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与组织材料.docx
- 文档编号:12373955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59.50KB
选材与组织材料.docx
《选材与组织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材与组织材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材与组织材料
选材与组织材料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
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取好的材料,才能满足表现主题的需要。
选材
(一)什么是选材:
1、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
2、对于一篇好作文来说,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
(二)材料的来源
1、直接生活经历: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学校、家庭、社会的人和事、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
2、间接生活经历:
听来的故事,书上读到的故事。
如:
爸爸讲在外面打工的故事……这些生活经历都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时,应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剪裁,才能
用到文章中去。
就是用进去以后,还要仔细修改,才能写成一篇好作文。
我们以考试作文为例,分析一下这个题目可以选择哪些材料:
你献出的爱亲人、朋友、异性、陌生人、身边的其它事物(大自然、动物、你感受的爱植物……)你企盼的爱理解、宽容、尊重……你追求的爱和平、幸福、美满……
(三)怎样选材才能选出“有新意”:
1、紧扣主旨
主旨是选材的依据。
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区分主次,确定取舍。
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
只有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文章才能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2、力求新颖
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
材料要新,但不一定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它也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
诸如日常生活中新人新事新风貌,只要它有动人的“闪光点”,也能感染读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发现和挖掘生活中这些新的东西,就要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能认出新东西的“慧眼”,也就是能不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美。
事实上,普通的闪光之处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
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
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
如中考作文以“美景”为话题,某考生在题为《扮靓母亲河》中的选材就是范例。
文章先写了五年前的母亲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没有鱼虾,周围的树木不能生长。
慢慢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地筹集资金整治母亲河,三年后,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
作者关注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所选材料鲜活,新颖,有特
色,得分自然很高。
4、调动积累。
考场作文一般只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与他人交往的经验的记忆中提取有关材料。
这要求要善于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迅速调动自己的相关生活积累,由此及彼、由虚及实、由点到
面地展开联想,使记忆库中的材料闪电似地复苏并纷至沓来,从中捕捉到与文章中心联系紧密而又能够索取的鲜活材料。
5、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
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
但是,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
“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艺术加工。
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
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考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
……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
”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6、选材要灵活审视。
考场作文审视材料,要在某个明确的题旨或中心的驱使下,讲求必要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一要有所侧重,突现材料某一侧面的特征;二要变换视角,领略材料不同侧面的风采;三要多层次审视,由粗到细、由表入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把握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总之,选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为表现中心服务。
材料加工
一、抓住情感的触发点
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
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
例:
妈妈,选择你,其实是选择了一位心灵的导航者。
当我困惑,当我委屈,当我得意忘形,当我灰心丧气,你会告诉我,用你那才过四十便被粉笔染白的双鬓掩映下的永远年轻的激情,用你获得的足迹到每一处土地的敬爱,用你在亲人短暂相聚时那深情的泪与笑,用你在离婚时对爸爸那丰厚的财产赠予的拒绝……用这一切来告诉我: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
应该怎样地去流泪与欢笑!
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泪眼朦胧。
他们同样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
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里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
“一双,两双,三双……”
二、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
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
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
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我红着脸低下了头,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
“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并且把握好时机,就像这把牌一样,关键不是牌的好坏,而是要相信自己并能把握住机会。
”
是呀!
人的一生不正像一把扑克吗?
