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docx
- 文档编号:12278764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77KB
黑龙江工程学院.docx
《黑龙江工程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工程学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工程学院
“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在总结合校升本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特制定《黑龙江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一、合校升本以来的基本回顾
(一)主要成就
合校升本的10年,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10年。
10年来,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内涵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1.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科学合理定位,夯实了办学基础。
学校秉承专科办学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提出了“办应用型大学,培养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发展定位。
特别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特征,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全,不照搬照抄,不简单延伸,不降低标准”的发展思路,坚持“错位式发展,差异性竞争”,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和面向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这一办学思路逐步凝练成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支撑,在干部务虚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工作会议和党代会上都得到了确认,在学校的“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使学校的各项建设事业始终沿着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发展实际,符合一线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轨道上前行,引领了学校快速进入科学发展之路。
学校加速办学基础条件建设,筹集资金6亿多元,新征土地近16万平方米,新建了教学综合楼、教学实验楼、逸夫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等办学基础设施,基本满足了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本科10年,与合校升本初期相比,学校占地面积增长到近3倍,校舍建筑面积增长到2倍多,固定资产总值增长到近6倍,教学仪器设备增长到近7倍,图书馆文献总量增长到近3倍,专任教师数量增长到2倍多,在校生人数增长到近3倍,本科学科专业数量增长到近6倍,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2.发挥传统特色优势,办学竞争力明显增强。
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方实际和本校优势,兼顾历史传承与未来发展,扬长避短、错位竞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在原有优势的专科专业基础上,发展建设了39个本科专业,并加大了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建成了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校级重点学科、11个校级重点专业,充分体现了测绘、土木、汽车等一批老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充分挖掘了能源工程自动化、物联网、数字媒体、城市轨道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建设的潜力。
通过加快建设,学校围绕重点学科专业,吸引、培养了一批学科专业建设拔尖人才和骨干力量,优化了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的结构,建设了一大批先进的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
3.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构合理、有发展后劲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出发,实施了拔尖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教师在岗提高、青年教师培训、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六项工程”,在总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注重了整体结构和素质的改善。
学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完善了符合学校特色和发展方向的人才政策和环境,以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为依托,大力推进了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设。
到“十一五”末,具有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达到工程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25%,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8%。
学校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以德育人、严谨治学的先进教师典型。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
学校重视教学工作,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确立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强调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
4次下发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学校以生为本,教育以师为本的办学思想,强调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大平台+小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强化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模式。
学校重视工程背景教育,营造工程环境、强化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形成了工程文化氛围。
积极推进教学工作“五大体系”、“十项工程”建设,采取“一条主线、两个环节、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五个支撑体系、六个监控环节”的教学运行模式。
以“质量工程”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和特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建设,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的突破,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10年来,共培养了15435名本科毕业生。
具备工程文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校声誉,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硕果,为学校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3年,学校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8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得了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评价。
2009年,学校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列入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
同年11月,学校“基于工程文化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黑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
5.提升科研实力,社会服务功能有了新的提高。
学校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全面落实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学术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明显提升。
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35项,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12项。
设立了博士专项基金和学校科研基金,大力支持高层次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鼓励并支持纵向课题研究和横向科技服务项目的开展。
到“十一五”末,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元。
学校将空间地理信息综合实验室建成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实验室、寒区道路工程技术实验室被列为省高校重点建设(含培育)实验室。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地理信息研发中心“、“寒区道路养护新技术工程研发中心”等5个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被黑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学校还建立了2个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6.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利用与交通、冶金等行业的天然联系,与黑龙江省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测绘局、哈飞集团、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100多家国内单位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及其澳大利亚威斯特公司、瑞士徕卡公司、德国博世公司等10多个跨国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共建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已有“联合培养”、“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校企合作项目170多项。
通过校企合作,基本上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与世界一流大企业产学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教学方法、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了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
7.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毕业生就业率稳居较高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机制”。
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构建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完善学风建设管理体制、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搭建提升学风活动载体、建立先优表彰激励机制、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等一系列得力措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形式上丰富多彩、内容上积极向上的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能力。
建立了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
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保证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体系,大力实施大学生就业“1221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
学校连续多年生源质量和一志愿录取率保持较高水平,连续6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荣获“黑龙江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8.稳步推进改革,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学校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机构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产业机制转变等一系列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
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制定了新的校内预算分析体系,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优化资产管理,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
科学规划校区布局,合理定位东、西、松北三个校区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
制定了《黑龙江工程学院章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了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水平。
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要求,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了二级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整合调整了二级学院设置。
在实施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校园网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的基础上,启动了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加快了管理信息化进程。
9.努力塑造校园文化,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确立了“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凝练了“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倡导了“严谨、务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创作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校歌,培育出了独特的大学精神。
提出了“工程文化教育观”育人理念,营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工程文化氛围,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校园建设的特色。
学校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了校系两级教代会的作用,发挥了团代会、学代会、学生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发挥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作用。
师德师风建设、平安校园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03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6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005年、2009年学校连续两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2010年,学校获得“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10.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
按照建设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的能力,发挥了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
