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检测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307614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3.79KB
教学检测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教学检测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检测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检测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教学检测: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2分)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
0世纪9
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
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
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
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
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娱乐与享受。
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
要写好散文,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
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
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阐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
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
(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何以悟道》,有删改)
1.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B.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蓬勃发展的华语散文。
C.散文将生活的简单化为文学的简洁,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对生活世界的感觉。
D.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几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至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
C.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D.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这一文体看似平淡如水,但我们的散文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取得了辉煌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B.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所以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
C.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
D.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与体悟。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
传云:
‘必也正名。
’礼:
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舍人,古代官职名称。
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
C.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D.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任上,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13分)
8.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
(1)~(3)题。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
至今寂寞彭泽县。
中吕山坡羊
薛昂夫
销金锅在,涌金门外,戗金船少欠西湖债。
列金钗,捧金台。
黄金难买青春再,范蠡也曾金铸来。
金,安在哉?
人,安在哉?
(1)下列对两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塞鸿秋》前四句连用比喻,勾画出世人追名逐利直至老迈的可悲形象。
B.《塞鸿秋》中至今寂寞彭泽县一句,运用了陶渊明遭受贬谪的典故。
C.《山坡羊》结尾处连用两个反问句,引发世人对金钱与人生的深入思考。
D.两首元曲均为讽世之作,讽刺批判之余亦有忧时伤世之感,多有警策。
(2)下列诗句与黄金难买青春再含意最相当的一项是(2分)
A.流光容易把人抛
B.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春如旧,人空瘦
(3)请简要概括《山坡羊》中连用八个金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
(2)题。
(共7分)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
(2分)
(2)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如梦,
。
(2)
徒慕君之高义也。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5)
,善假于物也。
(6)蹑足行伍之间,
,帅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而攻秦。
(7)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诗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8)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共25分)
国学守望者
定之
旅居杭城,已有数年了。
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聊遣幽怀。
寄情山水,任意东西,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
然数月之前,自我读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亮夫全集》之后,此种逸兴便也尽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沉沉的反思,抑或是在惊服之余,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吧。
多年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
我所读到的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而个人所学之鄙陋,因此妄作此传,以示崇敬之意。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其概与二十世纪同岁,究其一生,可谓退能独善修身,润物于无声之处,进可兼济一方,导善于众庶之间。
于己可为守身如玉德之花,于学则是南北归一学之宗,堪称一代大师。
姜亮夫在1922年以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姜亮夫毕业,而就在其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便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
后游东南,欲北上继续求学,遂由沪入京,却遭逢一役,对其触动颇大。
在《自订年谱》中,他说:
十八日(1926年3月18日)参与执政府请愿,几及于难,踏燕京大学死难女生杨肩,逾垣出,以此伤心国事,折节读书。
而对于姜亮夫来说,后来在北京为学的时日,则更令他毕生不忘。
入京后,他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后以备取生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张济之诸公。
而王梁陈三公加之后来苏州拜认的章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则是终身的。
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深深地渗入了姜亮夫后来的学术生活各方面。
后来王国维先生自投昆明湖,这对姜亮夫触动极大。
在《自订年谱》中,他言到:
1928年8月,于人世有所了悟,至悲切。
初欲自裁不可,然不敢隳而自赎之念起,急去锡,日读《离骚》。
请人为章曰‘与屈子同年’。
先师的无故离去,使他猝不及防,虽时隔一年,但依稀昨日,而世间浮沉,所遇种种,更让他无法自拔,欲有一死,不难想象这对于他该是何等的创伤。
而在1927年,他便有意长期从事楚辞研究,欲以此纪念先师王静安(王国维,字静安)先生,继承先师先生(生前)治学的路子。
此后便寄情屈原沉江,致力于楚辞学研究数十年。
28岁时,他便写成《屈原赋校注》一书。
此外也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路漫漫兮修远——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亮夫说到: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个人的出路都感到苦闷和彷徨,我也处在十分困惑之中。
加之日军侵华开始,国家处于纷乱危急之中。
我想,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词章彪炳,深得忠爱之情的代表人物是屈原!
