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2330126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217.29KB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2014•泰州)“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飞船
B.
地球
C.
月亮
D.
太阳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
解: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C、以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2分)(2014•泰州)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风能
D.
天然气
考点:
能源的分类.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
A、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只要有空气流动,就会有风能,所以风能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
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2014•泰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
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声音叫超声波
C.
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乐音有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
解: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B错误;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声音的传播以及乐音的三要素,掌握基本概念即可正确作答.
4.(2分)(2014•泰州)对于下列物品的指定部件,设计时需要考虑增大压强这一因素的是( )
A.
旅行包的背带
B.
电钻的钻头
C.
运动鞋的鞋底
D.
汽车的轮子
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减小压强的方法.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
可知,要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
一是当压力一定时,需增加受力面积;二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需减小压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理,增大压强也有三种方法.
解答:
解:
A、旅行包的背带,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B、电钻的钻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
C、运动鞋的鞋底凸凹不平,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不符合题意.
D、车轮宽大,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大或减小压强,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解答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
5.(2分)(2014•泰州)电可以造福人类,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危害.下列说法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不允许用铁丝或铜丝代替熔丝
B.
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
C.
可以在不断开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D.
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它的笔尖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①家庭电路要安装符合安全要求的保险丝,不能用铁丝或铜丝代替保险丝;
②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③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
④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是:
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零线或火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
解答:
解:
A、当电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容易熔断而保护电路,如果用铁丝或铜丝代替保险丝后,就起不到保护作用了.此选项正确;
B、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地线相连,防止金属外壳漏电,避免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正确;
C、当灯泡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更换时,要先断开开关,以免电路中有电流,发生触电事故.此选项错误;
D、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不能接触笔尖.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常识,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为防止因电带来的伤害,不能违反.
6.(2分)(2014•泰州)如图所示的几种工具,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剪子
B.
起子
C.
钳子
D.
镊子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
解:
A、剪子在使用过程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7.(2分)(2014•泰州)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是( )
A.
一只成熟苹果的质量约150g
B.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C.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2A
D.
物理课本重约20N
考点:
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大小的估测;电流的大小.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三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普通家庭照明灯额定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约I=
=
≈0.2A.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物理课本的质量在200g=0.2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0.2kg×10N/kg=2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8.(2分)(2014•泰州)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在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对应正确的是( )
A.
赫兹﹣﹣电磁感应定律
B.
牛顿﹣﹣光的色散现象
C.
阿基米德﹣﹣惯性定律
D.
卢瑟福﹣﹣电子
考点:
物理常识.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对每个重大发现进行分析,明确发现人,错误选项也就确定了.
解答:
解:
A、电磁感应是法拉第受电生磁的启发最早发现的;错误;
B、光的色散现象是由牛顿发现;故B正确;
C、惯性定律是由牛顿发现并总结出规律的;错误;
D、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学常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9.(2分)(2014•泰州)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
5cm
B.
10cm
C.
20cm
D.
30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
则u>2f,即50cm>2f,解得f<25cm,则选项ABC都符合,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注意其应用.此题中解不等式是关键,还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是:
“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审题要仔细,认真.
10.(2分)(2014•泰州)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20N,绳重及摩擦不计.用它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是( )
A.
50N
B.
60N
C.
70N
D.
120N
考点: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做有关滑轮组的计算题首先要判断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图中最后一段是由定滑轮引出来的,所以绳子股数是2.题中告诉了我们不计绳重及摩擦,2段绳子承担物重和动滑轮重,根据F=
(G+G动)计算即可.
解答:
解:
图中绳子股数n=2,不计绳重及摩擦,所以拉力为:
F=
(G+G动)=
(100N+20N)=60N.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滑轮组省力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绳子的股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1.(2分)(2014•泰州)对于图所示滚摆运动的现象,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B.
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
上升的最大高度逐次降低,说明能量不守恒
D.
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不变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分析滚摆的向上运动时的速度及高度的变化,则可知动能及重力势能的变化;根据机械能的定义可知机械能的变化.
解答:
解:
滚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高度升高,则重力势能增加,同时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即动能转化为了重力势能;故AB都正确;
因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机械能;上升高度逐渐降低,说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但是总能量石守恒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机械能的定义及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注意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12.(2分)(2014•泰州)在图中,s=60cm,与之对应的h=30cm.现用弹簧测力计进行两次操作:
(1)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小车;
(2)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动小车,记录数据如下表
测力计示数(N)
移动距离(cm)
竖直提升
10
30
沿斜面拉动
5.2
60
分析数据有如下一些发现.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发现是( )
A.
沿斜面拉动时,拉力比小车的重力小
B.
测力计示数与移动距离近似成反比
C.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少做功
D.
可以计算力所做的功,且两次做功近似相等
考点:
功的原理;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专题:
机械与功.