不断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以先进性教育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夯实了党建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了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充分利用“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将教学工作水平评建工作和“三项试点”建设等中心工作寓于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完善“党员服务站”、“学树建创”、“三优一满意”等基层党建活动载体,探索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党建载体和品牌,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中心工作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办学近60年深厚积淀的结果,是合校升本10年来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勇于进取、改革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
这里既有省委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社会各界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更有每一位黑龙江工程学院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实践充分证明,学校成立以来走出了一条应用型本科建设之路,符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发展的实际。
(二)基本经验
学校10年来的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值得深入思考。
1.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机遇,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工程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实践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新路,才能不断形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必须始终坚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以及高教强省规划,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才能彰显特色,提高竞争优势。
3.必须始终坚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始终把培养、使用和聚集人才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最关键的战略任务,努力建设一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4.必须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质量生命线意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5.必须始终坚持加强产学合作教育,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产学合作新机制和模式,深化合作教育内涵,才能不断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6.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7.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明德求真、知行合一”的校训,大力弘扬“昂扬向上、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学校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不断调动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投身学校建设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才能形成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8.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提高办学治校、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发挥好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的作用,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才能引领带动广大教职员工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使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不足。
主要是教育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是很强,科研项目层次不高,科研经费偏低,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不够;产学合作的途径还不够宽泛,特别是在依托行业产学合作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建立和实施现代大学制度还有相当差距,等等,这些都是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和改进的重点。
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黄金机遇期。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和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同时,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定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了人才保证。
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经济环境、教育环境、人才环境和社会环境。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强大推动力的中心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社会价值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转型期。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型,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已全面启动,新兴战略产业正在提速,现代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转变,由单一化教育向多样化教育转变,在规模稳步扩张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主动适应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研究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支撑的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把制度创新和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是高等教育面临战略发展提升期。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以来,中国正处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新建本科院校提升计划,新建本科院校将面临新的发展前景。
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平台上,学校必须抢抓机遇,正视面临的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源与就业水平、高校之间激烈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加快改革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二、“十二五”规划及远景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全面提高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着力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上下功夫,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以“三项试点”为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服务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使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争创一流,努力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发展定位:
1.类型类别定位:
工科教学型院校。
2.学科专业定位:
以工为主,做强工科,适度发展管理学科、文科和理科,工、管、文、理等多学科相互依托促进、协调发展。
3.办学层次定位:
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
4.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黑龙江,面向区域和行业,辐射全国,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及提供工程应用技术服务。
5.办学特色定位: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
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夯实素质教育基础,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为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建设土木工程与建筑学、测绘工程与地理信息、汽车与交通工程等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打造应用型特色学科专业群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6.办学水平定位:
全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领先,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居前列。
7.功能定位: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为地方以及行业企业提供应用型工程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1.内涵建设的发展战略。
坚持错位竞争、差异性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
提升办学理念,创建自己的办学风格。
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办学层次。
强化特色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
加大以教师为骨干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强力实施教师全员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双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名师工程计划,构建应用型教师队伍岗位标准。
3.改革创新的发展战略。
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卓越工程师(应用型)培养标准。
创新产学合作教育的新机制。
创新国际化合作新机制。
创新为区域发展提供知识服务体系新平台。
创新工程文化教育新内涵。
创新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新模式。
4.质量立校的发展战略。
以“三项试点”建设为牵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产学合作为途径,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以工程文化教育为载体,提升工程文化素养。
搭建国内外校内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跨背景学习能力。
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
以现代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新突破。
以新的人才质量观为依据,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5.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
以特色求发展。
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特色。
开辟新的产学合作教育领域,突显依托行业的产学合作特色。
创新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色。
完善工程文化教育体系建设特色。
加快优秀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水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按照总体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大体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
2011年—2015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取得明显成效;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试点任务顺利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有重大突破;创建黑龙江省优秀特色应用型本科学校;建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争取进入国家新建本科学校提升计划行列;学校在省内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争创一流,在全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位于前列。
第二步:
2016年到2020年,学校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十二五”末主要指标规模:
本科专业数量52个;在校生数量15000人;专任教师数量1000人;校园占地面积98.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66亿元,生均1.24万元;图书124.2万册。
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校自筹、银行贷款。
2020年主要指标规模:
本科专业数量60个;在校生数量16000人;专任教师数量1050人;校园占地面积105.9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2.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元,生均1.25万元;图书141.4万册。
(三)重点任务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坚持“优化结构、扬优扶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紧密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教强省建设规划、技术创新强省富省工程的实施和我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重点加强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为目的,以凝炼和培育稳定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为核心,以学科梯队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与行业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途径,以改善设施条件为保障,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和特色高等学校目标要求,具有特色和优势,相对合理的学科体系,支撑学校专业学位硕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的申报、获批。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和融合。
构建土木与建筑学科群、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群、交通运输与动力工程学科群、机械与材料学科群、电气控制与计算机应用学科群、管理与经济学科群、数学与化学学科群、人文社会与艺术学科群等学科群,形成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框架,使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数量达到2-3个,校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数量增至13-15个,使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重点专业领域获得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加强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测绘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 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