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3.docx
- 文档编号:12323745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5.23KB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3.docx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3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历史文献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和概念的认知能力。
1912年孙中山代表南京1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在我国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钦定宪法大纲》是晚清预备立宪时清政府颁布的,它规定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清政府“名为立宪、实则专制”的体现。
《中华民国约法》、《修正大总统选举法》都是袁世凯为恢复帝制而炮制出来的,破坏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各项原则。
2.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过程中,没有被列强征服的国家是()
A、埃塞俄比亚、几内亚
B、刚果、埃塞俄比亚
C、埃塞俄比亚
D、阿尔及利亚、喀麦隆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理解和认识。
1870年之后,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对殖民地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殖民地被看做母国的财产,未被完全占领的、无防御的非洲大陆变成了帝国主义者渴望争夺的中心。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整个非洲大陆被欧洲列强所瓜分。
在此过程中,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孟尼利克二世皇帝发表“告人民书”,号召人民奋起抗击意大利的入侵,保卫国家独立。
经过全国各阶层人民的艰苦奋战,终于迫使意大利签订《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3.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4.我国西部与美国西部相同的资源优势是()
A、耕地资源
B、石油资源
C、铁矿资源
D、地热资源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查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以及进行比较和作出判断的能力。
两国西部广大地区地势高,山区面积广大,气候较为干旱,耕地资源不占优势;我国西部有攀枝花等铁矿,美国铁矿分布在五大湖以西,并非共有优势;两国西部广大地区并非均为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唯有石油等能源资源成为两国西部共有优势,例如,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我国西北的三大内陆盆地均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故选项B正确。
5.法国的《民法典》颁布于()
A、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B、拿破仑统治时期
C、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D、巴黎公社革命时期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颁布《民法典》是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也是考生应当牢固准确记忆的知识要点。
选择正确答案的关键在于:
要清楚地知道《民法典》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因此它不可能由巴黎公社这个无产阶级政权来颁布,也不可能由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颁布,更不可能由封建复辟政权波旁王朝颁布,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B项。
6.完全没有热带雨林带的大洲,正确的组合是()
A、亚洲和南极洲
B、北美洲和南美洲
C、非洲和大洋洲
D、欧洲和南极洲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热带雨林带分布地区的熟悉程度。
热带雨林带分布的纬度位置较低,欧洲和南极洲是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
7.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是()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恢复国民经济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被称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运动,它们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8.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地位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伊犁条约》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解题指要】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危害的认识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伊犁条约》比较容易被排除。
9.下列各项中,对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有直接作用的事件是()
A、欧盟的形成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联合国的建立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多极化”及其适用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多极化”是与经济全球化相对应的,如果说全球化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趋势的话,“多极化”就是用来描述世界政治格局的。
从这个角度看,D项可以被排除。
B项虽然是政治领域的事件;但却是维护两极格局的,对参加国实行统一指挥和领导。
C项对联合国的时间界定是“建立”即它成立初期,那时候它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直接作用还不突出,实际上还是受少数国家控制。
A项为正确项,是因为欧盟成立本身就是在两极格局解体的背景下,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0.图6-4中四个城市正确排序是()
A、包头、重庆、武汉、太原
B、包头、武汉、太原、重庆
C、重庆、武汉、包头、太原
D、武汉、包头、重庆、太原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根据河湖和铁路线分布对我国部分城市名称作出判断的能力。
根据图中洞庭湖和长江与汉江交汇可确定①为武汉;根据黄河河套确定②为包头;根据嘉陵江确定③为重庆;根据汾河和铁路分布确定④为太原。
故D选项城市名称与图序相符为正确答案。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国内阶级矛盾
B、国共两党矛盾
C、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反动派的矛盾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12.毛泽东领导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道以记忆为主的考题。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包括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徐向前等领导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等领导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朱德又先后向赣南、闽西发展,成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企业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解题指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举足轻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这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4.关于图2-3中四海域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于风海流
B、②、④两洋流对沿岸气候所起作用相同
C、③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
D、④处有世界大渔场分布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中低纬度的洋流模式及相关知识。
首先应确定图示地区为大西洋中部海域,①~④洋流分别是本格拉寒流、巴西暖流、加那利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从成因分类均属于补偿流,图示范围内没有世界性大渔场。
②④均为暖流。
故B选项为正确答案。
15.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土耳其海峡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的有关知识。
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大陆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水道;直布罗陀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水道,是欧洲和非洲的分界;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连接了黑海和地中海;只有白令海峡既是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故正确选项为8。
16.图6-2中,反映我国油菜主要产区的是()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我国油料作物产区认知和对其空间分布图的辨认能力。
油菜在我国的分布虽然近年来有“南移北迁”的趋势,但是主要产区仍然是长江流域。
试题附图中,A图正反映了茶叶的分布状况,B图反映了小麦分布,C图反映了水稻的分布,D图准确地反映了油菜的主要产区和“南移北迁”的特点。
所以,该题正确选项为D。
17.德国强占胶州湾后,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组织的维新团体是()
A、强学会
B、孔教会
C、保国会
D、兴中会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维新运动期间,为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等维新派积极创办报刊、组织维新团体。
其中,1895年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紧接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梁等于1898年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孔教会是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发起组织的,它反对资产阶级共和国,主张复辟;兴中会是孙中山组织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
考生要注意区分。
18.标志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来克星顿枪声
C、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D、萨拉托加大捷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所列四个选项都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但其意义各不相同:
A项表明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走向激化;C项是美国宣布独立的前奏;D项是独立战争开始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只有B项才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考生在全面掌握美国独立战争史实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各个重大事件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
