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22992
- 上传时间:2022-10-0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6.63KB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终结性考试采取期末大作业的形式,一共三个大题,
题目一、完成一个儿童发展相关领域的个案发展的案例分析。
(60分)
说明:
在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你一定会接触到关于儿童发展的相关领域的个案发展的案例,从中选取你认为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结合所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提交。
要求:
1.案例内容必须与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2.案例条理清楚,完整;
3.案例选取的理论依据合理。
4.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恰当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教育教学建议。
5.案例分析字数不少于600字。
案例:
我害怕在幼儿园吃饭(现在的家庭模式)
放学时,老师与妈妈交流,安今天中午胃口不是很好,不太愿意吃马兰头(一种蔬菜,)说咽不下去,怕安身体不舒服便请保健老师检查了下,发现喉咙有些红,请爸爸妈妈回去关注下。
晚上,家人围坐一起正吃着饭,安边吃,边红了眼眶:
“妈妈,我不要在幼儿园吃饭。
”安委屈地和妈妈说着。
“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妈妈问道。
“没有,我就是不要在幼儿园吃饭。
我不要当最后一名”“老师常夸你吃饭棒,你不是也说幼儿园的饭菜好吃了吗”爸爸安抚道。
“我不要在幼儿园吃,幼儿园的菜我咽不下去。
”“没事的,小口慢慢嚼就好啦。
”爸爸说:
“你看,你在家吃的不是挺好的吗。
”
第二天一早,刚走到车站,安开始哭闹了起来:
“我不要在幼儿园吃饭,中午接我回来吧,我不要去幼儿园了。
”爸爸和妈妈连忙安抚,好不容易进了幼儿园,一到中午,餐车刚进班级,安的眼泪又止不住的往下流了:
“我不要在幼儿园吃饭!
我就是咽不下去!
”
一连着几天,安的情绪都受这件事情影响,爸爸妈妈不断与老师沟通交流,尝试了多种方法,收获甚微,有些手足无措了,过了不久,安手足口病症状出现。
答:
分析:
午餐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小班幼儿,特别是新小班幼儿午餐时间又是一段非常“痛苦”的时间,每班总有那么几个不愿意吃饭的宝宝。
有些家长很困惑,看了幼儿园的伙食介绍,听了其他大年龄幼儿的描述,幼儿园的伙食色、香、味俱全,为何美食当前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呢?
造成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就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进餐能力较弱,不愿自己进食。
2.挑食。
3.注意力不集中,吃一口就东张西望,饭菜凉了不愿再吃。
4.在集体中进餐较慢,失去独自进餐的信心。
造成幼儿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现在的家庭模式所导致。
做“421”家庭结构的中心点,在家的吃饭的时候至少有1—2名成年人专门为其服务。
特别是在祖辈教养的情况下,怕孩子吃不饱,喂饭,跟着幼儿边玩边喂的现象比比皆是。
此外,经济情况的好转,家长们总想给孩子们最好的。
食物的精细化,造成了幼儿咀嚼能力的退化。
而部分家长让孩子只吃喜欢的,好吃的,正餐不够,点心凑,营养不够有药补的想法,无形中促进了幼儿的挑食及不良进餐习惯的养成。
在众多的不愿在幼儿园吃饭的案例中,安的事件比较特殊,作为一个平时在幼儿园能正常进餐的幼儿,安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分为两部分。
首先,他先前对马兰头吞咽失败经验给了他一些心理压力,从而让他对在幼儿园吃饭、吃点心产生了一定的恐惧,还没有吃就给自己断定咽不下去这个主观心理暗示,从而一边吃一边哭,一边哭一边吐,从心理到生理都不好受。
这样的重复过程加重了安对在幼儿园吃饭的恐惧。
在无法咽下的同时,安作为一名在班级中吃饭能力较强的幼儿,因为咽不下去成了倒数的宝宝,安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两种因素结合,安对在园吃饭,更为抗拒。
其次,在事件发生时,安的身体状况的不适,虽在当下得到了老师及家长的关注,但由于症状不明显,因此没有及时就医。
成人只关注了孩子的心理因素,却忽略了生理因素,从而在问题根源上没能给予及时辅助。
而安时候手足口病的发现也证实了事发时安的生理状况确实不佳。
建议:
