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2297733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24.57KB
上海市东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
《上海市东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东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东医院招聘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不应当赔偿的是()。
A、医疗费
B、误工费
C、护理费
D、被抚养人的生活费
【答案】D
【解析】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故选D。
2、急性炎症可以分为()。
A、浆液性炎、纤维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B、纤维性炎和化脓性炎
C、浆液性炎和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和纤维性炎
【答案】A
【解析】急性炎症所发生的器官组织的不同、组织反应的轻重程度不同以及炎症性致病因子的不同,急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故选A。
3、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结核菌素试验假阴性()。
A、重度营养不良
B、使用激素后
C、接种BCG后4~8周
D、急性传染病后
【答案】C
【解析】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除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还见于以下情况:
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才有变态反应充分建立;在变态反应前期,结核菌素试验可为阴性。
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者或营养不良及麻疹、百日咳等患者的结核菌素反应也可暂时消失;严重结核病和各种危重病患者对结核菌素无反应,或仅为弱阳性,这都是人体免疫力连同变态反应暂时受到抑制的结果;待病情好转,又会转为阳性反应。
其他如淋巴细胞免疫系统缺陷(如淋巴瘤、白血病、结节病、艾滋病等)患者和老年人的结核菌素反应也常为阴性。
4、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
A、躯体健康问题
B、成长问题
C、情感问题
D、性教育
【答案】BCD
【解析】青少年问题有很多,包含人际交往的压力、学习压力、成长问题、情感问题、性教育、道德问题等。
躯体健康问题不属于心理健康问题范畴。
故选BCD。
5、肺癌病人出现声音嘶哑,应考虑()。
A、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B、肿瘤压迫膈神经
C、肿瘤压迫主动脉弓
D、肿瘤压迫气管
【答案】A
【解析】肺癌转移灶压迫喉神经,可使声带单板机痹而致声音嘶哑。
6、连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结构有()。
A、后纵韧带
B、黄韧带
C、前纵韧带
D、椎间盘
【答案】D
【解析】相邻两椎体间借椎间盘牢固相连。
7、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的是()。
A、单核细胞
B、B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答案】B
【解析】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重要执行者。
8、瘀血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A、瘀血性水肿
B、瘀血性出血
C、实质细胞变性
D、血压降低
【答案】ABC
【解析】发生瘀血的局部组织和器官常常体积增大、肿胀,重量增加。
瘀血对机体的影响包括:
(1)瘀血性水肿;
(2)瘀血性出血;
(3)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坏死;
(3)淤血性硬化:
缺氧使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变硬。
故选ABC。
9、男,46岁,吸烟史20年,发热2周(
37.5~38℃),右胸疼痛,近4天胸痛减轻,感胸闷、气促。
查体:
右下胸语音震颤减弱,叩浊,呼吸音降低。
确诊应检查()。
A、胸水查抗酸杆菌
B、血清中结核抗体
C、PPD试验
D、胸水TB-DNA
【答案】A
【解析】确诊可行胸水查抗酸杆菌。
10、轻快自如地在水中畅游属于()。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需要注意
【答案】C
【解析】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抑制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为: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轻快自如地在水中畅游属于有意后注意。
故选C。
11、抽血液抗凝剂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
A、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B、血清,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C、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D、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答案】D
【解析】通常血液中加抗凝剂静置或离心后,血液可分为三部分:
上层淡黄色为血浆,中间灰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为红细胞。
12、关于生理性止血机制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包括局部缩血管反应、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
B、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
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D、血小板减少时,出血时间缩短
【答案】D
【解析】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几分钟之内会自行停止。
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其中,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
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时间延长,同时可能出现凝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等。
故选D。
13、平静呼吸时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A、呼气末
B、吸气初
C、呼吸停止时
D、吸气末
【答案】B
【解析】吸气初:
