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
- 文档编号:12269306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30.88KB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
(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精神,大力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优化高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我省普通本科高校办学水平,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在我省普通本科高校中开展教学业绩考核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以保持规模合理增长、优化结构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大投入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保障,以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以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任务,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要求
实施普通本科高等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教学业绩考核制度,形成合理的导向与激励机制,推进高校加强规范管理,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良性机制,增强普通本科高校内部活动与动力,进一步提升我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施范围
列入教学业绩考核的范围是,除部委属高校与计划单列市属本科高校以外的其他普通公办本科高等学校(含共建高校),共计31所高校。
四、考核要求与原则
(一)考核要求
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办法的实施应有利于增强本科教育的质量意识,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有利于促进普通本科高校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有利于加强普通本科高校的规范管理,完善质量保障;有利于深化教学建设和改革,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有利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推动高校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办学特色。
(二)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教学业绩考核工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反映高校办学质量。
2.指导性原则。
通过发挥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使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办学质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高办学水平。
3.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各高校办学类别、层次,进行分类考核。
4.经济简便原则。
考核指标既体现高校的办学质量,又充分考虑管理成本,操作上简便、实用。
5.探索创新原则。
对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今后根据高等教育的改革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规范。
6.优化财务管理原则。
考核指标将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作为重要指标,以此增强资金投入效益,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五、考核指标
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组成。
8个一级指标分别为:
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财务管理、教师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和社会评价。
为鼓励各校办出特色,另设置“特色与创新”指标,进行附加加分。
业绩考核指标及评分办法详见附件。
六.考核程序
1.成立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工作小组,在每年5月份对各校上一年度的本科教学业绩进行考核。
2.各本科高校根据考核指标和评分办法进行自评,并提交自评书面报告及相关依据材料。
3.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工作小组对本科高校自评报告进行考核,出具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
4.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考核结果,按省属重点院校、省属一般院校、地方院校三类确定普通本科高校奖励名额与经费。
七、奖励资金使用范围
本奖励资金的使用应结合教学质量工程,突出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重大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方案需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审批后执行。
附件:
1.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试行)
2.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自评表
3.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填报数据表
附件1: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试行)
一、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分为8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以及附加的“特色与创新”指标。
具体指标如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满分值
指标名称
满分值
指标名称
满分值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6分
1.1学校规划
2分
100分
1.2领导能力
2分
1.3人才培养模式
2分
2.财务管理
8分
2.1财务管理规范
3分
2.2预、决算管理
3分
2.3绩效考核
2分
3.教师队伍
16分
3.1数量与结构
8分
3.2教育教学水平
4分
3.3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2分
3.4教师培养培训
2分
4.教学条件与利用
6分
4.1教学基本设施
3分
4.2教学经费投入
3分
5.教学建设与改革
26分
5.1专业建设
4分
5.2课程建设
4分
