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整理.docx
- 文档编号:12364512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53.29KB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整理.docx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整理
考试要求
a——了解:
再认或记忆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或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b——理解:
对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区分,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对技术现象进行解释。
c——应用:
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技术的价值
(一)技术对人类的价值(a)
1、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同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又能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2、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人类往往依靠技术保护自己,技术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手段和工具。
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自己的身体器官,拓展了生活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利用、保护、改造自然的能力。
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发生改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二)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的影响(a)
1、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2、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技术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人类依靠技术得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人类依靠技术使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成为肯能,从而实现了自然为人所用的目的。
2、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而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第二节技术的性质
(一)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b)
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重要的技术发明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二)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两面性、综合性、专利性(a)
1、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的成果。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2、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能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技术的实用性被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甚至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则会违背技术的本义。
在技术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应避免急功近利、使用不当等情况的发生,始终坚持技术造福人类的信念。
3、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三)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b)
1概念不同: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试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任务不同: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侧重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更多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3验证方式不同: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四)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凝结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
专利所有权人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知识产权中的专利权不能自动获得,对于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技术,必须履行《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申请手续。
技术专利申请的步骤:
提交申请、受理、初审、申请公布、实质审查、授权阶段
第三节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设计的内涵(b)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了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及融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设计。
技术设计侧重于:
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
艺术设计侧重于:
美观、欣赏、审美、色彩、造型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推动技术的发展重要驱动力,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技术是设计的平台和基础,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第二节设计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的含义(b)
人机关系:
人们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产生的相互关系,当人处于某一环境时,体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
除了及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b)
设计中需要考虑人机关系,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目标,以使设计的产品符合为人、宜人的理念。
高效:
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整体,合理或最优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机所处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失重等)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健康:
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舒适:
人在使用和操作产品的过程中,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在人正常的肢体范围之内,使人不致过早产生疲劳。
还包括心理上的舒适感觉。
安全:
在操作和使用物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c)
首先,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考虑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还要处理好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等各方面的关系。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设计参照的标准时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2.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人们在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和人的心理需求:
产品的色彩、材质等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
4.信息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及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
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给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选定了信息传递类型后,还要注意设计好信息源。
信息源的布置应符合安全、明确、快速定位的要求,并且要考虑操作流程、重要性、使用频率等。
第三节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的重要性(b)
技术试验:
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
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不仅是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技术试验也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至最低。
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优选试验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模拟试验法:
通过在现行使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还可以通过缩小(放大)比例来模拟所设计的现场效果。
虚拟试验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
强化试验法:
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移植试验法:
在相互具有差异的食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
简单技术试验的设计与实施(c)
技术试验的实施包括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报告是技术试验工作完成后应当形成的成果,其项目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在技术设计活动中,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
第三章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和评价
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的一般过程(a)
1、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它从问题出发,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
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与明确需要解决和值得解决的问题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2、制定设计方案
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设计所需的信息,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归纳与分析,挖掘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大胆提出各种设计想法,并依据一定条件对各种想法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这是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
制定方案的步骤:
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
一般地包括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要明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我们还必须进行各种测试、评估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型。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是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为了优化设计方案,既要分析测试和评估的具体记录,也要重视对公众意见的调查,以明确改进的方向。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为掌握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方法,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
设计过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a)
设计过程必须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再大胆提出设计想法,进行筛选,并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中的创新(b)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一个产品如果没有任何新意,就容易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设计因创新而魅力四射。
第二节设计的一般原则
设计的一般原则(b)
1、创新原则
创新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个性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
在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从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考虑改进和突破。
2、实用原则
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设计的产品为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
它包括物理功能(产品的性能、构造、效率精度和可靠性等)、生理功能(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宜人性等)、心理功能(产品的造型、色彩、机理和装饰诸要素给人以愉悦感等)和社会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价值、爱好、兴趣或社会地位等)。
产品的实用性是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随人群的改变而改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3、经济原则
设计中的经济原则是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所谓最低的费用,是指产品在得到最优良的设计实现最佳的功能的同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成本的总量最低。
4、美观原则
产品外观的美是通过对产品的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的设计组合来表达,通过各个元素组合,表现产品不同的设计特点。
产品设计中的美观原则是多元的,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5、道德原则
产品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遵循道德伦理、保护知识产权、负起社会责任等。
产品设计应始终坚持为人服务的宗旨,不能出于某种不道德的目的。
6、技术规范原则
技术规范是有关开发生产技术的知识、领域、方法和规定的综合。
技术规范有强制性标准,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人类的长远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平衡等可持续发展因素。
设计一般原则的相互关系(b)
设计是一项综合活动,其一般原则对设计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各种原则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产品设计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这些原则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它们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节设计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设计过程中的评价(b)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要主要把握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以及阶段性成果的质量。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有着丰富的内容。
如设计过程是否完备,分工是否合理,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形成的中间成果(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全过程是否有质量控制和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寓于设计的全过程。
产品的评价(b)
最终产品的评价有两个依据:
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
由于对最终产品的评价是对设计成果的总评价,需从多方面把握评价内容。
对不同的产品,评级的内容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评价报告的撰写与分析(c)
根据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写出评价总结和报告。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一节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的重要性(a)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进度与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产生有以下情况,一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二由别人给出的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三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c)
观察日常生活(有意识观察和无意识观察)、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询问法)、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c)
通过对文献信息、网络信息、媒体信息的收集、检索和分析,往往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询问访谈等方式进行的收集,有时也会有惊人的发现。
第二节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的重要性(a)
明确问题需从问题表述本身、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方面考虑。
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c)
问题价值的判断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
②迄今为止,该问题是否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③在你的调查范围里,该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在更广的范围内,这个问题是否有意义?
