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疆昌吉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2267519
- 上传时间:2023-04-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40KB
学年新疆昌吉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新疆昌吉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疆昌吉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疆昌吉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新疆昌吉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50分钟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妆扮表演且以代言体叙述故事的艺术。
戏剧的代言体,是指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化妆和摹仿等手段假定性地化身为戏剧人物,不仅以该戏剧人物的身份、言语和行动,更通过样貌、声音和行为模式等途径,努力营造如同真正的戏剧人物出现于观众面前的幻觉。
戏曲用独特的脚色制,将所有演员分为不同的行当、帮助观众跨越演员和戏剧人物之间的界限。
脚色制不仅是戏曲内部的行业制度,更是用以表现不同类型戏剧人物的表演体制,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②戏剧这种艺术样式以演员的表演为媒介,通过有限的演员,把整个人类历史与现实作为其表现对象。
戏剧的本质特征是由演员“扮演”人物,但演员数量是有限的,而戏剧人物是无限的,演员与戏剧人物无法一一对应。
观演双方的关系,就建立在观众认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转化为戏剧人物这一重要默契的基础上。
但默契的前提是戏剧表演者所运用的艺术化手段,能引导观众忽视有限的演员需在不同戏剧作品中扮演无限多的戏剧人物这一明显的矛盾。
这就需要演员在不同剧目(甚至在同一剧目)中扮演不同戏剧人物时采用合适的手段和途径,为观众营造误将演员视同戏剧人物的幻觉。
③戏曲更倾向于通过将所有戏剧人物按照表演艺术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类”,这里所说的“类”的表现方式就是“脚色”。
④戏曲的脚色制指戏班剧团里的所有演员都分门别类归属于各自的“行当”。
每个戏曲演员都有相对固定的具体分工,分别司职扮演某一类戏剧人物,是谓“脚色”。
如洛地所言,“脚色,是因演员设置分工而划分、安排的剧中人物的分类,同时又是按剧中人物分类而安排、划分的演员分工。
”“脚色”和一般的戏剧术语“角色”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
每个脚色都有其按例应该负责扮演的戏剧人物,即“角色”。
⑤在戏曲成熟之前脚色制就已经形成其雏形。
学者延保全通过对大量宋金元文物的考证,指出“宋杂剧通常有五个脚色,其中包括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
金院本的脚色体制亦与之相同。
然而,直至南宋戏文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脚色体系才真正形成。
始于北宋末年或两宋之交的南宋戏文有完备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脚色的划分,这一脚色体系一直延续至今。
从宋杂剧、金院本到标志着戏曲成熟形态的南戏和元杂剧,脚色体系的称谓有某些明显的变化。
主要扮演女性角色的“旦”从“引戏”演化而来,而“引戏”的前身是“引舞”,主要扮演男性角色的“末”则从“末泥”转化而来,它的前身是戏头。
也有歌舞的渊源,是负责歌唱的“舞头”在戏剧中的演变。
⑥戏曲脚色制的成熟有一些重要标志,包括“末”和“生”的分离及“净”和“丑”的分离。
宋杂剧金院本没有净行,从宋杂刷金院本向成熟的戏曲形态——南戏和元杂剧演变过程中,就在“副净”转化为“丑”的同时,其表演上的特色与“净”开始出现明显区隔,变为两个行当。
从现存南戏和元杂剧的剧本可见,净和丑之间分工十分明确,滑稽调笑的功能主要由“丑”承担,而“净”虽然和丑一样在装扮上以涂面为标志,在表演上则更近于正色。
无论是从功能看还是从表演风格看,南戏和元杂剧里的“净”前身仿佛都更近于宋杂剧、金院本里的“装孤”。
而与“副净”迥然相异。
从宋杂剧、金院本的表演分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主要脚色,到南宋戏文和元杂剧分生、旦、净、末、丑五个主要脚色,看似差别细微,却完成了从表演小型节目的宋杂剧、金院本所需的脚色体系到表演有完整叙事内容的南戏所需的脚色体系之间的关键递进,戏曲因此才形成完备的脚色体系。
这一体系在昆曲中得到完备和系统的接续,并最终影响几乎所有戏曲剧种。
⑦戏曲的脚色体系不受角色数量的限制,从而解决了戏剧人物在数量上的无限和演员在数量上的有限这一矛盾,这是脚色制的重要价值之一。
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戏剧智慧,又与戏剧的一般规律有内在的相通之处。
(节选自傅谨《脚色与行当》,
《新华文摘》2020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什么“跳进跳出”,什么“写实写意”,我们总在这两个圈子里做文章,没有更多的东西。
中国的传统戏曲岂只是“跳进跳出”?
