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12284768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10KB
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北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冶金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进冶金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全省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贯彻落实《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安排,是推进未来五年全省冶金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冶金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较大、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五年。
现已基本形成了包括矿山采选、冶炼、压延加工、技术开发、设计、装备制造、建筑施工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冶金企业560多家,固定资产总计1820亿元,从业人员共15万。
(一)“十一五”的主要成绩
1.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10年,全省生产生铁2311万吨、粗钢2864万吨、钢材2895万吨、十种有色金属86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9.7%、12.8%、12.9%和13.6%,居全国第6、6、7、10、16位。
2.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00亿元,其中钢铁行业2705亿元,有色金属行业695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29.7%。
全行业完成增加值584亿元,其中钢铁行业450亿元,有色金属行业134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2.2%。
3.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我省冶金工业产品基本满足了全省电力、汽车、铁路、电子、桥梁等行业的需求。
“双高”产品比例由2005年的50%提高到2010年的70%以上。
高档取向硅钢已部分替代进口,并应用于50万伏以上等级的超高压大型变压器。
高品质汽车钢板成功进入国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
高速重轨产品跻身国内一流行列。
电解铜箔、高精度铜及合金带材已替代进口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
第五代桥梁钢已在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等大型及特大型铁路、公路及跨海钢结构桥梁上得到应用。
4.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922亿元。
武钢集团本部投资强度相当于公司自1958年投产以来至2004年所有投资总和。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投资54.3亿元实施二期技术改造项目,综合装备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6.8亿元采用世界先进的奥斯麦特炉替代了现有贫化炉,加快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步伐。
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一期工程项目,用15个月时间完成投资70亿元,已建成年产320万吨超薄涂镀板生产线。
5.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全省关停小炼铁、小炼钢企业92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38万吨。
2010年,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30千克标煤,铜冶炼企业综合能耗降至600千克标煤,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6%、42.6%。
6.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得到规模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省再生资源回收率、规模化经营和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培育了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兴业钢铁炉料公司已形成年收购、加工、配送废钢铁200万吨生产能力,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已聚集废铅、废铝、废钢铁等废旧金属回收、利用及相关产业链企业107家,年回收废钢铁、废铅、废铝等各类再生资源120万吨,年综合利用各类再生资源78万吨。
7.兼并重组取得进展。
“十一五”期间,武钢集团先后完成了对鄂钢、柳钢、昆钢的联合重组,组建了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钢铁项目获准开展前期工作。
通过联合重组,武钢集团已具备年产钢4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国内钢铁行业排名前三,2009年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盘活了新冶钢的闲置资产。
大冶华鑫实业、新冶特钢、广水华鑫公司三家企业完成联合,民营钢铁企业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结构性矛盾突出。
钢铁企业中400立方米以下高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下电炉还有存在。
民营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矛盾突出,低附加值的建筑用钢产品占民营钢铁企业钢材总产量的90%以上。
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冶金企业尚未实现从冶金产品制造商向材料服务商转变。
2.节能减排压力大。
2010年,全省冶金工业能源消耗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耗的27%。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出15%以上。
3.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
全省矿石资源品位低,共伴生矿多,利用难度大,开采成本高。
铁矿石、铝氧粉、铜精矿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85%、100%、90%。
4.民营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小。
民营钢铁企业生产规模小且布局分散,不少企业的生产规模达不到《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规定的“2009年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条件。
(三)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有利于我省冶金工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1)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机遇。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十二五”期间将以拉动内需为主,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小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装备、船舶、汽车和家电制造业的崛起,决定国内冶金产品市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机遇。
我省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等国家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我省冶金工业提供了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3)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机遇。