5.3教材建设
3分
5.4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4分
5.5实践教学
4分
5.6教改项目建设
3分
5.7教学成果奖励
4分
6.教学管理
10分
6.1管理队伍
5分
6.2质量保障
5分
7.教学效果
20分
7.1本科考研录取率
4分
7.2学生学术论文、专利
3分
7.3学生创新项目
3分
7.4学生学科竞赛
4分
7.5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3分
7.6学生国际交流与学习
3分
8.社会评价
8分
8.1高考录取平均分
3分
8.2毕业生就业率
5分
创新与特色
10分
10分
二、有关说明
1、本指标体系总得分为各一级指标得分之和,“特色与创新”指标实行加分制。
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得分根据各高校实际状态数据直接评分,“特色与创新”指标为定性评价,采取组织专家评议打分的办法确定分值。
一级指标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得分之和,一、二级指标得分均不得超过该指标的满分值。
2、按本指标体系统计时,所有一、二级指标的最终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在本指标体系中,有关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名牌)专业、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规划教材、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等项目和成果的联合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统计数量时乘以1,第二完成单位乘以0.5,第三完成单位乘以0.3,第四完成单位乘以0.1。
4、在本指标中,所有统计数据均不含独立学院。
5、部分指标对省属重点院校(A类)、省属一般院校(B类)、地方院校(C类)三类学校进行区别处理。
6、本指标体系统计数据时间区间如无特殊说明一般采用自然年度,如2011年教学业绩考核的统计时间区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三、指标内涵与评分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与评分标准
满
分
办法说明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6分)
1.1学校规划
办学定位明确,目标清晰,发展规划科学合理,执行有保障,有效果;注重办学特色培育;此项四个规划缺一不得分。
2分
学校规划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
1.2领导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和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稳固,保障政策与措施落实情况好;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化。
2分
教学工作会议包括专门研讨教学工作的全校性大会与各级日常教学工作例会。
1.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思路清晰,学校根据自身类型与定位积极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效果明显;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不得分。
2分
2.财务管理(8
分)
2.1财务管理规范
学校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且符合国家、地方出台的财政和高校财务管理规定,财务管理规范,各项财务检查达标、无重大财务管理问题。
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国家、地方规定不符的,一项扣0.2分。
各项检查(会计基础工作验收、小金库检查等)发现问题一项扣0.5分,如发现重大财务管理问题,扣2分。
3分
2.2预、决管理算
部门预、决算、教育经费统计按照财政和管理部门要求编制,编报质量高;预算执行效率高。
预算、决算(含教育经费统计)和预算执行情况各占1分。
(1)预算编制评分为:
上年度预算编制先进单位得1分;表扬单位得0.5分;其余不得分。
(2)决算和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编制评分为:
上年度决算和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编制先进单位得1分,表扬单位得0.5分,其余不得分。
(3)预算执行效率评分为:
上年度预算执行进度高于90%得1分,在80%—90%之间得0.5分。
80%以下不得分。
3分
2.3绩效考核
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使用效率高,效果明显。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组织有力。
(1)上年度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组织工作优秀得1分;良好得0.5分,其余不得分。
(2)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均为良好以上的得1分,有项目绩效评价为中的得0.5分;有项目绩效评价为差的不得分。
2分
3.教师队伍(16分)
3.1数量与结构
全校生师比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与国家要求相比,比值达到相关标准得2分,每减少数值1得1分,比值大于要求此项不得分。
4分
1、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其中,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含脱产一年及以上的非学历教育学生)+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聘请校外教师经过折算后可计入教师总数,但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2、以下数据如无特殊说明统计时间截至上一年度12月31日。
教师队伍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能满足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50%,呈增长趋势;低于50%的每个点扣0.2分,最多扣2分。
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达到90%以上;低于90%的每个点扣0.2分,最多扣2分。
4分
1.教师队伍结构中的教师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
2.符合岗位资格是指:
主讲教师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3.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数÷专任教师数×100%。
3.2教育教学水平
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效果好;在国家、省、学校三级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成绩显着。
4分
3.3教授
为本科生授课
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均曾为本科生授课;上一学年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比90%每高1个百分点得0.2分,低于90%不得分。
