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讲课提纲.docx
- 文档编号:12290912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51.93KB
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讲课提纲.docx
《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讲课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讲课提纲.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经济责任的审计讲课提纲
主题:
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1经济责任审计
一、相关概念
★责任
责任是指分内的事或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经济责任
通常所说的经济责任一般有两种理解:
一是当事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或义务;二是当事人对其行为应当承担的经济后果。
由于经济责任内涵的确定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因此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初期,人们往往偏重于由第二种理解发展而来的观点,即将经济责任理解为当事人对其与经济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这种观点以抓问题为目的,侧重于对当事人的处理、处罚,仅评价被审计人的违法或失职行为,进而确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这不仅使审计行为显得有些片面和偏颇,限制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审计职能的发挥,同时也使经济责任审计类似于纪检监察而失去审计特色,丧失了发展前途。
我们认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应当以第一种理解为基础,即经济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其特定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
其内涵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职务上的职责、义务,包括法定或约定的职责、义务;二是基于特定的职务身份而应当承担的义务,如企业负责人应当遵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等。
★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1、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对于其所承担的责任是多方面的:
政治责任
组织责任社会责任
企业
负责人
财务责任会计责任
经营责任管理责任
法纪责任
2、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
基于上述概念,我们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应体现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种职责和义务
▲是一种与职务相关的职责和义务
▲是一种与经济相关的职责和义务
▲是一种当事人应当承担或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分类
直接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因对主管的资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事项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由于决策失误而事后又处理不力以及违规操作等,造成所在企业经济损失或经济效益下降应负的经济责任。
企业负责人应对下列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1)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包括集团公司规定)的;
(2)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
(3)失职、渎职的;
(4)其他直接违法违规行为。
主管责任:
主管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任期内对其所在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所谓管理责任,是指企业负责人基于企业管理的内部分工而由自己直接管理的部门或事项,进而对其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
所谓领导责任,是指虽然企业负责人基于企业管理的内部分工没有直接管理有关部门或事项,但由于企业的所有行为都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而应负有的相关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和评价的活动。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
2、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企业财务收支审计;
3、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企业领导人本人;
4、审计对象具有特定性。
经济责任审计从头至尾贯穿的就是“责任”问题。
其出发点、落脚点、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审查责任、界定责任、落实责任,把经济责任事件和负责相关责任的企业负责人挂起钩来,并依此得出当事人在经济方面“份内”的事做得好与不好的评价结论。
财务审计是基础。
之所以说它是基础就在于企业财务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归集、整理过程,归集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我们审计的工作正好与财务工作相反,是一个解析、还原的过程,通过解析查证来验证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而明确经济责任。
但是,我们的责任审计落脚点绝不是财务收支,而是“责任”!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内容
★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会计核算是否准确,企业财务决算编报范围是否完整,企业经济成果是否真实可靠,以及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质量是否相匹配。
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准确、真实,是否存在经营成果不实问题;
2、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合并范围、方法、内容和编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存在故意编造虚假财务决算报告等问题;
3、企业是否正确采用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随意变更或者滥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故意编造虚假利润等问题。
★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
企业财务收支核算合规性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管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年度财务决算是否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收支状况。
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以及以个人账户从事股票交易、违规对外拆借资金、对外资金担保和出借账户等问题;
2、企业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多列、少列或不列成本费用等问题,以及企业工资总额来源、发放、结余和企业负责人收入情况;
3、企业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是否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有无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问题;
4、企业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有无存在账外资产、潜亏挂账等问题,有无存在劳动工资核算不实等问题。
★企业资产质量变动状况
企业资产质量变动情况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各项资产质量是否得到改善,是否存在严重损失、重大潜亏或资产流失等问题,企业国有资本是否安全、完整,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影响。
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有关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性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2、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3、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有效资产及不良资产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4、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企业在所处行业中水平变化的对比分析。
★对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
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是指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做出的有关对内对外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和大额合同等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其企业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存在较多问题或者造成重大损失。
主要内容包括:
1、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的核算情况,以及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2、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3、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等;
4、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要认真检查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核实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纪,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国家资财,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以及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和蓄意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等重大问题。
