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docx
- 文档编号:12287652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14.73KB
西安.docx
《西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
中文名称:
西安市
方言:
中原官话-关中方言-西安话
外文名称:
Xi'an,Hsian,Sian,Chang'an,ちょうあん
面积:
9983平方千米(2011年)
别名:
长安
人口:
常住人口846.78万(2010)
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市,区域中心城市,省会
地理位置:
北临渭河、南依秦岭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市花、市树:
石榴花、中国槐
下辖地区:
新城区、碑林区、雁塔区等9区4县
气候条件:
森林茂密,水量丰沛,气候湿润
政府驻地:
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
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电话区号:
(+86)029
火车站:
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
邮政区码:
710000
著名景点:
钟鼓楼,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秦岭,华清池,碑林,大明宫等
行政区划代码:
610100
著名高校:
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北大学等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2011年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安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基地”。
简介
概况
西安市,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2011年,西安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之一,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
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之一。
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据考古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是蓝田猿人的聚居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经形成了原始聚落“华胥古国”、“半坡”、“姜寨”、“灰堆坡”等。
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
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古代历史地位中的写照。
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安作为东方世界历史文化的代表区域之一,先后有200多个国家元首以及领导人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日本天皇、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首相等等。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古达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之一.
历史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交通
西安是陕西省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西部城市。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华北和华东各地市的必经之路。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八大航空枢纽之一、八大通讯枢纽之一。
教育
西安是科技发达、创新力强的城市。
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拥有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66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行业测试中心44个,在校大学生63.22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余万人,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1万人以上,有45名两院院士,拥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为10.92%,列全国第一。
全市18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居全国第一。
这里聚集了中国航天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神舟”五号、六号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箭载计算机和遥感装置等,都是西安研究制造的。
2009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2772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
发展
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
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
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24亿元,增长14.5%。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高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六个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区之一,经开区全力打造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制造业基地,曲江新区是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浐灞河生态区正在筹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这些开发区(基地)是西安主导产业的集聚地、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环境
西安是生态优美、环境宜人的西部城市。
西安北濒渭河,北有著名黄土高原,南有秦岭山脉,自然景观优美。
近年来,西安城市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备,城市道路、绿化、供气、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污水和垃圾处理条件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城市燃气普及率97.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日供水能力达到17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5万吨/日,在北方城市率先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
通过实施“大水大绿”和“蓝天碧水”工程,重现“八水绕长安”的胜景,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2%,2009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4天。
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已成为西部休闲居住、投资创业的向往地。
历史沿革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11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西安有6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年的国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从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
“丝绸之路”西汉时以长安为起点。
“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
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是全国最早响应的省会城市之一。
1936年12月12日,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后,设在这里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为延安革命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军需物资。
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都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曾是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中央人民政府的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4年被国务院列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被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1994年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安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辐射北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中心。
西安建都的王朝
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
西安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
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
在中国历史上,有21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
但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13个王朝。
此外14朝和17朝等等不同的说法.
13朝说:
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00余年之久。
13朝是目前官方和史学界公认的建朝数。
16朝说:
16朝——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末年由刘玄建立的更始政权、由樊崇刘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权和黄巢建立的大齐。
17朝说:
17朝——分两种情形:
(1)在14朝第1种情形的基础上加上武周,大齐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
(2)在13朝的基础上加上更始政权、赤眉政权、大齐和的大顺。
其他影响力较小的政权或者陪都不计入。
定都朝代
以下朝代共都长安1200年(不计入陪都)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西周
镐京
丰镐遗址
周武王-幽王,共12王
前1046年-前771年
秦
咸阳
秦咸阳城遗址
秦孝公-子婴,共6帝王
前350年-前206年
西汉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汉高祖-孺子婴,共12帝
前200年-9年
新
常安
汉长安城遗址
王莽
9年-23年
东汉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汉献帝
190年-195年
西晋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晋愍帝
313年-316年
前赵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刘曜
319年-328年
前秦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苻健-苻坚,共4帝
352年-385年
后秦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姚苌-姚泓,共3帝
386年-417年
西魏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元宝炬-元廓,共3帝
534年-557年
北周
长安
汉长安城遗址
周闵帝-周静帝,共5帝
557年-581年
隋
大兴
隋大兴城遗址
文帝-恭帝,共3帝
581年-618年
唐
长安
唐长安城遗址
唐高祖-唐昭宗,共20帝
618年-904年[4]
历史上长安和咸阳
在历史上,咸阳也是都城之一。
从古时两地的关系可见一斑。
西安和咸阳是中国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两市相距17公里。
西安市的绕城高速公路已修至咸阳市境内,机场从原西安桃园迁至咸阳。
2006年9月,咸阳区号正式并入西安,与西安共同使用“029”的电话区号。
