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305919
- 上传时间:2023-04-1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55.76KB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
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 )
A.向南的北房 B.东厢房 C.西厢房 D.向北的南房
3.《荀子·儒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5.《宋史·职官志一》:
“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
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
”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
6.《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下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7.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中央集权的削弱
8.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牛耕大量退出。
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一种用人力操作的耕垦农具)所取代。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人口增长快,剩余大量劳动力 B.使用牛耕的成本太高
C.农耕经济的分散性和封闭性 D.大量高产作物的引进
9.钱穆《国史大纲》记载:
“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10.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
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下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
唐长安城胡商云集的西市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D.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11.《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
(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
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 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12.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13.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
“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14.清代学者陶煦说: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当时“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
B.土地兼并的盛行瓦解了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
C.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这与清政府倡导的“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15.“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下列最能体现这种“理性选择”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实行“海禁” D.闭关锁国
16.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7.西塞罗认为:
“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
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1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材料说明( )
A.罗马法完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C.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D.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19.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说:
1500年被历史学家普遍看作是中世纪社会和近代社会之间的分水岭。
这一新时代的最初两个世纪的历史非常重要,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的事件。
“新时代的最初两个世纪”西方发生的“一系列不同事件”不包括( )
A.商业革命 B.殖民扩张C.世界市场形成 D.马克思主义诞生
20.对图中所示时间轴解析正确的是( )
A.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开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全球化的终点
B.完整的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C.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D.只能体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21.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2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
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23.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
“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
”这说明(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24.“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5.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
“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
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
”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代议制 D.三权分立
26.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美国这种固定名额与按人口比例名额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调和( )
A.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B.东方与西方的矛盾
C.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7.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
“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
A.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B.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28.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
这“一本书”可能是( )
A.《人权宣言》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社会契约论》
29.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
“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0.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
“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31.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
这一系列会议(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
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核心议题是制定《临时约法》
32.下表是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所作民意调查的部分结果。
这反映了( )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大人物是哪几位?
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A.斯大林模式的成效使国人对苏联道路抱有好感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进步思潮传播
C.“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
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33.“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
”“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34.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35.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
胡适评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
36.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
“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
”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图一《百鸽图》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37.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38.“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
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伟大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肩上。
”这首流唱于20世纪前期某一时期的著名军歌主要是指哪支军队( )
A.工农红军 B.新四军 C.八路军 D.解放军
39.1937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
“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
”这说明( )
A.中国抗战是持久战 B.必须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
40.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
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41.李鸿章说: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据这一思想,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
42.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外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C.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D.外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4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
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
“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
”当时,这一报道( )
A.促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表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C.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D.带给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4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5.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
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这表明英国(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6.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
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
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准确的是( )
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 B.有利于企业的规范经营
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
47.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8.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
”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49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 )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50.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
“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 ②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 ④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
……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
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莆田 一中 届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