“十二五”期间,伴随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的不断深入,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为优势企业腾挪出较大的发展空间。
行业兼并重组将推动冶金工业向生产区域集约化和产品结构高端化方向发展,优势企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4)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冶金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为冶金工业提供了丰富废旧金属资源。
据测算,全省制造业每年产生的废钢铁达1300万吨,可以满足1100万吨粗钢冶炼的原材料需求。
2.面临的挑战
(1)生产要素紧约束将更为突出,企业间争夺资源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紧张的状况短期内不会缓解,冶金行业将继续在高成本低回报中艰难前行。
(2)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冶金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传统产业高污染、高能耗和消耗资源性的增长模式必须通过技术进步完成优化升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艰难困境和生存决择。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全省冶金工业的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兼并重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做大做实做强冶金工业,实现全省冶金工业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布局相结合。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稳定协调发展。
2.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升级相结合。
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体系建设,把自主创新作为冶金工业发展的动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冶金工业转型升级。
3.坚持兼并重组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进企业之间以资源、市场和资本为纽带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优势企业集团。
4.坚持节能减排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搞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资源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构建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环境清洁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彻底淘汰钢铁、有色金属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先进产能所占比重。
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规模总量和品种质量基本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全省冶金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产业规模。
到2015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冶金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超过6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2.产品产量。
到2015年末,全省生铁、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2600万吨、3500万吨、4000万吨、150万吨以内。
钢材深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铜材产量达到50万吨,铝材产量达到160万吨。
冶金产品“双标率”(按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90%以上。
钢材“双高”产品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量比例大于70%。
3.结构调整。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进武钢、鄂钢、新冶钢等企业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
着力推进以大冶有色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千亿元产业计划的实施,做大稀贵金属产业,做强铜铝深加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
着力推进民营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现生产集约化、产品差异化发展。
到“十二五”末,省内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省总量的比例提高到90%左右,通过兼并重组组建2~3家规模效益居中部地区钢铁行业前列的民营企业集团。
4.可持续发展。
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不含铸造铁)、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等落后生产能力。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2%。
重点产品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或优于国家准入值,冶金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四、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全面淘汰落后产能
“十二五”时期是淘汰落后的攻坚期,继续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全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1〕8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严格、严肃、严厉”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彻底淘汰《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所列落后的钢铁、有色金属生产能力和落后产品,着力解决冶金行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
(二)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积极支持全省冶金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
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展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支持省内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优势民营钢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对区域内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支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跨区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支持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关键特殊钢产品制造基地建设,确立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在国内特殊钢市场的领先地位。
支持大冶有色集团公司依托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整合全省有色金属资源,实现全省有色金属产业过千亿目标。