不可能次次来好牌,但只要自信,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这时,我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心情非常愉快。
——得到启示,感觉真好。
发现
曾几何时,我讨厌篮球。
我不知道那些视篮球如命的人脑子出了什么问题。
我不知道所有的男孩子视不懂篮球为异类的原因。
我更不知道人们说乔丹是“穿球鞋的上帝”是不是荒诞玩笑。
——总之,篮球世界太疯狂。
我惊讶于平常最容易脸红的女孩子说起NBA时会比白岩松更口若悬河。
我诧异于周围人听说我讨厌篮球群起而攻之的义愤填膺。
我确实惊讶,但我不想了解——因为我确信自己已远离时尚。
突然有一个周日的上午,遥控器在迅速切换中被一个画面紧紧吸住:
一个黑大头儿正拔步疾飞。
猛然间,腾空而起,意欲灌一篮球入筐。
接着,大汉用长臂抓球弯向胯下,另一臂从身后接球扣入篮筐,掷地有声,气贯长虹,顿时全场雀跃。
——如此一气呵成,如此完美。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游戏”便是篮球的一部分。
我知道了什么是全明星赛,什么是季后赛,什么是篮球规则,无意间,我发现自己已经发现了NBA——一个魅力世界。
后来,我开始明白了,身边的人们钟情的或许就是他们张扬的个性,放达的个性。
而这份个性的后面写下的是自信!
快速移动的步子,流动着一种年轻的自豪,运动的快感。
如果说足球的魅力在于对未知的艰苦求索,那么篮球的享受便在于有目标地实现自我。
我再一次告诉自己发现了一个我不曾注意却始终光辉的自信世界——NBA。
于是,我坚定了对这项运动的理解:
自信——自信地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拼搏!
三、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
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
猛士啊,也许你就是那只涅磐的火凤凰。
——题记
我是汨罗江畔的一棵树,一棵很普通的树。
我不懂人类心中隐藏着的爱国心是什么。
我无法寻找答案,只得痴痴地望着滔滔江水。
但有这么一天,一个温文儒雅的学士落魄到汨罗江。
他衣衫褴褛、发髻零乱、疲惫不堪。
他发现了我,发现了我这棵汨罗江畔唯一的树。
树啊,为什么只有你面对着滔滔江水?
你也不怕吗?
对,不要怕。
尽管浪很大,但是他们也不会把你吓怕。
我不解地发出“沙沙”声。
我为了祖国,我又何惧子兰?
何惧郑袖?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我怜悯地发出“沙沙”声。
你在笑我傻吗?
如果我的这份傻可以使王回心转意,可以除去肮脏的贵族,可以使楚国免遭此劫,我宁愿傻下去!
我叹息地发出“沙沙”声。
风啊,你吹吧,如果你能吹走一切污秽,你就使劲地吹吧!
树啊,你呻吟吧,如果你的呻吟可以使他们回心转意,你就大声地呻吟吧!
我感动地发出“沙沙”声。
可是你不论怎么吹,也吹不掉眼前的比铁还沉重的黑暗;你不论如何呻吟,也不能使他们回心转意!
我无奈地发出“沙沙”声。
可是你们不懂,不懂羊入虎口啊。
为什么没人信我!
我愤怒地发出“沙沙”声。
我宁愿葬身于鱼腹之中,也不愿苟活于世!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他长叹一声,纵身跳入汹涌的江水中。
一刹间,雷霆大作,风涌云起,江水翻腾。
我感到一个不羁的灵魂在升腾,我感到一只眩目的火凤凰在天空中愤怒地鸣叫。
我终于明白了,这唯一能使天地动容的精神,就是爱。
这是一种多么惨烈的爱,宁愿弃之生命来爱,放弃一切来爱!
沧海倒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勇士。
时间可以洗去旧尘,但您——勇士的光辉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暴,
五百年来的眼泪沐漓如烛,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去的污浊,
浇不尽的情炎,
荡不尽的羞辱,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后记
四、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没有什么见到,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大量存在的。
如很多同学写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作文,“非典”中有关对白衣天使赞美的文章,对当前腐败问题讽刺的文章等等。
取个名字
不要被世俗的尘嚣蒙住你的眼睛,让我们打开心灵的霓虹,固守心泵一脉纯。
——题记
一个氤氲着浓浓的烟气的会议室里,主编与几个编委手里各拿着一本薄薄的未成形的书。
“取个名字。
”主编弹了两下手里的烟。
“我看,就叫《考神》吧!
”一个编委眼睛也不抬的说。
“取个名字。
”显然,主编不同意。
一个大胡子编委吸了两口烟:
“这本书是中考辅导,应该有‘重高’两个字,叫它《考神引你入重高》,行吗?