2分
上一学年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上一学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数÷上一学年本校教师编制的教授总数)×100%;只统计上一学年具有本校教师编制并且在65周岁以下的教授总数;教授授课是指为本科生讲授一门及以上课程(不含讲座)。
3.4教师
培养培训
有计划开展了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工作;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措施;有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有实效。
2分
4.教学条件与利用(6分)
4.1教学基本设施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各类功能校舍齐备,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利用率高;生均值低于国家要求扣1.5分。
3分
相关标准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各类功能的实验室、实习场地的配置完善,满足教学要求,利用率高;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生均值低于国家要求的扣1.5分。
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单价高于800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值÷折合在校生数。
2、相关标准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图书馆使用效果好;重视校园网及网络资源建设,运行良好,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1、生均图书折合册数=(纸质图书册数+0.25×电子图书种数)÷全日制在校学生数;全日制在校学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2、相关标准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
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含室内体育场所)齐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4.2教学经费投入
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呈增长趋势;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2%以上,且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000元人民币;低于以上标准扣3分
3分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包括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
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
取会计决算数。
5.教学建设与改革(26分)
5.1专业建设
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特色、优势专业;国家级每个得0.5分;省级每个得0.2分;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特色专业
建设体系;新办专业的设置满足社会需要,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满意。
4分
1.特色、优势专业指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或省级名牌专业。
2.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3届的专业。
3.特色(名牌)专业、精品课程
、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重点建设教材、人才培养基地都只统计本科专业的。
5.2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有成效;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省级立项课程(包括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4分
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教改项目重点统计上
一学年批准立项的数字。
5.3教材建设
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建设、评估制度,执行严格,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有一定数量的获省部级(含)以上规则与重点建设的教材。
3分
在规划与重点建设教材中,“国家级”只统计教育部“十一五
”以来国家级规划教材选题
。
5.4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基地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有措施,有成效;国家级每个得1.5分,省级每个得0.5分。
4分
1.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国家、省正式文件公布的项目。
2.B类、C类学校省级项目每个得1分。
5.5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时间有保证、措施完善、效果好;实验开出率达到教育大纲要求的90%以上;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50%;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
4分
5.6教改项目建设
国家级每项得1.5分,省级每项得0.5分。
3分
B类、C类学校省级项目
每个得1分
5.7教学成果奖励
国家级特等奖每项得4分,一等奖2分,二等奖1分;省级一等奖每项得1分,二等奖0.5分
4分
教学成果奖是指教育部或省政府颁发证书的教学成果,只统计最近4年教学成果项目,即最近一次。
6.教学管理(10分)
6.1管理
队伍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注重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实践成果。
5分
1.教学管理队伍包括学校分管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
2.研究实践成果是指教学管理调研或咨询报告、论文、专着等。
6.2质量保障
管理体制健全,有执行,有效果;质量标准完善、合理,体现学校的水平和地位,执行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完善,运行有效(特别是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得力的监控措施且执行情况良好);上一学年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教学事故,或出现被投诉、举报,并情况属实,性质比较严重者扣1分,性质严重折扣2分。
5分
7.教学效果(20分)
7.1本科考研录取率
本科考研录取率:
每个百分点得0.2分
4分