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为此,我走上了治楚辞,研究屈原的路子。
在楚辞学方面,姜亮夫最重大的学术建树是以《楚辞书目五种》《楚辞学论文集》《楚辞学今绎讲录)《二招校注》和以180万字的《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
其力作《楚辞通故》则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
这些长期研究的成果及心得,遂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
姜亮夫治学不仅勤恳严整,平日读书也很讲究方法和步骤。
他多积资料,自编工具书,且极具系统性,这无疑是他取得学术伟绩的首要方法。
就《楚辞通故》而言,就是他四十年不断抄录各代楚辞学方面的零星资料,整理总结出来的,可谓是煌煌巨著。
姜亮夫说自己是个钝根人,治学就是用笨办法来做的。
但正是这笨办法,方足显了他的大智和功底;返璞归真之美,往往便是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节选自《国学守望者——姜亮夫传略》)
相关链接:
1.姜先生的说法:
我总觉得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什么理什么物,他的生成,决不单是为那个地方那个事那个理而有;通通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
历史总是为全人类而留的血痕。
姜先生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其情其意,可赞可叹。
2.姜亮夫本来是要到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去了以后,在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里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到法国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之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姜亮夫先生曾和学生谈到过自己在巴黎博物馆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的事情。
先生本没有多少积蓄,又是自费留学,那段生活过得非常清苦。
先生如此亏待自己,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去拍照。
3.1979年,年逾古稀的姜亮夫主持杭州大学中文系,事务繁难,却接到了教育部发给他的一个函,委托老先生办一个楚辞进修班。
姜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
教育部给我这么个重托,经过十年动乱,全国有水平的关于楚辞方面的师资力量更少了,楚辞教育水平下降了,为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我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贡献。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姜亮夫在巴黎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决意抄录、拍摄,而这番辛苦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B.先师的无故离去和人世沉浮使姜亮夫悲痛欲绝。
为纪念王国维先生,也为继承先师治学道路,同时有感于当时的社会,姜亮夫投入对楚辞的研究。
C.文章说姜亮夫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是因为他终世不倦于学术求索,虽久历坎坷,但建树卓著,治学为师,皆为世人所景仰。
D.姜亮夫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这正是他守身如玉德之花的表现。
E.1926年3月18日,姜亮夫曾参与执政府请愿,几乎遇难,后来他越墙脱离险境。
这件事对他触动极大,一方面使他忧患国事,另一方面也使他潜心治学,发奋读书。
(2)传记首段说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自问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分)
(3)文中第二段说(姜亮夫)进可兼济一方,他的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6分)
(4)姜亮夫一生辗,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8分)
第卷
表达题
四、语言运用与表达(每题2分,共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来到巴西,在此生活的中国人同样会提醒你要注意安全,但又安慰你市区大多数街道还是安全的,不必
。
(2)如果近期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人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个别人容易变成
。
(3)他们将贪污受贿的不法资产移至国外,而我国的反腐职能部门对此却鞭长莫及,一些腐败分子得以成为
。
A.杯弓蛇影
漏网之鱼
惊弓之鸟
B.漏网之鱼
惊弓之鸟杯弓蛇影
C.杯弓蛇影
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D.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漏网之鱼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B.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C.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
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剂,这种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D.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言:
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只有产品在优胜劣汰中竞争而出,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一些总是试图经由借衣来进行自救的乳企,它们并非不知道这一点。
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共建成果。
D.正定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乡愁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C.新交规不仅让城市交通事故大幅减少,人们日益增强的交通法规意识也使得公路交通较以前更为畅通。
D.2015羊年央视春晚着力演绎中国梦中国情两大主线。
与往届春晚相比,这两条线索的节目更加精准,主题更加集中,铺陈更加合理,现场观众的反响更加热情。
16.下面是陆俏梅的诗《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从后面提供的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诗歌的空缺处,全对的一项是(
)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总是缠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把三月的雨丝/
/把三月的花枝
/然后一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我双眼皮的湖泊/波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第一页是
/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第三页是
。
当作芬芳美酒
插得满身都是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
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
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
A.
B.
C.
D.
1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组是(
)
置身天心阁遥望着岳麓山。
细雨晨雾里,
。
环绕在树梢,弥漫在山野,显得朦胧、静谧而悠远。
一栋栋木楼不经意地散落在它的上面
远远望去仿佛一张巨大的地毯
一条小溪从村后的高山里流出
小木屋上的炊烟袅袅升起
金黄色的稻田和绿色的山坡连成一片
绕过座座木楼流入湘江
A.
B.
C.
D.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
抢夺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
借助
蒙故业,因遗策
蒙:
继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严格
子为父死,无所恨
恨:
遗憾
衡少善属文
属:
连缀
A.
B.
C.
D.
19.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君何以知燕王
宁许以负秦曲
D.乃幽武置大窖中
见犯乃死,重负国
20.下列语句从句式的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庭
B.不拘于时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会于西河外渑池
2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B.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
C.豪放派是宋词两大流派之一。
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
代表词人为苏轼、柳永等。
D.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有这样一段话:
也许上帝创造沙漠的目的就在于使人能够面对美丽的椰枣树而微笑。
这段话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B(原文说的是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另外华语散文也扩大了范围。
)
2.C(A第段并没有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B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角度错,在文中文化传承、传播纽带是一个角度;D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另外,并没有说新时期散文繁荣,只是说热闹。
)
3.B(因果倒置。
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所以散文是文体之母。
)
4.C
5.C(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面推测应该是皇帝登基。
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普遍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
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
)
6.B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
原文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
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检测 河北省 正定 中学 一年级 第二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