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docx
- 文档编号:12334273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39KB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docx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所谓的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以下是本人搜集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是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明确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这些瓶颈制约,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到%,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多年平均缺水量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9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地面沉陷面积扩大,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几百年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
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当前,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国际问题。
世界各国的竞争已从传统的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绿色发展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会日趋激烈。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要求我国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
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
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不单单是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
我们既要做好资源环境等方面相对独立的工作,更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层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就是要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
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
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
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努力形成同传统工业文明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制造;倡导和推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
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20XX年以来,环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污染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创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边境生态口岸城市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和服务民生为主线,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做到监管与服务并重,保护环境与促进发展同步,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全市的环境目标基本实现,对我市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为建设边境生态口岸城市、宜居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XX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和主要成绩
(一)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1、污染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20XX年以来通过积极推进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工程减排,全市COD削减14626吨(20XX年COD排放量28025吨、XX年COD排放量13399吨)、二氧化硫削减414吨(20XX年二氧化硫排放量3315吨、XX年二氧化硫排放量2901吨)。
2、大气环境质量主要指标呈现出好转趋势。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从20XX年的毫克/立方米下降至XX年的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硫浓度和氮氧化物浓度分别为毫克/立方米和毫克/立方米,基本上与20XX年持平;空气优良天数从312天增长至363天,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在XX年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中对市大气环境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在全省11个参评主要城市中综合污染指数最小,空气质量最优。
3、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全市排放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为13399吨,比20XX年减少了14626吨,减少幅度为109%。
江断面高猛酸盐指数由20XX年的/L下降至XX年的/L,氨氮由20XX年的/L下降至XX年的/L。
从以上数据上看,由于废水循环利用率增加,特别是石岘白麓纸业深度处理工程投入使用,同时,还采取了限产限排等防治措施,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另外,还加强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枫梧水库)水质监测值均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
(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为了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市区内建成4个垃圾中转站,做到了城市生活垃圾袋装不落地,直接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XX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5969万元,处理规模为150吨?
d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目前全部主体工程已完工,剩余工程(办公楼和渗滤液车间)XX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XX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1597万元,处理规模为2万m3/d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该工程已于XX年9月已建设完成并通过省环保厅专家组验收并投入使用。
2、以防治大气环境污染为重点,实施蓝天工程。
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市区采暖锅炉实施了以“分区划片、拆小并大、分步实施”为内容的蓝天工程。
五年来,全市“蓝天工程”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拆除锅炉115台,增加集中供热面积113万平方米,使我市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企业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环境污染防治计划目标全面完成。
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60万元,日处理工业废水4万吨的废水深度处理工程XX年11月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4、加强日常监察工作,开展“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加强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督性监控,督促重点减排企业减排工程的实施,石岘白麓纸业水、气在线监控设施与省环保厅在线监控平台联网,并按要求进行了限产限排和拆除落后生产设备等措施。
通过采取行政处罚、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等措施,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影响环境质量改善、影响饮用水安全、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5年来,共出动检查人员1163人次,检查企业1131户(次),限期整改91户,取缔关闭美废加工点2户,挂牌督办1户,行政处罚3次,共上报简报47份。
5、加大环境应急工作力度,科学妥善地处理好应急事件。
几年来,我局建立建全环境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编制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各项应急预案。
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保证环境应急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先后科学妥善地处理了两次朝鲜核试验应急事件、“5·8”石岘毒气泄漏应急事件和“7·10”灰渣库泄漏应急事件。
(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日趋规范
我市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标准、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等要求,严把审批关,保证了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1、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
几年来,我市新、改、扩建项目涉及到环保审批不论项目大小,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把关,提前介入,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力争在源头上控制污染。
严格界定环评等级,没有出现为降低成本而降低环评等级及越权审批的情况。
20XX年以来共审批建设项目1052项,否决项目26项。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了100%。
我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努力做到两个围绕,即围绕项目保护环境、围绕资源开发保护环境,由于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提高了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了100%。
五年来,我市没有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没有发生因环境污染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群众越级上访的情况。
(四)生态环境得到全面的保护
1、编制规划、完善政策,各项基础工作进展顺利。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编制完成《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市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实施规划》。
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落实生态市建设成员单位工作任务书,强化生态市建设考核与实施工作。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生态市建设宣传,全社会“重视生态、重视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镇(村)建设活动成效明显。
制定出台《市生态镇(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镇创建工作达标期限和保障措施。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生态镇(凉水镇)1个、月晴镇水口村等州级生态村15个。
月晴镇、石岘镇正在编制《生态镇建设规划》,为下一步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坚持生态优先,全市生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生态经济发展迅速。
高效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草莓、有机大米等无公害农产品得到积极推进。
