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35945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38.32KB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性格即命运”,这是舶来品。
人的性格如何,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但命运并不全然与性格相关。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
所以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
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只有性格相近的人。
就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上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
这“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因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全一致。
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
性格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
更有许多交际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
所以,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即使在长期的人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
人的性格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绝不是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标准”性格。
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而不似他人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
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
“世俗标准”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但对大众具有亲和力。
虽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但却适合做领导。
因为他会让人们觉得很舒服,至于他心里怎么想,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或者挖苦、打击、讽刺他人,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这种人只能是“孤家寡人”。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
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而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我便伐你做门槛》)
1.下列关于“性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格即命运”是从国外传入的意识,但作者认为性格未必决定人的命运,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B.性格在本质上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就像世上本无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C.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它的构成是这个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作为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坏是不能用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性格对人的影响比品质的真实更大,因为人们在评价他人时,更看重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等给人的感觉。
B.因为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在短期的人际交往中,个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C.性格的人际魅力在于与众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不是伪装、压抑后的“标准”性格,而是真实的有个人特色的性格。
D.“世俗标准”的性格虽然没有个人魅力,却具有大众亲和力。
有这种性格的人更适合做领导,而不是英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初次见而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害他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同时也决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是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
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
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
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
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
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
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
改封彭城县公。
未几,检校大理少卿。
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
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
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十一年,复授大理卿。
太宗尝问之曰:
“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德威奏言:
“诚在主上,不由臣下。
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
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判:
授予
B.妻以平寿县主妻:
妻子
C.诚在主上诚:
确实
D.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寻:
不久
5.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
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出现了“宁失不经”的局面。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宗尝问之曰:
“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4分)
(2)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吴题山石榴花①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注释】山石榴花即杜鹃花。
8.这首诗表现了山石榴花的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5分)
9.作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山石榴花的特点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要求人们别做庸人,在淡红的血色与微漠的悲哀中暂得偷生,要做“,,。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17分)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
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
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
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钞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
他婉拒钱的约稿:
“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
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
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
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
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
“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
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
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
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
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
“……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
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
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
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
1927年,钱玄同年届40时,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
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
钱玄同一生恃才傲物、狂放不羁。
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
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
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
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
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
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
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