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呼气初:
肺内压高于大气压;吸气末、呼气末:
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14、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A、喉口
B、声门下腔
C、声门裂
D、前庭裂
【答案】C
【解析】喉腔侧壁的结构:
有上、下两对粘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为前庭襞,两侧前庭襞间的裂隙称为前庭裂;下方的一对称为声襞,其内含有韧带和肌纤维,共同构成声带,声带具有发音功能,两侧声襞及两侧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15、个体面对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行为和心理对策来消除紧张状态,称为()。
A、解脱
B、应对
C、压抑
D、超脱
【答案】B
【解析】个体面对威胁性的应激源,通过各种适当的心理和行为对策来消除或缓解个体的紧张状态称之为应对。
故选B。
16、临床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A、试管凝集法
B、间接凝集反应
C、玻片凝集法
D、反向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答案】A
【解析】临床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常采用试管凝集法。
17、引起支气管哮喘气流受限的原因不包括()。
A、气道壁炎性细胞浸润
B、气道黏膜水肿
C、气道平滑肌痉挛
D、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及肺泡破坏
【答案】D
【解析】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气流受限,而不引起肺泡破坏。
18、正常成人眼看6m以内近物时()。
A、折光系统不需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B、折光系统不调节时,物体在视网膜前形成清晰的图像
C、折光系统需要调节,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D、折光系统需要调节,物体在视网膜后形成清晰的图像
【答案】C
【解析】当看近物(6m以内)时,从物体上发出的进入眼内的光线成不同程度的辐射状,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将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由于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尚未聚焦,因而只能产生一个模糊的视觉形象。
但是正常眼在看近物时也非常清楚,是因为眼在看近物时进行了调节。
19、正常成人眼看6m以内近物时()。
A、折光系统不需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B、折光系统不调节时,物体在视网膜前形成清晰的图像
C、折光系统需要调节,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D、折光系统需要调节,物体在视网膜后形成清晰的图像
【答案】C
【解析】当看近物(6m以内)时,从物体上发出的进入眼内的光线成不同程度的辐射状,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将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由于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尚未聚焦,因而只能产生一个模糊的视觉形象。
但是正常眼在看近物时也非常清楚,是因为眼在看近物时进行了调节。
20、哪一个阳性是抗病毒治疗的较好指征()。
A、HBsAg
B、抗-HBs
C、抗-HBe
D、HBeAg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错选“HBsAg”,HBsAg阳性反映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但在反映HBV复制方面,则不如HBeAg,而HBV复制是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要点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最迟出现的标记物是抗-HBs。
与乙肝疫苗成分一致的是:
HBsAg,HBeAg阳性是抗病毒治疗的较好指征。
21、哪种情况应视为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需给予治疗()。
A、60岁以上,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B、三岁以下,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C、以上都不是
D、城市居民,成年,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答案】B
【解析】对于非边远地区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感染过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城市成年居民及60岁以上患者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能视为新近感染活动结核的证据;此外,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青壮年患者发热2周,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一定是感染的结核病所致。
三岁以下儿童结核菌素反应阳性,应视为有新近感
22、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绝对禁忌是()。
A、青光眼
B、骨质疏松
C、活动性肺结核
D、妊娠
【答案】D
【解析】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有:
严重的精神病(过去或现在)和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
故选D。
23、对多数药物和病人来说,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
A、肌内注射
B、静脉注射
C、口服
D、皮下注射
【答案】C
【解析】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给药方便,大多数药物能充分吸收。
故选C。
24、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不正确的是()。
A、IL-白细胞介素
B、EPO-血小板生成素
C、SCF-干细胞生长因子
D、TNF-肿瘤坏死因子
【答案】B
【解析】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
25、病毒的遗传信息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A、逆转录
B、转化作用
C、重组
D、翻译
【答案】A
【解析】病毒的遗传信息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