市凉水有机农业旅游示范区基地设在凉水镇河西村,核心是以观光业为主,发展有机农业、民族文化和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项目。
项目总建设规模为5公顷,总投入480万元,建设内容分为联动式有机农业观光大棚、农业科普中心、有机农业产品展示体验区、朝鲜族民俗体验区、有机农业采摘区、生态保健疗养区、农业科普馆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
腾出一部分有机农田,改良现有果林集中布置游客采摘区。
以木醋液厂为中心周边建设深加工基地,通过发展和调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有机农业产品逐步多样化和特色化,形成集农耕体验、餐饮、疗养、娱乐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4、全面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行动,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
我市作为全省第三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其范围包括四个镇(月晴、凉水、石岘、长安)下辖的水口村等46个行政村。
环境连片整治内容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为主。
项目预算总投资4710万元,申请国家及省补助资金3533万元,自筹配套资金1177万元。
项目建设期12个月,即XX年1月启动,XX年12月完成检查验收。
5、整合资金,加快农村环境建设。
XX年,全市已完成投入4,852万元,新建围栏围墙43,630米、粉刷7,750平方米,建设村屯水泥路公里、边沟公里,新建文体休闲广场9个,安装路灯489盏,绿化植树12万棵、栽花16万株、种草2,600平方米,新建卫生厕所500个,建设垃圾处理场8个,购置垃圾车14台,添置垃圾箱156个,农村整体环境面貌有明显改善。
(六)环保宣传手段多样
1、大力抓好普法宣传工作。
大力开展“法律六进”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
全年在“法律六进”相关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
由我局年轻干部到社区进行普法讲座,并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和我局干部一起上街宣传环保法律、法规。
努力做到了让环境保护更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不断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
2、认真抓好了世界环境日及环保相关节日宣传活动。
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相关宣传活动期间,大力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宣传活动。
在宣传活动期间,设立咨询台,解答群众咨询问题,受理群众信访投诉。
5年来,共向市民发放环保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等宣讲资料万份。
3、认真抓好了环境保护宣传报道工作。
在环境保护宣传报道工作中,认真做好了与中国环境报、日报、日报、晨报、市政府网站及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围绕环保主要工作,大力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
4、认真抓好了“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
20XX—XX年,共创建2所省级绿色学校,2所州级绿色学校,2个省级绿色窗户社区,2个州级绿色社区。
现共有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州级绿色学校3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州级绿色社区2个。
5、以市青少年环境体验馆为载体,创新环境保护教育方式方法新途径。
市青少年环境体验馆是我省第一个环境体验教育馆,是免费面向社会开放的环境教育基地。
青少年环境体验馆项目的建设,有助于环保科普宣传,有助于节能环保实践,有助于营造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平台,让青少年及幼儿小朋友从小就接受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实现“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整洁优美环境,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七)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更加科学
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的通知》精神,成立了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委员会,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环境保护预审制度、环境与发展公众参与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等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各项制度,将其纳入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从领导机制上保证了目标责任制各项任务的完成。
市政府市长作为全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第一责任人,每年主持召开的政府相关会议,都要吸纳环保部门参加并听取环保意见。
研究重大建设项目及制定各项专业规划时着重听取环保部门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噪声污染逐渐加重
近年来,城市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信访案件中有60%以上是噪声问题,噪声扰民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
(二)水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城市区域地表水域的污染依然严重,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污染负荷呈加重趋势。
(三)环保监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缺乏统一环境监管机制,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仍需健全,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现代化交通、通讯等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环境监测、调查取证、污染及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管理手段远远不能达到依法行政的要求;公众参与渠道不畅,能力不强。
(四)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使用农膜土地面积的增加对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二是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农村畜禽养殖绝大多数没有考虑畜禽粪便污水的处理问题,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突出。
三是自然资源的无序利用,导致生态破坏。
三、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建立党政宏观综合决策体制,继续实施政府目标责任制
坚持实行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全面负责制,充分发挥环保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全面参与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针、政策进行影响评估,并就重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渗透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
(二)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通过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实现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重点污染企业要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创建一批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企业,使全市主要行业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一定的先进水平。
2、严格新建项目审批。
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将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发展规划与决策阶段,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3、加强建设项目中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管理。
提高新建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着力引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使资源消耗和排污强度达到规定的标准,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
4、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发放,严禁企业无证排污。
对污染源排污实行动态管理,将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结合,实行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
5、淘汰污染严重且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
关闭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工矿,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特别是对于经治理后仍不能达到规定排放标准的企业要强制关闭。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1、保证饮用水安全,致力于人民喝上放心水。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基础上,严格禁止饮用水水源水库汇水区的城镇生活、工业、农业的污染物排放;在水源地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项开发建设活动;禁止库区内餐饮、旅游、渔业、畜禽养殖污染;植树造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品、推广使用低毒农药、生物农药,使养殖粪尿还田和综合利用,逐步减少农业面源对水域污染。
(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致力于人民呼吸清新空气
1、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全面取缔4吨以下燃煤锅炉,实行拆小并大,扩大集中供热面积。
2、调整布局,明确功能,使市区真正成为适合居住、商贸、文教、科技、信息、旅游等多功能的区域。
3、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工作。
4、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排放。
用洁净煤技术逐步代替污染严重的、燃煤散烧落后的煤炭使用技术。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遭到破坏
加强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
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强化监管,防止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重大破坏,把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格局。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障食品安全。
开展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活动。
(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健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即时监测。
加强环保执法能力。
按照统一、效能、标准化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按照环境执法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二级标准。
具备能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合本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和规律,配备必要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设备,增加实验室快速测定分析能力,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地区内发生的一般性突发环境事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文明 建设 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