19.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相关国际组织把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则“北京大学星”最可能处于()
A、金星和地球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
C、火星和木星之间
D、木星和土星之间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该题属于提供新素材、考查旧知识的类型。
关键词是“小行星”,考生应当熟记太阳系主要成员及其排列次序,以及小行星存在最多的行星际空问,因而可知在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故答案选择C项。
20.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而该体系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
2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井冈山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鄂豫皖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2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还没有发现夏代的文字。
商代已经产生了著名的甲骨文,并且比较成熟。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讲,任何事物都应当是从初创到成熟,因此,在商代以前也应当有了不成熟的文字,但由于至今没有发现,因此还不能说夏代已经产生了文字。
西周时期,我国的文化已经相当发达;春秋时期,古代的文化更加进步,产生了像孔子那样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老子那样伟大的哲学家,同时出现了许多不朽的著作,一直流传到今天。
因此,这个时期,已经不会是文字刚刚产生的时代了。
请记住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发现的我国最为古老的文字。
23.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城市热岛效应
D、高低纬度之间的气压差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该题考查季风的成因。
季风的成因有两个:
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我国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主要是由于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以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故A为正确答案。
24.周围与五个大洲相邻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北冰洋、印度洋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
北冰洋周围只有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印度洋周围有亚洲、非洲、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四个大洲;只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周围各与五个大洲相邻,太平洋周围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西洋周围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故正确选项为B。
25.成吉思汗的历史业绩是()
A、起兵反抗辽的压迫
B、建立蒙古政权
C、定国号为元
D、灭亡南宋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2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中,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
A、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B、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整风运动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各不相同,应注意比较分析。
其中,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7.受唐朝文化影响而在本国各级学校教授儒学的是()
A、日本
B、朝鲜
C、印度
D、阿拉伯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在唐朝的对外关系中,知识要点较多的是日本,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日本在唐代派出十余次遣唐使,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回国后策动了日本各方面的改革,其中包括在学校中教授中国儒家学问。
唐朝时,朝鲜、印度、阿拉伯等国也与唐朝有着密切交往,但受唐朝影响最深的是日本。
对日本遣唐使曾经十三次来中国的有关内容,还应当进一步掌握。
28.据图5-4分析,辽中南工业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交通便利④水源丰富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该工业区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当地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便利,科技力量略逊于其他工业区,当地的能源和水源供应也不足,因此B选项正确。
29.李自成起义的水平高于古代历代农民起义,最主要的理由是()
A、参加起义军的人数最多
B、坚持斗争的时间最长
C、起义中建立了农民政权
D、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这道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历史理论水平。
发生在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就其性质而言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各个时期的农民起义又各有特点,表现出逐渐进步的趋势。
明朝末年发生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这是前所未有的农民起义纲领和口号。
这个口号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方面的要求,这是反对封建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要求,因此表现出李自成起义水平高于历代农民起义。
其他选项如起义军人数多、斗争时间长、建立了农民政权等也是高水平农民起义的表现,这些在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都曾经出现过,并不
30.文革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是()A.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31.下列各洲中,既在极圈之内又有赤道穿过的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该题考查世界七大洲所处地理纬度的基础知识。
七大洲中欧洲、北美洲大部分处于中、高纬地区,赤道不可能穿过它们。
南极洲位置更明显,不必解释。
而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均不在极圈范围。
唯有亚洲既有地处赤道的地区,即为赤道所穿过,又有部分地区在极圈之内,故D是正确选项。
32.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称沙皇的君主是()A.伊凡四世B.伊凡二世C.彼得一世D.叶卡特琳娜二世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33.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其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展开“乒乓外交”
B、1971年,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举行会谈
C、中美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这一过程的了解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指的是中美之间结束这种对抗局面,其标志是《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4.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35.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开凿于()
A、西晋时期
B、十六国时期
C、北魏时期
D、北周时期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36.图6-3中,从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布局不合理的是()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环境因素与工业布局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和观察地图解题的能力。
该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工业区与居民区用防护带隔离,并将工业区置于居民区的下风向。
故A选项为正确答案。
37.图6-1是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中有一地为海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北半球
C、甲地为海洋
D、乙地为陆地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等值线、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知识点,全球气温分布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图中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因此所示地区均位于北半球;7月份,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在同纬度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根据图示甲地的温度高于乙地,因此可判断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38.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C
【解析】:
39.图7-1中,不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空气运动方向是()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D
【解析】:
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本题用示意图的形式考查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
四个选项中,A项是热力环流的基本图,后三幅则是这一原理的实际应用。
B项反映的是城郊热力环流(城市热岛效应),C项反映的是海陆风(季风环流),D项则是要反映山谷风。
夜晚时,谷地因白昼吸收的热量不易散失而成为热源,产生上升气流,山顶则相对低温产生下沉气流,形成的热力环流方向应与图中相反。
故此题的答案为D。
40.今天藏族的祖先在唐朝被称作()
A、吐蕃
B、回鹘
C、羌
D、南诏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答案】:
A
【解析】:
【解题指要】要牢牢记住吐蕃是今天的藏族。
同时还要记住吐蕃的首领称作赞普。
另外,唐朝的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在唐朝中期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在唐后期改名为回鹘)曾经出兵、出马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双方的民族关系较好。
羌族和南诏与题目要求相差较远,可视为干扰项,不做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地理综合 最新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考前复习题集及答题解析共60套第 最新 历史 地理 综合 考前 复习题 答题 解析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