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2273021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5.89MB
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水质监测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7年8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政策利好叠加治水需求,水质监测最受益
1.1、水质监测:
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十三五”最受益
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可分为污染源监测、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
和供水管网监测四大领域。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
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土壤监测等不同门类。
2015年,我
国环境监测仪器在产品结构方面,烟尘烟气监测设备、水质设备、数采仪、环境
空气监测设备以及采样器分别占比35.26%、33.64%、12.95%、9.90%和8.26%。
从设备销售数量上来看,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
水质监测又可分为污
染源监测、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供水管网监测四个领域。
图2、2008~2015年我国水质监测设备销售数量
图3、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第二大市场
表1、水质监测按监测对象分类
环境监测政策叠加水治理需求,水质监测最受益。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治理和环境
管理的基础,为各项标准提供评判依据,能够辅助政府的监管。
“十三五”期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充分释放行业需求。
同时,“水十条”、“河长制”以及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密集出台,水污染治理成为“十三五”环保工作的重点,水质监测有望率先受益。
表2、我国环境监测相关政策
1.2、上收监测事权,发展监测市场,第三方运维市场爆发
上收监测事权,发展监测市场,推动环境监测服务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
的是由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为主开展监测活动的单一管理体制。
在属地监测体制下,一方面环境监测事权基本下放到地方政府,导致政府对监测数据的行政干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投入决定着本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地方监测站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监测人员短缺及监测经费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减轻现有监测体制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运行的不利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国从上收监测事权、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两方面来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
上收监测事权。
2014年国家从1436个国控监测点位中选取378个点位作为空气质量监测直管点,将这些点位的监测事权由地市级环境监测站上收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央财政配套监测经费。
山东、北京等省份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由地市级上收至省级,监测费用由省财政和市财政共同承担。
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
“托管运营”模式是指政府仅将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外包给第三方,政府仍保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队伍和职能,政府由自行提供监测数据转为部分购买第三方监测数据,其职能增加了对第三方的监管。
山东省首创“转让—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监测设备有偿转让给第三方监测机构,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维护,政府出资从第三方购买数据,政府主要职能转变为对第三方的监管。
表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两种市场模式
上收监测事权减轻了下一级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加了上一级政府获取监测数据的
可比性与公平性。
依托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专业运营,充分发挥了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
山东省环保厅初步测算,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制改革后,全省监测点位运行费用比原有模式降低了15%,每年可节约经费500多万元,监测数据准确率也明显提高。
省级上收监测事权和全国各级环境监测站自行委托第三方监要声明.测反过来也带动了环境监测服务业的发展。
多项政策持续推进,第三方运维市场迎爆发期。
在“十二五”环境监测体质改革成
功实践的基础上,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快监测事权上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并制定了“十三五”环境监测体质改革目标。
2015年2月,环保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并有序放开公益性、监督性监测领域。
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推进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
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够承担,又不影响公平公正原则的相关业务,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有序放开,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的运行维护、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等监(检)测业务。
2015年11月,财政部、环保部印发《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8年,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的上收工作,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普遍实行。
中央上收的环境监测站点、监测断面等,除敏感环境数据外,原则上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第三方专业公司托管运营。
2016年11月,环保部印发《“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2016年底前上收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到2017年进一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目前,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已经完成。