★企业经营绩效变动和业绩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在全面核实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账务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经营绩效评价政策规定,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资产运营和回报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
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与常规财务收支审计程序没有太大区别,均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也应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等三个阶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是指在审计机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已经批准下达(或接受审计委托)后,由审计部门在具体实施对某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审计工作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准备阶段的具体工作包括:
1、接收和确认委托审计任务;
2、选派合适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并确定审计组长;
3、了解被审计企业基本情况;
4、执行初步分析性复核;
5、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
6、分析审计风险和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7、下发审计通知书并向被审计企业提出书面承诺要求。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阶段
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要紧紧围绕审计目标,根据总体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准备阶段确定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并确定所审事项与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之间的关系。
1、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确定审计准备阶段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是否清楚、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是否有效地运转,在评估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确定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内部控制。
具体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根据内部控制测试方案,选取要测试的控制环节或业务循环;
(2)检查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获取控制测试证据;
(3)记录并评价内部控制测试结果;
(4)评价内部控制风险,确定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信赖企业内部控制,进而决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程度。
2、实施实质性测试,确定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完整,各项经济指标是否真实完成或实现,是否存在单位或个人违法违纪问题,从而为评价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打下基础。
具体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1)根据实质性测试方案确定测试重点;
(2)取得被审计企业相关的资料;
(3)实施有关会计账户和会计报表的审查工作;
(4)审计实施中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确定重点;
(5)正确划分经济责任界限;
(6)做好审计工作底稿。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终结阶段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终结阶段一般需要依次完成以下工作:
1、审计组根据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拟定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企业负责人及企业意见后,提交审计报告;
2、审计复核机构复核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出具复核意见;
3、审计机构审定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
4、审计机构向委托部门提交关于被审计企业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和有关情况报告;
5、审计组归集整理审计档案,审清卷立。
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人个人履行经济责任、遵守财经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所进行的评判和界定的行为,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评价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坚持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和统一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审计人员应当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说明问题,使审计评价的依据和结论,建立在全部事实的基础上。
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就要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绝不能将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者提供的未经查明证实的材料作为评价的依据。
既不能为了回避矛盾,在审计报告上不写审计评价,不提任何结论性意见,也不能什么都评价,什么好听写什么,需要什么写什么,只看到满纸功绩,看不到责任所在。
要履行客观性原因,审计人员要做到:
(1)要核实查明的事实,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会计项目做适当调整,使相关数据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
(2)必须以适用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去衡量被查明的事项。
(3)要将事实与标准对照后,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
2、重要性原则
审计评价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应贯彻重要性原则,节约审计资源。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抓住经济责任这个重点,评价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就事项性质和数额大小来选择评价的重点。
如果经济责任事项影响到被审计企业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反映的经济责任事项数额巨大,也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经济责任事项涉及到违反国家财经法纪问题或廉政规定问题,更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3、谨慎性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持有稳健、谨慎态度,应做到审计未涉及到的问题不评价,证据不足的不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责任不清的不评价,评价依据不明的不评价。
遵循谨慎性原则,评价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使人难以理解和产生错觉的语句,尽量减少主观评语,切忌粉饰性语言。
切忌使用如“本次审计未发现严重经济问题”等语句。
4、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要统一。
应当坚持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全行业统一标准,同时还要注意在对同一类型单位进行审计时应按同一标准进行评价。
(2)审计评价的范围、内容和审计的职责必须统一。
要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围绕审计中所体现的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决不能超出审计的职能范围去作评价。
(3)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要统一。
要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来评价,对那些挖空心思损害国家利益而获取单位集体利益的,不仅不能给予肯定的评价,还应通过审计的事实和数据给予充分的揭露。
(4)历史与现实必须统一。
对有些事实既要历史地了解,也要现实地看待,如前任、现任经济指标的比较,某些指标阶段性的消涨,某个问题前后几年认识的差异,以及政策、法规评判标准不断的更新等。
★评价范围
对评价范围,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求全和重复。
我们认为,评价应限定在被审计人职权范围内的经济责任,应当限定在已查明的事实范围内,不能任意扩大化,更不能照搬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
评价范围应主要包括:
1、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评价
对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评价,一般应包括:
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遵守财经法规情况。
通过这一范围评价,揭露出被审计人所在企业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违反财经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2、对被审计人的评价
(1)对被审计人应负主管责任的评价。
即评价被审计人在企业任期的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违反财经法规等问题上应当负哪些主管责任。
(2)对被审计人应负的直接责任进行评价。
即评价被审计人任期内在财务收支中侵占国有资产等经济违纪问题上应负哪些直接责任。
★评价内容
对评价内容问题,人们认识还不完全一致。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课题组认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性,财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地记录了各项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有无虚报利润、骗取荣誉等问题。
并依据财政部关于会计信息评价标准,作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严重失实“的结论。
对会计资料不真实的,应在评价中明确企业负责人所负有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