④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⑤现有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发展以后呢?
⑥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
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除了需要进行一些主观的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研究手段(如收集信息、调查分析等)来进行。
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又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设计要求、标准和限制(c)
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
一方面,不同设计对象由不同的特点,其功能、大小、安全、外观、耐用性等方面的设计标准不同;另一方面,设计对象还将可能受到成本、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客观条件看,问题的解决或设计的过程中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空间等支撑,而这些资源也都是有限的。
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c)
设计计划可以更好保证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设计计划可以通过工作程序的排列、时间进度计划表和设计计划书等形式表达。
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
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c)
设计任何产品都应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方面。
产品本身是一个整体,包括功能、造型、材料、工艺等。
产品一方面是为人服务的,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安全;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必然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设计时应考虑保护环境以及产品的环境适应性。
对于设计对象本身,我们还必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分析。
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a)
方案的构思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案构思的基本方法:
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
设计方案的制定(c)
在方案的构思阶段,我们要在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基础上,根据整个技术设计的要求,对方案进行设计分析,通过严谨的构思将设计方案呈现出来。
在具有多个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权衡,形成最终方案。
材料和标准件的选择(b)
标准件:
经过优化、简化、统一并有标准代号的零件和部件。
例如:
紧固件、连接件、密封件、滚动轴承、螺孔等。
对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权衡(c)
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后,我们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抓住设计的核心与关键是权衡设计方案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第一节设计表现图
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a)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技术活动的丰富性使得技术语言具有多样性。
技术语言具有言简意赅和通俗直观等特征。
不同的技术语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范围,具有不同的功用。
口头语言:
进行交流最常见的方式。
适用于面对面的、规范要求并不过于严格的场面,特点是简洁、方便。
文本、图表(表格、效果图、草图):
相对比较正式,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交流,特点是较为规范,可以反复查阅、核对。
同草图、效果图等呈现设计的构思方案并激发灵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技术图样:
采用规范形式将设计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使设计表达更具直观性、效率性、准确性和永久性。
在呈现较复杂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陈述时比较合适。
计算机演示、网络语言:
形象、生动,其中网页形式还具有交流时间灵活、开放性等特点。
简单的草图(c)
草图能迅速步骤和记录设计者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表达设计创意。
草图分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构思草图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设计想法的记录,它以具体图形的形式记录和描述设计者头脑中的诸多想法。
设计草图是经过设计者整理、选择、修改和完善的草图。
它是一种正式的草图方案,是从构思草图中挑选出来的,可以继续深入的、可行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对细节完善得到的。
透视效果图的识读(a)
与草图相比,效果图更能真实地表现产品的式样、材质和空间效果等,在识读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在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
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a)
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位结构特征的图形。
平面结构体的正等轴测图可根据形体的长、宽、高等三个方向上的基本尺寸绘制完成。
在正等轴测图上表上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坐标轴之间的夹角是120°
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
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a)
正投影法是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投影的方法。
简单形体的三视图(c)
三视图是采用三个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建立一个三投影体系,再以正投影法将物体同时向三个投影面投影,从而得到的图像。
主视图是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了物体的主要形状;俯视图是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左视图是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有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
为了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制三视图,三个投影视图必须展开在同一平面上。
展开后,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由视图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形体的尺寸标注
形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形状和结构关系,形体各结构块的真实大小和相对位置,必须由尺寸来确定。
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正确(符合国家标准)、完整(不遗漏、不重复)、清晰、合理。
尺寸要素:
①尺寸界线。
用细实线绘制,有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做尺寸界线。
②尺寸线。
用细实线绘制,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其他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
一般用箭头作为终端。
③尺寸数字。
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图样上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注写单位,否则必须注明。
线性尺寸的尺寸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上方或中断处,水平方向尺寸字头向上,垂直方向尺寸数字写在尺寸线的左侧且字头向左。
标注直径尺寸是用符号Φ,标注半径尺寸是用符号R.
标注形体的尺寸时,同一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
一般的机械加工图(a)
机械加工图是工程图的一种,是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是完成产品机械加工的主要依据。
通常由三视图以及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栏和文字说明组成。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一节模型
模型及其功能(a)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具有成本低、便于修改等优点,设计者一般通过模型来呈现产品的设计方案。
模型使设计对象具体化,可以形象地表达所设计产品的比例、尺寸、线性、色彩、材质以及每一个构成面。
在设计过程中,模型可以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的功能,设计一件较复杂的产品,必须通过模型制作,才能投入使用。
第二节工艺
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a)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计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因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艺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和表面处理工艺。
木工常用工具和设备:
锯子、锉刀、刨子、凿子、斧头、羊角锤、卷尺、铅笔、墨斗、木工凿子、木工角尺
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a)
金属材料的加工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内螺纹和套外螺纹等过程,从而使工件达到设计要求的几何形状、大小尺寸和光面平整度。
划线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和基准线。
划线的一般步骤:
划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
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划线工具:
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
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2种加工方法(c)
锯割:
对于金属材料,通常用锯割的方式进行割断,手锯是人工锯割常用的工具。
手锯是在向前推进时进行切削的,所以安装锯条时要保证齿尖向前的方向。
在把锯条安装到锯弓上时,要求做到锯条紧贴销钉,锯齿向前。
旋紧翼型螺母,使锯条平直、绷紧并有弹性。
锯割时,站在台虎钳稍左侧,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距离约等于右前臂的长度。
手握锯弓要舒展自然,右手握住手柄向前施加压力,左手轻扶在弓架前端,稍加压力。
起锯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 技术 设计 知识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