖症状 ②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骼发育 (3)内环境 消化 循环 循环 泌尿 呼吸
解析
(1)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及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保障。
血糖浓度过低,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血钙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骼发育。
(3)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借助于内环境,参与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17.下图表示人体的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标号表示)。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 ]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增多。
(3)在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当肌肉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②中时,主要与其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作用。
机体对乳酸的这种处理,维持了内环境______________的相对稳定,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等。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不断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③ 组织液 (3)NaHCO3 pH (4)CO2 尿素 (5)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解析 题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分析可知:
①是组织细胞,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液,⑤是红细胞,A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
(1)图中②血浆和③组织液可以相互渗透,直接交换物质。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血浆渗透到③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量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
(3)肌肉产生的乳酸主要与血浆中的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4)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端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进入肝细胞内,经过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CO2、尿素等代谢废物,再经B端毛细血管汇入血浆中,所以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CO2、尿素等。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不断变化的原因是来自外界环境中的O2、CO2和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成分排放到内环境,引起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的变化。
18.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为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盐酸,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请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__作用。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 必修 内环境 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