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教案高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235529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4.69KB
《行政管理学》教案高教版.docx
《《行政管理学》教案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教案高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管理学》教案高教版
《行政管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一、行政的涵义
其英文名称为PublicAdministration或简称Administration,来自拉丁文的Administratre。
国内外学者对行政涵义的解释和分析
1、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看:
(法国)孟德斯鸠:
立法、行政、司法
2、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及不同功能的角度
古德诺美国《政治与行政》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两分法
3、从管理功能的角度
(美国)怀特《行政学导论》:
行政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时,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
(美国)费富纳《行政学》:
行政就是由一些人的协调的努力,使政府的工作得以做成。
4、从综合的角度,全面概述行政
(台湾)吴挽澜《行政学新论》:
行政是化政令为具体行为的一种过程。
5、科学理解行政的含义
1行政与国家:
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客体是国家事务,基础是国家权力。
2行政与管理:
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各种事务所进行的管理。
3行政与法律:
凭借国家法定权利,依法管理国家事务。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政府内部事务管理,完善国家组织,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综合性。
2、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现象,它是研究行政现象和行政过程内在的本质联系的科学。
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美国)怀特《行政学导论》:
1、行政管理的权力主体:
这是一个从权力到职能到组织到领导的有机系统。
2、行政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包括行政决策、人事行政、财务行政、机关行政、行政监督等主要环节。
3、行政效率和行政改革:
提高效率是出发点和归宿,推行行政改革是途径。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行政管理学的产生
1、起源于美国,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2、作为一个行政管理学的概念,“行政学”一词一般认为始见于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1887年)一文。
该文被认为标志着行政学的发端。
3、怀特(美国)《行政学导论》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二、行政管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科学管理时期。
行政管理学的形成阶段,深受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
第二,行为科学时期。
行为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1、霍桑实验
2、巴纳德
第一,运用社会系统的观点推进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
第二,非正式组织理论。
非正式组织是没有结构的、不定型的、往往也不能自觉地认识到共同目的的,而是在共同工作中形成的一定的态度、习惯和规范。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起着三种作用:
从事正式组织难以或者不宜沟通的信息和意见。
通过对协作意愿的调节,维持正式组织内部的团结。
可以避免正式的控制,维持个人品德、个人自尊和独立选择。
可以增强组织功能和使组织更有效率。
第三,权威接受论。
第四,组织平衡理论。
贡献和满足
3、西蒙
最突出的贡献是把决策的概念引入行政管理。
第三,现代化管理时期或管理科学时期
新公共行政学提出,要把出色的政府管理与追求社会公平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的基本原理,作为行政活动的一项基本准则。
新公共行政学的责任推动旨在实现政府高效率和社会公平的行政改革。
主张对传统的官僚组织理论进行重大变革和改造。
他们强调行政组织形态的复杂因素与变迁,主张在各种组织的密切关系中,在经常变化的行政环境中,去重新认识和研究行政组织的功能和运作,力求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有凝聚力的、有效实现目标的组织整体。
用以市场竞争驱动的“合同管理”取代官僚制管理,是新公共行政理论在公共管理模式上的重要追求。
三、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成立。
1988年10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
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全国正式推行。
第三节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一、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1、加强行政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学习,有助于我们掌握现代行政活动规律,正确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有力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改进政府行政管理,以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
3、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有助于增强现代行政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队伍。
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指导原则
1、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2、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直接面向中国改革与建设的实际,着力为中国的改革与建设事业服务。
3、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广泛吸取各国先进的理论和经验
4、必须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这门科学
三、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比较研究方法
3、系统研究方法
4.综合研究方法
5.案例分析方法
“帕金森定律”。
为英国学者帕金森1957年在《帕金森定律一组织病态之研究》一书中提出。
”作者在书中对官僚组织机构、事业单位易于发生又极难改进的近似病态的多种现象进行了描述。
①行政首长多喜欢以增加用人,来显示出自己的权势,而不管实际工作中是否需要如此众多的人,而所有的工作是人员相互制造出来的,对机关事务本身并无需要,如此,人员日益庞大。
