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313417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6.91KB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含答案.docx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复习资料含答案
《童 趣》测试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捉虾蟆,鞭数十()(4)徐喷以烟()
(5)果如鹤唳云端()()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7)项为之强()(8)兴正浓 ()
(9)明察秋毫()(10)又留蚊于素帐中()
(11)怡然自得()(12)方出神()
(13)驱之别院()(14)以丛草为林()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私底下)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4、翻译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④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5、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6、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7.“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8.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
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9.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
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我的积累:
1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分)
《论语》十则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1.本文选自《》,该书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学而时习之②传而不习乎
B.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诣太守,说如此
C.①吾日三省吾身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孰为汝多知乎
B.①学而不思则罔②罔不因势象形
C.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可以为师矣
D.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温故而知新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B.①吾日三省吾身②日初出沧沧凉凉
C.①任重而道远②天即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①传不习乎②空谷传响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日不再的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__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
③思而不学则殆殆:
_______________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
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而不习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
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基础归纳:
1、本文选自《》,这部书是由(朝代)(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主要记述了从汉末到东晋之间士族、文人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和上层士大夫的精神面貌、生活情况等。
鲁迅说可把它“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内集
(2)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差可拟差拟(6)白雪纷纷何所似
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
译文:
。
(3)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
译文:
。
(4)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译文:
。
(5)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
二、理解、简答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文章仅用一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这句话是:
“”
3、《咏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召集人兼主讲人是:
,听众是:
。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两个咏雪的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
试从文中找出依据。
6、“未若柳絮因风起”把冬雪比作柳絮,形象生动。
你还能从古诗中找出一些咏雪的名句吗?
答:
。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基础归纳:
1、文学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被编入《世说新语》一书的“”一门,《世说新语》是六朝小说的代表。
2、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期戏
译文:
。
(2)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信
译文:
。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
译文:
。
二、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回答下列问题:
1、交待陈元方与来客对话背景的句子是:
说明不守信用的人是:
。
2、友人发怒的原因是:
。
3、对话的地点是:
。
4、故事的结尾是:
三、问题探究: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四、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何以见得?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卒之为众人()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④父异焉()⑤或以钱币丐之()()
⑥世隶耕()⑦即书诗四句()
⑧称前时之闻()⑨贤于材人远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
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
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5)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6)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7)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5.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闻之也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9.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10.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2分)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夸父逐日》选自本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知识。
2、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未至()饮于河、渭()()
入日()道渴而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译: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
(3)未至,道渴而死。
4、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5、《夸父逐日》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
7、夸父逐日的行为是否自不量力?
8、对夸父临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9、《夸父逐日》塑造了夸父这位古代英雄的形象,他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当时人们有什么愿望和精神?
10、“夸父逐日”后来常用来比喻什么?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又名,是西汉淮南
王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解释下列词语
昔者()地维绝()()
共工怒触不周山()故水潦尘埃归焉()()
3、翻译。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共工是一个什么形象?
这一形象表现了一种什么气概?
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共工怒触不周山后发生了什么?
6、在你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童趣》答案
1、
(1)通“僵”,僵硬
(2)被(3)用鞭子打(4)慢慢地
(5)鸟鸣(6)观察 (7) 脖子(8)兴味
2、A3、B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②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③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④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
(意思符合即可)
5、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6、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7、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
8、物外之趣:
①鹤唳云端②游山林丘壑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
①夏蚊成雷 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癞虾蟆捕虫。
9、①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
②(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论语》十则
1.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春秋思想家教育家2.略3.B4.A5.C
6.①生气,发怒②诚实③有害④凋谢
7.①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②孔子说:
“看见有才德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要心里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③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当作自己的使命,不是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是很远大吗?
”
④孔子说:
“那大概是恕吧!
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8.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略。
无论同意与否,都要言之次理,持之有据
《世说新语》两则
一、1、《世说新语》。
南朝宋国刘义庆。
2、
(1)家庭聚会
(2)讲解(3)高兴的样子(4)比不上
(5)大致,差不多相比(6)像
3、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1、答:
第一问:
“寒雪”、“内集”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儒雅的家庭气氛;“欣然”“大笑”则更进一步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家庭气氛;第二问:
“儿女”还包括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现在的“儿女”则专指子女。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答:
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
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答: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依据:
作者也没有明确评价,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一、1、方正志人2、
(1)约定嬉戏,做游戏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2)守信用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3)惭愧拉回头看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不回头看。
二、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友人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门外4、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三、答:
第一问: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指您父亲;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称。
第二问:
元方入门不顾不应为失礼。
其一,全文主要写元方懂得为人之理,无信,无礼,是全篇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其二,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不应该过于苛求。
四、
(1)他认为客人“无礼”“无信”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仪;
(2)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伤仲永》
1、①终于②达到③奇:
以……为奇;为……感到奇怪。
稍稍:
渐渐宾客:
以宾客之礼相待④以……为异,为……感到惊异⑤有的人用⑥属于⑦书写⑧相当⑨胜过,超过
2、C3、C
3、
(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水题诗。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3)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4)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5)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6)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7)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4、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
5、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9、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分。
每空1分)
10.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夸父逐日》
1、《山海经·海外北经》地理2、竞跑,赛跑追赶到达在黄河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在半路
3、
(1)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去喝水;
(2)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3)还没赶到大湖,(他)就渴死了。
4、此题为开放题,既可从夸父的勇敢追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积极意义来谈。
也可就夸父的不自量力来说。
但应该更多的鼓励前者,因为这更符合本神话的本意。
5、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6、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7、这个神话主要表现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壮的气魄,也正是因为日不容易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文言文 复习资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