这个自由度,咱们评弹、演戏,和观众的交流是多么自由,实现的方式有多么丰富。
什么一会我进角色,一会我出角色。
我们根本没有什么演员与角色的所谓界限。
这个不是哪个西方戏剧能够实现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戏曲太高明的地方。
②西方传统戏剧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员创造角色的至高境界是“我就是”,即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是多重的关系,它在扮演中不刻意追求合一。
演员与角色时而交替、时而并存、时而自己都讲不清此时此刻我到底是角色还是我自己:
经常还时不时地同观众一起审视、欣赏、评价、调节、控制自己的表演,这种中性的状态能使演员获得心理的、形体的、声音的解放,自自由由地与观众交流,时而进,时而出,叙述的、人物的、审视的、体验的无所不能。
这才是表演的自由王国,是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
(节选自林兆华《戏剧的生命力》)
1.请根据对材料中相关概念的理解,指出下列各句中戏曲术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戏剧脚色之名,自宋元迄今约分四色,人人之所知也。
”
B.“(正旦上云)妾身姓窦(娥),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
”
C.“旧戏班的老师,一开始就要替学生决定他应该学习什么角色。
”
D.“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
”
【答案】C
【解析】C项的戏曲术语是“角色”,它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中均出现了,根据相关信息可以得其概念都是指演员扮演的一个个具体的“戏剧人物”。
A项,戏曲术语是“脚色”,它在文中的概念是指戏曲中的某一类人物,结合选项语境中的“四色”,可以判断术语使用正确。
B项,术语是“正旦”,“旦”在文中的概念主要指女性角色,结合语境(“窦娥”)及教材所学《窦娥冤》可以基本判断术语使用正确。
D项,术语是“行当”。
材料中虽未对“行当”进行明确的解释,但从首段的“戏曲用独特的脚色制,将所有演员分为不同的行当”,可以得知“行当”是演员的分工类别,结合选项语境(重点是“昆曲”“划分”)可以判断使用正确。
2.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戏曲脚色演变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宋戏文脚色体系的“旦”与“末”,是由“引舞”“戏头”直接演化而来的。
B.“丑”从“副净”转化而成后,与“净”成为两大行当,二者差异随之趋大。
C.“净”与“副净”的表演风格迥异,它的源头是宋杂剧、金院本中的“装孤”。
D.脚色体系从宋杂剧到南宋戏文的发展,最终完成了从雏形走向完备的过程。
【答案】D
【解析】A项,“引舞”与“戏头”分别只是“引戏”与“末泥”的前身,而“旦”“末”分别是由“引戏”与“末泥”演化而来的,所以“直接演化”表述错误。
B项,原文信息为“就在‘副净’转化为‘丑’的同时,其表演上的特色与‘净’开始出现明显区隔,变为两个行当”,出现明显区隔与成为两个行当是前因后果的关系,所以选项因果颠倒。
C项,原文信息为“南戏和元杂剧里的‘净’前身仿佛都更近于宋杂剧、金院本里的‘装孤’”,从“仿佛”可以看出,作者只是一种推测性判断而并非事实性肯定,而选项的表述将其认定为事实。
D项,“从宋杂剧到南宋戏文”的表述,并不是范围缩小,虽然原文所强调的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南宋戏文元杂剧”,因为宋杂剧出现在金院本之前,且二者的脚色体系是一样的。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的代言体戏曲,与古典诗歌的代言体闺怨诗实现代言的途径是基本一致的。
B.戏曲演员借扮演这一艺术手段完成向人物的转化,从而达成了观演双方的默契。
C.脚色体系由雏形走向完备,顺应了戏曲表演内容的变化,也因此得以发展完成。
D.脚色制的创设是为了解决演员与角色人数不对等的矛盾,它彰显了民族的智慧。
【答案】C
【解析】A项,据材料一所述,戏剧实现代言的途径是化妆、摹仿等,而代言体闺怨诗实现代言借助的是形象(语言化)、语言、艺术手法等。
二者完全不同。
B项,据材料一“观演双方的关系,就建立在观众认同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扮演转化为戏剧人物这一重要默契的基础上。
但默契的前提是戏剧表演者所运用的艺术化手段……”,扮演只是基本艺术手段,而非自然成为能实现观演默契的艺术手段。
要想达成与观众的默契,还须采用合适的艺术手段。
因此选项中“达成了”的“了”将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或肯定性。
D项,原文信息为“戏曲的脚色体系不受角色数量的限制,从而解决了戏剧人物在数量上的无限和演员在数量上的有限这一矛盾”,脚色体系解决了演员与角色数量不对等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创设脚色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概念混淆。
4.材料二的语言风格相较于材料一活泼散漫且更趋感性。
请仿照材料一画线部分对材料二画线部分进行改写,使之更简练严谨,更富于理性。
改写时,可以对原文语词、文句进行适当的增删、更换、调动等,但不得改变原意,遗漏层意;不超过60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不受演员和角色界限的限制,从而能以方式的丰富性实现与观众交流的自由性,这正是它优于西方戏剧之处。
【解析】每个要点1分,共三个要点(见加点处。
画线处共三个句子,每句一层意思。
加点处的三个语意要点只要语意差不多就可以);结构及语意关系基本相符1分(语意关系:
第一个分句与第二个分句是因果关系;第三个分句是对前两个分句的总结。
说明:
语意关系与结构本身是相生的,所以我们放在一个计分点里面)。
扣分:
语言风格与“严谨理性”相差大,扣1分;有病句扣1分。
5.论述性文章注重运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以达到一定的论证效果。