②机关的年代愈久,职员的素质愈低。
因为首长不喜欢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以免造成职务上的竞争。
③机关开会的时间长短,与议题的重要性成反比例,因为小事无关痛痒,大家皆懂,放纷纷发言,遇到大事,大家则噤若寒蝉。
④机关采用委员会制,委员愈多,愈不负责任。
⑤机关的行政效率日趋低落,但外表的建筑及设备则日趋豪华与壮丽。
⑥机关可用之钱尽量花完,若用不完,下年的预算必被减少。
“彼德原理”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彼德于1960年首次公开发表,1969年在《彼德原理》一书中系统提出。
“彼德原理”的经典表述是:
“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性特性,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彼德原理推论:
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
第二章行政权力
第一节行政权力的内涵
一、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
1、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
主要包括三方面:
①行政权力是统治阶级的管理工具,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由权力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各种行为。
③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④行政权力是合法的强制力量,常以行政法规、政策、计划、决议、命令等作为表现形式,通过政府指挥命令系统而实现。
二、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及特点
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前提: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一)现代行政权力的来源
1、宪法、法律和法规是主要来源
2、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
3、授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
4、法理是推量裁决的基本依据
(二)行政权力的性质和特点
1、行政权力的性质从属于国家政权的性质,是国家政权性质的集中体现。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行政权力的实质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社会的公仆。
①服务性
②派生性
③统一性
④权威性
(三)行政权利运行的基本原则
行政权力的运用和行政权利系统的运行,必须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和法规为准绳,以国家和社会公共服务为目的。
1、以民意为基础
2、以政策为依据
3、以法律为准绳
三、行政权利的功能及分类
(一)行政权利的基本功能
1、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维护正常的国家和社会秩序。
2、组织、调控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增进人民福利。
3、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为人类发展作贡献。
4、存在积极与消极作用。
(二)行政权力的分类
1、行政性立法权
2、行政性管理权
3、行政性决定权
(三)行政权力与行政管理过程
行政权力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始终
1、体现为行政组织的权威
2、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中体现为人事决定权
3、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体现为财政和财务决定权
4、在机关行政事务过程中体现为行政事务处理权
第二节行政权力与行政体制
一、行政体制的内涵及形式
(一)行政体制的内涵及特点
行政体制是行政权力物化的结果,是各种行政组织、行政制度和行政关系的组合体。
①行政权力决定行政体制的状况,行政体制是行政权力的外部表现
②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配置和划分
③行政权力和行政体制的的关系及其变革取决于国家行政环境状况,尤其是政治体制状况。
(二)行政体制的基本形式
1、集权制
2、分权制
3、均权制
无论何种政治制度,至少有三种公务必须由中央政府执行,一是国防,二是外交,三是币值。
二、行政权力的集中与分散
(一)集权制行政体制的利弊
(二)分权制行政体制的利弊
(三)集权与分权的模糊选择
(四)社会主义国家为集权制和分权制创造条件
三、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行政体制的弊端及其成因
1、政治: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由执政党一元化领导
2、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3、文化意识及社会传统:
(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第三节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一、行政责任的内涵及特征
(一)行政责任的涵义:
1、广义的行政责任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
政治责任:
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首长及其他政府组成人员对政策指导负有重大责任,例如内阁制,议行合一制。
法律责任:
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要依法行行政责任政,公正无私
行政职责:
《公务员法》规定执行公务,履行职责时要克己奉公,尽职尽责。
道德责任:
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要洁身自爱,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职业风范和个人形象。
2、狭义的行政责任指行政法学意义上的“行政责任”,习惯于把行政责任理解为违法行为在行政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责任的基本特征
1、不可推卸性
2、法律的规定性
(三)行政责任的分类
1、按产生原因分类:
①职位:
职权范围内能做与不能做
②法律:
承担违反行政管理法或有关规定
2、以承担行政责任主体分类:
①一般行政责任
②专门行政责任
3、以行政责任的不同作用为标准分类:
①程序性行政责任
②实体性行政责任
二、行政责任与行政处罚
1、国家公务员行政责任的产生和后果来自两方面:
一是基于任职而依法担负的行政责任;二是因实施违法失职行为而产生的行政责任。
2、基于任职而依法担负的行政责任取决于人事制度、公务员思想觉悟水平、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3、因实施违法失职行为的构成条件:
一是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二是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处理结果是接受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三、行政权力及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一)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政管理学 行政 管理学 教案 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