2、经营效绩指标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及任职期间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计算其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经营挂账比率、销售(营业)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指标,并依据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人事部关于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标准,作出“优、良、中、低、差“结论。
对因经营上的原因而未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因客观因素导致国家所有者权益异常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均应在审计评价中作扼要的表述。
3、内部控制及重大投资决策情况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长期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大额采购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并做出“健全、比较健全、不健全,有效、比较有效、无效”等结论。
如果发现企业负责人违反决策程序,擅自决定重大投资事项、对外经济担保或大额资金运作、大额采购,导致投资效益差、造成经济损失(含潜在损失)或形成不良资产的,要分清责任,如实披露和评价。
如果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程序正常且按市场化规则操作,但投资效益差甚至失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则可采用写实的方法进行评价。
4、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评价
主要评价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有无以权谋私、贪污挪用、行贿受贿、转移国家资财、挥霍浪费、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做出定性结论。
此项评价内容不作为必须评价的内容,如果审计发现企业存在违反财经法纪问题及企业负责人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问题,则应如实评价。
反之,如果未发现这类问题可不作评价(但如有举报,而经审计核实并未发现问题的,也应根据审计核实结果如实评价)。
★评价的重点
1、应注重突出三个重点内容:
突出对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评价;突出对重要事项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直接经济责任的评价。
2、应把握好五个重点环节:
以充足的证据或证明材料支持评价;对政绩要尽可能进行量化评价;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合理评价;评价要以通俗易懂的词语表述;对不宜评价的事项坚决不评价。
★评价方式、方法
审计评价方式有单项评价、专题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审计评价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评分法、系统论分析方法和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方法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方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大。
我们认为现阶段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当采用写实的方式进行。
所谓写实,是指以客观叙述审计查证的基本事实和基于审计查证的事实依法做出基本专业判断,而避免在审计评价中出现鉴定性的推理判断。
★评价指标、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是审计人员为了正确评价企业负责人任期业绩,明确经济责任,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数理计算方式取得的综合反映被审计企业负责人任期内总体或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数量、质量情况的概括性数据。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整体,称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指对审计评价内容进行客观、公正、科学分析判断的尺度。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的性质不同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在具体审计评价时,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以经济责任考核(或计划)目标为标准,以前任实现的经济指标为标准,也可以同行业先进水平为标准。
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首要前提是有一套统一、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量化标准。
企业应依据有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有关规定,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仅仅依靠审计人员的力量。
本文前述的评价内容中采用的是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
★现状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的规定,审计机构应该根据有关部门的委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委托部门。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针对人事、组织等部门对企业负责人考核的要求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
目前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正在修改和完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领导人员综合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油人劳字[2006]86号文)。
根据工资处提供的相关资料,集团公司将对企事业领导人员的年度业绩和任期业绩进行考核。
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分类指标和辅助指标。
企业单位的基本指标包括年度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和人事费用率,权重分别为30%、30%和10%;分类指标是将所属单位划分为油田炼化企业、科研单位、经营性公司、海外业务公司、资金密集型单位等5个类别,分别设置2项考核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取得科研成果情况、油气当量产量、新签合同额、不良资产率等,权重为30%;辅助指标为安全质量环保节能管理、职工总量控制、投资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稳定工作、履职测评情况及遵守党纪政纪规定情况,该指标不得分,只扣分。
事业单位的基本指标为经费自给率,权重60%;分类指标是按单位分别设置的,考核各单位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及工作进度等,权重40%;辅助指标同企业单位。
企业单位任期业绩考核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类。
基本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任期内各年度业绩考核结果,权重分别为35%、30%和15%;分类指标是将所属企业划分为油田炼化企业、科研单位、经营性公司、海外业务公司、资金密集型单位等5个类别,分别设置1-2项考核指标,包括资本平均增长率、科技投入比率、利润平均增长率、储量替代率、技术能力提升率等,权重为20%。
上市公司业绩考核指标
油田企业:
利润总额,油气商品量(可销售量),投资资本回报率,单位操作成本,单位开发成本,单位储量发现成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回收。
炼化企业:
利润总额,吨油(吨商品)现金加工成本,投资资本回报率,综合商品率,原油加工损失率,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清收。
销售企业:
利润总额、吨油利润、吨油商流费用、吨油现金营销成本、销售量、零售量、投资资本回报率、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清收。
管道公司:
利润总额,投资资本回报率,原油管输量,天然气管输量,成品油管输量,原油管输单位现金成本,天然气管输单位现金成本,成品油管输单位现金成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清收。
我们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关注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中的经营指标,同时关注财务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据人劳部工资处介绍,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目前并没有开展任期业绩考核,也没有建立任期业绩考核的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先离任、后审计”的阶段,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书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工资处还指出,希望审计部门能提供工资总额执行情况、劳务费支出、工资外收入及领导人收入等相关信息。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界定
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进行经济责任评价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要明确经济责任的归属、经济责任产生的因素以及经济责任的性质等。
★前任与现任责任界定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牢牢把握“任期“这一关键因素。
由于任期经济责任是对现任领导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所以审计之初,就必须在任期时间上分割清楚现任期与前任期所应负责的经济事项。
前任的功过是非不能计算到现任的身上;现任的经济责任也不能推给前任。
企业负责人对任职期内经济活动应承担责任,有些经济活动的投入需延伸到一任后才能见效果的也属责任范围,也应承担经济责任。
前任的投入或过失延伸到本期才产出或造成遗留问题的应属前期责任,在审计评价时应剔除或附加说明。
现任负责人有责任对前任遗留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催收,但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现任不管旧账”现象相当普遍,使许多已终止往来的账款长期挂在账上。
如果现任负责人对前任的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清理整顿,挽回经济损失的,审计时应予肯定。
★集体与个人责任界定
由于关系到单位发展和群众利益的一些重大决策大部分为集体决策,因此决策成败不能完全归因于单位领导者个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责任者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责任者个人负责。
对于重大经营决策失误,要看其决策是否遵循了规范的决策程序,在审计时如发现有决策失误时,要分析决策是集体决策还是责任者独自决策,然后决定责任者该负什么责任、负多大责任,在做结论时可以查证决策时的凭据如会议纪要等,使责任的界定有根有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经济 责任 审计 讲课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