”
“取个名字!
”主编再次重复了这句话,他看起来已有点不耐烦。
一段时间的寂静,大家似乎都没了辙。
趁这个间隙,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会议室。
墙上挂着花花绿绿的锦旗、奖状,和几张社长与来视察的市长、市委书记的合影。
橱窗内摆放了三只奖杯,是历届的市优胜出版社。
会议桌是红木的,屋顶上挂的是水晶灯,典型的欧式贵族风格。
再看那些编委,个个西装革履,看起来都像挺有学识的人。
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出版社。
……地上的烟头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浑浊。
“取个名字!
”主编终于打破了沉寂。
“这样吧!
”一个沉默了许久的封面设计师发话了,“在封面上画一架梯子,在梯子的最顶端放一座大门,大门上写上‘重高’两个字。
一只牛头鸡身的动物——我们将它命名为‘考神’,它正在沿着梯子向上攀。
书名叫《考神为您打开重高的大门》,怎么样?
”那人说完,双手往胸前一交叉,靠向椅背,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好吧!
就这样定了!
”主编将最后一个烟头往地上一甩,如释重负。
会后,清洁工来收拾残局,拿起一本他们落下的册子,惊奇地说:
“咦?
这不是97年版的《中考试题精编》吗?
唉,这帮骗钱的混球!
”
后记:
现实生活中,诚信似乎成了埋在地下不被人发现的石头,许多人在闪烁的霓虹灯下迷失了方向,他们纸迷金碎,选择了放弃诚信,遨游于没有诚信的海洋中。
但是在我们看来,诚信是那个敢于说皇上没穿衣服的孩子的勇气,诚信是那位举贤时外不避仇,内不避亲的祁黄羊的大公无私。
诚信是金,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无论经历过千百年,依然明亮耀眼!
五,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
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例题一:
人生难免有离别。
离别是一种难舍的情绪,总是那样令人伤感、令人回味。
请你以《送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材料:
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
立意:
表现妈妈对我的关心。
2、材料:
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到远方去,我到车站送他。
立意:
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3、材料:
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
立意:
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4、材料:
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送了我一段又一段路。
立意:
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例题二:
下列哪些材料能表现“母爱”这个主题?
1、我在学校长疮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
“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
“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例题三
以“根”为话题(多角度构思立意)
[角度一]根须与树干、枝叶的关系:
【构思]根须埋身地下,默默地为茎、叶、花、果提供养分。
据此,盛赞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
[立意]描绘供养大树的根须,赞颂默默的奉献精神。
[角度二]须根、侧根与主根的关系
[构思]根须能抓住大地,擎住枝繁叶茂的大树。
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那众多的侧根和无数的须根都紧紧围绕着主根,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宠大的根的网络。
据此,挥宏议论,阐发我们国家要强大,民族要振兴,十三亿人民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创“四化”宏图的道理。
[立意]描绘盘根错节的根须,赞颂团结向心精神。
[角度三]根须的力量成因:
[构思]根须之所以强大有力,擎起参天大树,还由于它不断地向地的深层进军,根子深则树干直、枝叶茂。
据此,我们可以领悟:
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支撑起社会主义的大厦,必须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角度四]根须的生命需求:
[构思]根须要繁茂,要粗壮结实,要获取充足的养料和水份,必须向纵深延展,钻土破石,不畏艰难。
这种“钻劲”和“挤劲”,这种“拼命”精神,不正是我们搞好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吗?
[立意]描绘穿土破石的根须,赞颂“钻劲”、“挤劲”和“拼劲”
[角度五]根须对土地的依赖:
[构思]根须由于吮吸了大地母亲的“乳汁”才变得粗壮、结实,才能承担支撑大树的重任。
据此,阐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哺育的道理,抒写热爱和忠于祖国人民的深情。
[立意]描绘依赖大地的根须,抒写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
[角度六]根须对土地的奉献:
[构思]土地的最大悲哀在于流失和干裂。
而根须伸出了无数的坚强手臂,抓住泥土,保住水分,紧紧拥抱和护卫着大地“母亲”。
根须不就是大地的忠实的儿子吗?