正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
秦 都城咸阳。
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
秦的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廉颇蔺相如,秦王坐章台。
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
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汉 西汉和东汉末年董卓、李傕专政时都城均为长安。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
“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
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
“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
《旧唐书地理志》说:
“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
”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
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
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
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唐 都城长安。
皇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
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
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安和咸阳在1966—1971年为同一城市,1971年划为两市,西安为副省级,咸阳为地级。
今年西安咸阳正在进行西咸一体化,如今已建成西咸特区,其中包括奥林匹克花园。
[3]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西安市设12个区,其中城区8个,郊区4个,城区未设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区下设有19个乡。
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将12个区和部分新划入的乡镇合并调整为9个区,定名为: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长乐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草滩区、灞桥区。
1957年4月撤销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市辖区减为7个。
1958年11月将长安、蓝田、临潼、鄠县划归西安市。
1960年撤销莲湖、碑林、新城区建制。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鄠县划出。
1962年恢复新城、碑林、莲湖区建制。
1965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区建制,辖地合并为一个郊区,市辖区减为4个。
1966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组建为阎良区,将咸阳市(县级市)划归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莲湖、阎良区更名为东风、向阳、红卫、东红区,1972年恢复原名。
197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咸阳市划出。
1980年3月,撤销西安市郊区,恢复灞桥、未央、雁塔区建制。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渭南地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盩厔改为周至)、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西安市共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7区,长安、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高陵6县。
1997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临潼区。
2002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长安区后,西安市共辖9区4县。
2008年3月7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撤销长安区王曲镇、鸣犊镇二乡(镇)的建制,设立相应的街道办事处,其行政区域不变,以原各乡(镇)政府驻地为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
至年底,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9个市辖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
共有街道、乡、镇176个,其中街道办事处89个、镇40个、乡47个。
地理气候
位置、面积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度~109.49度和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
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
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地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
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地质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
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
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自然资源
河流、水资源
西安是水资源缺乏的西部城市。
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
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
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
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
还另辟有较理想的水源基地。
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
土壤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黄褐土、褐土为代表,南部的秦岭山地以黄棕壤、棕壤为代表。
据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个土类,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土壤类型的复杂多样,为区内农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植物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
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
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
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已建立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
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
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
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民族情况
西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
全市共有民族53个,其中少数民族52个,常住人口9.7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5%。
在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有64216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28%。
其他少数民族,10000~1000人的民族有5个,分别是满族9928人,蒙古族3086人,朝鲜族1133人,壮族1201人,土家族1060人;1000~500人的民族有3个,分别是藏族848人,维吾尔族690人,苗族655人;500~100人民族有7个;100人以下民族有33个,还有未识别民族29人。
全市九区四县都有少数民族居住,莲湖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约有3.5万多人,其中回族有3.2万人;蓝田县最少,有146人。
秦腔戏剧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
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
流传于户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
秦腔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方言
西安方言为代表的关中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陕西片,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长安画派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的60年代,一个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人称“长安画派”。
饮食文化
西安的名小吃很多,独具特色,一些最久负盛名的小吃如下:
西安特色面食
关中人最基本最普通的面食,除了蒸馍,恐怕就是“油泼辣子[比昂][比昂]面”。
关于“biángbiang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zhang)西一长,中间加个马大(dai)王。
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多少年来就一直听老人言传下来。
因为这个字笔画繁多,所有字典都找不到,书面上极少见到,都是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写才能写出这个字。
biángbiang面
西安饺子宴
西安市著名小吃宴席,是在发掘研究唐代和我国传统饺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
饺子宴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制出的饺子造型生动,一饺一格,一饺一形,观之赏心悦目,食之回味无穷。
西安饺子宴的得名,主要因这种宴宾筵席由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
秦镇凉皮
秦镇凉皮已有2000余年历史,秦镇本地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凉皮,为皇朝供物。
乃为全国各种凉皮之祖。
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主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
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为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
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透香,在西安深受欢迎。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市著名小吃。
用优质牛羊肉加佐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
把烙好的“虎背菊花心”——坨坨馍,掰成碎块,加辅料煮制而成。
其特点是:
肉烂汤浓、香醇味美、粘绵韧滑。
食后再饮一小碗高汤,更觉余香满口,回味悠长,吃的时候配一叠特制的糖蒜,口感更好。
传说,牛羊肉泡是在公元前11世纪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西周时曾将“牛羊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
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上牛羊羹这一绝味,武帝竟封为太官史,后又升为尚书光禄大夫。
还有一段风趣的传说,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
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牛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牛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
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牛羊肉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