全国地表水2767个国控断面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将于2018年底之前完成。
到2020年,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预计水质监测第三方运维市场将迎来爆发期。
1.3、监测因子不断增加,市场急遽扩容
环保标准提高,更多指标纳入监测范围。
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包括五
参数(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等指标。
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还包括总氮和总磷。
在具体监测因子的选择上,由监测站根据不同水域水质的不同选择需要的监测指标。
国家对于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环保政策的趋严,对环境监测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规定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共21项。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对铅(Pb)、汞(Hg)、镉(Cd)、铬(Cr)等重金属和类金属砷(As)等污染物的重点防控,并兼顾镍(Ni)、铜(Cu)、锌(Zn)、银(Ag)、钒(V)、锰(Mn)、钴(Co)、铊(Tl)、锑(Sb)等其他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控管理。
《水环境质量监测规范(2013)》中规定了国家重点水质站和一般水质站监测项目的常规项目要求。
国家重点水质站应增加非常规监测项目,一般水质站可参照执行。
表4、地表水监测项目
1.4:
《水环境监测规范(2013)》
水质监测市场空间将急遽扩容。
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和各种规范的硬性要求下,水质监测指标将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常规监测因子的基础上增加重金属、VOCs、生物毒性、有机物等监测因子。
新增监测因子测需要开展仪器设备安装、更新、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水质监测的市场空间将急遽扩容。
2、地表水监测爆发,第三方运维崛起
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
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整体营业收入为223.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环境监测整体的市场空间并不是很大。
但是随着“河长制”推广带来的地表水监测需求的爆发,以及环境监测事权的上收带来的第三方运维的崛起,我们预计水质监测将在“十三五”期间步入高速增长通道。
图4、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年销售收入与增长率
图5、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情况
2.1、污染源监测:
建设+运营市场空间有望达到43亿元
废水污染源监测主要是对按排污量核定的国控、省控、市控污染源企业(如重点污染行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排放的污染物中的监测因子进行测定。
我国对于污染源的监测可分为企业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
自行监测活动可以采用手工监测、自动监测或者手工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监督性监测,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监督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和自行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
即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的计算,规定“纳税人安装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监测规范的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照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计算;纳税人未安装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照监测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的监测数据计算”。
虽然《环境保护税法》并未对于企业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作出强制要求,但排污许可证制度要求排污单位必须在排污口设臵监测点位、制定监测方案并及时公开监测信息。
我们预计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到自动监控范围,带动污染源监测需求的巨大提升。
为估算污染源监测的市场空间,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1)在环保部2015年重点调查的161598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有废水及废水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有96715家,这个数字高于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重点企业数。
因此假设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重点企业均有废水监测需求。
并且我们以2015年的数据为基础,假设到2020年有50%的企业纳入到自动监控范围,进度则按年份平均;
(2)对于已实施自动监控的企业,企业可选择自行运营或委托第三方运营,假设到2020年有50%的企业委托第三方运营,进度按年份平均;
(3)单个企业自动化监测投资100万元,委托第三方运维费用15万元/年。
据此,我们测算出污染源监测每年建造市场空间为27.67亿元,“十三五”默契运维市场空间可达15.33亿元,二者合计43亿元。
图6、我国环境污染源监测企业数量情况
表5、污染源监测市场空间测算
2.2、地表水监测:
最大细分市场,2020年市场空间近百亿
存量市场:
第三方运维爆发,地表水监测运维市场空间可达24亿元。
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水质监测断面10147个(其中国控断面972个),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4764个,近岸海域监测点894个。
《“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臵方案》在现有的972个断面以及现有的省控、市控和县控断面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国控断面为2767个。
增加的断面优先考虑已有的省控、市控和县控断面,原则上不新设断面,以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
对于存量水质监测断面,我们主要考虑第三方运营维护需求,假设:
(1)所有的点位第三方托管运营自2016年开始实施;
(2)2015年的972个国控点全部实现第三方托管运营,2016年新增的1795个国控点于2018年底之前按年份平均完成;
(3)对于非国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以及农村水质监测点位,由于政策未作出强制要求,假设于2020年底之前按年份平均完成第三方托管运营;据此,我们测算出“十三五”期间地表水监测运维市场空间为35.49亿元。
图7、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点位数量情况
表6、地表水监测运营维护市场空间测算
监测网络下沉至农村,“十三五”总投资约65亿元。