据此,可以讴歌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深沉的爱国主义事迹和情操。
[立意]描绘保护大地的根须,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崇高情操。
[角度七]树叶与根须的关系:
[构思]根须好比祖国,海外游子好比树叶,落叶要归根。
无数海外侨胞,他们热爱祖国,眷恋故乡,日夜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据此,可以抒写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
[立意]描绘落叶归根,抒写天涯游子的爱国情怀。
例题四:
桥
桥有形的桥:
水上桥、独木桥、石拱桥、长江大桥、陆地桥(立交桥)等。
无形的桥:
心灵之桥、友谊之桥、理解之桥、成功之桥。
读书
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考题解析
第一题:
这道题有一段启发性的引言,并非话题作文的话题。
当然,引言和题目中的“我们”是十分重要的,不是仅仅写“我”的活动,而是“我”参与其中的集体活动。
活动的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没有限制。
因此,只要是表现我们中学生积极向上,具有青春特点的活动都可以写。
比如学校的文艺体育活动、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等等皆可入文。
“初升的太阳”当然是有理想与气魄的闪光的东西,因而文章应该是大气的。
这个题目极容易触发文思,很能够激发情感,其中可以刻画具有新思想风貌的人物,描写热烈而激动的场面,抒发对自然和社会赞美之情,当代初中学生的感受,对祖国的责任,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友谊,以至对国际交往的种种认识,都可以放开来写。
语言可以朴实纯真为基调,也不妨浓墨重彩,庄重、活泼,以至浪漫、幽默,都可动人,但切忌大话空话,感情浮夸。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
“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热情奔放”这些词都一直被用来形容我们。
我们就像那初升的太阳,永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只要有我们在,
就会有一片生机。
初三了,毕业了,也同样意味着同窗三年的同学要分别了,大家都很舍不得,大家都想为初三留下点纪念。
在写同学录时,小K的“狗吠猫散图”以其搞笑的风格,简单明了的构图,传遍“太江南北”,好评不断。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活泼开朗。
尽管写了同学录.但我们却觉得还少了些什么。
大概是热血沸腾,活力四射的感觉吧。
于是我们决定举行一场“S校初三德比友谊赛”。
尽管美其名曰是友谊赛,但大家都虎视耽耽地把目标锁定为冠军奖杯。
大家都想为初三再添一笔灿烂。
比赛时,队员们抱着只要进球不要命的宗旨,拼了命地把足球
往对方半场“踹”,年少轻狂,年轻气盛啊。
在场边,大家也没有闲
着,在那儿比试“吼功”。
夫战,勇气也。
我们女生扯着嗓子直喊“加油”,真希望自己练过“狮吼功”呀!
热闹的还在后面呢。
无论裁判有多公正,只要一做出对我们不利的判罚,无论裁判与我们交情有多深,我们立马翻脸不认人,一律开“骂”。
你可以感觉得到整个操场都弥漫着青春的味道。
其实,青春就是该有这样的冲劲和冲动才名符其实。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可以轻狂的岁月。
十五岁的我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青春的光芒,活力的光芒。
在我们的身上可以找到活力与热情,活泼与开朗,只要青春有的,我们都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十五岁的我们就像初升的太阳,永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前程一片光明,我们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
我们是谁?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点评: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
考生用诗化语言,写出了中学生的虎虎生气。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仿佛青春的宣言令正处于青春期的学子充满向往。
文章选取典型的校园生活片段着力表现初中生活的多姿多彩,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
精彩的初三德比足球友谊赛进一步把情感推向了高潮。
主体部分语言幽默诙谐,充满着时代气息,与全文的感情基调融为一体。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感情激越,语言精美。
感情真挚,文采飞扬是这篇满分作文的最大亮点。
第二题:
以“我”为立足点作文。
这道题规定了“我”的立足点和观察范围。
可以写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写视线所及的某个地方引起的回忆、向往和内心的波澜等。
大千世界都可以写。
因而,在一定的场合你观察同学、老师、亲人或者都市一角,农村一墟,山山水水,写人纪事,写场面,写风景,描写抒情都可有作为。
当然也可以将视线伸向某个领域。
你也许关注到经济领域,比如对广告、股市、保险、消费,作一番观察思考;你也许关心文化领域,比如对影视、歌舞、文学作品,作一番欣赏评价;你也许关心科学技术,比如天文、地理、新学科、新发现,以至诺贝奖的现状,都可以收入你的视野。
可见这个作文题包罗万象,只要在“我的视线”中,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度――表现“我”的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我”的语言所能运用的程度。
因而,这是一个容易写而且可写随心所欲、纵笔驰骋写得好的题目。
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有正义也会有邪恶,可有歌颂也可有贬斥。
但文章一定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
我的视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对眼睛的赞美,视线常常是我自己的,但我的视线是否明亮,是否明白呢?