请以材料一的第⑤段与材料二的第②段所用不同的论证方法为例加以说明。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材料一:
①引用论证(1分):
引用延保全的话佐证戏曲成熟前脚色制已具雏形(1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②举例论证(1分):
列举“旦”等的演化来源,佐证从雏形到完备的脚色制,脚色的称谓有明显的变化(1分),来增强观点的可信度。
材料二:
对比论证(1分):
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进行对比,来论证中国戏曲表演的自由性(1分。
答“中国戏曲不刻意追求演员和角色合一”,也计分),使观点突出。
【解析】每个要点2分,其中论证方法1分,论证的观点1分(观点的表达语意差不多,也可计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屈原(节选)
郭沫若
郑詹尹【注】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屈 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
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呵。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郑詹尹复提着灯笼由原道下场。
]
[①大风渐息,雷电亦止,月光复出,斜照殿上。
]
屈 原 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
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
我想,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
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
(复在殿中徘徊)啊,河伯!
(徘徊有间之后,在河伯前伫立)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再和你谈谈心吧。
你知道么?
现在我所最担心的是我的婵娟呀!
她明明是被人家抓去了的。
她是很尊敬我的一个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父亲、她的师长,她把我看待得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贵重。
(稍停)她最能够安慰我。
我也把她当成了我自己的女儿,当成了我自己最珍爱的弟子。
唉,我今天实在不应该抛撇了她,跑了出来。
她虽然在后园子里面看着那些人胡闹,她虽然把我的衣裳拿了一件出去,但我相信那一定是宋玉要她做的,宋玉那孩子,他是太阴柔了。
(将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将饮,复搁置)唉,这酒的气味,我终究是不高兴。
河伯,你是不是喜欢喝酒的呢?
你现在的情形又是怎样?
我也明明看见,别人也把你抓去了。
你明明是为我而受难,为正义而受难呀。
啊,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的好呵!
(复在神殿中徘徊)
[此时卫士甲与婵娟由右首出场。
屈原瞥见人影,顿吃一惊。
]
屈 原 是谁?
婵 娟 啊,先生在这儿啦,我婵娟啦!
(用尽全力,踉跄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拥抱其膝,仰头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 原 (呈极凄绝之态)啊,婵娟,你怎么来的?
你脸上怎么有伤呀?
你怎么这样的装束?
婵 娟 (断续地)先生,我高兴得很。
……你请……不要问我。
……我……我是什么话都不想说。
我只想……就这样……就这样抱着先生的脚,……抱着先生的脚,……就这样……死了去吧。
[屈原不禁潸然,两手抚摩着婵娟的头,昂头望着天,如此有间。
]
[婵娟始终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
屈 原 (俯首安慰)婵娟,我没有想到还能够看见你,你一定是逃走出来的,你是超过了死线了。
你知道宋玉是怎样吗?
婵 娟 (仍喘息)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了。
屈 原 那也由他去吧。
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
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
……那位钓鱼的人呢?
婵 娟 听说丢进监里去了。
屈 原 (沉默一忽之后)婵娟,你口渴吧?
[婵娟点头。
]
屈 原 (两手移去,将案上酒爵取来)这儿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婵娟就爵,一饮而尽,饮之甚甘,自己仍跪于地,紧紧拥抱着屈原的两膝,昂首望之。
]
[屈原以两手置爵于神案上之后,仍抚摩其头。
俄而,婵娟脸色渐变,全身痉挛。
]
屈 原 (屈膝俯身,以两手套其颈,拥之于怀)啊,婵娟,你怎样?
你怎样?
婵 娟 (凝目摇头)先生,……那酒……那酒……有毒。
……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
(振作起来)我能够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地幸运呵!
……先生,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责任。
我始终诚心诚意地服侍着你,因为你就是我们楚国的柱石。
……我爱楚国,我就不能不爱先生。
……先生,我经常想照着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献给祖国。
可我没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
(渐渐衰弱)我把我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这样宝贵的存在。
先生,我真是多么地幸运呵!
……啊,我……我真高兴!
……真高兴!
……
屈 原 (紧紧拥抱着婵娟)婵娟!
你要活下去呵!
活下去呵!
婵娟!
婵娟!