2014年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修改稿)》。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每个县域选择3~5个代表性村庄,开展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仅针对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方案》按照三大分区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力争到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业务、技术、质量管理和能力保障体系。
表7、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进度安排
在监测点位的布设方面,《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导则》规定:
以村庄为点位布设单元,每个村庄至少布设1个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以县域为点位布设单元,在县域最大河流(水系)的出、入境位臵各布设1个监测断面。
如有湖泊,增加布设1个监测点位,有两个以上湖库的县域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相对重要的个开展监测。
我们假设:
1)农村环境质量监测2020年以后的工作在2030年之前完成,各阶段规划任务在规划时间内按年份平均完成;
2)平均每个县布设1.5个监测断面/点位,每个村庄布设1个监测断面/点位;
3)单个点位投资额100万元。
据此,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农村水质监测市场总投资额约为64.82亿元。
表8、农村水质监测增量市场空间测算
“河长制”下,地表水断面监测需求释放,贡献最大增量。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控、省控、市控三级为主的水质监测网络。
随着县域和村庄监控网络的建成,将形成从国控到村庄的五级监控体系。
这样的监控网络体系可以实现对全国水境的总量控制,但是却难以掌握某一水体的具体情况。
随着“河长制”的推行,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而要说清楚河流水质状况、污染情况,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对水治理效果进行评价都需要建立新的监测点位,由此将带来水质监测需求的极大释放。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
“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也促进的水质监测需求的释放。
以台州市“五水共治”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数据采购项目为例,项目采购全市100个点位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7年的有效数据,采购金额10052万元,其中设备和工程采购金额为5992万元,年运维服务费用580万元。
图8、台州市“五水共治”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数据采购项目采购清单
全国共有334个地级区划,我们假设其中一半的地级区划有水治理需求,每个地级区划设臵100个自动监测点位。
考虑到监测参数的增加,我们假设平均每个监测点位监测5个参数。
参考台州项目,假设单个点位设备和工程投资额为100万元,单个点位运维服务费为10万元。
假设所有地级区划均在2020年之前完成自动监测点位的建设工作,进度则按照年平均完成,并且所有的监测点位均委托第三方运维。
据此,我们测算“十三五”期间水治理监测市场空间可达217亿元,其中设备和工程总投资167亿元,每年的运维市场空间为50.1亿元。
表9、地表水断面监测市场空间测算
2.3、地下水监测:
31亿运维市场待释放
建设20401个地下水监测站点,预计释放31亿运维市场空间。
2011年10月,环保部发布《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要求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并重点投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43亿元,主要包括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系统建设两部分。
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包括区域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国控网)、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省控网)以及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
区域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国控网)覆盖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监测系统(省控网)覆盖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16-
表10、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内容
2014年,由水利部、国土资源部联合申报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发改委批复。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包括国土资源和水利两个部分,总投资20.22亿元,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共布设20401个地下水监测站点。
建设工期为期三年,计划2015~2017年分别完成总工作量的20%、50%、30%。
据此我们测算到2020年末地下水监测可释放30.60亿运维市场空间。
表11、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内容
表12、地下水监测市场空间测算
2.4、总结:
地表水监测最看好,第三方运维提振行业增速
最看好“河长制”催化下的地表水监测。
从行业来看,我们最看好地表水监测细分领域。
地表水监测现有点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监测需求,未来发展空间最大。
“河长制”将促进地方政府加强对辖区内河道的监测和治理,从而释放建设与运维市场空间,政策最支持。
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20年,水质监测行业市场空间为171亿元,仅地表水监测就达97亿元,将占据水质监测行业的半壁江山。
运维需求释放,支撑行业五年16%复合增速。
我们判断,随着我国水质监测体系的逐步建成和完善,未来监测点位建设(设备和工程)市场增量有限。
受益于环境监测事权上收,第三方运维的推广,运维的市场空间将充分释放,“十三五”末
期可达98亿元/年的市场规模。
总体上,受益于运维市场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水质监测行业有望实现16%的复合增速,市场空间达到171亿元。
表13、水质监测市场空间预测汇总
3、裂变:
“河长制”释放需求,新模式下诞生龙头
3.1、行业集中度高,龙头市场份额缓慢提升
虽然整体市场空间不大,但水质监测行业的市场较为集中,并且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外延并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决定了水质监测是一个小而美的行业,优质的公司仍然能获得巨大的成长空间。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6家,共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只有2.1亿元,企业规模偏小。
考虑到大部分企业兼具大气监测与水质监测业务,平均来看,单个企业的水质监测业务收入在2亿元以下。
图9、环境监测行业企业规模整体偏小
图10、环境监测行业市场占有率较高
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公司市场份额缓慢提升。
环境监测行业前十大公司的市场份额维持在60%以上,并呈现出缓慢提升的趋势。
行业前三大公司的市占率五年时间内提升了近10%。
我们虽然没有水质监测行业市场份额的数据,但从两个侧面可以推测出水质监测行业市场集中度高的事实:
(1)力合科技主营水质监测及运营服务,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显著高于水质监测行业的平均水平。
2015年,力合科技水质监测系统销售量为987套,按销售量口径计算的市场占有率为7.62%,这一数值比环境监测行业前十大公司的平均市场份额(6.2%)要高;
(2)尚洋环科、力合科技2015年的营业收入与环境监测行业的平均营业收入相当均显著高于水质监测行业的平均水平,尚洋环科、力合科技均在水质监测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此外,上市公司中,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均在水质监测市场有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
图11、力合科技市场占有率情况
图12、尚洋环科、力合科技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上市公司持续外延并购,抢占市场份额。
环境监测上市公司收入、利润规模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又占据融资和资本优势,可以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强化技术储备,延伸产业链,扩大自身规模,不断巩固领先优势,抢占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2015年,以聚光科技、雪迪龙、先河环保为代表的环境监测上市公司并购次数和金额均创下新高,直到2016年才有所缓和。
我们预计随着上市公司加大在水质监测领域的业务布局,水质监测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图13、环境监测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并购情况
3.2、全面推行“河长制”,需求端迎来质变
所谓“河长制”,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河长”是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督促下一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完成河流生态保护任务,协调解决河流保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河长制”由江苏省无锡市首创。
2007年8月,针对太湖蓝藻爆发,无锡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无锡市河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将河流断面水质检测结果“纳入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
这份文件的出台,被认为是“河长制”的起源。
“河长制”的推出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
以无锡为例,覆盖无锡行政区划的79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从“河长制”实施之初的53.2%上升至2008年3月的71.1%
“河长制”的成功使其在其他省份迅速推广。
2016年10月11日深改组第2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是在“河长制”推广的首个国性文件。
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明确了牵头负责的党政领导,落实了河长制办公室或工作牵头部门,细化了责任分工。
25个省份已明确省级总河长和主要河湖的省级河长。
2017年6月,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将河长制写入其中,规定:
省、县、乡建立河长制,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
表14、“河长制”主要政策
“河长制”推动释放地表水断面监测需求,促性行业扩容。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既要说清楚河流水质状况、污染情况,又要治理水污染、对水治理效果进行评价,还要防治水污染、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
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水质监测。
依靠现有的水质监测网络,尚不足以全面掌握具体某一地区河流、水体的污染状况。
而河长制的推广,对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执法积极性有根本性的作用,以地表水断面监测为主的水质监测需求将直接脱虚向实。
我们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新增16700个自动监测点位,带来167亿监测设备和工程需求以及16.7亿/年运维需求,市场空间极大扩容。
3.3、第三方运维颠覆行业生态,提高行业竞争门槛
商业模式转变,提高竞争门槛。
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的推出,使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台州模式”,也即监测点位建设的BOO模式,环境监测企业的角色由设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向运营维护服务提供商转变,不仅要对仪器质量负责,更要对数据质量负责,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BOO模式下,监测点位的建设需要企业先行投入资金,考验投融资能力;政府在运营期采购数据,企业收回初始投资,,考验运营及成本控制等综合能力。
新模式的推出将显著提高竞争门槛,促进行业集中度向优势企业集中。
图14、环境监测部门从采购设备向BOO模式转变
运营维护毛利率高,盈利性强。
环境监测行业主要公司的运营维护毛利率均显著高于环境监测系统的毛利率。
可见环境监测站点的运营维护是一项非常赚钱的生意。
第三方运维不仅使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稳定在一个可观的水平,解决了“采购设备”模式下持续性差的问题,还将显著提升环境监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质量。
图15、环境监测企业环境监测系统毛利率
图16、环境监测企业运营维护毛利率
利好监测技术领先,资金实力强的公司。
1)监测技术领先:
采购设备模式下,监测服务供应商只负责提供设备,不直接负责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因而,部分运行质量不稳定.老化的设备也能得到出售。
采购数据模式下,监测服务供应商直接负责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政府机构利用移动监测站对采购的环境监测数据整体对比,只有监测技术领先,性价比好的企业才能获得订单。
2)资金实力强:
BOT/BOO模式下,运营单位将设备价值平摊在运营期中,虽然缓解了政府部门、排污企业一次性采购设备成本,但是监测服务供应商的现金流回收情况恶化了;对后者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运维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诞生龙头企业。
根据我们对水质监测行业市场空间的预测,第三方运维的爆发将支撑水质监测行业“十三五”期间16%的复合增速,行业整体运营维护收入的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
第三方运维率先在大气行业试点,上市公司中先河环保、雪迪龙运维口径的收入自2012年起快速增长。
“河长制”促进行业需求爆发,第三方运维推升行业竞争门槛,监测技术领先、资金实力强的水质监测公司有望受益订单爆发,运维收入将持续增长,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诞生行业龙头。
图17、先河环保、雪迪龙运营维护收入快速增长
4、行业趋势:
向环境治理延伸,向智慧环保发展
4.1、以环境监测为入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质 监测 行业 深度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