雾里看花,水里望月,生活常常是这样模糊,怎么才能还我一双慧眼呢?
古时楚汉之争是历史的传奇,悠悠数千年被人们历代传诵。
楚王项羽的气概悲壮千古,虞姬的娴雅美貌举世无双,但他们败了,败在区区刘邦手下。
我悲愤了,看着项羽骑着骏马在江边呐喊,看着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而誓死不肯过江东,看着温柔的虞姬陪项羽度过四面楚歌的夜晚而自杀在马背上,江水疯狂地翻滚着,我嘲那金陵之君不过是无耻小儿。
我的视线追随着项羽,爱憎是多么的明显。
可是刘邦是赢者,是他,建立起了大汉的壮丽江山;是他,派卫青挥舞着旗子走向沙漠;是他,创造了中华大地的基业,引领了大汉四百多年的辉煌。
大风起兮云飞扬。
这种胜利的凯歌是刘邦的高呼,是他胜利的号角,历史郑重地告诉着人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事实。
开始时我的视线是模糊的,我模糊刘邦的伟业,模糊了项羽的自负。
跳出爱情,才能给我一双公正的眼睛,给我明亮的视线。
视线总是需要调整的,怎样去看做到了,还要明白应该去看什么。
我常常会有灰色的心情,总是烦躁,我找不到原因。
偶尔看见一个小小的心理实验,决定试一试。
拿来一张折纸,中间点一个黑点,你会看见什么?
我的答案与许多人一样,有一个黑点。
安南的启蒙老师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大的一张白纸你没有看见,却只盯在一个黑点上呢?
接着,他又拿了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看到了一个白点。
生活正是如此,当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黑点,我的视线不能聚集在黑点上,应该去看到外面大片的白色。
而当外面都是黑色,就更要乐观一些去专注那白色。
只有这样,生活中才永远是白色。
去观察白色,我的生活从此不同,而不同的视线会有不同的心理,关键在于你会不会调整自己的视线。
生活,我跳出爱憎,聚焦白色让我的视线更明白。
点评:
小小的眼睛,大大的世界,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或事,但我们应用怎样的方式去关注呢?
本文的小作者就此作了一番理性的思考并得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认识,刘邦项羽孰是孰非,“跳出爱憎,才能给我一双公正的眼睛”,白纸黑点谁主谁次,积极乐观才是良好的人生态度。
客观公正的辩证思维,“聚焦白色”的认识方式,这是小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认识,但我想这对我们每一个人如何面对生活都会有所启示吧?
【新题导练】
文题一:
童心依旧
童心最真诚,最纯洁,最可爱。
作为已走进青春花季的中学生,未泯的童心常常演绎出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
请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点拨]从题目来看,此题较宜于写记叙文和散文。
在选材上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①选材要契合题旨。
文中有“依旧”二字,它不是对童年生活的简单追忆,而是“我”或“我们”虽已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材 组织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