26、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时应立即()。
A、胸穿
B、加压吸氧
C、封闭胸部创口
D、清创缝合术
【答案】C
【解析】开放性气胸急救处理时应立即封闭胸部创口。
27、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有()。
A、抗核抗体
B、抗TSH受体的抗体
C、RF
D、抗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抗体
【答案】D
【解析】重症肌无力是由自身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最易检测出类风湿因子。
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均可检测出抗核抗体;习惯性流产的女性体内常可查出抗心磷脂抗体。
Grave病患者体内可查到抗TSH受体。
28、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肌腱
B、脂肪
C、血液
D、间皮
【答案】D
【解析】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
固有结缔组织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狭义的结缔组织是指固有结缔组织。
题干中的“结缔组织”指的是广义的结缔组织。
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因此间皮属于上皮组织。
故选D。
29、临床治疗的伦理原则有()。
A、生命至上原则
B、有效原则
C、自主原则
D、择优原则
【答案】ABCD
【解析】临床治疗伦理原则包含生命至上、有效原则、自主原则和择优原则。
故选ABCD。
30、维持足内翻的肌是()。
A、腓骨短肌
B、小腿三头肌
C、趾长伸肌
D、胫骨前肌
【答案】D
【解析】维持足内翻的肌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
31、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
A、36.5~37℃
B、36~37℃
C、36.3~
37.2℃
D、36.5~
37.5℃
【答案】D
【解析】正常人腋温测量法为
36.5℃(范围
36.0~
37.0℃,比口温低
0.3~
0.5℃)。
故选B。
32、受下丘脑GHRH与GHRIH的双重调控的是()。
A、甲状旁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糖皮质激素
【答案】C
【解析】生长激素受下丘脑GHRH和GHRIH的双重调控。
33、下列哪种抗结核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
A、异烟肼
B、乙胺丁醇
C、利福布汀
D、利福平
【答案】A
【解析】异烟肼可通过血脑屏障,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必选药物。
34、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
A、肺尖部类圆形透光区,内有细小的纹理
B、多发性液气囊腔
C、肺野内外带透亮度明显差异,外带无纹理,可见到受压的脏层胸膜
D、肺野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
【答案】C
【解析】气胸胸片上大多有明确的气胸线,为萎缩肺组织与胸膜腔内气体交界线,呈外凸线条影,气胸线外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
35、属抑菌作用的抗结核药物是()。
A、乙胺丁醇(EMB)
B、异烟肼(1NH)
C、吡嗪酰胺(PZA)
D、利福平(RFP)
【答案】A
【解析】乙胺丁醇(EMB)是抑菌剂,余均为杀菌剂。
36、弧菌主要分布于()。
A、动物体肠道
B、空气
C、水
D、人体肠道
【答案】C
【解析】常见错误为选人体肠道或动物体肠道,认为弧苗属主要引起肠道的烈性传染病,那它只存在于人的肠道、动物肠道,而实际上弧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多。
37、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过程。
A、认识
B、情绪、情感
C、人格
D、意志
【答案】ABD
【解析】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故选ABD。
38、下列关于兴奋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生物体对各种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B、兴奋性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表现之一
C、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D、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的内部代谢和外表活动均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应变能力称为兴奋性
【答案】D
【解析】兴奋性是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及其外表活动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生物机体的反
39、胸骨角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其两侧的肋切迹与第()与肋骨角相连。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故选B。
40、钩端螺旋体感染可引起()。
A、黄疸出血症状
B、咽峡炎
C、关节炎及关节畸形
D、脊髓痨及动脉瘤
【答案】D
【解析】手足口病(HFMD)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臀部皮肤的皮疹和口黏膜溃疡等,病原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和新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而EV71曾引起过多次大流行,其重症率和病死率均高于柯萨奇病毒A16所致的HFMD(手足口病)。
故选D。
41、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是()。
A、呼吸道合胞病毒
B、肺炎链球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肺炎支原体
【答案】D
【解析】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42、男性,26岁,食欲缺乏、极度乏力、黄疸进行性加深、腹胀半个月,既往无肝病病史。
查体: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皮肤有瘀斑,无肝掌及蜘蛛痣,腹水征阳性,肝脾未触及。
ALT5601U/L,TBiL342μmol/L。
本病例诊断应首先考虑()。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淤胆型肝炎
D、亚急性重型肝炎
【答案】D
【解析】患者以急性肝炎起病,半个月以上出现黄疸明显升高,总胆红素>171μmol/L,有出血表现,出现腹水,诊断应为亚急性重型肝炎、腹水型。
43、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磷酸肌
D、ATP
【答案】D