要帮助宝宝顺利的在幼儿园就餐,除了在园期间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外,家长的事前准备及在过程中的及时辅导对于幼儿而言也十分重要。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过程中不间断的给予幼儿细心、耐心的辅助,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家庭成员需树立合理的教养理念,并达成养育的同盟军。
在“421”家庭机构中,涉及到两代人的教养观念,传统观念与新时代思维之间的摩擦是常有的事儿。
作为家长的两代人应当相互包容与体谅,取长补短,树立两者皆能接受的合理的教养观念。
切勿在幼儿面前呈现两种不同方式。
在咨询过程中,有些奶奶爷爷们常抱怨,爸爸妈妈在时,他能自己吃饭,可是爸爸妈妈一不在,铁定就要我来喂。
这样的情况产生就是源于两代人的教养理念和教育方式不统一,让“精明”的幼儿有机可乘,从而不利于就餐等生活习惯的养成。
对于幼儿的教养,双方应形成共同体,让幼儿在一个平稳、要求统一的环境中养成习惯。
家长需起到榜样作用,注意幼儿的膳食平衡,避免挑食现象的产生。
80后家长成为了如今幼儿家长中的主力军,作为独生子女的第一代人,部分家长自身就存在着正餐不准时、挑食的现象。
而这些行为被年幼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曾有一名幼儿在幼儿园中不愿意吃
虾,询问得知幼儿在家从没见过和吃过虾,起因是父母都不爱吃虾,虾自然不会成为一道他家的桌上菜。
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影响。
父母在生活中要起到榜样作用,和孩子一起准时进餐,注意膳食平衡,减少零食及代餐,以身作则避免挑食现象的产生。
家长需坚定立场,关爱但不溺爱,适当运用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每家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
但是关爱并不意味着溺爱。
如果孩子有不愿自己吃饭,或者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家长需要民主、温和地告知其不自主进餐与不进餐的后果:
在下一顿正餐之前,没有任何零食可以充饥,现在自己吃饭等下肚子不会饿,会有力气玩,;自己不吃饭,肚子会饿,会没力气玩,供幼儿选择是要吃饭还是要肚子饿。
如果幼儿选择后者,那请坚定你的立场,在不影响幼儿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运用自然后果法,在两餐之间不给予其他食物充饥,让幼儿体验到饥饿的滋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是聪明的,当真正体验过不舒服的感受时候,相信他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下次遇到相同情况会选择自己将饭菜吃完。
加强家园联系,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与老师达成统一战线,运用相同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就餐习惯。
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工作日的午餐都是在园内完成的。
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与幼儿在家用餐情况相比较,与老师协商运用相同的策略,形成统一战线,将幼儿园的就餐步骤要求带回家中落实,有助于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用餐环节,并养成独立就餐的好习惯。
此外,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能及时了解幼儿的身心需要,从而更好的鼓励幼儿。
题目二、请应用第7~8章所学内容就以下任一问题发表看法。
(20分)
(1)你对“男孩要绅士,女孩要淑女”怎么看?
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男孩和女孩的性别行为特征?
答:
“男孩要绅士,女孩要淑女”这句话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反应,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
于男性或者女性最典型特征的固定看法,这些看法与其他环境因素一起直接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影响男孩和女孩性别行为特征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父母的脚色期待,父母一般会
根据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的要求强化符合性别的行为,一直不符合性别角色的行为。
儿童的成长环境,同性成人及儿童的榜样作用。
(2)对喜欢打人的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采取什么策略?