支持具有规模、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民营钢铁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自愿、政府引导原则,重组区域内规模较小的企业,减少企业家数,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实现集中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改造,在不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集团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区域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原材料、环境容量、电力等资源能源保障条件,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形成规模集约、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发展协调的冶金产业新格局。
武钢青山本部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集团内部和周边钢材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冷轧硅钢、汽车板、高速重轨、高性能工程结构钢。
鄂州市围绕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加快与鄂重重型机械、鄂钢弛久板簧、鄂钢扬子重型机械、光大船业、新力板簧等下游企业的产品配套,重点发展船板、桥梁板、锅炉容器板、精品长材。
黄石市围绕关键特殊钢产品制造基地和钢铁、有色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国家急需的高速铁路车轴钢、高压锅炉管等高端特殊钢关键品种,进一步做大做强球墨铸管、工模具钢产业,并向钢铁、有色金属制品的下游产业延伸。
宜昌市依托三峡全通公司,重点发展服务于建材、汽车、家电、轻工制品、仪表、玩具、小五金、饮料包装和装潢装饰等行业的超薄涂镀板产品。
充分利用鄂西南优质的锰矿和丰富的硅石资源,做大做强电解金属锰、硅及有机硅产品。
荆州市围绕“壮腰工程”,整合辖区内钢铁生产企业,发展服务于机械制造、新型城市化建设需要的钢铁材料。
鄂西北地区围绕十堰~武汉汽车产业走廊,重点发展服务于汽车、房地产、装备制造业需求的新兴金属材料和精品长材产品。
合理开发利用银、钒、铌稀土、钛、镁等有色金属资源,加快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建设。
十堰、咸宁市充分利用石煤含钒资源,做好钒产业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努力打造钒、钒钢千亿元产业。
(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以降低钢铁、有色金属生产能源资源消耗和减少冶金渣、二氧化硫等废物排放为目标,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全面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
1.铁前节能减排。
推广低温烧结工艺技术,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小球烧结技术,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技术,球团废热循环利用技术,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煤调湿技术,捣固炼焦技术,焦炉、高炉利用废塑料技术,高炉高效喷煤技术,高炉脱湿鼓风技术,高炉干法除尘技术,高炉热风炉双预热技术,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技术。
2.炼钢、轧钢节能减排。
推广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转炉负能炼钢工艺技术,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除尘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低温轧制技术,在线热处理技术,轧钢氧化铁皮综合利用技术。
3.钢铁行业综合节能减排。
推广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原料场粉尘抑制技术,双膜法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能源管理中心及优化调控技术。
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综合污水处理技术,余热余压综合利技术。
4.有色金属节能减排。
推广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自热强化熔炼和电解工艺、设备和自动控制技术,湿法冶金节能技术、电解铝液直接连续制备合金铸造坯或铸轧板坯、有色金属加工节能技术。
进一步完善废(旧)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支持建设废(旧)冶金资源回收、拆解分类、加工配送基地,培育3~5个大型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促进废(旧)冶金资源分类分级高效利用。
支持企业与政府签订节能自愿协议,推进节能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节能诊断,采用能源管理模式使风机、水泵、变频器等设备应用于生产过程。
(五)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引导和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战略需求,加强前瞻性储备技术研究。
积极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工程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聚集优势力量进行共性、关键、平台技术攻关,形成适应未来市场竞争需要、促进冶金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关键技术。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
围绕提高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和安全生产等重点,支持实施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集团,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进步,在坚持“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前提下,选择在集团内具备资源、环境和能源承载等条件优势的骨干企业,集中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重点项目:
1.武钢集团一硅钢改造项目;5#、6#焦炉改造项目;1800mm高强度汽车板、1450mm镀锡板深加工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江北基地二期续建项目。
2.鄂钢公司40万吨钢材加工配送项目;80万吨大园盘棒材新建项目;4300mm宽厚板续建项目。
湖北新冶钢新炼钢二期工程续建项目;高品质合金钢小棒材生产线项目;1500mm大顶管机组项目。
3.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子午轮胎钢帘线扩能技改项目;10万吨超薄精密不锈钢带(管)项目。
4.大冶有色金属集团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稀贵工业园建设项目;30万吨铜线杆生产线建设项目;废旧金属拆解与配送基地建设项目。
5.武汉、黄石、襄阳市等地区重点民营钢铁企业结合淘汰落后的技术改造项目。
6.湖北美亚达集团涂镀板有限公司40万吨彩铝板生产线项目。
7.大冶铝型材产业集群50万吨铝型材结构优化技改工程。
(六)大力发展高技术化冶金新材料
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提高冶金产业附加值比重。
积极争取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冶金新材料产业支持力度,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加速推进冶金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1.高性能、低成本钢铁材料领域。
超细组织钢铁材料的轧制工艺、先进微合金化、高均质连铸坯及高洁净的冶炼工艺,高强度耐热合金钢及铸锻工艺和焊接技术,高强度轿车用钢、超超临界机组用钢、高性能工模具钢、960MPa以上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耐腐蚀及耐高温、高压高强钢,经济型奥氏体及铁素体不锈钢,高质量大型轴承钢,高速铁路用钢,特殊品质高级无缝管。
2.高性能合金材料领域。