【解析】葡萄糖及脂肪酸所含的能量必需氧化降解生成ATP,方可被各种生理活动所利用。
磷酸肌酸及GTP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也需转移给ATP,方可被多种生理活动所利用,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即ATP。
故选D。
44、我国规定,麻疹疫苗免疫的起始年(月)龄是()。
A、8月龄
B、1岁
C、1.5岁
D、7岁
【答案】A
【解析】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
1个月月龄,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2个月月龄,接种(服)第一次脊髓灰质炎疫苗。
3个月月龄,接种第二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一次百白破疫苗。
4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二次百白破疫苗。
5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百白破。
6个月月龄,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
8个月月龄,接种麻疹疫苗。
故选A。
45、产生雄激素结合蛋白的细胞是()。
A、睾丸间质细胞
B、精子细胞
C、睾丸支持细胞
D、生精细胞
【答案】C
【解析】在促滤泡激素(FSH)的作用下,睾丸支持细胞产生一种对睾酮或双氢睾酮亲和性很强的蛋白质,称为雄激素结合蛋白。
46、休克时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最简单、最可靠的指标是()。
A、脉率
B、血压
C、尿量
D、神志
【答案】C
【解析】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尿量能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
47、哪种情况应视为新近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需给予治疗()。
A、60岁以上,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B、三岁以下,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C、以上都不是
D、城市居民,成年,结核菌素反应阳性
【答案】B
【解析】对于非边远地区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感染过结核,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城市成年居民及60岁以上患者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能视为新近感染活动结核的证据;此外,结核菌感染后需4~8周变态反应才能充分建立,所以青壮年患者发热2周,结核菌素反应阳性不一定是感染的结核病所致。
三岁以下儿童结核菌素反应阳性,应视为有新近感
48、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最多见的是()。
A、呼吸系统疾病
B、心血管疾病
C、中毒
D、血液病
【答案】A
【解析】呼吸系统疾病: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故选A。
49、表示疾病的流行强度的术语,大体上可用()。
A、爆发、流行、大流行、周期性
B、散发、流行、爆发、大流行
C、流行、大流行、散发、季节性
D、季节性、流行、爆发、长期趋势
【答案】B
【解析】疾病流行的强度常用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等术语来表示。
散发指某病发病率与去年相似;流行指发病率超过历年水平至少3~10倍;大流行指某病迅速发展,涉及地域广(跨省、跨国);爆发指疾病短时间、小范围突发大量病例。
故选B。
50、突然心跳停止的患者,在急救最初的10min内,碳酸氢钠的给予为()。
A、每5~10min给予1mmol/kg
B、不应该给予
C、每3~5min给予1mmol/kg
D、先给1mmol/kg,然后1mmol/kg每10min给予1次
【答案】A
【解析】在心肺复苏急救最初的10min内,碳酸氢钠的给予为每5~10min给予1mmol/kg。
51、在家兔动脉血压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引起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其主要原因是()。
A、血管容积减少,相对血容量增多
B、颈动脉体受到牵拉刺激
C、颈动脉体内压力降低
D、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答案】D
【解析】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存在颈动脉窦。
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管壁的机械牵张。
在夹闭一侧颈总动脉时,相应的颈总动脉末端的颈动脉窦内的压力降低,感觉神经传入的降低血压的神经冲动减少,因此全身动脉血压上升。
故选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
52、血液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多见于()。
A、败血症
B、登革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流行性血热
【答案】D
【解析】焦痂和溃疡是恙虫病的特征性体征。
血液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
腓肠肌压痛是钩端螺旋体病的特征性体征。
53、患者,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已半年,但其他无任何不适感觉,其他各项体检及化验均正常。
该患者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潜伏性感染
C、病原携带状态
D、隐性感染
【答案】C
【解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
54、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损伤与抗损伤
B、社会因素与疾病发生关系
C、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D、因果交替
【答案】AD
【解析】一般规律包括:
(1)损伤与抗损伤:
对损伤做出抗损伤反应是生物机体的重要特征,也是生物机体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
(2)因果交替:
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促进疾病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
(3)局部和整体:
疾病可表现为局部变化或全身变化或二者兼有。
故选AD。
55、女性,58岁患者。
因发热、咳嗽、胸闷、气短1周收入住院。
查体:
T37.5℃,R24次/分,口唇发绀。
双下肺叩诊呈浊音、语颤明显减弱、呼吸音消失。
腹部隆起,叩诊移动性浊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医院 招聘 试题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