分析:
利用图表中数据分析: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给人们带来方便;做到方便、快捷等;这是人们使用机械的目的,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解答:
解:
分析数据有如下一些发现.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发现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C是D基础上的延伸,故C更是具有较高水平的发现.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功的原理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使用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3.(3分)(2014•泰州)如图(甲),按精确测量要求,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30.50 cm;如图(乙),电流表的示数是 0.46 A;如图(丙),该电阻箱可连入电路的最大阻值是 1615 Ω.
考点:
长度的测量;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变阻器.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1)长度测量中,精确测量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前一定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
(2)对于电流表的读数,要看清所选的量程和分度值;此题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对应的分度值为0.02A;
(3)用各指针所指的示数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将所有的数值相加,即为该电阻箱的读数.
解答:
解: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30.50cm;
(2)题中电流表所选量程为0~0.6A,对应的分度值为0.02A;根据指针所指位置可读出电流值为0.46A;
(3)该电阻箱的示数为:
×1000Ω+6×100Ω+1×10Ω+5×1Ω=1615Ω;
故本题的答案为:
30.50;0.46;1615.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几种物理仪器的读数方法,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需要注意的是长度的测量需要进行估读,在计算电阻箱的读数时不要忘记乘以各指针所对应的倍数.
14.(3分)(2014•泰州)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② (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 3.6 km/h.
考点:
运动快慢的比较.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3)1m/s=3.6km/h
解答:
解:
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相同时间比路程;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则我们需要通过公式v=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才能得出它们的运动快慢,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1m/s=3.6km/h.
故答案为:
相同时间比路程;②;3.6.
点评:
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由于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就引入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5.(3分)(2014•泰州)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汽化 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 较低 ,使水蒸气发生 液化 而形成的.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
解:
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在高温下发生了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盘底部.
故答案为:
汽化;较低;液化.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汽化和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热学基础题目的考查,比较简单.
16.(3分)(2014•泰州)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 反射 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说明它是 虚 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 上 (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2)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即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竖直安装,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视线.
解答:
解:
(1)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反射光;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如果竖直安装,光线经反射后所成的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成像在斜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
故答案为:
反射;虚;上.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17.(3分)(2014•泰州)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 运动 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斥力 .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力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有间隙,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
解:
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故答案为:
运动;引力;斥力.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3分)(2014•泰州)我国“蚊龙号”潜水器创造了深潜7000m的惊人纪录.我们知道海水的压强随 深度 增大而增大.在7000m深处,海水对潜水器的压强约为7×107Pa,即潜水器每平方米的表面上受到 7×107 N的压力,相当于在1m2的面积上压着 7×103 t的重物.(g取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分析第一空;
根据压强的定义分析第二空;
根据G=mg可计算求得第三空答案.
解答:
解:
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的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7000m深处,海水对潜水器的压强约为7×107Pa,即潜水器每平方米的表面上受到7×107N的压力;
由G=mg得,
m=
=
=7×106kg=7×103t.
故答案为:
深度;7×107;7×103.
点评:
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同时考查重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深刻理解压强的定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9.(3分)(2014•泰州)如图(a)和(b)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体积的情景.由此可知,物体的质量为 53.4 g,体积为 20 cm3,密度为 2.67×103 kg/m3.
考点:
固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将石块放入水中前后量筒读数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可以用ρ=
求出.
解答:
解:
由图a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物体的质量:
m=50g+3.4g=53.4g,
由图b知,水的体积为20ml,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为40ml,则物体的体积:
V=40ml﹣20ml=20ml=20cm3;
物体的密度:
ρ=
=
=2.67g/cm3=2.67×103kg/m3.
故答案为:
53.4;20;2.67×103.
点评: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
①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②排水法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密度的测量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实验,需要掌握.
20.(3分)(2014•泰州)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的阻值20Ω.
(1)闭合开关S2时,R和L是 并 联;
(2)在对S1和S2进行闭合或断开的各种操作中,电流表可读得0.5A和0.3A两个值,那么电源电压U= 6 V,灯泡电阻RL= 30 Ω(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1)各电路元件首尾顺次连接的连接方式是串联,各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电路有多条电流路径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分析电路结构,然后答题.
(2)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结构,然后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
解:
(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2时,R和L并列连接,它们是并联的;
(2)由电路图可知,S1和S2都闭合时,R与L并联,电路电流为0.5A,
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电阻R接入电路,电流表示数为0.3A,
电源电压U=IR=0.3A×20Ω=6V,
灯泡电阻RL=
=
=
=30Ω;
故答案为:
(1)并;
(2)6;3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件的连接方式、求电源电压、求电阻阻值,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三、解答题(共52分.解答42、43题时必须写出解题过程)
21.(6分)(2014•泰州)根据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图(乙)是用羊角锤拔钉于的情景.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羊角锤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3)图(丙)是楼梯照明灯的模拟电路.它的要求是,在楼梯的上下两端都能对灯进行控制.请在图上补画连接导线,使之符合这一要求.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力臂的画法;实物的电路连接.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泰州市 中考 物理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