答:
相信每个幼儿园都会有这样的孩子,而每位家长也都在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
二宝班里也不例外。
最初二宝和我们提到班里有个叫CC(化名)的孩子爱打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认为孩子们之间出现一些小摩擦是很正常的,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处理。
但是后来发现二宝又几次提到这个小朋友打人的事,有时是打二宝,有时是打别的小朋友,而且二宝能说出被她打过的一长串小朋友的名单,甚至有的小朋友被打哭过。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有必要和二宝以及他们班的老师沟通一下这件事情了。
最初我们也很迷茫,不知道究竟该怎么教孩子对待这件事情。
当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我保护,如果再遇到小朋友试图打人一定要躲开或者用胳膊挡开或推开,同时一定要立刻告诉老师,赢得老师的帮助;并且一定要
告诉打人的小朋友打人是不对的,打人不礼貌、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大家都会不喜欢你。
题目三、请应用第9~10章所学内容就以下任一问题发表看法。
(20分)
(1)5岁的男孩淘淘有个经常一起玩的朋友毛毛,他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但毛毛比较强势,还喜欢打人,一不顺心就抬手打人,而淘淘经常妥协。
淘淘妈妈看不惯,决定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了。
请你根据同伴互动的有关知识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
答:
淘海妈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她没有认识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
这些技能是无法从与成人互动中获得的,例如,如何同龄人交往,如何与领导者或管理者相处,以及如何应对敌视、攻击、欺负和控制。
对年长儿童而言,同伴还可能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
年龄相仿、处境相似的同伴,可能能帮助儿童面对和处理个人问题,解除烦恼一同伴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冲突和复杂的情感,缓解了他们压力,消除了他们的优虑,也可能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具体地说,同伴有以下作用:
(一)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
(1)同伴具有强化作用。
同伴间的互动(接受、拒绝、冲突、和好等),会强化、惩罚或消退幼儿的某种行为,从而影响该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
同伴是儿童强化的重要来源。
儿童的社会行为会弓|起同伴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进而使儿童的行为得以强化、维持或消退。
(2)同伴具有示范作用。
同伴作为-一个榜样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一个害怕狗的儿童,在看过同伴与一条他认为很恐怖的狗愉快地玩耍之后,就可能会克服这种恐惧。
情绪反应和社会互动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与那些喜欢用大笑和微笑回应别人的同伴在-起时,更可能对幽默报以微笑和大笑。
与喜欢社交的同伴接触,对减少儿童的羞怯感、鼓励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有积极效果。
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孩子们还能轻易地获得亲社会行为、成就行为、道德判断、延缓满足的策略及性别分化的态度和行为等。
同伴榜样的另一个功能,是告知儿童在特定情境中他该有怎样的表现。
例如幼儿可能不知道上课期间未经教师允许是否可到操场.上玩,但如果他看到有其他幼儿这样做了,他很快就会尝试这种行为。
(3)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
由于同伴的年龄相似(因而也会被认为在许多其它方面都是相似的),因此同伴就成为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儿童将自己的行为、能力和成就与同伴进行比较,就可能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质。
如果一位六岁的儿童在赛跑时常落后于同伴,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跑得很慢的人。
(二)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
同伴能成为儿童知识学习的“小导师”。
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中、大班,有些幼儿已经能认识很多字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让这些孩子来教其他孩子“识字”,对这些孩子和其他孩子都会很有助益。
研究表明,曾经被别的儿童指导过的儿童,在阅读和算数技能方面都有改善,如果这种指导是长期的、一对一的,那么学生的收益就会更大,水平发展略高的小导师在教同伴的过程中也会受益,他们的成就动机更高,
对课程材料的掌握更好,拥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学校(教师和学科)也抱有更积极的态度。
所以,在幼儿园大班,或在混龄互动中,可尝试这种大带小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心理学 最新 国家 开放 大学 电大 终结 考试 作业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