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钨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钛合金及铝合金大型宽厚板,镁及镁合金的液态铸轧技术,镁、铝、钛、钨合金的线、棒、板、带、薄板、铸件、锻件、异型材等系列化产品的加工与焊接技术,大型复杂构件成形技术,着色、防腐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
(七)加快钢铁产品升级
调整钢材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下游产业链需求的冶金制品,进一步提升建筑、机械、轻工、造船等行业用钢材的产品质量,满足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1.建筑用钢。
适应减量化用钢趋势,支持鄂钢和重点民营钢铁企业围绕高强度螺纹钢筋生产和品种开发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供应能力。
结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全省推广使用400兆帕、500兆帕高强度螺纹钢筋,通过发展钒钛高等级钢促进钢材升级换代和减量应用。
2.汽车用钢。
围绕十堰至武汉汽车产业走廊,支持武钢、新冶钢公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用钢产品,形成以高强度、高表面级别为主的全系列汽车用钢现实生产能力,产品实物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需求。
3.特殊用钢。
支持新冶钢公司加快特殊钢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用特殊钢、超临界火电机组用耐热钢,高铁等重大装备用优质齿轮钢、高品质轴承钢、车轴钢、无缝管钢等高技术含量钢铁制品以及深加工产品。
4冷轧硅钢。
充分利用武钢公司已建立的研究院、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开发可供500KV以上级别大型变压器等使用的高端取向硅钢产品,提高高品质HiB产量的比重。
5.高纯硅铁。
充分发挥武钢和科研院所在研发和生产等方面的领先优势,高效利用省内优质硅石资源,做精做强做特高纯硅铁产业,巩固高纯硅铁产品在全国和亚洲的垄断地位。
(八)大力发展深加工
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稳固和拓展营销渠道为目标,不断完善冶金产品加工配送服务网络体系。
加强与用户的直供关系,以市场和服务带动产品结构调整,保持市场份额稳定增长。
1.钢材深加工。
重点围绕武钢集团钢铁产品向下游延伸,加快推进江北公司二期、大冶山力薄板二期、宜昌三峡全通涂镀板有限公司二、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冶钢公司、宝钢黄石公司特殊钢基地建设。
2.铜精深加工。
依托大冶有色、中铝华中铜业公司、湖北中科铜箔有限公司、十堰益明铜材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电解铜泊、优质铜线杆、铜合金棒材、印制电路板产品。
大力发展特种电线电缆、特种漆包线、工业民用电器、电机用线材及各种异型线材、高档家电及电器专用铜板带等高精产品,形成下陆、大冶和铁山有色金属深加工板块。
3.铝深加工材。
充分利用电解铝和废铝资源,调整铝材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板、带、棒、箔等工业铝型材及高附加值异型铝材产品。
推进合金铝和近终端铝制品生产,鼓励和支持开发预拉伸板、结构型材、精密锻件、超硬铝合金等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生产技术,发展汽车、船舶、建筑型材、食品、医药包装用铝产品。
4.稀贵金属加工。
依托大冶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和湖北鑫银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铜、黄金、白银、铂和钯等金属和贵金属资源,围绕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发展投资、收藏领域金银产品,进一步向黄金、铂金、白银饰品、工艺品等消费领域拓展,延伸金银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九)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支持武钢、新冶钢、大冶有色等重点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开发国外矿石和煤炭资源步伐,建立稳定可靠的海外战略资源供应基地。
按照“鼓励攻关、严格准入、有序推进、无效退出”的原则,鼓励省内钢铁企业、科研院所和勘探单位联合攻关,加快对鄂西高磷铁矿开展选冶试验,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支持大冶有色集团加快对竹山县庙娅铌稀土矿资源和枣阳市金红石矿进行综合开发,根据预可研方案尽快开展采选、冶炼及深加工的研究、试验,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生产能力,为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过“千亿元计划”提供重要支撑。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规划指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注重规划与产业政策、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做好投资、土地、环境等政策协调。
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做好行业信息发布和运行分析,根据行业运行态势适时开展规划后评价工作,必要时按程序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各重点企业要从产业发展大局出发,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扎实做好规划项目的推进工作,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准入管理
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钢铁、有色金属、稀土项目的有关规定,项目核准、土地供应、环境评估、信贷融资、电力供应要以行业准入条件为依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冶金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强化产品质量、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装备水平、生产规模、安全生产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做好准入公告工作。
加强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条件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公告企业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进一步落实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和金融对兼并重组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兼并重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继续执行淘汰落后“以奖代补”政策,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优先支持实施兼并重组的企业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进步的升级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四)加速推进“两化”融合
推动“两化”融合是冶金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是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以推进武钢“两化”融合为示范,推动重点冶金企业加快实施以信息集成应用技术为依托,发展高端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总包服务。
以关键设备核心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重点,提高冶金技术水平和过程自动化控制能力。
推进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面向直供汽车企业、造船企业及家电企业的一体化协同商务平台。
(五)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和完善全省各级冶金行业协会机构,健全行业协会参与产业政策制订征询机制。
积极宣传国家产业政策,贯彻行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冶金工业 十二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