……
婵 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兴!
……(喘息与痉挛愈烈。
终究做最大一次痉挛,死于屈原怀中,②殿上灯火全体熄灭,只余月光)
[屈原无言,拥着婵娟尸体,昂首望天,眼中复燃起怒火。
]
(1942年1月11日)
【注】郑詹尹:
南后郑袖之父,受南后密令用毒酒毒死屈原。
文本二:
婵娟的存在似乎是可以认为屈原辞赋的象征的。
她是道义美的形象化。
究竟化成功了没有,我自己不敢保证,不过婵娟虽然是我创造出来的人,然而没有屈原精神的暗示,我却写不出那样的婵娟。
(节选自郭沫若《<屈原>与<厘雅王>》)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表现出屈原对祖国命运的忧虑,更表现出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灭亡的无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一句,与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异曲同工之妙。
C.“毕竟还是人是最可亲爱的呵”表明屈原在与郑詹尹交谈之后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其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谁能够不怕艰险,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对宋玉的批判,也是对婵娟的教导和赞扬,它体现了屈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答案】C
【解析】“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变”错误,从“不怕就是你所不高兴的人,在你极端孤寂的时候和他说了几句话,似乎也是镇定精神的良药”可见,屈原即使是与“不高兴的人”交谈也能使心境平静,更加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詹尹给屈原送去毒酒,并以进为退企图引诱屈原喝下,作者仅用寥寥几笔,就将一个卑鄙、狡诈的反面形象呈现给读者。
B.作者运用诗化的语言,痛快淋漓地抒发人物情感,能引发读者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强烈关注,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特色。
C.作为屈原形象的诗意补充,婵娟在屈原的教导和感化下,自身人格得以不断完善,更能衬托出屈原作为先觉者的崇高价值。
D.剧本借古讽今,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激发人们的民族气节和抗争精神,投身民族解放事业。
【答案】B
【解析】“现实主义文学特色”不当,应为“浪漫主义”。
8.选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舞台说明都写到了“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处写风和雷电止息,月光斜照,烘托了宁静恬淡的气氛,也反映出了屈原在与人交流之后,心境由孤寂转为平静。
(2分)第二处渲染了冷寂凄清的气氛,反衬出婵娟死后屈原悲怒难言的心情。
(2分)
9.文本二中,作者说婵娟是“道义美的形象化”。
剧本中是如何塑造婵娟这一形象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侧面交代。
通过屈原对河伯的独白,侧面表现出婵娟对屈原的尊敬和支持,塑造了一个尊敬师长、有正义感的婵娟形象。
(2分)②正面描写。
婵娟正式出场后,通过对婵娟动作和语言的精准刻画,表现出她对屈原的景仰、知恩图报和甘愿献身的精神。
(2分)③对比衬托。
将宋玉和婵娟进行鲜明对比,通过宋玉的“阴柔”和对屈原的背叛衬托出婵娟刚强的气节和光明磊落的胸怀。
(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
祖崇亮,绵州昌明县令。
父承简,太原府功曹。
家世儒素。
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
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
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
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
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
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
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
自是声名益重。
丁父忧,以孝闻。
免丧,征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
母忧去官。
服阕,以刑部员外郎征,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
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
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
虽属岁旱,人无转徙。
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
开成元年上巳,赐百僚曲江亭宴。
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
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
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
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
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
累居重任,贞操如初。
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
(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答案】B
【解析】句子的大意是:
郑儋在镇守太原时暴病去世,来不及安排身后事宜,军中喧哗,将会发生严重变故。
半夜,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来到军营门前,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让他起草郑儋的遗表。
句中“暴卒”意思是“暴病去世”,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B和D项。
“迫楚至军门”,根据上下文语意不能断开,排除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答案】C
【解析】征辟制,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征(zhēnɡ)”,官府征召称“辟(b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
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
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
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赏。
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儋起草遗表,挥毫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
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
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
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
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
【答案】C
【解析】C项,“直接拒绝参加”错,原文为“称疾不赴”,称病不参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
(译出大意给2分,“从”“闻奏”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
(译出大意给2分,“练”“因”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
请简要说明。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稳定军情的需要。
附【参考译文】
令狐楚字壳士,自称是立朝之初的十八学士之一令狐德棻的后裔。
他的祖父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
其父令狐承简,任太原府功曹。
世代书香门第。
令狐楚儿童时已开始学习写文章,二十岁应考进士,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
桂管观察使王拱爱惜他的才华,想以礼相待征召他入仕,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
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担任佐吏,有眷恋双亲之情,又感戴王拱的厚意,考中进士后直接去往桂林向王拱致谢。
他没有参加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饮活动,请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旋即回到太原,人们都认为他重节义。
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守太原,都推崇他重节义的操行,都征召他担任从事官。
由掌书记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新疆 昌吉 州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