1.本科考研录取率是指上一学年被录取的研究生(含出国读研)占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纳入就业计划的人数的比例。
2.对这一数据的考察,B类、C类学校较A类学校应低15百分点。
7.2学生学术论文、专利
学生学术论文:
每篇得0.01分。
学生发明专利:
每个得0.2分。
学生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每个得0.04分。
3分
1.学生学术论文是指上一学年在校本、专科(高职)学生在有公开发行刊号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2.学生专利是指上一学年在校本、专科(高职)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国家专利主管部门授权批准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
7.3学生创新项目
国家级每个0.09分;
省级每个0.03分。
3分
国家级学生创新项目是指上一学年教育部立项发文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省级学生创新项目是指上一学年省教育厅立项发文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7.4学生学科竞赛
国家级:
特等奖每项0.5分;
一等奖(金牌)每项0.3分;
二等奖(银牌)每项0.2分;
三等奖(铜牌)每项0.1分。
省级:
特等奖每项0.15分;
一等奖(金牌)每项0.1分;
二等奖(银牌)每项0.05分;
三等奖(铜牌)每项0.02分。
4分
1.国家级学科竞赛是指由教育部(高教司)等组织的的学科竞赛。
2.省级学科竞赛是指“挑战杯”和由教育厅组织的学科竞赛。
7.5英语等级考试
除艺术类、体育类和英语专业学生外,在上一学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纳入就业计划的学生中,CET4累计通过率比40%每高一个百分点得0.05分。
3分
1.CET4通过人数统计截至当年8月30日。
2.这里将425分作为CET4通过分。
7.6学生国际交流与学习
在校本、专科(高职)生因公出国人次
出国时间在半年以下,每2人次得0.01分;
出国时间在半年及以上,每人次得0.01分
3分
1.因公出国学生是指通过本校推荐、组织到国(境)外进行留学和各种短、长期交流与学习的学生;
2.只统计当年在校本、专科(高职)生因公出国人数。
在校国(境)外留学生数短期(指留学半年以下)在校国(境)外留学生:
每2人得0.01分;长期(指留学半年及以上)在校国(境)外留学生:
每人得0.01分。
只统计上一学年在校的国(境)外留学生数。
8.社会评价(8分)
8.1高考录取平均分
文(或理)科新生高考录取平均分每比第二批本科省控制线高1分,得0.04分。
3分
1.是指上一学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省内招生部分的文、理科高考录取平均分。
2.对一个学校来说,当省内理科数招生大于文科生招生数时,只统计理科高考录取平均分数名次;反之,只统计文科生高考录取平均分数名次。
8.2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率比80%每多1个百分点得0.25分;低于80%不得分;学校围绕就业工作开展相关就业课程、活动,制定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创业。
3分
按截至上一年度12月31日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
特色与创新
(10分)
是指上一学年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取得所在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或者推出对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作用的创新措施,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和得到公认、在同类高校中特色比较鲜明或创新明显的项目。
10分
1.附属加得分,其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按A、B、C、D和E五级评价,其对应分值分别为10分、9分、8分、7分、6分。
其中,A级表示特色与创新非常明显,在国内高校有很大影响;C级表示有一定的特色与创新,在省内高校有较大影响;E级表示没有特色与创新项目,B级介于A级与C级之间,D级介于C级与E级之间。
2.须提供1000字以内的“学校特色与创新项目”的简要介绍。
3.这里的特色与创新指标主要是指上一学年新增的部分。
附件2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自评表
学校名称(章):
上报时间: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自评分
名称
满分值
名称
满分值
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1.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6分
1.1学校规划
2分
1.2领导能力
2分
1.3人才培养模式
2分
2.财务管理
8分
2.1财务管理规范
3分
2.2预、决算管理
3分
2.3绩效评估
2分
3.教师队伍
16分
3.1数量与结构
8分
3.2教育教学水平
4分
3.3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2分
3.4教师培养培训
2分
4.教学条件与利用
6分
4.1教学基本措施
3分
4.2教学经费投入
3分
5教学建设与改革
26分
5.1专业建设
4分
5.2课程建设
4分
5.3教材建设
3分
5.4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4分
5.5实践教学
4分
5.6教该项目建设
3分
5.7教学成果奖励
4分
6.教学管理
10分
6.1管理队伍
5分
6.2质量保障
5分
7.培养效果
20分
7.1本科考研录取率
4分
7.2学生论文专利
3分
7.3学生创新项目
3分
7.4学生学科竞赛
2分
7.5英语等级考试
3分
7.6学生国际交流与学习
3分
8.社会评价
8分
8.1高考录取平均分
3分
8.2毕业生就业率
5分
特色与创新
10分
10分
自评总分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附件3:
广东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填报数据表
学校名称:
(章)联系人:
联系电话:
3.1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1
类别
实际人数(截止到
当年12月31日)
折合
系数
折合人数
(人)
折合总人数
合计(人)
在校
学生
人数
普通本科生
1
普通专科(高职)生
1
硕士生
1.5
博士生
2
留学生
3
预科生
1
进修生
1
成人脱产班学生(含脱产
一年及以上的非学历教育
学生)
1
夜大(业余)学生
0.3
函授生
0.1
教师
人数
含独立
学院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不含独
立学院
专任教师
1
外聘教师
0.5
生师比
3.1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2
类别
截至当年12月31日的人数(人)
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
教师
总人数
其中正教授职称教师人数
其中博硕士学位教师人数
专任教师
总人数
其中符合岗位资格主讲教师人数
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普通本科 高校 教学 业绩考核 办法 试行 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